对于荆州水军的长矛攻击,东吴水军也并非没有反制手段,他们一般会使出两招应对措施:其一,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用弓箭射杀对方的持矛人。…
其二,将绳勾甩过来,勾住敌人的船舷,然后用力拉动,使两船靠近。针对东吴人的反制,荆州水军也有针对反制的反制,例如和东吴人进行对射,投掷霹雳雷,砍断绳勾等等。
一场混战就这样在两军接壤处爆发了。荆州水军凭借着先进武器屡屡对东吴水军造成大面积的伤害,东吴水军则依靠人数上的优势悍不畏死冲上来厮杀。
这场仗由中午一直打到天黑,东吴水军一直追击到上游十里处,直到快看不清东西了才鸣金收兵。表面上看起来,东吴水军似乎是大获全胜,至少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说,他们一路追着敌人打,追击敌人十里,最后得胜而回,就算是写给朝廷的奏章也可以这样写,因为这的确是事实。
可是,事实上东吴得到的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败。荆州水军看似不断退缩,可是士兵和船只的损失都很少。武器犀利,防护坚固,使得他们在大量杀伤东吴水兵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他们不断退缩,不过是为了尽量和东吴水军拉开距离,避免跳帮肉搏战而已。这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战法。反观东吴水军,勇则勇矣,一个个不要命地往前冲,可是,损失却大得惊人。
他们在靠近荆州水军前,能对荆州水军造成的伤害小的可怜,由于荆州水军不断逃,而且还一边逃一边发起凌厉的反击,他们真正能跳帮到荆州水军船上进行肉搏的情况少之又少。
大部分东吴水军都是在靠近荆州水军船只过程中被干掉,也可以说,其实荆州水军是用自己做诱饵,勾引着东吴水军一直往上游跑,然后在运动中不断消灭东吴的有生力量。
这场大战东吴水军损失惨重,凌烈这支守防线的队伍已经折损过半,双方战损比起码达到一比十以上。到了最后宽阔的长江几乎都被鲜血染红,当然,大部分是东吴水兵的鲜血。
打到最后东吴水军不得不收兵,以期说是因为天黑看不见,还不如说是因为伤亡太惨重了,战斗无法再进行下去。这么大的伤亡率,如果不是东吴水军训练有素,早就崩溃了,当然,如果不是黑夜的掩护,荆州水军没有反追击,可能东吴水军还是逃不掉溃逃的命运。
东吴水军这一撤退,就撤回暗礁区的下游,没办法,这条暗礁带就像城墙一样保护着他们,他们只有撤回那边才不怕荆州水军追击过来,才有那么一丝的安全感。
第二天,荆州水军十二艘大型水泥战舰又陈列于暗礁区边缘,继续派出小船,进入暗礁区清除暗礁,双方所占的地盘又恢复到这场大战前的态势。
昨天东吴水军付出偌大代价让荆州后退十里根本没有一点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拖延了荆州水军半天的炸暗礁时间,使得吴国多苟延残喘了半天。
荆州水军继续清理暗礁区的暗礁,东吴水军由于昨晚损失太惨重,所以在使完了两道板斧后,第三板斧已经使不出来了,只能一边舔舐伤口,一边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在那边一个一个地将他们举倾国之力打造出来的暗礁群炸掉。
就这样,一整天都是西线无战事,两军对垒的前线平静得可怕,不过时不时响起的一声爆炸声,不断地在提醒人们,这里其实还是剑拔弩张的前线。
这样平静的日子一直过了三天,荆州水军终于从河道中清理出一条足够两艘大型战舰并排航行的航道。这条航道可以使得目前荆州水军中,吃水最深的战舰和运输船都能顺利通航。但是,这段江面的暗礁并未全部被清理掉,在航道之外航行还是很危险的事情。
关公留下水鬼队和爆破队,继续清理航道外的暗礁,自己则率领大军缓缓通过狭窄的航道,越过两国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进入了他期待已久的东吴水域。由于凌烈的部队已经被打残,所以并没有趁着荆州水军在通过这条狭窄航道时发起袭击,白白错失了一个好机会。
凌烈看到荆州水军排成一字长蛇阵鱼贯通过那条航道,也不由得恨得牙痒痒的,他现在很后悔三天前发起了那次的攻击,白白消耗了兵力,却只阻挡了敌人半天时间。
要是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敌人被挤在狭窄的航道中,和被困在峡谷当中没什么区别,己方简直占了天大的地理优势,攻击起来肯定无往而不利。可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他现在根本无法驱动这支已经胆寒了的部队去发动进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荆州水军突破防线。
而关公留下的水鬼队和爆破队在后来足足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整个暗礁区清理干净。建设困难破坏易,东吴人动用了几十万人力,历时一年时间才营造出来的一片暗礁区,被荆州水军用了一个多月就炸得灰飞烟灭。
清理得那么快,除了因为荆州水军使用了大量破坏力惊人的炸药外,也和东吴人的建筑工程太差有关。也许在东吴人看起来,这样的工程已经很了不起,很坚固了,但是在刘厚看起来无疑是豆腐渣工程。
东吴人建造的这些暗礁没有使用任何建筑粘合剂,就是简单粗暴地将沙袋、石头堆积在一起,这样的工程想破坏起来着实不难。
如果换了刘厚来做这个工程,肯定会用钢筋混凝土来构筑暗礁,这样的话,就算想用炸药炸也没那么容易能炸坏。当然,刘厚还不会无聊到将好好的一条黄金水道堵塞掉。
关公见他东征的最大的障碍已经被突破,高兴得不得了,马上下令全军起锚,顺流直下攻打东吴。凌烈见荆州水军气势汹汹地杀来,不敢阻拦,只得也下令全军起锚,灰溜溜地往下游退走。
关公率领着水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期间,军司马王甫提醒他不宜突进得太快,他小心东吴人有埋伏,最好等上两岸的陆军在一起齐头并进。
可是关公不肯听,他嫌陆军进军速度太慢,尤其是北岸的关兴部,由于地形复杂,多河流湖泊,所以东进的速度几乎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南岸的关索部虽然快一点,但是和水军在长江中顺流而下相比也是差了一大截。关公正享受着这种一日千里的爽快感呢,根本不听王甫的劝告,反而下令全速前进,期望早日能兵临建业城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