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组合拳(3)

  儒家思想讲究尊卑有序,是这个时代基本的一种社会秩序,被遵循了千年。

  尊卑有序就是把人分成几个等级,无论是文化和身份上都进行分层,比如君是君,臣是臣。

  要是这个时代讲人人平等,那首先皇帝就得第一个下马。

  官绅阶级是为帝皇服务的,是尊贵的,享有税赋优免特权,可以三妻四妾,可以雇佣奴仆等等。

  读书考功名就是为了跨越这个特权阶级的,可以享有各方面的优免,见官不跪,在朝当官有权,辞官还是士绅。

  而且这种特权是所有人都认为天经地义的,是天下所有人为之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现在朱由崧要摊丁入亩,让天下所有人的田都要交税,无疑是逆流而上。

  改革不是光嘴巴子说了就行的,得下面有人帮你去实施。

  所以首先就得有理由,一个让绝大多数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朱由崧并不觉得现在提出改革过于激进了,因为只有先搞摊丁入亩,稳定天下农民,才能尽快收商税。

  大明末年这个乱世,比之宋朝的环境更糟。

  宋朝能收商税是因为国有资产牢牢被朝廷控制,而明朝的“开中法”早就被人玩废了。

  商业全被南方官绅们把持,如果先收商税,地方士绅会像万历时期一样,敢直接打死税官。

  万历时期地方士绅打死了朝廷税官,经过他们一番歪曲事实宣扬,民间百姓反而拍手称快。

  可以想象皇权在民间的影响力,完全比不上南方地方士绅。

  明末江南会没钱?富得流油好不好,但是钱都在那一丢丢的少数人手里。

  朱由崧的想法是通过摊丁入亩,除了增加国库税收,同时也是理清地方吏治,给大多数普通百姓让利,取得天下百姓支持。

  他想到了另一种方式,可以让官绅们闭嘴的理由。

  改革就得争取大部分人,打击小部分人。

  朱由崧要争取的对象,就是江南一群躺平了的读书人。

  明朝鼓励学习,尤其喜欢修学校,所以文风鼎盛。

  人们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求学热情空前高涨。

  童生们拥挤在同一条路上,走向同一个目标,就是做朝廷的大官。

  结果导致人才出现了膨胀,出了大批的秀才和举人,造成了一种现象,明末的读书人比之前面的任何朝代都要卷。

  明朝前期只要考中了秀才功名,就已是人人羡慕了。

  秀才不用干农活,又没有傜役,所以长得白,大姑娘都喜欢白面书生。

  如果是廪生的话,还能从公家领吃的喝的。

  明朝前期的秀才一般都是过得比大多数人要好,中了举人就可当官。

  但是到了明末开始,大家死命的卷,大批的读书人就不值钱了。

  朝廷的官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举人都没有官当。

  要是秀才家里祖上没有田产,已经很少有投献免税的机会了,因为地方上的资源都让世家大族的读书人占去了。

  有部分读书人投靠官府、乡绅、商贾的,也有人老老实实做事,还有人变为无赖,揽讼滋事,鱼肉乡民。

  还有书生靠写话本小说挣钱,大家都爱看擦边文,所以明末时期出了大量的涉黄话本小说,还带插图的那种。

  但也有很多书生没有投靠、依附的机会,自己谋生能力又差,生活上也没多大进步。

  这个时代生产力有限,读书是很费钱的,全家供一个人读书,所以明末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也是很穷的。

  甚至是出现过有人考中进士分配到地方当官,因为没有路费,靠向商人借高利贷维持生活的。

  明末的阶级固化相当严重,读书人也是穷的穷的要死,富的富的要死。

  朱由崧就是要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的待遇。

  凭什么世家大族出身的读书人仗着家世,兼并土地,而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没有应有的特权待遇。

  朱由崧就是要拉拢寒门读书人,去对付那些豪门大族出身的读书人。

  想到这里,朱由崧扫了一眼下面的朝臣,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读书人,士绅,官员,三位一体,乃我朝之根本,大明地方是他们在治理,朝廷征派民夫和徭役时,也是士绅们指派。”

  “朕也知道,若废除官绅优免,是要伤尽天下士绅的心。”朱由崧顿了顿,再次叹了口气,“既如此,朕也不能废除官绅优免的特权,这一点是不会变。”

  朱由崧说出这话,顿时让朝臣有些错愕。

  哇!看来皇帝软了?

  不敢动士绅们的利益。

  一帮朝臣脸色朱由崧尽收眼底。

  几个内阁大臣中,首辅袁继咸面色复杂,又摇摇头,不知什么意思。

  左懋第皱眉不语。

  黄道周似乎轻舒了一口气。

  黄有光眼珠子乱转,不知道在想什么。

  朝臣中还有人眉毛都扬了起来,那是在暗暗得意。

  最急的就是王夫之了,神色失望,涨红着脸,有些不知所措。

  “诸位卿家,先前朕要统一天下货币,税赋入库以银元结算,实施这道政令并没有问题吧。”

  “陛下圣德,此乃万世良政。”听说官绅优免不变,立刻有人跳出来大唱赞歌,表示支持用银元作为官方货币。

  “陛下铸新钱,统一货币兑换率,乃是千古难见的德政,更是惠及万民的圣恩,臣等为万民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崧面无表情轻轻颌首,右手搭在龙椅扶手上,指间轻轻的敲了敲扶手,说道:

  “既然诸卿都觉得新钱可用,朝廷征缴税赋用银元结算,朕认为,给予天下官绅优免特权、和摊丁入亩并不冲突。”

  “官绅优免不变,天下所有田亩都要缴税,完全是可行的。”

  朝臣们都摸不着头脑,皇帝这话说的不是相互矛盾吗?

  难道还能一边免税,一边收税,这是什么操作?

  “既然税赋可以折银,反过来,给予士绅们的税赋优免特权,为什么就不可以按额折银结算呢?”

  这一点朱由崧盘算过了,秀才的免税额是80亩,举人是400亩。

  一个县每届的秀才名额才6至20人,比后世985高校大学生还稀少,就当给他们的教育读书补贴。

  就算大明有十几万有功名的读书人,按定额把优免税赋折成银钱也不会超过200万银元。

  如果把天下土清查出来全部收税,绝对不至多收200万银元。

  到了明朝,南直隶的土地开发,基本上和后世差不多了。

  光是南直隶的耕地就超过一亿亩,而南直隶每年才向朝廷交180万石的糟粮税收。

  而此时下面的朝臣们都惊呆了。

  敢情皇帝从发起丈量天下土地,清查稳田的政令开始,到改税制,发行银元统一货币,这是一套一套的组合拳啊。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南明:重生朱由崧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