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勘测地点

  本时空的野生动物丰富,而丛林里的各种虫类也是非常丰富的,一路走来已经有好几个人身上被发现了蜱虫和山蚂蝗,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身上被这些粘乎乎的吸血鬼吸着感觉并不是很好。zha4ngdegao把蚂蟥从身上弄下来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看着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一堆蚂蟥,钱龙舟依旧难平心头的愤恨,不由得几脚下去把这些蚂蟥踩扁了。

  “这块区域应该是能够涉水过河的,但是如果像你说的有装甲车辆,就不要指望了,”钱龙舟一边用靴子碾压地上的蚂蟥一边说道,“另外除非是轻装前进,士兵不能携带太多的东西,水流太急,很容易把人冲倒,子弹什么的掉到水里基本上就完了,除非是全金属子弹。”

  “你说这里搭一座可以容纳三十吨车辆过河的浮桥可以吗?”刘旭在一旁问道,一旁的包包说道,“我觉得这里搭建浮桥最重要的麻烦就是水流太急,作为浮桥载体的船必须要用多个锚来固定才行,否则很容易被冲走。”

  包包顿了顿接着说道,“还有,搭载可以承载三十吨车辆过河的浮桥,那么船体本身也有比较强的要求,而且这些船怎么到这里?”

  “是的,我也是这么觉得,”贺亚运点了点头,在河边草地上坐下,“北桥头镇的桥附近遍布安南那边的探子,到处都是眼线,必然早就已经监视了整个河道里的运输情况,浮桥船体运过去的话不可能不引起他们的注意,就算是本时空的人不知道浮桥,也肯定知道这样大的船是用来运输的,那么至少会提高警戒级别。”

  “这样的话,那偷袭的意图不就暴露了?”钱龙舟稍微思考了下做出了结论。

  旁边的人都找了地方坐下,仔细查看着这片区域。

  “要说的话,这里搭建浮桥是非常适合的,你看这浅滩,这片区域只有这里适合搭建浮桥这种矮桥。”包包指着这片区域说道,“桥身不高,就不用保证引桥的长度和角度,不会发生所有力都集中在其中一条船上的情况,这里坡度适合,引桥可以有效的分掉重量的负载,说起来真的很合适。”

  “我不这么觉得,”刘旭说道,“这片区域只有这么一块浅滩,就说明这片区域里面只有这里会发生洪水泛滥的情况,如果突然下雨,那么河水暴涨,这里很可能就会在短时间内抬高水位,这种情况下,浮桥本身的安全也成了问题,要是在渡河途中或者完成任务返回时突然发现浮桥损毁,那么就麻烦大了。”

  “也是,你说的情况也有可能,要是有本地的水文资料就好了。”包包叹了一口气,抱着脑袋躺在了草地上,结果嗷的一声跳了起来,把周边一众元老都吓了一跳,原来脑袋磕在一块隐藏于草地的石头上。

  “现在部队还在休整,如果要开展行动的话,至少是十天之后,十天里我们能够在这里搭起浮桥吗?”

  “我们不光没有本地的水文情况,天气资料也完全不了解,天气预报是建立在长期的观测结果之上的,要知道当年诺曼底登陆时分析法国天气的英国气象部门人数可有几千人,那还是建立在有了几十年气象观测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没错,别说十天后,就算是三天后的天气我们也说不定。”

  几个人笑了起来,现在说起气象预报,那是元老院唯一不能保证说话算话的事情了。他们用来预测天气的是东风号上的那台气象雷达,但是海边的天气往往变化非常快,甚至来不及预测,让阳峰吃了几次瘪。接着阳峰就不愿意再管这气象的事情了,把责任丢给了张泽峰,但是张泽峰这个半道出家的对于气象雷达更是没经验没心得,好几次发布的暴雨警报都是无疾而终,让整个穿越集团对于这个天气预报都充满了不信任。但是虽然不信任,发布的暴雨警报还是要当心提防的,而且台风季节也即将到来。本时空可没有气象卫星随时监视太平洋上的云团,因此还是只能依靠气象雷达进行预警。

  后来大图书馆给了气象部门一个很奇葩的暴风雨警报监测办法……氢气球。让人拿着一个氢气球到甲板上,把耳朵贴在气球上,如果听到有动静,那么就代表有暴风雨正在靠近,声音越大说明越近,要是声音大到刺耳的程度,就说明暴风雨已经近在咫尺了。这是因为暴风雨能产生很强的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但是次声波会震荡氢气球里的氢气,剧烈撞击气球发出声响,从而让人能够直观地感觉到。

  本时空的氢气并不难获取,需要的时候打开船上的电力开关电解水就能生成氢气。相比较之下,气球远比氢气难获取。他们用的氢气球是杜彦德女儿带来的玩具,由于杜彦德知道本时空短期内不可能生产气球,因而特地带了五百多个气球,没想到女儿还是没能玩上,让元老院全给拿去预测天气了。一开始是张泽峰亲自拿着气球测天气的,但是在他嘴边的文清烟点爆了两个气球之后,头发都烧掉了一大块的他就再也不肯去了,现在都是归化民在做这些事情,就连记录天气情况都是归化民在负责了。

  “那么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搭建浮桥了?”有人问道。

  “不是,”包包说道,“被刘旭一说,我也发现了,这片区域虽然平缓,但是砂石很多,很少有泥土,明显就是水位上涨时产生的泄洪通道,假如说这段时间突发大雨,那么可以肯定会对浮桥本身造成冲击,到时还可能冲垮浮桥造成事故。这片区域的确不适合。”

  “要是我说的话,”刘旭脸上浮现出得意之色,说着向着西面指了指,“既然在这里有泄洪通道,那么水位在上游一片河面上上涨的可能性反而不高,我们可以在上面找找,没准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地方。”

  “但是浮桥还是个问题啊,我们又没有内火艇,要是有内火艇就能直接渡河了。”

  “内火艇是个什么鬼玩意?”一旁有人一脸惊异地问道,“自从来到这个新时空,新名词是一个赛一个,明明都是咱们那个时空过来的,但是偏偏就是没有听说过!”

  “内火艇……就是鬼子的两栖坦克,二战时曾经装备给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说话的刘旭眼角一瞟,果然有个陆战队的军官正在靠近。“陆上战斗全重是是9.15吨,水上时是

  “为啥在水上还要重一些?”

  “很简单,他们的两栖坦克不是一体式车体,而是分段式的,路上行驶的时候跟轻型坦克没什么分别,但是下水前就要安装浮筒,从而可以浮在水上。他们的坦克甚至还可以通过潜艇来运输,远涉重洋。”

  “鬼子真是点歪科技树的高手啊,潜艇运飞机也就算了,坦克也能拆开放在潜艇里吗?”

  “呵呵,”刘旭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鬼子不光点歪科技树,还是脑洞大开的老手,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把坦克放在潜艇里面,而是直接绑在潜艇上。”

  “不是吧?那发动机和电气设备被水泡了还有个毛的用啊?”

  “这有两点,第一,鬼子的内火艇是密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水;第二……他们在潜艇运输的时候是把发动机和电气设备拆下来放在潜艇里,到达目的地准备投入作战前直接再从潜艇里抬出来装回去,然后就能哇呀呀地冲上滩头发挥作用了。”

  “说起来,咱们里面也有不少鬼子歪科技树上的果实啊。”有人不由感叹了一声。

  “哪里?我们这里哪里有鬼子的影子?”

  “哪里?新开发的助推榴弹,就是鬼子的掷弹筒,射程近但是相对精准,咱们的钢材不过关的情况下迫击炮用不了,掷弹筒还是没问题的;然后就是舰载机枪,本体就是一挺放大的九二式重机枪。另外听说还在开发轻机枪给特侦队使用,用的供弹系统就是大正十一年式机枪的弹斗式供弹。”

  “弹斗式供弹?太奇葩了吧?听说要经常往里面刷油,不然的话很容易卡弹。”

  “是啊,但是弹斗式供弹却又有一个好处,使用的直接就是桥夹供弹,五发一组的桥夹直接放进去就能开枪,步兵身上携带的弹药可以直接给机枪使用,相比咱们现在使用的m240,光是往弹链上装子弹就要用专用的设备,又是可散弹链,打着打着掉一地,还得专门拿回来区分。可是歪把子就不用,打完了压弹板往下一沉,桥夹就自己弹飞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标准通用弹药吧?”

  “是啊,鬼子的这套搞得虽然奇葩,故障也多,但是通用性非常好,连毛子在诺门坎之战都缴获了歪把子都专门仿造过,想要把他们的机枪也换成弹斗供弹的,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

  “为什么?”

  “没啥,就是有个毛子军官说,压弹板太重了,要是掉下来会把手指头打伤的,不经意间受伤的话会影响战斗。”

  “其实鬼子自己也不喜欢这枪,只是已经列装了就捏着鼻子用,他们自己对于歪把子也是诟病不断,比如说两脚架太高,想要卧姿射击时必须把上身立起来,战斗中不仅很累,也提高了被命中的可能,另外就是频繁的卡弹,射击效率低。还有,最别扭的是因为弹斗的缘故,枪的瞄准具在右侧,也就是说射手必须把脑袋偏到枪身的右侧来射击,这对于左撇子射手来说倒是个好事,但是右撇子就倒了霉了,那姿势别扭到死。”

  “你们都别说了,鬼子的东西虽然都是号称点歪了科技树,但是咱们还真没资格嘲笑他们,”说话的是吴文林,“仿制了那么多鬼子的东西才发现,只有鬼子的东西才是基于现有条件下能造出来最好的东西了,我们下一阶段还要仿造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

  “为什么不造75小姐?法军的75毫米山炮也是挺不错的,还是速射炮。”

  “速射炮?咱们现在造炮弹还是个很大的难题,关键是弹壳卷制非常麻烦,十发卷制弹壳里面只有六发出现漏气或者事故就已经是运气了。另外炮管太长的话膛线会造成挂铅现象,炮口经常会飞溅出液态的铅,甚至能对炮口边一米五半径内的有生目标进行杀伤。”

  “那鬼子的九二步兵炮不也是用一体化炮弹的么?”

  “是啊,但是九二步炮的炮管短,膛压低,卷制弹壳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挂铅情况应该也没有这么明显。但是现在还是在考虑,我们还没有试制,如果还不行的话怕是只能先铸造六角炮了。”

  “六角炮?”有人叫出声来,“过年的时候林深河就在说造那玩意,怎么到现在还没有造呐?”

  吴文林叹了口气,解释道,“这不是材料跟不上吗?铸炮厂几天前才把车间全部安置好,模具还在制造,另外炮弹也要专门来铸造外壳的,不容易啊……”

  “找到好地方了!”前面传来了叫声,一众人听到了连忙跑了过去。果然两个勘测组的元老在河边一阵手舞足蹈的指着不远处的河道,包包顿时就乐了,“这的确是好地方,虽然地势稍微高了点,但是两岸的地形都很平整,搭桥什么的很方便,渡河后部队展开也比较方便,而且河面比较狭窄,水流也不是很急,如果涨水的话应该也不会对浮桥造成太大的冲击,基本上可以确定就这里了。”

  建桥地点的发现鼓舞了众人,他们在地图上标注了这个地点,然后又通过电台通知附近的特侦队渡河去侦察对面的情况。这群负责勘探的元老们又向上游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但是没能再找到这么适合的地方,于是就返回了。当晚勘测报告和浮桥方案就提交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参联会反应很快,一个小时后就召集了几乎所有的元老军官来讨论整个俘虏营营救计划。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穿越而来的曙光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