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活着》!现代文学扛鼎之作!

  第146章《活着》!现代文学扛鼎之作!

  “杭城对倭冲突!”

  前次杭城的冲突很快就被定了调子,只不过国府叫做“煽动百姓”,文人们一般称作“冲突”。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上国内各地头版头条。

  原因有很多,最大的自然是,金陵将此类消息抑制了下来。

  常凯申肯定已经猜到了一些端倪,可刚刚派遣人到达杭城,却发现所有痕迹都烟消云散了。

  这样该怎么调查开始呢?

  杭城百姓民怨沸腾,他这个时候若是深究此事,非要给倭国鬼子一个交待。

  恐怕势必引来杭城的再次哗然。

  要知道,在得知杭城冲突的过程后。

  就算是如今已经掌权的常凯申,也冒出了一身冷汗。

  他第一次意识到,失去控制的百姓,到底有多么可怕!

  这是能够毁天灭地的!

  若是西北方那几个军阀会这一手,自己恐怕要真的头疼了,还好那些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娘西皮!这个褚慧僧就是在坑我啊!”

  “训恩!给我继续去查!好好的查出个水落石出,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凯申怒不可遏地说道。

  一边说还一边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显然是真正开始忧虑了。

  陈训恩怀里抱着一打文件,恭恭敬敬地问道。

  “校长,咱们后续要怎么应付东洋鬼子?他们要求派人去杭城调查?”

  “应付?怎么应付!我总不能将褚慧僧交给他们吧?那我这个位置还坐不坐了?”

  说实话,常凯申的微操不太行,性格还特别自信。

  可他并不是傻子,否则也无法竞争过其他国府人,做到这个位置。

  可若他放任倭国人在杭城调查,特别是动了之江省的重要人物。

  底下的士绅们会如何看他?

  底下的马仔们会如何想他?

  对于常凯申来说,或许可以出卖一些微不住道的人。

  但这群老爷先生们是万万不能出卖的,他们是权力的基本盘!

  常凯申略微沉吟说道:“将褚慧僧送来的那些人交给倭国人,本就是一些死刑犯,按上煽动的罪名。”

  “倭国人恐怕不会善罢甘休。”陈训恩提醒说道。

  “先拖着,他们散播瘟疫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等到国际上有了风声,他们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是!”

  这边常凯申焦头烂额。

  可知道消息的国人们却十分振奋。

  即使得到了国府的刻意打压,可消息还是像浪潮一般,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

  学校之中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声援杭城的冲突。

  本次杭城的团结一致,为近些年来饱受摧残、受尽屈辱的人们,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而在人们热血激昂的同时。

  一个名字也脱离之江省,正式地走向整个华夏大地。

  在国内文坛投下一个重磅炸弹!甚至影响力波及到了国际文坛!

  沪市,《小说月刊》编辑部。

  今天是工作日。

  编辑部里面人来人往地异常忙碌。

  这家报社实际上一开始,以消遣娱乐为主,乃是以迎合市民低级趣味为宗旨的“鸳鸯蝴蝶派”。

  所刊载的内容,主要为各类章回体小说,大都是供人娱乐的言情、志怪小说。

  后续由沈、叶等文学家主编后,顺应了新潮运动的浪潮,改良之下提出了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成为迅哥儿、叶圣陶、朱湘等民国著名文人的重要阵地。

  陆续发表了好几部重要的现实主义白话文小说,如《在酒楼上》、《老张的哲学》等等。

  翻译了诸多著名俄国文学家的作品,如《猎人日记》、《灰色马》等等。

  在这个时代来说,包国维的这本《活着》,比起更加侧重于娱乐的《时报》,投到这里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因为这里可以说是如今新派文学的重地之一!

  而且比起前者来说,《小说月刊》的发行量也要更加大,能够形成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先生,近来可听说杭城的事情?”

  茶几面前,坐着两个青年人。

  说话的叫做耿孟邕,方脸小眼淡眉,面容之间有一些憨厚。

  他是国内重要的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了无数经典的文学作品。

  “国内外局势暗流涌动,如今咱们积贫积弱,常年受到各国的压迫。

  这倭国人实是丧心病狂!竟然敢散播瘟疫!如今能够激发起一群民众的爱国热情,共同抗击外敌,痛快至极!吾等当浮一大白!”

  一名五官端正,面容俊朗的年轻人回答道。

  他的名字叫做叶圣陶,如今正是《小说月刊》的主编。

  今年也才三十六岁的年纪,正当风华正茂时!

  耿孟邕说道:“若是我民众都能如此一般,仇何愁不报?国何愁不兴?”

  谈论到这个话题,叶圣陶也有一些感慨。

  “这正是咱们办报的宗旨,自当是开化明智,让更多的国人知理晓事。”

  他品味着茶水里面的苦涩,继续说道。

  “只可惜大多数地方,民智堪忧,街头巷尾穿着前清服饰之民众依旧比比皆是,还有些人看病只求个人血馒头,靠着某些辟邪之物来求庇佑,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听到这话,耿孟邕也有些共鸣。

  “如今各处满目疮痍,崛起不单单是在枪械火炮上面,人们之智慧也是极为重要的!咱们还需要多加努力才是!”

  叶圣陶说道:“思想启蒙乃大事也!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是作品,此乃基石也!”

  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忧虑起来。

  “前有迅哥儿之《狂人笔记》,乃白话文启蒙运动以来扛鼎之作!只可惜近来佳作越来越少咯!”

  十二年前,迅哥儿发表的《狂人笔记》,给白话文小说的创作定下了调子,更是开启对于封建制度的猛烈抨击。

  九年前,迅哥儿又发表了《故乡》一文,正式开启了国内现代文学的“乡土文学”流派。

  可迅哥儿只有一个,一直高强度产出优秀作品是不现实的。

  如今文坛,更需要新鲜血液以及思想!

  耿孟邕跟着摇了摇头,他皱起眉头思索一番,眼睛似是一亮说道。

  “我倒是听说杭城有一个包国维,写文章诗句频频出现佳作,还有演讲慷慨激昂,发动起学生们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在杭城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普及。”

  “不仅仅是解决了瘟疫之问题,甚至还让许多普通百姓懂得了科学之知识,可谓是大功于民啊!据说本次对倭事件,也是有了他先前志愿者的组织,才能够顺利进行。”

  提到包国维,叶圣陶明显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小子我知道了,不正是太炎先生的弟子么?这志愿者组织也是极好的,我也打算向雁冰推荐。”

  不过他还是叹了一口气说道:“只可惜他有一身少年意气,却少了沉稳。”

  “此话如何说来?”

  叶圣陶继续分析说道。

  “从文者,当安心钻研,苦心孤诣,他如今做出的种种,虽利国利民,但终究是对他不好的。”

  “少年人就该好好学习读书明理,届时温养书写一部传世名作,让亿万同胞都看看都了解其中的道理,这才是一名文学者该做的事情。”

  耿孟邕却是蹙眉,发表了不一样的态度。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

  二人所持不一样的观点,但并没有争执。

  而像是做辩论一般,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起来。

  说着说着,便提起了前任主编。

  “矛盾先生,前些日子从东洋回来了,不日应该就可以到沪市了吧?他若是知道文坛新出了这样一位俊杰,一定会欢喜莫名的!”

  叶圣陶却有些忧虑。

  “嗨,雁冰要回来了,只是如今金陵那边还虎视眈眈,我依旧是有些担心的。”

  “哈哈哈,常秃头那个家伙,现在正在为杭城的事情烦着呢!大伙倒是能够喘息一阵儿了.”

  这个时候,门突然被敲响了。

  一名少年人走了进来,他抱着一堆稿件放在办公桌上。

  “两位先生,最新的投稿来了。”

  耿孟邕点点头说道:“放在那里吧,我与主编稍后看看。”

  等到少年人出门,他指了指办公桌。

  “先生,您看稿件这不是来了么?”

  叶圣陶哈哈大笑,也来到稿件面前说道:“那便与孟邕兄一齐看看,能不能发掘出宝藏!”

  话不多说,二人都是爱看书的性子。

  当即搬了两把椅子,在一堆稿件面前专注地看起来。

  一时间,主编室里面,只剩下了窸窸窣窣的喝茶声,以及翻动纸张的声音。

  半个小时之后,耿孟邕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

  甩了甩手中的稿纸,有些感慨说道。

  “本期倒是名家荟萃啊!好几位可都是负有盛名的文学大将啊!”

  叶圣陶也点了点头,但还有些惋惜地说道。

  “只可惜了迅哥儿没有发表文章。”

  耿孟邕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饶有趣味地说道。

  “哈哈,近来迅哥儿在忙着为他的小师弟包国维,四处骂战呢!恐怕是不得空。”

  “包国维?”

  “对啊!就是包国维,你不是知道么?”

  “你看看这篇小说,是不是他写的?”

  “好家伙,这得有一万多字吧?”

  耿孟邕接过叶圣陶手中递过来的稿件,掂量一下,还觉得有些份量。

  稿件是打字机打出来的,这年头在作家里面还是比较少的。

  唯一名字签了一个挺秀的“包国维”。

  “盛名已久,不知道作品如何。”

  耿孟邕摇摇头,便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

  可又过了半个小时之后,耿孟邕竟然还在看,似乎深深地陷入到故事情节中。

  “济之?如何了?”

  叶圣陶有些疑惑了,这家伙是看到什么惊世骇俗的内容了,竟然是这个表情。

  “人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的,人是为了活着”

  但耿孟邕只是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好像真的着了魔一般。

  随后他只是认真地看向叶圣陶,将稿件递给对方。

  “秉臣先生,若是伱看了这篇小说,一定会收回你前面说的那句话。”

  “???”

  这家伙搞什么鬼?包国维写出来的东西有魔力?竟然还要自己收回原来的话?

  叶圣陶一头雾水地接过对方手中的稿子,认认真真地看起来。

  他看得极快,但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字。

  十几分钟之后,叶圣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变了好几次,酝酿了一会儿随后说道。

  “如此流畅的白话文小说,可谓是启蒙运动以来集大成之作品!

  主角福贵在生命的颠沛流离之中,寻找生命之意义所在,发人深反省之立意,感人肺腑之力量,不正是乃我新一代青年所追求的新兴文字吗?

  福贵从清末洋务运动末期的懵懂,一直到清王朝轰然倒塌,最后再是ge命兴起,军阀混战。

  这样种种的时代背景,贯穿在他的生命之中,他受到兄弟欺辱,放荡堕落之下成为贫民,被兵阀抓壮丁,女儿送给了军阀老爷,等等的悲惨经历。

  将整个时代讲了一个透彻!”

  这番长篇大论讲完之后,叶圣陶费力地喘气,随后与耿孟邕相互对视一眼。

  两个人默契地同时出声说道。

  “此乃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佳作!!”

  “号外,号外”

  “包国维新作!”

  “包国维先生继《我有一个梦想》的最新佳作!”

  “《活着》!将现实写了一个透彻!”

  所以拿到《小说月刊》的读者们,都被包国维文字中血淋淋的故事,给完全震惊到了。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在看到其中的段落之后,就好像有一只手紧紧扼住喉咙一般,令人喘不过气来。

  “这个包国维,一定是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所有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评价。

  而另外一批人却不是这样看的。

  沪市的大学生们,如同过年一般,纷纷奔走相告。

  “包先生又出新作品了!”

  他们在校园里面呼喊着,呼朋唤友,很多都是之前志同道合,一起参与志愿活动,或者是一起支持包国维。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句话一时间成为许多学生们的座右铭。

  无数意志消沉的学子,因为这部作品,因为这句话,重新提起了奋斗向前的决心和勇气!

  为了华夏之崛起而奋斗!

  但影响力还不仅仅如此。

  仅仅过了几日之后,报纸上便接连出现了,各个名家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

  林玉堂在《时报》上面评价说道。

  “活着讲述了过去六十年,发生的一切灾难和悲痛,包秉文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别人的书写尚如冷兵器时代一般,凭着刀剑对决,而他的《活着》却如同在文坛轰击下一个炮弹一般,让所有的非议都止口。”

  戴望舒则是在《晨报》上面评价说道:“我认为任何时代的青年,若是想要学习文学亦或是小说创作,《活着》乃最为经典无可辩驳的著作!”

  不仅仅在南方。

  北方的《大公报》《燕京日报》《北平日报》,甚至于驻扎国内的外国报纸《泰晤士报》等等,接连发表了评论。

  胡适之撰写文章评价说道:“此乃现实主义文章之模范作品也,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追寻生存之缩影!”

  沈从文评价说道:“我愿将其解释为一个华夏故事,正与千年来的轮回苦难相互结合,充满了乡土故事的哲学.”

  甚至于前主编郑振铎,都在《新闻报》上面激动地写到。

  “探索现实的边界,在记实和荒诞之间的平衡,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出现了!此乃现实主义文学之大成之作!”

  而随着这部作品的出现,包国维的拥趸越来越多,并且遍布整个大江南北。

  国府对于这个现象是惊恐的,对于《活着》所表达的思想也是无比的恐惧。

  包国维的现象级火爆,也让国府越发的警惕!

  感谢马克西姆小面球大佬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大佬的日常投喂,更新一个大章拜谢!

  阅读有些奇怪见谅,被审核卡了一个多小时,来不及写后面一章了。

  回头补上,抱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