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李毅在回答江兆南的问话时,想法和蒋为民是一致的。
但现在蒋为民也想到了李毅的方法。
如果李毅听从蒋为民的意见,那就是拾人牙慧,显不出自己的真本事。
因此,李毅脑海里灵光一闪,飞快的想到了另一种更加简便的督办方法。
“蒋部长,我只需要三十个人,加我一共三十一个人就够了。”李毅微微一笑。
蒋为民吃惊的道:“人用得少,会不会拖长督办时间?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省域全覆盖专项督导,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时间拖得太长,对工作不利。”
李毅道:“不会拖得太长。我是这么想的,每个省,咱们只去一个人。”
蒋为民道:“一个省一个人?这怎么忙得过来?李毅同志,你不会是想长期扎根基层了吧?”
李毅道:“其它的人,咱们可以进行异省调动督办。”
蒋为民哦了一声:“甲省的调到乙省,丙省的调到丁省,丁省又调到甲省,如此轮调?”
李毅道:“对,这既节省了部里的人力,又可以考验下面教导办人员的办事能力。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蒋为民缓缓点头,表示赞许:“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可以缓解人力不够的紧张情形。”
李毅道:“不管我们上面下去多少人,下面省市区,还是要派人陪同,具体的工作,主要也靠下面的工作去做。既然如此。那我们去的人数,就不必太多了。”
蒋为民道:“那你算的行程,大概要多久?”
李毅道:“虽说是抽样调查和督办,但抽的样也不能太少。一个省大约是二十个市,我们要随机抽取四到五个市进行督导。每个市花三天左右时间。也就是说。要半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全国的整体督导工作。”
蒋为民道:“半个月就能完成,算是极快速了。不过,一个省只抽四、五个市,是不是太少了?起码也要抽一半以上吧!”
李毅摸摸鼻子,心想蒋为民这是要想把我长期支使在外面还是怎么的?
“抽样抽一半?这未免也太多了吧?时间上也拖得过长。”李毅道:“学校都快要放假了!我以为半个月之内完成整个督导工作,是比较合理的。最后几天。正好赶上全国中考和小考,还可以看看各地考场和考生的水平。”
蒋为民道:“可是,你才是这次督导工作的主帅,你难道就坐镇京师,督导京师一地?”
李毅道:“不,我会多去看几个省市。京城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平时有的是时间看,这次我就不去督导了。”
蒋为民道:“好吧,具体工作,你去做,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告诉我。”
李毅道:“如果蒋部长没什么事。我先告辞。”
蒋为民嗯了一声,轻轻摆了摆手。
看着李毅欠身走出去,蒋为民使劲搓了一把脸。
后生可畏啊!蒋为民不由得感叹。
刚才和李毅谈话时,蒋为民从对方眼神里看到的,全是沉着和淡定!不论是面对何种情况,李毅总能镇定自如的进行应对和反击。
这种成熟的政治人格,在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表现出来,实在令人惊讶。
蒋为民不由得回想起向延同志对自己交待的话:“做为一把手,要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不要嫉妒别人的才能。而应善用别人的才能,大海容纳百川,才能成其广大,刘备和刘邦,这两个刘家豪杰。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却胜在会用人,最后成其霸业。”
或许吧!能善加用人,自然能利用别人帮助自己成就事业。
可是,如果这个有才华的人,不只是你的副手,还处处威胁到你的权威和威望之时,你还会那么淡定吗?
刘邦用韩信打了天下,最后还是设计杀了他。
魏延刚露出一点反骨,就被擒杀。
自古以来,哪个主上不喜欢顺承的人?哪个喜欢刺儿头?
诸葛亮那么忠诚不二,鞠躬尽瘁,刘备死之前,还要用极端的话来防住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把个诸葛亮吓得投伏在地,哭泣不已。刘备的目的就是要留住诸葛亮,但又不能让诸葛亮篡位。
蒋为民的才华能干,远逊于李毅,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而他的容人之雅量,肯定比不过刘备和刘邦之流。
刘备对自己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诸葛亮都要防之甚严,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
而现在,李毅只不过是向延同志安排到部里来的,却处处制蒋民为,事事发表见解,又在蒋为民之上,蒋为民心里能好受吗?
刘备是怕诸葛亮战功过于显赫,不带他外出差。蒋为民则盼着李毅天天在外面出差,不在部里和他争权。
李毅哪管蒋为民心里的那些小九九,回到办公室后,就着手准备江兆南交待的督办事宜。
柴满贵被召进李毅办公室。
“满贵同志。”李毅道:“从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下属的三个处室里,选出三十个得力的干才,我们要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督导工作。”
柴满贵道:“这个很好选,三十个人的话,随便都能选出来。”
李毅道:“通知全国各省市区的教育督导办,每个省市区抽调二十名骨干,听候调谴。”
“是,李部长。”柴满贵答应一声,掏出日记本来记下。
李毅道:“你选出的三十个人,今天就要确定名单,明天早上开动员会,明天下午就要赶赴各个省市。告诉同志们,这次出差,时间在半个月左右,要他们做好准备,家里有老人小孩或病号需要照顾的,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你就照顾照顾他们,不要出差了。”
柴满贵道:“是,李部长。”
李毅道:“这次督导工作,京师重地,就交给你亲自督导!这是首善之地,你一定要打起精神,给我查个仔仔细细。多到偏远郊区跑跑,一定要核实d级危房、课桌椅、寄宿学生床位、饮用水、食堂就餐面积、厕所蹲位、门窗、取暖条件、安全隐患、营养午餐、特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数字教育资源收播设备、公用经费拨付、课程开齐率等14项指标是否达到基本办学标准。”
柴满贵道:“请李部长放心,我一定会完成好任务。那你要去哪个省市?”
李毅道:“我嘛,就去这个省。”说着,手指了指桌面上摊开的一张报纸。
柴满贵溜了一眼,这则新闻他也刚看过。
这是教育部联合几个媒体共同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活动的第一期报道,讲述的是南方省某个山区小学的教师。
这个山区学校,只有一个班级,二十七个学生,一个老师。
老师名叫何厚德,五十岁,大专毕业生,毕业之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上了当地唯一一所小学的教师。
以前,学校有六个班,五个老师,后来附近的山民大都选择下山建房,有的出外务工,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学校的人数锐减,精简成了一个班。五个老师,也走了四个,只有何厚德还留守在这里。
何厚德是大专毕业生,有过很多次机会可以走出大山,去外面的学校教学,可是,他都放弃了,因为他对这片故土怀着深深的感情,舍不得这些山里的孩子。
这个小小的山区,走出了几十个大学生,前年有五个孩子,考上了国内的重本大学,去年还有一个孩子,考上了京城大学。
只有一个老师的山区学校,却不停的在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
这和何厚德老师的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守候分不开。
从山区走出来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他们最难忘怀的,仍然是山里那个启蒙老师的身影。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我就会在这里教下去,除非我教不动了。”
何厚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也做为了文章的结束语。
这篇报道,是郭小玲写的,她是南方省人,所以将采访的第一站,选择在了南方省。
这篇报道,写得真挚感人,李毅看的时候,一度为之感动。
郭小玲的文笔,越来越老辣了,短短几笔,就能写出动人的句子。
“李部长,这篇报道我也看了,很感人。”柴满贵道:“这样好的老师,称得上最美乡村教师。”
李毅道:“他们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但我们不能让他们成为最苦的乡村教师。”
柴满贵笑道:“十四项指标,这所学校,只怕没有一项能达标的。”
李毅道:“所以说,我们的督办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柴满贵道:“可是,这些山区学校,就算督导了,又能改变什么呢?”
李毅沉声说道:“督导了,却不办事?那是在遇见我之前的事情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因某种原因,部级以上,以后只能称为“领导”,其它称呼一律改换。请大家谅解。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