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大宋边境,外军禁行

  庆历十三年的大宋,充满了积极向上。

  经济文化科技全面发展。

  教育普及率也慢慢提上来,并且正式开始三年义务教育。

  这一个提议是在庆历十三年年底,赵骏于崇政殿常例会议上跟赵祯做出的提案。

  希望开始六年义务教育。

  他认为,现在已经是开展小学义务教育的最佳时期。

  首先是国内经济发展迅猛。

  在景佑年间,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不过四五亿贯,税收也才七八千万贯。

  并且大部分税收都要负担沉重的军费,根本难以发展教育。

  但随着这些年改革效果愈发显著,国家的财富以及生产力翻了数倍不止,年财政收入达到了五亿余贯。

  虽说财政收入越高,需要花的钱反而越多,比如前些年就定下地修复北平城的问题。

  还有各地铁路网的修建,科技方向的投入以及水电站工程建设等等。

  不过教育是基石,再穷不能穷教育。

  因此纵使各方面都要花钱,一旦开放义务教育,势必会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也得把这个钱花下去。

  否则拖得太久,只会让教育越来越落后,拖慢国家的发展速度。

  其次就是教育进程问题。

  由于全国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体系教育虽然已经完善,但学费高昂,能上得起学的只能是小康家庭往上走。

  大宋现在确实富裕,可并不是说全面富裕,而是指大部分人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不至于再像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那样,为食物而担忧。

  可广大的农民阶级当中,由于粮食价格并不高,单纯种地只能保证饿不死,不可能完成脱贫致富。

  所以大宋的绝大多数底层百姓生活谈不上有多舒适。

  每年解决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剩那么几贯钱就算不错了,还得添置点衣裳、家具,想要供孩子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难度非常大。

  然而大宋现在的国家情况又属于一个急需要大量教育人才的情况,各地工厂到处在建,工人也需要文化水平。

  眼下各地工厂工人不识字的大有人才,很多人连小学文化都没有,缺乏工业研发能力。

  还有科研技术与科学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

  科学界或许存在那么一两个人就能让科学发展飞速提升的情况。

  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

  但产生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条件在于教育普及出去,要指望亿万个人里出现科学家,而不能指望教十个人就出现一个,那不太现实。

  因而在教育进程已经略显落后,民间教育却因为高昂学费的问题而无法大量普及的时候,就必须要进行义务教育。

  这一点不管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义务教育,还是我国于1986年后全面施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都是如此。

  所以实行义务教育是必然趋势,为的就是让国家的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不过在会议上大家认真讨论了许久,众人认为六年义务教育制度对于财政的压力太大,应该再斟酌一二。

  主要是大宋如今的人口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将有上千万适龄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到时候财政负担会非常恐怖。

  一旦放开义务教育,那就意味着要大量扩建小学,全国可能不止是几千所,而是数万所。

  数万所小学平均每所容纳几百名学生,至少也得配备六位以上的老师,甚至一些大型小学可能要几十名乃至上百名老师也说不定。

  全国范围内需要数十万名老师。

  先不谈目前大宋国内的师范类教育有没有那么多老师从业,就算是有,加上各类建校设施以及持续维护资金,恐怕每年的财政预算也得数千万贯甚至上亿贯。

  基本上一旦施行义务教育,那国家财政的五分之一都得投入到其中,占比达到了20%,即便是后世各个发达国家也只是个位数,太夸张了些。

  因而在这方面还是需要仔细研究研究才行。

  赵骏觉得众人说得确实有道理,占比20%的教育投入也确实不太妥,即便要大力发展教育,每年投入10%就已经超过后世全球所有发达国家。

  国家还有大批地方需要建设,一下子把教育拉得太高,其余建设没有跟上,结果只会是造成大量人才没有工作,反而浪费人力。

  明白自己有些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之后,赵骏就与众人商议,最终确定了三年义务教育,并且实行五四三制。

  这个制度就是五年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学制。

  其中从小学一至三年级将进行义务教育,四五年纪才开始收学费以维持地方教育的财政。

  如此一来,虽然还是会加大教育投资,不过不管是涉及人数还是整个体系都要少许多,并且以扫盲为主,基础教育为辅。

  等到再过些年,国力发展到了另外一个高度,那就开始把基础教育作为主要攻坚对象,提升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以此达到培养更多人才的目的。

  当然。

  整个会议内容自然不可能这么草率地决定就实施。

  政制院提出这个方向,下面就得先进行试点实行,比如先在汴梁进行义务教育,看看成效,没什么问题再推广全国,做好预算和准备工作。

  真正实行起来,可能要好几年过去。虽说慢是慢了点,但盘子太大了,很多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不谨慎些。

  这亦是后世我国对于任何改革时做出的策略方针,以避免出现错误。

  而除了教育之外,随着物理学院对于电磁学的研究愈发加深,电力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当中。

  并且民间百姓也需要电力,不管是电灯还是电风扇,都可以商业化。

  所以大量修建发电站就势在必行。

  包括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都需要修工程,雇人手。光靠地方上截留的那30%的财政收入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中央财政拨款。

  加上其余方向以及之前制定的各项计划。

  结果就是十三年年底,基本上才刚收上来的税款手里头没捂热,就已经全部分配得差不多了。

  这让包括赵骏在内的诸多宰相都十分感慨。

  钱,真是越多越不经花。

  以前年收入在6000-8000万贯左右徘徊,只要解决军费、官员俸禄以及其余杂费就行。

  现在年收入已经到5亿贯了,军费大幅度降低,官员俸禄虽然没有大幅度降,反而因逐年增多的官员而涨到了两千来万贯。

  可跟如今的财政收入比起来,不管是军费还是官员俸禄已经都只是九牛一毛,总加起来不超过四千万贯而已。

  结果剩余的四亿多贯,基础建设、科研投入、创新补贴、社会保障、医疗支出、交通运输、国营公司、海军舰队、农林渔业等等,到处都要花钱。

  不仅仅是一年财政收入全砸下去,甚至就连去年年底万国来朝,奉送了大量礼物,还有卖落后火器赚的钱,全都花出去也不够。

  让众人感叹一句,国家发展建设,果然是一个填不完的大窟窿。

  便就在大宋为年收入五亿贯钱太少发愁的时候。

  此刻远在辽东的完颜乌古乃,正坐在辽国上京的皇宫当中,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而兴高采烈。

  辽国上京的皇宫是辽国最早的宫殿,规模其实不算大,但胜在作为契丹的起源地,有大批契丹贵族居住在这里,留下许多财富。

  乌古乃攻破上京之后,很多契丹贵族逃走,大量的财富被女真人掠夺,其中包括各类宋国钱币,一些金银和珠宝首饰。

  林林总总加起来,或许有数十厢之多。

  “陛下,点清楚了,有宋国钱币一百八十多万贯,各类珠宝首饰加起来也能值个一二百万贯吧。”

  被封为国论勃极烈的唐括古特向完颜乌古乃汇报。

  “哈哈哈哈哈哈。”

  完颜乌古乃非常高兴,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陛下,这些该如何处置?”

  唐括古特问道。

  “先留存起来,告诉全军将士,攻破中京,这些钱就犒赏他们。”

  完颜乌古乃大手一挥,做出决定。

  他很清楚。

  现在还不是懈怠的时候。

  几个月前他和辽国都派了使者出使大宋。

  但大宋的态度却很暧昧,即不帮辽也没有要帮金的意思。

  看起来两不相帮,只是打打太极,踢了踢皮球,一直没个准信。

  这让完颜乌古乃有些担心,害怕宋国起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图。

  因此他必须速战速决,拿下辽国上京临潢府还不足以奠定胜局,必须继续进攻。

  把中京大定府攻下,将辽人彻底消灭,让事情尘埃落定才行。

  到时候他们大金国对辽国取而代之,马上再遣使向大宋称臣纳贡,做足表面功夫,当大宋藩国。

  想来大宋也不至于为了北方贫瘠之地,就冒天下之大不韪讨伐自己的属国吧。

  至于这些钱财。

  虽然这已经是完颜乌古乃见过的最多的财富,但他明白,只有让将士们死战,才能迅速拿下辽国。

  因而钱财必须要撒下去,让将士们拼死战斗。

  当下在做了速战速决的决定之后,乌古乃只在上京休整两日,便又率领大军马不停蹄地南下。

  他在六年前刚叛乱的时候,就只有完颜部和唐括部加在一起数千人。

  但随着这六年来不断壮大,各部陆陆续续加入其中,兵马数量已经有数万之众。

  并且沿途招降纳叛,不止收拢了室韦、渤海、奚人等各部落兵马,连投降的契丹军队也编入其中。

  很快如滚雪球一般,等打到中京附近的时候,完颜乌古乃就已经拥有十余万大军。

  这一点跟后来的金国也很像。

  或者说这本身就是战争的正常导向,如曹操赤壁几十万大军,同样都是吸纳各路降军而来。

  在金国的迅猛攻势下,辽国原本就腐化堕落的体系快速崩塌。

  他们虽然有火炮,但军队贪腐严重,缺少火药和弹药,手榴弹哑弹率也非常高,在战斗中吃了大亏。

  加上早就已经被大宋打垮了的皮室军战斗力低下,远不是如狼似虎的金人对手,很快就连丢大量城池,被女真人追得四处逃散。

  耶律重元的部队越打越少,仅剩不过三万余众留守中京大定府。

  大宋没有答应他们的求援。

  辽皇只能选择集中兵马在大定府殊死一搏。

  大宋庆历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围困大定府三天之后,金人终于用火炮轰开城门。

  成群结队的金军杀入城中,辽军与金军展开巷战,激战半日,最终被打败,耶律重元带着自己家人在卫队的保护下从南门逃出。

  同时还有大量残存的辽军也跟着他跑了出去,约莫两万余众分散逃跑,有几千人跟着耶律重元一路往南逃遁。

  到了三十日,新年到来,大宋边境榆州城内外气氛喜庆,家家户户挂满了灯笼。

  虽然隆冬腊月,北方下起了小雪,却丝毫没有阻挡百姓们的热情,他们穿着棉衣,放着鞭炮,很多都从周边村子里跑到城里去赶集。

  一车一车的年货往家里拉,人们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就在中午的时候,远处榆河边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许多军队,原本部署在榆州的边防营将士,呼喝着纷纷跑到了河边。

  他们挖建战壕,堆积沙袋,不知道在做什么。

  许多好奇的百姓听到消息,纷纷走出城去,跑到了附近河堤边上远远地观望,离着河岸约一里的地方。

  就在他们不明所以的时候,远方忽然马蹄声动,尘烟四起。

  大量军队向着榆河边而来。

  “前方的人听着,大宋边境,外国军队禁行,违者杀无赦!”

  宋军搬出一套扩音器,为首的指挥使大喊。

  远处的军队徐徐放缓了速度,然而还没等他们过来交涉,后方杀声渐起。

  紧接着另外一支军队汹涌杀出,双方被迫激战在了一起。

  南岸的榆州百姓已经嗔目结舌。

  原来北边打仗了。

  而更让所有大宋百姓都为之动容的是。

  当北边在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

  南边的大宋境内,却一片歌舞升平,享受着过年的喜悦。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