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和诗赋对于李安来说都算不上难,因此前六天李安的精神非常好。
就是连续几天没人说话,考舍又非常小,活动不开,让人难免有些烦躁。
不过李安有县试和乡试的磨练,很快把心态调整了过来。
考舍并不保暖,晚上冷飕飕的,李安准备充足,加上有明兰送的护膝,倒也不难过。
这日一早,李安睡醒后,用清水漱了漱口,在用湿帕子擦了擦脸,彻底清醒了过来。
活动了一下身子,吃了点东西,李安把笔墨准备好,等待最后策论的开始。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策论的考题也公布了。
李安一边听一边写,当题目抄录下来,看着策论题眉头微皱。
“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就是这次会试的策论题。
意思是:晋武帝司马炎独断而灭吴统一天下,前秦苻坚独断而淝水之战失利亡国,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燕王哙任用子之而导致燕国大乱,一样的方法而结果不同,为什么呢?
这道题目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专制的优劣。
前面的例子说的是君主独断,后面的则是在用臣子上。
李安没有基于答题,而是思考这道题是谁出的,用意是什么。
会试不好押题的地方就在这里,不确定题目究竟是主考官出的还是官家出的。
看似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谁出的题,关系到答题的侧重点。
若是官家出的,答题的侧重点要偏向皇帝独断,若是主考官出的,则偏向用人。
李安思索了一下如今的局势,觉得是主考官出题的可能性不大。
这次的主考官是大相公韩章,以如今的局势,出这样的题目,意义不大。
主考官出题,其实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毕竟会试的文章,官家可是会抽阅的。
简单来说,主考官可以借着科举出题,把附和自己心意的文章,送到官家面前,借以影响官家的一些想法和决定。
以如今的局势,官家怕是无心理会这些。
若是官家出的题,那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李安猜测莫非官家对当年新政失败耿耿于怀,想通过这次会试,寻找他想要的答案?
如今官家身体状况不好,又没有子嗣,别的东西好像他也不在意了。
想要通过这次会试,来解开自己的心结,倒也有可能。
若是题目真是官家出的,那么这道题目就可以理解为,官家在问当初新政失败,到底是他的问题,还是臣子的问题。
其实在李安看来,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如果。
若是当初官家坚持下去,新政其实也不一定会成功,反而会加剧内部矛盾。
这一点从神宗变法就能看得出来,神宗皇帝支持力度大,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内部争斗便的更加剧烈。
事实上,自古以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后人以功过论古人。
看着有些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一件事,在当时人看是以成败而论,后人却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功过来论。
这一点在王安石的身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王安石变法,被有心人利用,天下百姓并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被剥削的更狠。
等他致仕回乡,发现民间百姓都在骂他。
这也是后人对王安石贬褒不一的原因。
而且同样一件事,由不同的人去做,产生的结果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历史上隋炀帝干过的事情,仔细对比一下,会发现,大多数李世民也做过。
但是两人一个是千古一帝,一个有名的昏君。
所以光以如果假设来分析一件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在答题时肯定不能这么去说。
要想成绩好,既不能毫无新意,又要符合官家的心思。
若只是从当初的新政来看无疑是官家坑了范仲淹。
毕竟改革变法最开始是官家主动提出来的,范仲淹他们只是执行者。
结果官家把他们给卖了。
以当时的情况,哪怕扛不住压力,加上新政弊端很多,需要叫停,也该保住范仲淹等人才是。
结果范仲淹等人都被贬了,虽说史书上说的是自请。
但是在李安看来,历史并不是完全可信的。
像范仲淹那种人物,怎么可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心灰意冷的放弃了。
之所以自请,很有可能是官家的态度让他心灰意冷。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新政失败确实不完全怪官家,但是在对待范仲淹等人上,他表现的过于凉薄了。
李安思虑许久,提笔写了起来。
在李安看来,官家想要的答案,无非是新政失败,责任不在他。
而且责任也不能在范仲淹等人身上。
不然他完全可以抹黑范仲淹等人,没必要为此耿耿于怀了。
因此李安在答题的时候,侧重点放在当时的局势上。
晋朝灭吴能统一天下,和当时的局势有关,那时候吴国内部混乱,君主昏庸,人才凋零,才有了灭吴的机会。
而淝水之战的结果也是局势,当时前秦连年征战内部非常混乱,并没有把灭掉的势力完全消化掉,就急于想要统一男方。
其实就是在告诉官家,当初失败不怪你,是因为局势不合适。
至于后面的也简单了,从用人上方面来答。
引用了历史上一些善于用人的例子,和一些重用奸臣的例子。
光是如此肯定不行,若是这样,好像在把责任往臣子身上推。
李安可以做到为了功名,违心的答题,但是却做不到去抹黑范仲淹那样的人物。
在最后,李安引用了一些历史上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表明一个观点。
用良臣,即便有些事情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和动荡。
简单来说,就是在告诉官家,当初变法失败,责任并不在于官家也不在范仲淹他们身上。
是局势的问题,正是官家用了范仲淹他们这些能臣,在新政失败后,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动荡。
写完后,李安停笔检查了一下。
这只能算是文章大纲,需要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进行增补删减。
用了两天时间,李安把定稿的文章抄录了一遍,检查没有错误的地方,便写上名字,呼了一口气。
如今会试虽然还有一天时间,但是对于李安来说,其实已经结束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