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你说得“大用”,指的是什么

  “你发没发现,袁绍好像不怎么追我们了,”张韩坐在石头上,思索此刻的态势。

  他闭上双眼,脑海中出现了数条行军之路,一直向远处延伸,同时在这些道路上,有分散各处的兵马,扎堆巡逻,在各处驻守。

  这些,全都是张韩的记忆,以及曾经遭遇敌军之处的驻防。

  “不到三千人。”

  张韩的记忆力,已经明确的给出了答案,他睁开眼时候,认真的转头向典韦说道:“张追兵不到三千人,甚至是远少于这个数字。”

  “此山之中,还有很多小道可以通达各处,让我们回到林县,我觉得,穿行小路再回邺城之东,再去一次审家庄。”

  “又去??”典韦不自觉的后仰了半晌,只觉得肃然起敬。

  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一直去,人家老乡可能也挺烦我们的,再说了上次刚拿走不少,每人都带了个小包袱,这次去还会有吗?

  “走吧,邺城附近已经不能待了,太行山如此纵深,袁绍也不会真的有工夫来管我们。”

  张韩起身来,捶打了几下大腿,下令所有人吃完干粮,然后去深山谷中找战马,待马排泄之后,穿甲回去。

  “这次回去,据说君侯就要卸任了。”

  “假的,不要信。”

  “他能被卸任,我直接吃马粪。”

  “又来了,这次真不一样,没看到君侯昨夜自己都亲自来与我们深谈了吗?那神情颇为恳切,估计这次是真的了。”

  “按照他的说法,我们回去之后,不会被追究战场擅离职守之责,但是君侯和典校尉,是肯定逃脱不了的,要以儆效尤,所以现在君侯要多袭扰后方,削减冀州各族的势力与财力,以此为未来打算。”

  “我看,咱们是在冀州多劫掠几次,反正回去就卸任了,捞点好处吧?”

  “反正走就是了,我最近已经开始怀念当年了……那时候咱们打家劫舍还提心吊胆,担心一夜之间就被官兵来围剿,被人夺了性命去做了功绩,”一名络腮胡的猛士乐呵的笑着,学张韩之前的模样蹲在石头上,“谁能想到,现在劫掠,也成了一种战术。”

  “这就是君侯,军令对他的约束,从来都是最小的!”

  “走了走了,等会挨揍了,听命令说要回审庄去,沿着这条道路再抢一次……”

  分散在各个山坳口蹲着的人,开始逐渐站起身来,去山谷里牵马,不多时就聚集了在了山口处,这时候远方暗哨的兄弟也奔跑回来,没有发出声音,以手势挥舞,便告知了张韩远处有袁军摸了进来。

  所有黑袍骑在转瞬间脸色严肃,收起了嘻嘻哈哈的模样,连忙起身严阵以待,从山谷里上马,目光统一转向了张韩。

  然后愣神片刻,才转向了典韦。

  “杀出去,而后跟随张参军,朝林县方向去!”

  “唯!”

  此刻,整齐划一的喊号声后,黑袍骑迅速出发,也不再静默隐藏,直接冲向了入口之处,又分跑向左侧的小道,张韩的脑海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延伸出去的虚幻路线,只存在于他的心里。

  这是根据数日查探得到的情报,确定的几条路线,张韩已经铭记于心,只需认真去回想,便可知晓道路所在,通往何处,就好似鹰隼一般,在天空俯瞰山地,可知蜿蜒山路。

  黑袍骑的所有人,都非常佩服,乃至是敬畏张韩此能,认为古往今来的将领,少有人能做到这般精准,已有神技之感,非人力可达,哪怕是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山民,都未必能如此笃定的记住全部道路,但张韩就是可以。

  从原本躲藏的山坳里出来,黑袍骑立刻撞见了追来的袁军,果然不是重兵,只是在附近搜寻的袁熙所部而已,张韩杀入其中,斩杀数名将领,又顶着无数刀剑长枪在阵中血肉里猛冲,混身多处受伤而浑然不觉,好似根本不是打在他身上一般。

  只是几个来回,人家就不跟他打了。

  他们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张韩受伤了不觉得痛,连身形都不会动摇,他坐下那匹追风赤兔马,似乎也受此感染,变得也勇猛非凡,不知疲倦。

  如此对打下去,抛开人数差距不谈,真的很不公平,张韩难道就不是占据了巨大优势吗!?

  所以,跟他打下去只是徒劳耗损而已,就算是侥幸刺中了他一枪、砍中几刀,也根本没效果,更别说跳起来斩杀张韩了,谁能跳得比赤兔高?

  骑上战马都还要矮一头,就这么一小臂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毫无意外的,在一炷香之后,张韩率先杀了出去,典韦、高顺领兵跟随,那些和张韩交战之人刚刚摆脱,被典韦迎上就是一戟,死得比用枪挑更加惨烈。

  奔逃半日,张韩先向深处狂奔,又在两山之间转而折入,蹿进了浓密的丛林深谷之中。

  此地乱石较多,必须放慢脚步,让战马缓缓通行,所以行路花费了一日,但是深山之中颇为隐秘,根本不会有埋伏,于是也是顺利通行。

  又半日,张韩等人已从谷中出来,再渡过一片浅滩,就可以到达林县,他在高处远远眺望,指着前方对典韦道:“你看,前面隐约可见驻扎了一个营寨,看规模应该不到三千人,我们等到晚上,趁夜攻杀,粮食就有了。”

  “饿了。”

  典韦只是满脸纠结如沙皮狗一样的回答,干粮早已吃完,那些金银细软、值钱珠宝又不能吃,这荒山野地,自然也不会有商贾通过。

  这时候,在附近山林带人寻野味的高顺回来了,迅速跑到张韩身侧,拱手道:“君侯,在林中发现一名中年儒生,颇为凄惨,自称许子远,与丞相有旧,欲随我等一同回许都。”

  “噢?”张韩意外的挑了挑眉头,“他怎么知道在这里等候?”

  “不知道,”高顺摇了摇头,“他说料定君侯一定会走此路,于是在此等候,君侯定然不会拒绝他,所以才让末将来禀报。”

  张韩低头思索起来,这位汝南大才,不说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也对行军布阵、方略奇谋颇有建树,现在被袁绍杀了全家,还顺带剪除他所有亲朋好友,大有一种与之相关的人全都不会放过的感觉。

  恐怕,此刻的许攸对袁绍应当也是心灰意冷,想要奔投许都,谋求生路,又或者是打算对付袁绍来报仇。

  他这样的人,需要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许攸乃是仇怨小人,当初对袁绍有多忠心追随,被可笑的放弃之后,就会有多么痛恨,没有理由拒绝这样一个助力。

  这么说来,我这运气还真是不错。

  想到这,张韩点了点头,对高顺道:“他料到了我的必经之处,所以你带人先把他打一顿,打个半死,再带到我面前来。”

  “唯。”

  高顺抱拳而去,不多时林子里就传来了惨叫声,而很快,这惨叫声从凄厉又慢慢变得微弱,直至无声。

  约莫又一炷香时间,许攸被丢在了张韩面前,在拳打脚踢之下悠然醒来,然后浑身剧痛让他马上清醒,恐惧的朝四周看去,见到个眉清目秀,下巴胡须浓密而整洁的壮年人。

  只是一瞥其身姿英气,许攸就知晓这人应当便是张韩,又依稀记得见过他的画像,才唯唯诺诺的缩了缩身子,寒声道:“你,你可是张伯常?”

  “你还在这料定我必经此地是吧?打你一顿舒服了,还装不装了?”

  “不了……”许攸忙摆手,心里暗暗深思,这人和别的将军、谋臣都不太一样。

  他是真下手,而且没有那么多浪漫主义,提前料定必经之地这种事,还不如直接冲出来去求饶抱大腿。

  “君侯,在下许子远,乃是丞相的旧友――”

  “很了不起吗?”张韩眉头一皱,很是不耐,嚣张的道:“老子是丞相的女婿!”

  “老子?”

  许攸又是一愣,噢,他说的可能是他自己,据说在川蜀的五斗米道教中,对此称颇为自信者,会在话前称老子。

  但这么用,似乎不对,可又觉得并无什么不对,诶?奇了怪了,我被打成这样为何还有兴趣思考这些。

  “是,君侯年少成名,名震南北,乃是当世英豪之一。”

  “再把他打一顿!”张韩直接看向典韦。

  “乃!乃是当世第一英豪!!”许攸心领神会,慌忙改口,心里突突了好几下。

  “在下,想投奔君侯,为您做马前卒,与诸位一同回到许都!”许攸一咬牙,知道娓娓道来是不可能了,儒生的礼度在张韩面前屁都不是,忙直截了当的道:“我知一条道路,可穿行延津下游,渡过黄河支流后,回到酸枣城北面,而我可以劝守将打开城门,让黑袍骑进入其中。”

  “如此,能否换在下一条性命,请君侯引荐于丞相身前!”

  “可以,”张韩点头,“你早这么说,咱们就省得脱裤子放屁了。”

  脱裤子放屁?!

  这意思是……噢,多此一举!

  许攸默了半晌立刻明白含义,随后一脸苦笑起来,这张韩说的话也很有意思,世间少有如此之人。

  “你于我而言,有大用。”

  张韩直截了当的说道,“但是,能否见到丞相,要看你能帮我多少忙了,仅仅只是回去延津,全然不够,我敢料定,此刻延津早已在我军手中。”

  “嗯……”许攸眼皮一耷,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拱手鞠躬,“那就请君侯吩咐便是,在下尽力而为,定不会让你失望。”

  许攸在此前遭到袁绍几次惩处,又知晓前线袁军遭败,早就已经心思颓败,自以为才能平庸,已经不能比世上大多谋士,当初运筹帷幄,目光见地,都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特别是,举家被斩杀吊死,身败名裂之后,更是只想苟延残喘的或者,去许都苟住,随曹军日后一同踏入邺城,再去向袁绍诉说心中不解。

  没想到,今日张韩居然对他说了这番话。

  简单的三个字,“有大用”,足以说明他许攸的才能,并非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愚笨不堪。

  连张韩这样的大才,举世无双之人,都这般夸赞,试问袁营之中还有几人能有此评价。

  “唉,多谢君侯。”

  想到这,许攸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把方才被暴揍的不快都抛诸脑后,心思稍稍平衡了些,由衷的感谢了一声,这声多谢说出来,自己的鼻头都酸了,他好像找到了这世上唯一的知己挚友。

  “谢我什么?”张韩诧异的道。

  “多谢君侯,说我许子远是可堪大用之人!”

  “噢,不必如此感动,”张韩摆了摆手,欣慰一笑,柔声问道:“这附近,自林县往南,除却审庄之外,还有多少士族林立的庄集、村落、乡亭,都带我去一下……”

  许攸:“……”

  你说的大用,难道是这个?!不会是这个吧!?

  ……

  邺城衙署。

  “主公!张韩逃走了。”

  “嗯。”

  袁绍听闻了消息,也松了口气,烦人的苍蝇总算离开了邺城附近,接下来也不必再担心他能弄出多大的风雨了。

  此时,就不得不说当初那英明的决定,若是在濮阳背水一战,恐怕现在局势更加混乱。

  便是自己当机立断,立刻回来镇守,才使得境内依旧有一战之力。

  而今,只需把局势再稳固到秋收,便算是胜利,无需再多求什么。

  “不必睬他,张韩不过是小股骑兵而已,掀不起什么风浪。”

  袁绍摆了摆手,“青州当下如何?”

  沮授、郭图、审配等人均不说话,过了许久田丰才出来道:“境内缺粮,无法驰援青州北海,但此城坚固,乃是历经了几次贼乱后,筑造重修,相信可以抵挡鲍信大军数月之久,大公子也来信保证,定死守北海城,请主公不必担心。”

  “有此城拖延,那么青州折损的地盘,也就不必担忧了,只是贫瘠之地,人丁稀少,给他鲍信也无妨。”

  袁绍听完,稍微安定了些,“那就好……”

  “北海,终究还是坚城,我儿坐镇,又岂会败,谭儿乃是深得我御下、决断之才者,我亦是最早倾注精力教导,他为人和善,极有耐心,北海在他手,守数月不在话下。”

  所谓识人之明,便是知晓人之长短高低,明白其缺点优点,继而可以判定局势于情理之中。

  袁绍对于此道,还是成竹在胸的,所以他终于有时机和心力,可以稍稍安歇。

  这一日的两个好消息,让袁绍能睡个安稳觉,他在极度疲惫的状况下,疲惫到了下午。

  然后传来了一个令他瞬间清醒的消息。

  “主公,北海城……两日就陷落了,大公子已率百骑奔逃,正在邺城外十里,不敢进城……”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