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又有两艘装满了小牛的船靠岸。这种船是专门为了给亚马逊河流域的养牛场运输牛的。船只靠岸后,小牛从甲板上搭过来的两米多宽的桥上赶过来。
李晟也去看了,小牛被赶着下船,速度比较慢。李晟便帮了一个忙,安抚前面几头小牛让它们有秩序的从船上下来。牛也是一种从众性动物,有第一头安全下船,其它的克服恐惧也容易一些。来到陆地后,牧场的员工倒是很熟练地将它们安置好,然后称重。
这两艘船上,还有五六十匹马。这些马是本地的骑乘马。主要是用来放牧用的。之前李晟是打算使用车辆放牧的,不过后来看到车轮对草场的破坏很大,最后还是选择了马。
马匹下来后,还不能骑乘。因为马鞍等之类的东西还没有准备。而且牛仔也需要和这些马进行一些沟通,才能骑的安稳。
松田集团也派了人随船过来,是那个在奥比杜斯办事处的印第安人。
刚才牛在下船的时候已经经过了清点,那个印第安人带着两名穿着防疫人员抽样检测了几种疫病。这些检测都是能快速检测的。当然,其他的检疫已经在牛上船之前已经进行过。这会的检疫主要是看牛有没有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传染病。他们检测之后就可以让李晟签名,称重完毕之后这批牛就算是交接完毕。
而在这一天之后,送牛过来的船只越来越多。松田集团的解释是,雨季很快就要到了。雨季中在亚马逊河运输大量的牛并不很安全。还有就是小牛在运输过程中身体机能会下降,如果这个时候淋雨,容易得病。所以他们计划在雨季到来之前将所有的牛都运到寂静牧场。
这也让牧场的工作量大了起来。最多的一天,一共有十六艘运牛船抵达。也幸好这个时候,牧场中的工人也达到了四十来人。两班倒,一整天一整天地从船上下牛。
在辛苦了半个月之后,牧场订购的牛群终于全部运到了牧场。
很清晰的事实是,李晟并不是农民。在十一岁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农村。所以他很早就脱离了农民这个光荣的政治身份。当然他还是会插秧的。要说放牛,他还真的没干过骑牛背吹笛那样的浪漫事儿。
当年他家里虽然也耕田,但是因为田亩太少,根本不值得养一头牛。所以他会拿着锄头翻出一块菜地,但让他去放那么大的一群牛,他真的没办法。
对于大牛群的放牧,他更是没有概念。好比他看到那些小母牛的时候,看到它们头上竟然没有角,如果它们的脸长的像牛,他甚至怀疑这些玩意是不是牛和马杂交出来的。
这还是张峰告诉他说:“因为是大牧群,如果牛长着角的话,牛群一旦发生相互攻击,很容易受伤。而且对放牧工人来说也是一个危险。所以在牛长角之前,会用烙铁进行烫封,破坏牛角的生长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也可以在牛角长出来之后将牛角锯掉,非洲的游牧民族就是那样做的。”
而他只能是“哦哦”,以示恍然。
他看着华夏牛仔们骑着马放牧,心里确实有一些羡慕。不过不是羡慕他们会骑马。因为其实他也会骑马。当初他在国内就学过,只是那时没有自己的马而已。
现在牧场里一共有两百匹骑乘马,他如果想要骑着玩也是可以的。不过他骑了一次之后就觉得没有意思,没有那驰骋的感觉。这些马比空间里的马差多了。看来得找个机会将空间里的马弄两匹出来了。
牧场里除非是要运输货物,不然都要求开全地形车,这些车子都是使用电瓶的,车辆也轻,但也能装一些东西,搭乘五六个人都没有问题。它们的车轮子大,单位压力小,对草的破坏比其他车子要小得多。
他开着电瓶车来到刚建好不久的猪栏。里面的小猪还很小,一头也不过是两三公斤,不过它们长到最大也不会超过十公斤。这些都是张峰的朋友那里弄来的。他那个朋友拿到钱后心灰意冷地回国了。
现在牧场有两千三百多对成年香猪,还有一万八千只小猪。不过这些猪是不被承认的。他想要养来卖,就必须要帮这些猪获得合法的身份。
那让他去弄,不是什么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钱的问题。他拿出一笔钱,不多,也就是几十万雷亚尔。然后经过检疫,所有证件都办下来了。现在这些猪都是可以屠宰和销售的。他也申请了种源专利。这种猪以后就会被称为寂静小香猪。
这猪的肉确实很香而且脆嫩。如果大规模养殖的话,经营的好,市场应该会很旺盛。只是这种猪现在没人会养殖。他只是安排人按照普通猪一样的办法养着。不过也不投喂人工饲料,暂时只投喂青草和米饭。虽然成本高一些。但终究比喂那些肯定有转基因的饲料强。这些猪他暂时是不打算卖的。他打算扩大到二十万头的时候才开始销售。这段时间一直有施工队进行施工,建了不少的这种猪栏。这种猪的好处是体型小,一个普通猪栏能养的数量比那些大肥猪要多得多。所以就算养殖二十万头,其实也不会有多少猪肉可以卖。
为了养殖这些猪,他打算将耕地种植的品种也做出调整。之前只打算种植小麦和水稻。现在看来他需要种植一些大豆和玉米。当然他不打算种植那些转基因种子。
不过这些现在都暂时没办法种。因为雨季快要到了。
平原地区和山区不一样。大西洋的湿润空气从平原上空一路向西。沿途几乎没有任何阻挡。直到它们遇到安第斯山,这些气团顺着地形不断上升,气温下降,气团不得不将肚子里的货吐一些出来当做过路费。这样的雨可以连续不停地下个几天甚至一个多月,然后就是好久的晴天。
也就是说,事实SH洋带来的水汽,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不会在平原地区造成降水的。但亚马逊平原却又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年降水量都超过两米厚。也就是说一个普通身高的人,都能被这些雨水淹死。那么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雨林!
这个道理李晟也是最近几天才想起来的。因为其他地方都已经开始了雨季,甚至牧场的北部的丛林地区都已经下了几天的雨了。但是草原上却只下了一场雨。这就好像是远远看到其他地方都在下雨,但就是下不到自己这片地方。
这片草原的边缘有时会下雨。那是周围有雨林的地方降雨的时候施舍过来的。不过也幸好牧场的草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雨水。雨水少了一些对于牧场的牛来说也许还是好事。
这片失去雨林的土地面积太大,最窄的地方都有七十多公里。平原带的雨林的降水形成机制很简单,就是上午大量蒸发水汽,下午空气受热上升,然后受冷落下。这是传说中的对流雨。失去了雨林的草原,没有足够的水汽,当然不可能每天都下雨。
但不可否认的是,亚马逊雨林的雨季已经来到。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