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俩先跟着剧组从副导演开始做起,熟悉剧组之后公司会对你们有安排的,当然如果你们自己有项目也可以找公司制片部门,公司也会给予你们支持。”
铭明传媒的培养模式越来越正规,也就很少有那种一上来就直接拍戏的存在了,都是在剧组先摸爬滚打一段时间,积累经验才开始独立持导。
忻玉坤和田羽升见肖铭如此说,也是表示感谢后就先行告辞离开肖铭的办公室,宁昊倒是没走,这会正一脸羡慕的跟肖铭说道:
“《大地震》票房已经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眼看着就要票房就要破6亿了。”
作为导演,谁不希望自己持导的电影票房越高越好?
“听说很多单位强制要求职工必须看,用工会钱买的票!”
对于《大地震》票房破五亿,也会有人不忿,网上也就有了包场买票的话语。
“这没什么的,我们去年也享受过这种待遇,说实话,我们中国电影本拥有除北美之外最好发展环境。”
肖铭说的是《士兵》,电影上映时也是享受过各种政府单位包场的快乐的。
“今年的总票房铁定破百亿,《阿凡达》拿了13亿,今年电影票房迎来大爆发,票房破亿已经成了很平常的存在,下面应该还有四到五部票房能过五亿。而以国内目前的发展速度,再过三五年,票房破十亿二十亿都会变得稀疏寻常。”
听肖铭这么说宁昊也是点点头,谁也想不到从03年是10亿票房到今年的100亿票房,翻十倍只用了8年时间,按着这种增长速度,再过三五年总票房达到三四百亿完全有可能,这样头部作品的票房能达到三四十亿。
只是对于肖铭口中的几部过五亿的电影,宁昊希望自己的《幸运钥匙》能是其中之一。
“那肖铭你说说下面还有哪些电影有机会票房超过五亿?”
“我比较看好的是《盗梦空间》,还有就是贺岁档的《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当然耗子你的《幸运钥匙》和徐客的《通天帝国》都有希望。”
肖铭这样王婆卖瓜般看好《盗梦》,对此宁昊也表示认同,《盗梦空间》已经在海外大卖,国内有肖铭和刘一菲撑着,票房一定低不了。
至于《幸运钥匙》,宁昊自己也挺有信心的,就等着今年再战贺岁档到来,与群雄一试高低。
宁昊从肖铭办公室离开后,谢芸带着两大制片总监王跃和蔡艺农就进来了。
“老板!现在演员片酬大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担心演员的片酬迟早会涨到制作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多,这就会严重影响影片的质量。”
制片是铭明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王跃对于这点是最为关注的,需要未雨绸缪以便应对未来的新形势。
从去年开始,国有电影事业单位全面改制全部完成,国家大力推动院线建设,对这点铭明院线体会最深的,各地方政府对院线的支持堪称丧心病狂了,基本上每个省市都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影院建设项目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给予大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铭明院线旗下直属影院有64家,算上加盟的,共有一百多家,总共有560多块银幕,市场占有率已经挺近全国前十,而这几年是院线发展的最好时机,两年回本,第三年净赚!
这些举措,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将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向了市场,也极大的了激发资本投入影视行业的兴趣。
而资本逐利是资本最高效的流转方式,有效的资本市场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
娱乐圈的资本也是资本,逃不开逐利的本质。
娱乐圈的资本看中的也是盈利能力,区别在于娱乐圈的资本看中:明星的赚钱能力,影视、电视剧的盈利能力,综艺节目盈利能力等等。
娱乐圈的资本追求的就是未来现金流,不是什么创作内容,资本的要求就是可以赚钱。
很多剧或者电影,花大价钱请大明星,真正制作起来真不咋地,但这是因为市场认可明星大于内容本身的原因。制作精良,剧情精彩这种操作,相对于请個大明星而言,收益小,成本高。
特别是这些年很多煤老板和地产商进入影视投资,他们不懂影视制作,只认明星,当红的明星,所以明星片酬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
片酬越来越高是正常现象,就现在的内地演员来说黄小明、邓朝、刘叶和陈昆他们的电影片酬属于第一档,陈昆接《画皮2》的片酬也才200万而已,现在电影票房都要过100亿了,演员的片酬也是该涨涨了。
随着热钱疯狂涌进影视市场,演员们的片酬只会越来越高,迟早会因为演员片酬而压缩影视剧集的制作成本,影响作品质量。
铭明传媒计划着作出改变,那是因为公司有这个实力有这个底气。
“对于片酬上涨这个趋势,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强制性的压制公司艺人的片酬也不现实,但是公司又不能因为演员片酬牺牲制作水准。这样吧,以后公司跟演员、导演等等签署利润分成协议,把演员片酬控制在制作成本的三成左右,其它就按利润分成。”
“老板你说的利润分成是包括票房、版权这些的全部利润吗?”
王跃开口问道。
因为铭明传媒现在的版权开发能力越来越强,盈利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和铭明科技的影游联动,另外海外版权比起票房可能都要高得多。
“具体如何你们回去商量,给拿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来。”
对于具体利润包括哪些,这点肖铭就让王跃他们去拿方案,这点可以参考好莱坞,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内的具体情况。
现在演员片酬虽然涨的快,但还没到娱乐“盛世”下的主演片酬都是大几千万的情况,那时候才是制片压力最大的时候,现在公司可以拿出方案,边运行边改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