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我们需要改变研究者的选择
族群历1270年。
Rs37星系。
此刻,一个体型无比巨大的太空基地正静静的悬停在恒星的周边。
这是族群的超光速实验基地。
Rs37星系作为族群最新占领的星系,是元在墨迪血亲们外放后所做的另一个决定。
元将族群中最强的战斗力集中到一起,将族群中进化到最先进的工业血亲,以及统一场论的研究者们统统移送到了Rs37星系中。
同时Rs37星系中所有的资源都被用于建造这个超光速实验基地。
整个超光速实验基地呈现球型,直径达到3100千米,是族群血亲挖空了一颗卫星建造起来的。
实验基地中有通过模拟引力场建造的众多多星结构,这些多星结构都是族群从太空中观察到的有可能可以解开引力场秘密的结构。
通过当前族群对引力的掌控,模拟这些多星结构形成的引力场,整个模拟的过程,便是族群对引力场的一个解密过程。
是的,这些引力场在开始建造之时甚至都没有完成构造的解密。
当然族群的研究者们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当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解开了有关引力场的秘密,但是当他们对引力场进行构造之时却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构建不起来。
这些引力场的结果,可比他们所想的复杂多了。
所以在这些引力场的面前,研究者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自身学识的渺小。
而破解这些引力场,对于族群而言便是一种进步的过程。
即使暂时无法彻底解开,但是这个过程中,族群所得到的成果依旧是喜人的。
无论是暗物质引擎的进步,还是统一场论中有关强力与引力的统一,都让族群研究者们受益匪浅。
“目前,我们已经将电磁力与引力、弱相互作用力与引力以及强相互作用力与引力统一。接下来主要方案是通过引力为纽带,将其余的三种基本力相结合起来!”
“现在,我们将分为三个小组。一组攻克电磁力与弱相互作用力,二组攻克电磁力与强相互作用力,三组攻克弱相互作用力以及强相互作用力。”
“我们有信心完成接下来的科研任务,也有信心完成四大基本力的统一,完成统一场论!为族群打开超光速的大门!”
族群研究者们的热情从未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消失。
他们始终如一的进行着自己的科学研究。
不过他们并不清楚,在遥远的Rt35星系中,有一群族群研究者们,正在与他们的族群意识进行着一场足以改变所有研究者现状的交流。
Rt35星系,统一场论研究中心。
在一间会议室中,族群最年迈的那些研究者们正坐在会议室的坐席上,与元进行着交流。
“领袖,我们想了很久,最终还是觉得必须向您开口说出我们的想法。”
这些可以说是族群中最为聪慧那些的血亲,族群科技发展的最开始便是这些血亲带来的。
元对于自己的族群血亲们都是保持着一个平等尊重的交流态度。
<divcss=&ot;ntentadv&ot;>“说吧。有些事情,或许还是你们自己说给我听更好。”
听到元的话之后,这些最早的研究者们神情默然的说道:“我的领袖,我们发现虽然由于族群的进化技术存在,我们的精力始终处于一个高度亢奋的阶段,这使得我们始终保持着热情去对待我们的工作。”
“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创造性正在不断的消失当中。我们的科研能力,并没有随着进化技术的进步而提升,甚至连保留都无法做到。”
“我们清楚的感觉到,我们的科研能力正在不断的下滑当中。换句话说,我们老了,我们已经没有创新和研究新技术的能力了。我们这些研究者,只能墨守成规,只能成为旧时代的守护者,而无法成为新时代的开辟者。”
“在新技术的研究上,我们迫切的需要新的研究者血亲出现。”
听到这些话,元不免的感觉到些许难过。
这些族群研究者,可以说都是元最初接触到的那些科学家。
他们大多来自Rt35-3,其中也有一些来自于探索号舰队。
确实,就如他们所说的,他们老了。
虽然在族群进化技术的帮助下,他们的身体依旧年轻,即便是大脑也是非常的年轻,但是他们的思维已经陈旧了。
他们失去了创新的能力。
对于元而言,这是他并不愿意看到的。
只是对于这些族群研究者的话,元同样有着自己的话要说:“但是族群的研究者依旧存在一个选拔的机制,我们并非没有全新的研究者出现。”
“领袖,族群研究者的选拔机制一开始便是我们定下的。我们十分清楚在现在的选拔机制下,族群研究者的选择存在着怎样的弊端。”
一名研究者开口道:“如今的选拔机制下,其实与当初蒂阿兹的选择是多么的相似。领袖,我认为我们的步伐太快了,我们太过于着急了,或许我们可以试着等等,让我们的族群血亲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是的,领袖。虽然我们可以让族群血亲们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但是我们谁也不清楚,那些选择了研究者道路的族群血亲中,有多少血亲是没有所谓科研潜力的。”
“我们需要真正拥有科研潜力的族群血亲出现。虽说现在可能存在的研究者中的的确确是有着科研潜力的族群血亲,但更多的研究者不过是平庸的家伙。”
听完这些族群研究者的话之后,元在片刻之间便将自己的意识覆盖到了所有的族群研究者中。
而很快,元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正如这些族群研究者们说的一样。
绝大多数的族群研究者,虽然在选择了成为研究者后完成了知识的灌输,但是他们所能够做的不过是将这份知识保留住而已。
他们无法做到创新。
而科研需要的,恰恰就是创新的能力。
换句话说,族群对于研究者的选择方案,制造出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大学生而已。
他们之中真正能够成为可用之才的其实并不多。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