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兜里没钱

  第448章兜里没钱

  “情况就是这样,你得赶紧安排人接应,这次来了一百二十名人员,应该能缓解这边的压力吧。”

  宋岩掩饰不住的喜悦,“来的正是时候,都可以作为基层干部,一会我就去安排,这下子我们更有底气了。”

  自治区从建立到现在,第一次面临现在的困难局面,外有大兵压境,内又缺钱少人,自从和对方形成对峙,通过南边港口与香江进行贸易的渠道算是彻底断了,大量的木材、矿产全部滞留在帕岗。

  野菜还有点路子解决,香江正利用国内在西南的收购网络,通过国内运过去,成本增加一点而已,相对于丰厚的利润,这不算什么。

  可木材就没办法了,这可是自治区的重要收入来源,估计一年不少于六十万的收入。

  自治区要是不大张旗鼓的建设,现在自给自足已经没有问题,能够形成小型的闭环商业生态。

  “这些人要尽快分配下去,形成战斗力,向西的动作要加快,要不然,自治区会被困死。”

  现在粮食倒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基建的大笔支出,没有对外的贸易,这个根本维持不了,香江不可能有余力支援这边,正在大张旗鼓的加速扩张,已经开始贷款。

  “嗯,向西现在我们推进了二百多公里,沿途的部落大部分处于观望,少数抵抗的都被老杨带走修路,估计明年能推到海边。”

  “有点慢啊,自治区现在的形势很难撑到明年,今年年底要是还不能解决,财政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宋岩也清楚这个现状,可实在没办法,通往西边没有大路,现有的小路根本通不了车,这边要一边打通,一边完成勉强的通行条件,没有大型机械,难度太大。

  “我们尽量加快,实在不行,是不是考虑走空运,现在机场已经能起降战斗机,但跑道还不够长,货运飞机还不能起飞和降落。”

  朱雪峰笑道,“你这光顾着向西了吧,出的啥馊主意,木材和矿产空运,败家子也干不出来,对了,战斗机他们开走了?”

  宋岩弄了个大红脸,“飞走了,跑道才完成一半多,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强行起飞,还好,他们水平不错,跑道长度勉强够用,现在正在继续扩建,听杨茂盛说,差不多九到十月能完工。”

  完工也没有飞机,根据香江来的消息,今年没戏。

  “坦克呢?也运走了?我来的时候看到大桥还在施工,看架势一时半会没法完工。”

  “也运走了,大桥说是明年下半年能投入使用,也不知道他们用啥法子弄过去的,国内还是能人多,我们这边想破脑袋也没搞明白。”

  “不管这个,还是先琢磨咱们的事,这至关重要,就是打通生命线,港口建设也得不少时候,真是头疼。”

  本来想偷偷发展,有时间打通生命线,没想到现在直接暴露在ZF军的眼皮底下,南边的商路提前断绝。

  朱雪峰敲着桌面,三人在京城商议时,一致认同绝对会有一战,但如何解决商路,当时有两个思路,讨论过几次,觉得不太成熟,所以没拿定主意,现在只能先抛出来讨论,朱雪峰坐直了身子。

  “我这有两个想法,你看看如何,一个是和南边谈判,第一次肯定谈不拢,然后狠狠干它一仗再谈,让他们同意维持现状,开放港口。”

  宋岩在仔细思考可行性,朱雪峰接着说道,“第二个就是,集中力量向西拓展道路,部队变征服为护路,内部建设放缓,优先打通生命线,确保能通三轮车、拖拉机和卡车,至于收拢沿线的部落和村镇以及小城,都可以放一放。”

  “只要对方不影响我们的交通线,我们可以先和对方达成和平协议,同时可以吸纳他们的劳动力参与,给他们粮食和工钱。”

  “我个人觉得,第一种不太容易,打一战是肯定的,我们有信心击退他们,但让对方吃大亏,被揍疼很难,按我们得到的情报,满得乐军用机场已经调过来了六架战机,看来他们已经吸取上次联军轻敌的教训。”

  说着还看了朱雪峰一眼,朱雪峰知道,他是心疼把战机和轰炸机都送走了,可自己空间都还有,真给你们也没人会开啊。

  “继续,不要瞎想。”

  “这种情况下只能做到击退对方,没法扩大战果,要对方做出这种让步,可能性不大,他们不太可能任由我们发展壮大,除非把他们打疼,打怕了,要不然没可能。”

  朱雪峰点点头,表示同意,想打疼打痛,很有难度,自治区经过再次扩张,现在拥有三千参加过战斗的武装人员,还有三千才训练了不到半年的新兵。

  常规武器倒是不缺,上次的缴获就够,交换飞机坦克后,还支援了一部分常规武器和一部分弹药,至于购买,自治区现在没有这笔资金,军火一向是销金大户,自治区发展到今天,常规武器一大半都来自缴获,另外都是朱雪峰提供。

  “继续说,这些我都考虑过。”

  “这第二个方案比较符合我们最早定下来的思路,的确最省事,效率高,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也有几个问题。”

  “没事,你说,有些事你们在这边最清楚,我这远在京城肯定没你们了解实际情况。”

  “一个就是,这边的不少地方以前也建过古国,有一定的民族凝聚力,外加民风彪悍,根本不和你讲道理,这也是我们向西拓展过程中歼灭了不少地方的原因,这些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往山里一躲,我们的部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要是向前推进,他们就在后面捣乱。”

  建古国,那是啥时候的事了,就现在占下的介沙以北以前也是古国东吁王朝残余盘踞之地,一直到明清都算咱们的附庸,上千年来,文明都已退化到靠天吃饭,农耕都丢了,一直战乱,没有朱雪峰带队过来,这边还要乱上好几十年。

  “嗯,这种情况的确很麻烦,游击战嘛,我们的前辈没少用过。”

  “所以我们花了快一年时间才推进了二百多公里,那边的华裔很少,工作比这边难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组建了五百人的山林突击队,正在加紧训练。”

  “这就真成山林游击战了,漫山遍野的追,即使有效果,但时间应该短不了,西面多山,这要闹起来,可就成持久战。”

  “我认为还是要依靠当地群众,让他们亲身体会我们带给他们的变化,是有助于他们改善生活的,他们没了群众基础,这清剿才能见到效果,你忘了国内刚解放时候的剿匪?这事急不得,再说说其它问题。”

  宋岩为这事苦恼了很久,几次军事会议才定下这个方案,见效是慢,可没有更好的办法。

  “再一个,我们现在和南边对峙,很难抽出大量人员武装护路,还有,这条路延绵几百公里,需要的人手太多,自治区要是把重心都放在这边,那边的建设估计得全停,劳动力不够,再说很多项目都停不了。”

  “一个是水坝发电、一个是机场建设、一个是合作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再一个是连接两方的公路继续拓宽,这些都占用大量劳动力,还有今年又开垦了无数良田,这些都严重缺人。”

  还是缺人,现在辖区已经超过了六十万人口,近九万平方公里,算是不少了,可散在这广袤的平原和山林里,真没几个人,还有大量的无人区。

  “实在不行就先解决抹谷和满得乐的军事威胁再说,这一战肯定要打,你们的准备工作要做的更细致。”

  至于囤积的货物,其实用空间一收,都能解决,可这不是长久之计,总不能老是为自治区来当搬运工,这可不是他的本意,自治区最终只能靠自己。

  最后宋岩又汇报了派去学习的几支人马,这个也很困难,要去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自治区来说,又要了老命,这是短板。

  “飞行员勉强挑出了六个人,其中三个是杨茂盛的族人,地勤人员挑了三十人,他们也占了一半,海军挑了四十人,他们也占了三分之一多,电话局培训挑了四十人,他们占了四分之一。”

  这是没办法的事,介沙才拿下来,忠诚度不能保障,杨家占了读书人多的便利,这是要起飞的架势。

  “首长,除了少数是跟着我们过来的战士及家属,很难挑到既忠诚又有文化的,飞行员和海军还对身体有要求,真是太难。”

  “我知道,现在万事开头难,后面这种局面会改变的,现在不是在办教育和夜校吗,再过几年,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会提高,到时候再说吧。”

  知道宋岩担心杨家在后面的发展中占据太多资源,形成一家独大,尾大不掉的局面,可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杨家一贯保持忠诚,对于初期大肆投献,现在也是积极配合的杨家,朱雪峰还是很满意的,人家无私付出,得点便宜也是应该,至于以后,再观察吧,现在最重要的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可是,杨家这样在关键位置占据大量资源,不可不防。”

  宋岩还是忍不住再次提醒,朱雪峰只好安抚。

  “防备是应该的,但人家现在一心一意,咱们现在立足都未稳,就想着针对人家,以后还有谁会主动靠拢?我心里有数,别太担心,先就这样吧。”

  “第二批、第三批培训的人员也要加快筛选,现在人口基数大了,只要家世清白,人品没问题,有家属在这边,可以适当放宽忠诚度要求,没有人是天生就对你忠诚,忠诚是需要培养的。”

  宋岩也明白,现在治下几十万人,要说绝对忠诚,估计数得过来。

  “只要能带给他们生活的希望,就会得到认同,为了守护这一切,忠诚自然就有了,这事就说到这,让小军放缓西进,先防备抹谷和满得乐,西进的事我们再考虑考虑。”

  宋岩松了一口气,朱雪峰放缓西进,显然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备用方案,要不然,生命线可不是说的,现在西面的大海就是自治区的希望。

  “北边现在如何?”刚发问,门口传来动静,夏功推门汇报,“杨茂盛来了,正在外面等候”。

  朱雪峰略一迟疑。“让他进来吧,再来人就让先在外面等着。”

  朱雪峰喝了口茶,有点凉了,宋岩连忙起身想要换水,朱雪峰笑着说道。

  “这里没别人,没必要,我自己来。”

  “北面现在已经摸到了边境,探了一条路,全是高山,很不好走,运兵车过不去,小军是开着直升机探路,小分队是在下面爬山越岭过去的。”

  “摸清楚就行,有直升机当然不用运兵车,到时候也就出动十来个人,两三架直升机足够,对了,有几个会开直升机?”

  宋岩尴尬的摸摸头,“想学的不少,真正学会的也就两个,有一次试飞差点出事,小军就不让别人练了,最后就教会俩,只会开,不会使用武器。”

  “他都不会用武器,还能教会别人不成,到时候不挂导弹,降低载荷,有重机枪足够。”

  宋岩到现在也没明白下半年的任务到底是啥,只是按要求探路和训练。

  门开了,一见朱雪峰,杨茂盛连忙请安,“殿下一路辛苦,属下来晚了。”

  “行了,起来吧,你这一路从介沙过来也辛苦,坐下说话。”

  杨茂盛是在督促介沙那边的早稻入库,这边早稻收的比国内的北方早不少,六月底七月初就可以收割。

  “今年收成如何?这粮食问题应该解决了吧。”

  “今年气候合适,收成不错,现在才统计了不到三千亩,平均亩产四百三十斤,大丰收啊。”

  “都入完库了?”

  “没呢,田太多,前段日子发动大家,好不容易完成抢收,现在入库的不到一成,不过这肚子问题肯定是解决了,我们协商过,到时候至少能提供给他们三百五十吨稻子。”

  朱雪峰在京城抢收过京西稻,很清楚,六十年代的水稻亩产量大约在400-600斤,也就是200到300公斤,和后世的动不动就800―900公斤没法比,一个是没有肥料,一个是品种不行,这边能收到430斤,已经超过国内大多数地方,这地方真是宝地。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四合院之再启人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