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带领着一支四千人的突袭军队,正悄然行进于走马岭那蜿蜒曲折、荆棘密布的丛林小道之中。
士兵们个个弯着腰,步履维艰地向前挪动着身躯。
就连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战马此刻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只能被战士们用手紧紧地牵住缰绳,缓缓而行,整个队伍的行军速度异常缓慢。
他们所行走的这条小道,实际上曾经也是赫赫有名的金牛道的一部分。
然而,岁月无情,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洗礼,这条古道早已被世人遗忘,荒废多年。
倘若没有羌族战士充当向导在前引路,普通人恐怕根本无从知晓还有这样一条古道存在于世。
只见那些羌族战士们身手矫健,无论是面对着陡峭险峻的山路,还是错综复杂的丛林小道,他们都能够如灵活敏捷的灵猿一般,脚下生风,快速穿梭其中。
这些常年生活在川西北地区的羌族人,自幼便与大山荒漠为伴,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
他们不仅可以徒手将力大无穷的山羊和体型庞大的牦牛轻易制服,更拥有超乎常人的耐力,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成为优秀的山地军战士而降生于世。
队伍走了整整四天,绕过了几道崎岖大山湾,李定国出现在走马岭山头。
走马岭古时称之为白马山,又名烽燧山,两山夹峙,东依浕水,南带汉江,山顶平缓,山中虎啸猿啼之声不绝于耳。
李定国伫立在高高的走马岭山头,极目远眺东方,只见整个汉中盆地的景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他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李定国那张刚毅的面庞早已被汗水浸湿,但他毫不在意,随意地抬起手来,用衣袖轻轻抹了抹脸上的汗渍,转过头去,对着身旁一位身材魁梧、一脸英气的羌族将官开口问道:
“唐虎啊,按照咱们目前这样的行军速度,你估摸一下,大概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抵达略阳县?”
听到李定国的询问,唐虎赶忙抱拳行礼,恭敬地回答道:
“回禀将军,咱们此刻所行走的这几道山湾,正是秦汉时期赫赫有名的石牛古道。”唐虎指着前方左侧,仔细对李定国介绍,
“只要顺着这条道路一直往西行进,便能到达略阳县。依末将之见,照此速度前行,大约还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方可抵达。”
“不过,如果咱们选择往东而去,则是去张鲁城,从那里可以直接抵达沔县的诸葛武侯镇。”
李定国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果断地下达命令道:“那就依照原定计划行事!咱们先迅速攻克略阳县,待略阳得手之后,即刻发兵袭击沔县!”
略阳县位于汉中西南方向,北上是关中盆地,南抵四川盆地。
自古以关中为中心的北方政权,或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的巴蜀政权,都把略阳看作兵家要地。
李定国不惜亲率一支精锐部队翻越走马岭,若是夺取了略阳县,则可穿插沔县占据古阳平关,截断驻防在宁羌州的清军粮道,同时可直接突入汉中府首县褒城。
随李定国突袭略阳的4000人中,其中近半都是原菘藩卫的羌族、藏族土司兵。
为了拉拢这些羌、藏族战士为朝廷效命,李定国曾经亲往松潘卫,和诸多川西北乃至朵甘思的部落头领许诺条件。
李定国和四川巡抚文安之,联名奏请朝廷免除了松潘五年内的所有税赋、贡礼,又牵线搭桥组织内地商户前往菘藩开市集贸,延续增强茶马贸易,以此来招抚松潘的羌、藏族大小土司。
菘潘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茶马互市在汉唐时期开始,到了宋明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五大茶市口岸之一,大明先后在此设“松州卫”、“藩州卫”。
弘光二年,朝廷开始实施裁撤卫所、清查卫所军田,其中也包括了四川菘藩卫。
在文安之任四川巡抚之前,先有黄道周清理出川东地区的卫所军田,又有秦良玉坐镇,川东地区基本安稳,反倒是川西北地区更为复杂。
文安之深知菘藩的重要性,为了能顺利执行朝廷清查卫所土地的政策,他和李定国相互配合,同样亲自前往菘藩主持各项事宜,以此安抚人心。
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四川、湖广和江西等地的商人在明华堂的主导下,积极响应李定国和文安之的商贸政策,带着大量的货物前往菘藩进行贸易。
菘藩是茶马古道重要节点,但是这些年来因为整个大明形势崩坏,原本繁荣的商贸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商人们的商业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如果朝廷能重新恢复废驰多年的菘藩茶马商贸市集,那不免就是一块新蛋糕。
以明华堂为主导,组织了第一批内地商人带着大量货物前往菘藩进行贸易。
内地商人们带着茶、盐、丝绸和铁制品等货物前往菘藩,换回了大量的毛皮、药材和内地所需的大型牲畜,第一次随行的商户们几乎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特别是铁制品,比如铁锅,深受西北广大土司民众们的欢迎,需求量非常大。
像丝绸和陶瓷,只是少数富人阶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普通民众根本就用不起。
对于绝大数西北地区和草原平民来说,只有一口铁锅才是他们真正的宝贝。
不要小看一口铁锅,它在中国古代的诸多贸易物资之中,一直都是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和影响力最高的,铁锅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中原历代王朝对外技术和贸易的封锁下,蒙古、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在他们的眼中,铁锅的铸造技术比起打造武器盔甲都要难得多。
佛山生产的“广锅”名声极大,通过海贸远销日本、波斯、欧洲等地的数量非常大。
菘藩茶马市集重新建立,是互利互赢的买卖,且有利于增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李定国和文安之代表大明朝廷,给出的各种的优抚条件和态度,赢得了四川西北诸多土司部落的信任和感激。
各族土司首领也做出了积极回应,把族中优秀子弟送往南京学院读书,向大明朝廷表示效忠。
又从族中凑出近3000多成年男子组成骑兵,听从保宁总兵李定国的调遣。
这些川北羌族骑兵战士,他们的祖先大多都是来自汉中略阳,其中艾林和龙州土司,从大明洪武、永乐时期先后迁往四川石泉。
正因为略阳县是他们的祖地,所以才熟悉走马岭山中的古道。
弘光四年二月十二日,李定国率领4000人马突袭略阳县,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力就轻松控制了略阳全县。
在略阳充完物资后,只经过一天短暂的休整,就再次突袭沔县,占领诸葛武侯镇、张鲁城、鸡公山等主要军事据点。
如此一来,古阳平关一带几乎完全掌握在明军手中。
汉中阳平关共有两处,一处是沔县的古阳平关,另一处阳平关在宁羌州。
古阳平关为三国时期张鲁所建,后来诸葛亮北伐曹魏在此屯兵长达八年之久,把古阳平关营造一个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军事重镇。
宁羌州的阳平关是后人们开辟了连接陈仓道和金牛道的陈平道后才出现的。
此条道一开,使得往来陕甘和四川的行旅,绕过了沔县的古阳平关。
如此一来,古阳平关也就失去了对陕甘与四川的控扼作用。
为了控扼陕甘与川蜀,北宋时期将阳平关移至今宁羌州,清廷的王进宝在此驻兵防守川蜀明军。
如今李定国拿下沔县,布兵于定军山、张鲁城和鸡公山一带,北濒嘉陵江,西隔咸河,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如此一来,李定国率领的明军向东可攻打汉中腹地褒城,向西又可攻打宁羌州的王进宝,让他腹背受敌。
~~~
当王进宝这几天正面对高文贵激烈的进攻,听说身后突然出现一支明军占据沔县和略阳县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傅勒赫率领6000援军赶到阳平关时,阳平关的防守兵力高达上万人,王进宝心里只想骂娘。
阳平关地形特别,攻守双方的兵力施展不开,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守城,浪费兵力不说,反而增加后勤负担。
如今身后突然出现这样一支明军,他们腹背受敌还算好的,更要命的是后勤粮道将被截断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