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高家照相馆

  刘光天看到,这次农大实验大棚里面香菇成熟的很多,几乎所有的菌袋上都有成熟的香菇冒出来。

  他跟赵老说完要大家采摘一些蘑菇回去吃,是为检验香菇好坏以后,不管那些个三七二十一,直接就是来来回回地咔咔一顿采摘,多余的则被他放到空间里面,只留下外面装样子的一兜。

  这些人当中,只有刘光天不要脸皮采的蘑菇最多,而且最大,其余的人都只是采摘了一小部分,他们心中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要献给国家,献给领导们的礼物,他们不能多拿。

  这些人都是人精,哪里还不明白刘光天是什么样子的一种意思,但是,他们却无法拒绝刘光天的这种好意,毕竟刘光天说的那个东西在理,无论这个香菇生长得多好,长得多好看,也要忍进行尝试,才能够确定下来这种蘑菇能不能吃,味道好不好吃。

  越是做研究的人越是知道,很多东西看上去一模一样,但是,吃起来无论从口感或者是从其他方面,没准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香菇是他们研究出来的第一批食用菌,他们谁也没有吃过这种东西,自然不应该直接献给国家,至少他们应该知道这个香菇吃过之后有没有毒,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反应,就好像我们说以前给皇上进贡的东西,只要是吃的,都需要太监们进行试菜,只有确定这些东西没有问题,才会给皇上吃。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也都是按照刘光天所说,都采摘一些香菇回去吃,品尝的同时,也能够给亲朋好友带上一些。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小山……

  刘光天哼哼呀呀地哼着轻快的歌曲,带着一兜蘑菇从农大实验大棚高高兴兴地走出来,直奔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明朝称局儿胡同。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所以,一直到现在的这个时候,被人们叫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离刘光天所在的南锣鼓巷并不远,平日里刘光天早上跑步什么的,很多时候都会路过这边。

  这次刘光天到菊儿胡同,是专门过来找他发小高报国的。

  在刘光天被打住院的时候,刘光天可是让阎解放找的高报国,让高报国带着照相机去的红星医院那边,他不知道高报国因为偷拿他老子的照相机会受到什么样子的惩罚,但是,他却是知道,他亏欠这货一个大人情。

  之前刘光天是没有时间,找到高报国也不知道跟高报国说什么,更怕跟高报国接触时间长,会有什么问题。

  现在从农大实验大棚那边薅过来那么多的香菇,他自然要给高报国送过来一些,顺带着请高报国吃顿饭,顺带着增进增加感情。

  要知道,刘光天心中一直都有一种想法,身边能够信得过,能够帮他做事不会出卖他的人不多,他必须要聚拢一些这样的人。

  菊儿胡同3号、5号和7号都是大宅院,曾经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

  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往后,7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这些东西,都是刘光天的发小高报国给刘光天讲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刘光天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却是知道,这个地方,大部分地方曾经都是达官贵人住的。

  高报国的家在菊儿胡同圆通寺所对的那条路的钉子路口的第二家,是一家公私合营的小照相馆,叫做桥头照相馆。

  按照高报国的说法,三十年代,四九城照相业很红火,全市有几百家,单是北新桥十字路口一带,就有四家之多,他家算是最早的那一家,被很多人称之为桥头照相馆,一直延续到现在。

  民国时流行互相赠送肖像照片,还伴随着题词题诗,照相自然是一件大事。

  有私人相机的很少,凡是亲友聚会合影,都去照相馆。早先的照相馆多在南城,后来发展到了北城,也有走街串巷照相的,但不成气候。

  那个时候,照相馆算是挣钱的买卖,除了费水没什么成本,底版和相纸成批买来,相对便宜。最兴隆的一阵,是政府要求办证,拍证件照的人从早上排到晚上,每天的钱论口袋往家里背,数钱都数不完。

  他们家是属于祖传的照相馆,在解放以后,变成公私合营,照相馆负责的人还是他爸爸,高报国现在算是照相馆里学徒。

  刘光天抬头看到门面是桥头照相馆,他提着香菇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刘光天看到,高报国家的这个照相馆,一进门是个柜台,里面有人正在和一个客人谈照相的价格,应该是谈好价格以后,在这个柜台进行开票,客人拿着柜台开的票据到里面找高报国的爸爸进行拍照。

  柜台后面就是搭建起来的摄影棚,这个时候,摄影棚都不是很大,也就是十几平方的样子。

  虽然摄影棚不大,但是,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布景,主要以卷轴方式挂在摄影棚上,这些卷轴里面有山水田园的背景,也有北海白塔或者是花园洋房的背景,客人想要选用什么样子的背景,就用什么样子的背景。

  还有些汽车的模板,人到后面假装坐汽车或开车,拍出来跟真在开车一样,车灯都在闪光,十分地傻,可当时很流行。影棚中还有一些实景,一般是花盆架子上放上盆花,人手扶着花,拍出来很是时髦。

  这个时候高报国家用的相机主要是一个巨大的座机,是人蒙上布来看镜头拍摄的那种。相机下有轱辘,测光全凭经验,变焦全靠人推。

  临拍时,先根据客人要几寸的,在相机的后匣插入同等大小涂有药水的玻璃底片。玻璃底片分薄厚两种,越厚的越贵。

  有按尺寸提前买来的,也有整个儿的大版,现用尺子比裁切。每一幅玻璃底片都储存好并有编号,并不用客人带走。若再来冲洗只需报出编号就找到底片。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四合院从脑袋被打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