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5 困局

  徐毅挂上电话暗自撇撇嘴,规培这事儿才刚开始,未来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还不清楚。≈

  假设没有得到空间,自己或许也会如同自己的同学一样,咬着牙走规培那条路子,过三年再回中医院。

  尽管时过境迁,不过想回去的话,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先一条,三年后也还在院长任期内,主任也可能还会返聘,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应该说还是占了人和这一条。

  总不至于中医内科安置不下,别的科室也一个位置都没有,规培对自己的影响或者也只是晚报到几年。对于自己而言,规培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儿吧,至少那些钱解决了自己燃眉之急,也断了自己去中医院的念头,这也算绝了后顾之忧吧。

  有这么一个空间,只要足够的小心谨慎,哪怕躲到深山老林这辈子也肯定衣食无忧,直接回家肯定也比留在中医院能带来的效益收益更加直接。

  至于留在省城,这并不是自己贪恋省城的繁华和现代化,也不违自己的本心。

  真咬咬牙把这楼卖了,想必千八百万不成问题,有这些钱自己这辈子大富大贵不行,但是衣食无忧是肯定的了。

  只不过这种一锤子买卖,看着收益巨大,却不如自己开店细水长流的收入更高。

  毕竟自己能种的材料,除了籽种和苗木基本就没什么成本,最多也就是自己累点。

  除了做梦,剩下想要赚钱,干什么不得劳心劳力?

  只要别脑子抽得太厉害,自己这基本上还算是怎么都稳赚不赔。

  这样的资金流,显然比把这店卖了更加划算。

  尤其自己想要涉足的农业原本就是低收益的基础产业,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基础种植业越来越难,外加着信息不对等,种什么什么不值钱也不奇怪了。可以说,农业的产业升级也是迫在眉睫不可不做的事情了。

  嘴上说说容易,真的想要升级只怕要面对的更多的未知因素和条件,不管干什么钱总是少不了的。更何况,自己别说门都不知道朝着哪面开的升级产业,就连最基本的种植业,自己眼前的就差不多是个无底洞了。

  自己目前能想到的,只怕也就只在那座清源山,还有山下的几亩薄田而已。

  如果只是那几亩地倒是简单了,最多也就是保护地栽培什么的,不过想想清源山,徐毅就真觉得压力山大了。

  整座清源山,东西接近两千米,最宽的地方也差不多四五百米,总面积更是接近四千亩。

  这是林权证上的数字,按着村里的惯例来说,真实的面积应该还有不小的误差,而且肯定是只大不小。

  清源山也没躲过当初大炼钢铁的劫难,这也使得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最严重的北坡上,很多地方的岩石都裸露出来,就算好一些的南坡,山上土层最厚的地方也不到半米深,想栽种大树不大动干戈改造是不可能了。

  要么是强行改造种树,要么因地制宜种草,可是这么大的面积,别说种树,就算种草有的地方也仍然得覆土改造才行。

  这年头儿人工、籽种化肥什么不要钱?

  假设这楼真的卖掉,算两千万的话,平均到这山头上一亩地估计也就三四百块。虽不至于说杯水车薪,可想把这山改造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估计差的也不少一星半点。

  如果之前没这空间,那恐怕能改造到看得过去的程度就足以自豪了;不过现在有了这么个空间,那自己要求高些过分么?

  这年头儿卖啥啥便宜,买啥啥贵都成基本的套路了。

  认真算的话,这么点儿钱,买树苗都未必够用。

  尤其农林业又是长线投资,不止整个生产周期可能有冰雹、大雪病虫害等等各种天灾,还躲不过市场变动、政策调整等各种人为因素。

  想规避风险,要么是提高产品附加值,要么就只能想办法缩短生产周期,尽早获得效益。

  前者,别说钱要多少,就连思路自己也没什么太出彩的东西,那就只能靠后者了。

  比如说不考虑太小的树苗,做大树或者嫁接苗移栽,这样定植成活以后,养护个一年半载就能看到效益。

  当然,自己有这么个空间,苗木的事儿肯定没难度,说来想要大树也不过就是比小树多浇一瓢水的事儿。

  对于空间来说,别说常见树种,哪怕什么小叶紫檀、桢楠什么的都没问题。

  真种了这些国家保护品种名录或者进了世界贸易公约名录的珍稀树种,只怕也只能明珠投暗,自己空间种着玩了。真的漫山遍野去移栽成树,要么落入有心人眼中,要么挡了别人财路,自己又不能解释来源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得了空间这么长时间,缺钱缺得眼睛都绿的徐毅也没把主意打到类似人参、石斛这些稀缺药材上的原因。

  毕竟不是水果、蔬菜这些,就算再怎么变化,茄子仍然是茄子,最多也就是口感、味道更好,茄子的本味更浓郁。怎么也吃不出黄瓜的味道,更吃不出肉的味道。消化以后更都是一泡屎,跟普通的食材没什么差别。

  但是把食材换成治病救人的药材,徐毅先顾忌的就是这空间长出的东西,成分和疗效如何?

  有别于现代医学体系,中医所用的中药材大多是天生地长,取之自然的动植物材料,经过长期的反复探索,最终形成的一套治疗规范。

  对于药材的选择讲究个道地药材,存世的历代医书也无不把这奉为圭臬。现代研究现,不同地域环境引起的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天然变异,会令同一种药材里所含的相同化学成分的含量出现巨大差异。同样的药材产地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相差数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话,可能没什么效果,无疑对患者无益。毕竟用了无效的药物,很可能贻误病情,如果疾病进展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但如果有效成分或者有毒有害成分含量过高,那同样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中药是经验医学,用量有变化但是也有一个大致范围,真出现几十倍的含量差异远远过了用药的调整范围,甚至可能经过炮制过的药材也不能完全保障用药安全。

  这样的药材徐毅也怀疑到底是不是该归类成毒药了。真的给人吃了,吃出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市面上一根百年人参就是几百万块,这不过是因为稀缺性导致的炒作行为。

  真正治病的,有多少人会买这些,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这些?

  平时能用的野山参、林下参什么的,价钱稍高却也是普罗大众能消费得起的。

  真在空间种植贩卖贵重药材什么的,一星半点肯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真大量贩卖,只怕给自己种下无数祸根。

  除了解释不清来源的问题,只怕自己就进入那些手眼通天的权贵眼中,毕竟“无药可医贫,有钱难买命”

  有钱有权者,对于生命的眷恋更甚于平凡之人,真正的好东西自然都想着收入囊中。

  钱财是身外之物,但是性命交关的东西备着总没错的。

  如果真的是这些人吃药没效果或者吃出问题,怎么想倒霉的都是自己。

  卖那些,怎么都觉得跟与虎谋皮没啥区别。

  就算没这些问题,徐毅也是连自己这关都过不去,那只顾着钱,不讲医德的做派跟图财害命有什么差别?

  所以,真的移栽大树,常见树种仍然是选,而且是唯一的选。即便移栽,那也得有合适的办法掩饰才行。

  做生意,总比上班的时间机动灵活一些,能接触到的人也多,办法也肯定更多。

  自己多用心,稳步展几年,那以后不管这空间还有没有,自己的目的肯定能够达到。

  这样看,按着唯心点的说法就是——自己实在是跟中医院无缘……

  可是,这种神奇的事情不可能落到所有人头上。

  对自己这届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可能像是堕入一场噩梦。

  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好的单位更是难进,只怕这次错过就真没机会再进去了,这对他的影响只怕难以估算了,真的可能影响他一辈子。

  这样悲催的事情,光自己班里就有几个人。对他们来说,一颗马蹄钉亡了一个帝国也真的生了。

  毕竟也许本来刚好有机会能进三甲,结果这下被规培,协议作废,可能这机会也就彻底失去了。

  自己班里甚至还有个小伙子,原本签的就是省医院,这下规培了,他咬咬牙决定回老家的县医院,他老家还没推行规培,所以还可以上班。

  他说家里不算富裕,自己还有个在读高中的弟弟,再规陪三年,父母的负担太重了。

  可是他的女友却觉得他选择不对,劝他在省城咬咬牙撑三年,自己也能帮衬一二,这样规培结束,怎么也能找个比县医院更好的工作,最终的收益也肯定比在县医院强。

  不过这伙子也硬不下心来,更觉得这样没名没份就花女人的钱是吃软饭,抬不起头。等着看到规培补贴标准出来后,更是毅然决然地签了就业协议寄回了老家的县医院。

  两个人的矛盾至此激化,为了这个吵了几次,最终只能无奈地分手了。

  也不怪姑娘现实,有情饮水饱一顿当减肥,要是每天喝水顶饿,甚至西北风都喝不起,那还爱尼玛比?

  虽然,这规培对就业影响挺大的,但是对于宋本立寄希望于社会招聘,徐毅却也觉得他有些想当然了。

  社会招聘的确是条路子,急缺人才引进这编制和待遇问题肯定能够解决。

  但是,这也只能说有一点希望,可全指望这个,希望也挺渺茫。

  尽管这些年医疗市场放开,国家出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办医。在这样的背景下,普田系的民营医院广告更是各种途径铺天盖地。

  不过普田系给医疗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却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民营医院想要有真正的未来,显然不是捞一票走人就能达到的。

  毕竟作为一种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问题

  在目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立医疗体系仍然是保障社会医疗的最主要体系。

  现在的医疗问题,很多并不是医疗本身的问题。

  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延长,外加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医疗供需矛盾被凸显出来而已。

  比如,放在几十年前,可能头疼脑热咬咬牙就忍过去了,当然如果运气不好,这人就没了。

  但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就会选择去医院。

  以前得了慢性病,有可能就只能在无望中慢慢挣扎着,等待末日的降临。

  而现在,不管治疗效果和结果如何,但凡有着一线希望,总是会想方设法求医问诊。

  放在以前,可能县里这三家医院就差不多能满足全县人民的医疗需求了。

  但是,到了现在,这供需矛盾就出现并且被迅放大了。

  当然像医保覆盖人群不足,卫生资源不足,看病价格增长太快等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各种医疗矛盾的出现。

  不过作为业内人士,徐毅还是得说——单就同等经济展水平而言,国内卫生保障事业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只要在后继的展中,国家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提高普通民众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就医难度。那么当下的问题,在展中也许就一点点地解决了。

  当然,不要总弄类似规培这些幺蛾子就好了,毕竟长远来看似乎是打通了从学院到临床的最后一段关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规培的影响远不如看起来那么美好。

  本来学医就难,即便是本科也比别的行业多出一年,这再加上三年规培,加起来足足八年,省里几家规培基地的补贴已经出来了,就算最高的二院,也不过一千块一个月。

  这点钱,只怕医院雇清洁工的工资都比这个高,说来应该算是一种变相的吸血。

  外加着医患关系紧张,只怕肯学医,就算学医肯当医生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了。

  人家读一个大学,换成医科院校,八年读个本科,这样的成本已经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就业了,工资收入比别的行业高也还算了,可实际上医疗行业收入并不算高。

  这样看,有些医务人员收受红包什么的,就不奇怪了。

  可以说,规培的出台,必将对整个医疗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公立医疗单位人员的薪资待遇从来都是财政部门定的,同地区同级别的医院只算工资这一块的话,差别不算太大。

  真正造成收入差别的,主要在绩效奖金这一块。

  如果绩效达到财政部门的指标,那么做再多的工作,也不允许放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所有的医院,就连绩效这一块也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绩效跟科室收入等密切相关。

  除了地区差异以外,从三级到一级医院,同样学历、同样工种并且有同样工龄的医生,薪资收入水平却是递减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完全是三级医院业务量更大这么简单的问题。

  公立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是财政部门制定的,而且根据不同的医院等级进行调整。

  同样的检查和治疗,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收费标准也是前者远高于后者。干一样多的活儿,三级医院可能这绩效就过上限,而二级医院绩效就会差了一大截。

  再加上三级医院的病员量更多,自然是拿得到上限,可是下面的医院,很多科室就面临着病员不足,自然也就拿不到那么多的绩效。

  所以只要是从业者,除非工作以外的原因,没多少人会主动从大医院往小医院跑。

  那些大型的三甲医院也从来用不到担心招不到人,毕竟除了儿科等少数科室以外,他们大部分科室的绩效收入远远高于财政部门的指标,奖金放完全没问题。

  即便是儿科,大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也绝对比小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高。

  在全面规培的前提下,很多三级医院都有规培基地,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于招聘自然不急,哪怕同样是有招聘的需求,也同样可以靠着社会招聘,人才引进来解决。

  可是下面的一二级医院,原本招聘可能就不容易,现在又一下子強直性地搞三年规培,只怕这几年的招聘就更有难度了。

  事实上,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在哪里工作,除了知识等个人因素以外,同样受着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

  比如说求职地点的经济展程度,比如说当地的医疗条件。

  客观地讲,县里面的医疗资源明显不足,或者比起某些更加偏远落后地区而言,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过总体来看,医疗条件并不算特别的好。

  县里面大一些的医疗机构主要有这么几家: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这么三家,县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院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至于妇保院则是二级乙等专科医院。

  剩下小一些的卫生单位主要是原来的镇医院解体改制,形成的社区卫生中心。

  这样的数据看起来还算不错,不过却也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的医疗需求。

  县里尚且如此,下面的医疗条件就更差了。

  除了零散分布的一些私人诊所以及牙医诊所以外,各个村里也就像徐毅老家一样。最多也就是有个村卫生站,没有常驻的医疗人员——这玩意儿说起来是应付检查的意义更大一些。

  毕竟不是哪个村子都有徐毅这样,没编制没工资地给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执业是需要注册执业的,徐毅之前的中医执业证书是注册在中医院,并没有注册在村里的卫生站。

  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他连中医的执业证书都没有。

  就这一点而言,他其实已经违反执业医师法,涉嫌非法行医了。

  不过,谁在乎呢,卫生局真不知道徐毅在家给村里人帮村民看病什么的?

  这事儿前前后后也不是一年半载,村里人不管是到县医院、中医院还是药店买药也都是徐毅签名的处方——当然,有些非处方药倒是真的不用处方。

  这几年到处都在抓非法行医,无证行医。

  卫生局真要说对这样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那得说领导无能还是失明失聪呢?

  究其根本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毕竟能让一个原本只是为了政绩,最多也就是每年医疗下乡体检能用一次的卫生站真能运转起来,不用增加一分财政支出,还提高了当地百姓的健康服务水平,哪个领导会傻到去讨各个方面的不满,上门来找徐毅麻烦,这不是自找不自在么?

  当然这种脆弱的平衡维持也有前提,这只能建立在卫生站几年下来也没出医疗事故,徐毅也没做什么太出自己执业范围的基础之上。

  万一真出点什么事情,这卫生局第一个就带队下来找徐毅麻烦,他也妥妥地跑不掉。

  各个村里的卫生站如此,各个乡里的卫生院也没好到哪儿去。好一些的乡里可能会有兼职的化验人员,至于专职的化验员,哪儿来的钱工资,又上哪儿去招人?

  即便开展,往往这些卫生院的检查项目也没多少,最多也就是三大常规做做,再好点的能查个血糖什么的,至于生化、免疫这些就不用想了。放射、声、心电图这些项目基本都没开展,有两个乡有心电图,也都是卫生院的内科或者全科医生兼职的。

  这样的医疗配置跟省城对比一下,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省城光是省医院、省中医院、市一医院等等省市级的三级甲等医院就有数家,外加红会医院以及邮电、建工这些企业医院也都是三级综合医院。还有皮肤医院、省精神病院、省肿瘤医院、传染病院等不下十家的三级专科医院。各个区还有自己的区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中医院这些都是二级医院。

  省城这里的社区卫生,已经覆盖了省城以及下面的乡镇和村落。

  甚至有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留观床位,医疗设备配置都比县里离着覆盖全县城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了好多。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上都配置了放射、声和检验科室,甚至好一些的社区连生化系列都能做。

  这样的条件,单从科室配置而言,比起十几年前的中医院都不差太多。

  但是,这样的医疗条件放在省会一级的城市比起来,就已经很一般了,各个省会城市大抵如此,再对比北上广,那又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甚至一半以上的百强医院都扎堆在京沪两地。

  医疗如此,教育如此,社会福利同样如此。

  这也不难想象为什么一线城市人口扎堆,房价也愈加难以控制了。

  前天晚上出去锻炼,徐毅还听肖璃说过,她家里的那套老房子,因为正好划在魔都的一所重点小学边上,现在房价差不多都要十万平米了。

  在徐毅老家的县城,这么多钱的话,小点的房子差不多都够买半套了。

  徐毅问她这么贵,她干嘛不把房子卖了,不过肖璃却也没说什么。

  哪怕自己以后不回去,这房子她也是不肯卖不肯租出去。

  自己这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好,就算钱再多也没用,更何况那房子里满满的都是回忆。

  大点的城市,什么条件都好,除了找不到工作,人家凭啥往下面跑?

  即便真的有理由到县城来,又为什么一定要选中医院呢?

  中医院也不过是一家区区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在西医展数十年,外加着中医院经营不善也几十年,除了一些年纪大的,真相信中医院水平的人并不算多。

  但凡有点什么毛病,有钱的会选到市里省里去看,就算经济条件等原因没办法出去看病的,选也是去县医院。

  虽然也是二甲医院,不过怎么说那也是县里最大的综合医院,不管是科室配置还是医疗设施设置都比中医院强了不少,综合实力还是有的。

  这几年中医院励精图治,想着更进一步,县医院又何尝不是?

  县医院这几年的展力度和投资力度也蛮大的,中医院只是计划,不过县医院已经新建了全新的住院楼,更引进不少先进的医疗设备。

  去年县医院还第一次进行了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等级评审,不过可能有些方面不足,没通过评审。不过私底下的说法是两年后会再申请等级评审,进三一点问题都没有。

  中医院能给的待遇,本就没多少吸引力,更有县医院的吸引力在前。

  更何况市里的医院,甚至省城的医院,哪儿都可能因为政策而出现大量空缺岗位,还用问他们会比中医院的吸引力大多少么?

  搞不好这两年中医院跳槽的都不少了,甚至倒霉点科里都可能有人走,还指望社会招聘?

  用胖子的说法就是——图样!

  别说今年,搞不好的话这期规培结束前,都没太好的办法解决这人员缺口问题。

  要是领导再出点昏招,只怕这人才流失就不是可能,而是百分之百的肯定了。

  光想着让人奉献却不给出足够吸引人、留住人的待遇和政策,哪儿有那么好的事儿!

  所以这全员规培对真正的大医院影响还不大,不过像中医院这样县一级的卫生机构更可能遭受到灭顶之灾。

  如果再展开点,说来这规培最终倒霉的,只怕还是下面这些老百姓。

  真跟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差不多

  怎么改,倒霉的都是基层,都是看病成问题的穷人。

  而且这样搞还有个严重的问题,家境贫寒的学子真的别想着学医,更学不起医;至于殷实之家,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又有多少人肯让孩子学医呢?

  只怕这医患矛盾、就医难的困局还会长期影响着这个古老却又饱经磨难的国家。8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道田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