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无奈,但是我情愿,既然作出决定,自然就会一直做到底,哪怕这个决定是我扔硬币做出的。
大概珍妮苏是无法理解我的,但我想有人自然会理解,车队一路向着元阳驶去,三天之后我们在群山之中绕到了元阳,这中间队伍并没有做太多的停歇。
晚上宿营的事后,我只跟朱标在一起,我们两个对这次的事情,一个字也不谈,扯得都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譬如,他的房子装修,譬如他老娘安排他的相亲,还有就是他上次经手的几件玉片生意。
甚至他还提到了自己与阿亮之间的交情,以及为了躲避相亲,跑到南方去找阿亮喝酒等等一系列他离开我之后发生的事情,当然他也提到墨谷是如何找到他,并且还不是打电话,似乎墨谷找人总喜欢直接出现在别人面前一样。
我知道墨谷不太会用手机,在这个时代,他的确是有点落伍,我在想假如我们两个都是老不死的!曾经活了很多年,所有的事情似乎最符合逻辑,我之前所想不通的地方都能说通。
但我知道那却是不可能的,我和他不是贾政,我们不是怪物,但我却没有真正的证据来说明自己心里的确定,但我知道直觉这个东西是不会骗我的,或者冥冥之中我相信我自己无法欺骗自己。
我不再去想这些不着调的事情,就算我和墨谷都是老怪物,起码我比他与时俱进,他很落伍!我对此很得意。
不想不着调的事情,但总有着调的事情要想。就算我不去想,那些思绪也跟虫子似地一会钻出来,一会钻出来!让你不得不去思考。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墨谷为什么将那个与我长相一样的人指认为康允玉?这是其一,第二,康允玉为什么会将自己的工作日志藏在蔡坦后楼之内?还有一点,我在那个楼里面碰到的那个佝偻的身影是什么?
那东西竟然全身绿毛,我一度怀疑是绿毛粽子,但后来我想,那绝对不是粽子,那应该是别的东西,不过我却没有办法再查清楚了?而这个问题我问墨谷的结果是,他也不知道是什么。
我找出手机当时拍摄的一些资料,尤其是那张津贴表来,从里面倒是找到了康允玉的名字,但除此之外,我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熟悉的名字,这也难怪,即便是当初我爷爷和告二爷两人混进了那支科考队,也一定使用的是化名!
可是除此之外,我还有那些地图,那应该是当时这支云南地址考古探险队正确的行进路线,除了没有标注之外,我能看到其中还有红蓝铅笔画的线路。
我本来就是打算按照这条线路,亲自深入原始森林的,但现在,却因为康允玉的笔记出现,而珍妮苏说真正的线路则是藏在这个笔记本当中的。
实际情况是,笔记本当中的确记录着线路,但那就与那本墨谷说我记录的鬼笔记一样,都是使用文字描述的线路,这他娘的产生的歧义就会有很多,我很郁闷,如果康允玉是我,鬼笔记也是我写的,那么这种习惯倒还真是很相像,但我却真的没有这种习惯啊!
有时候我会问朱标,我像不像个老怪物?
朱标会真的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并且问我:“燕子哥,你真的确定你没得什么病吗?”然后我就骂他,我们两个就斗嘴玩,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习惯,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感觉你自己是正常的。
在抵达元阳之前,我贡献了我的资料,当然不是全部,主要是那部分地图的部分,珍妮苏和那个寇峰极为惊讶,当得知这些资料就是当时那支科考队的时候,他们的惊讶已经变得不可思议了。
我当然不会告诉他们我是怎么得到这些资料的,但却告诉他们,同样的资料布鲁克。杨的手里也有一份,这让珍妮苏的神色很阴沉,不过如此珍贵的地图资料还是让她找来墨谷,几个人埋头研究,对此我不参与,我要现在将脑袋清空,只有青空之后们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能够分析事物的头脑。
这之后,墨谷出现,我问他:“确定了吗?”
他点点头道:“确定了,我们先去看世界上最美的线条。”
世界上最美的线条,来自于一老外摄影家,他在看到云南红河流域的元阳梯田之后,拍了很多的照片,结果发现那景色竟然是如此的美丽,尤其是这元阳梯田所组成的一道道线条和弧线,被他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弧线,也被叫为:世界上最美的线条。
元阳梯田也叫哈尼梯田,是这里的土生土长的哈尼族人在山谷之间建造的梯田!它在世界上有四绝,第一绝: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第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第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1多级阶梯;第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2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而在春季之时,所有的梯田都被用山泉水充满,滋养其中的田地,等待播种插秧的的最佳时节,此时在朝霞或者夕阳之下,光线在在山谷之间的梯田间形成的水面上转换,那如同天湖形成的破碎镜子一般的梦幻美景,使得这里来旅游的人必来观赏的。
尤其是那一座座的梯田之间田埂,它所形成的弧线,美轮美奂,放眼看去,连绵山谷全都都被镜面水波分割,青天白云之下,那是一种干净到让你都不敢呼吸的静怡和圣洁!
而当队伍抵达元阳之后,也做了短暂的停留,我想不但是我们,队伍当中的那些老外是不会放过观赏这种美景的,而珍妮苏似乎并没有刻意的约束这些人,她很清楚怎么对待这些老外,这个女人是一个有野心和懂得管理统帅的,并且她还有其他的目的。
我们在这里等待了两天,而在第二天黄昏的时候,我们等到了前来汇合的一个人,此人据说是当时那之地质考古科考队的向导。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