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蒙古使节团、纳土纳捷报,齐抵金陵!

  “快快快!”

  “抓紧时间登船,咱们陆军不能让海军小瞧了,海军已经歼灭陈朝海军,但他们的战船上不了陆地,接下来的战斗,还得看咱们陆军的。”

  “将士们,你们中很多人都是新兵,第一次参加实战,怕不怕?”

  “不怕!不怕!不怕!”

  ……

  燕京,海军军港码头。

  黑漆漆的钢盔起起伏伏,钢盔下,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最小的也就十八九岁。

  最大的,不过二十四五岁。

  新一代,年轻的燕华军人,脸上洋溢着昂扬战意,背着燧发枪,脚踩着橡胶底,帆布高帮的筒靴,发出‘嗒嗒’的整齐步点声。

  嘹亮喊着‘不怕!不怕!不怕!’。

  登上一艘艘混合动力商船。

  隶属海陆军后勤部的蒸汽运输船,都跟随着周潮为首的救援队回大明了。

  所以,接到大军开拔前往马六甲的命令后,陆军只能按照燕华的动员体系,立刻征召海商商船。

  对此,海商积极配合。

  海商们,并没有因为被征召运兵,只能勉强维持运输成本而不满。

  甚至,由于动员所需的船只有限。

  而海商商船很多。

  海商们为了争夺这个光荣的任务,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最后,海商商会不得不出面协调分配任务。

  海商之所以如此积极。

  首先出于商人对燕华政权的认同,以及身为燕华人的荣耀感使然。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燕华,都十分普遍。

  其次,此番打垮陈朝,对于燕华的工厂主、海商、工人,乃至农民都有十分大的利好。

  这些年,燕华的工商业发展,已经因为陈朝控制马六甲,受到了极大限制。

  一旦打垮陈朝。

  马六甲海峡就会为燕华掌控。

  燕华的货品,就可以轻松贩运到更为遥远的西方。

  这条从唐朝就兴起的海上丝路。

  燕华上上下下,其实已经期盼很多年了。

  现在,终于要付诸实际了。

  何况,此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打垮陈朝后,陈朝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很快就能享受到燕华百姓,能得到的同等政经权力!

  ……

  海军这边。

  海军部部长吕珍,亲自代表海军方面,协助陆军开拔。

  叶成等已经以上将军衔退役的老将们,也跟着来见证,属于燕华的盛世。

  叶成站在吕珍身后,听着面前小跑经过的陆军中低级将领的鼓噪声,不由没好气笑道:“谭渊、柳升,小心我向王爷告你们挑拨海陆两军关系!”

  这两混账。

  为了刺激陆军战意,竟然把海军,当做他们的噱头。

  谭渊肩头扛着两颗金色星星,讪笑道:“叶老将军,这眼看着,马上又要年底了,这几年,你们海军好家伙,一口气更新换代了十六艘铁甲舰,一艘铁甲舰的花销,都足够我们武装一个镇了……”

  ……

  “这回,俞靖统帅十六艘铁甲舰,直接全歼了陈朝230艘大小战船,这份战果,举世震惊啊!”

  “我们陆军这么多年,还是维持两个镇、又四个混成协,一个混成骑兵协,瞧瞧这次出兵,一个镇还滞留在徐福省,燕京还要留一个混成协,我们能动用的,只有一个镇、三个混成步兵协,一个混成骑兵协……”

  ……

  “我和老柳也没办法,下面兄弟要求进步的态度太积极了……”

  叶成瞪了眼掰着手指头给他数陆军家当的谭渊。

  笑骂道:“伱个滚刀肉给我闭嘴!”

  不过,他也没办法否认谭渊的话。

  海军装备的新式铁甲舰,的确太耗钱了。

  就像谭渊说的。

  一艘铁甲舰光是建造成本,不算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都足够武装一个陆军镇了。

  蒙的那一层钢板,随着钢产量增加,花销还不是大头。

  铁甲舰真正高造价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蒸汽机和新式大口径大威力的舰炮。

  一门舰炮的成本,就赶得上,陆军炮营半个营的搭建成本了!

  一艘铁甲舰要装配三十门这种舰炮啊!

  舰炮这种大口径大威力的火炮,制作工艺,比威力更大的岸防炮都难很多倍。

  蒸汽机就更不用说了。

  海军用蒸汽机。

  和工厂生产线上的蒸汽机,虽然同样都叫蒸汽机。

  但建造用料,以及建造工艺都远超生产线上的蒸汽机。

  海军用蒸汽机,不是一个大锅炉。

  就用现在海军中装备的侯爵级战舰来说吧。

  动力舱有四组蒸汽机,四组蒸汽机既可以独立的驱动铁甲舰的四个桨叶。

  同时也能串联组合起来,为一个桨叶提供动力。

  光是这套设计,其中的复杂性,就把成本推高了数倍。

  这也就罢了。

  为了实现更好的蒸汽推动力。

  四组蒸汽机,使用的都是小锅炉。

  所谓的小锅炉就是一个燃烧室上方,用来煮沸水的高压锅炉,不像工厂生产线上,那种燃烧室上方只有一个巨大的锅炉。

  海军蒸汽机燃烧室上方的锅炉,是由一百个小锅炉组成的。

  燃烧室的高温火焰,能从一个个小锅炉的空隙中,更大面积的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

  同时,每一个小锅炉内,由于水的体积小,升温也快,能产生更多的蒸汽。

  ……

  总之,这套工艺复杂的不行。

  以至于,铁甲舰的建造成本十分吓人。

  即便以燕华如今的富裕,过去两年,王爷和内阁也是咬牙,才以每年八艘的速度,总计为海军建造了十六艘铁甲舰!

  一直看着陆军将士登船,没有说话的吕珍扭头。

  笑看谭渊、柳升,“放心吧,俞靖那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我不会支持。”

  铁甲舰建成。

  俞靖看到铁甲舰的威力后,就在海军内部搞出一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

  提议,要建造四个战斗纵队。

  每个纵队,要配置八艘铁甲舰,四纵队总计三十二艘。

  每一个纵队,要配置十六艘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木质运输船。

  在俞靖的设计中。

  如此,每一个纵队,配置经过加固,使用普通蒸汽机的运输船后,就可以确保,一个舰队,在海上航行半年,不需要陆地补给。

  不得不说。

  俞靖这个设想真的很不错。

  这样配置的一个纵队舰队。

  几乎可以代表燕华,行走在海洋的每一处角落。

  但燕华现在的财政,负担不起这个庞大造舰计划。

  同时,也无力支持海军,去大海周边的各个国家进行访问,传播燕华的影响力。

  另外,他认为,铁甲舰的技术在未来,肯定还会发展进步。

  没必要,把海军经费预算,一下子全都用于造舰计划。

  事实证明,拥有十六艘铁甲舰的燕华海军,已经是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了。

  再添加铁甲舰,就构成了叶成等人提出的武力浪费理论。

  “咱们这十六艘铁甲舰,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也不知,传回中原后,太子以及那些仇视王爷的人,会如何……”

  吕珍眼底忧虑一闪而逝。

  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海军不会添加新舰,海军预算经费,都会拿出一大部分,去支持造船技术的研究。”

  这就是他的想法。

  或许,他的年龄,对新式海战,已经无法和俞靖这些热血中青代相比。

  但他比俞靖等人更稳重,考虑到的东西更多。

  这也是当初他本打算和结义兄弟一起退役时,王爷挽留他,让他出任海军部长一职的原因。

  当时,王爷也是这么评价的。

  现在,海军为造船厂提供部分研究经费,让造船厂进行技术储备。

  技术积累,有了较大进步后,就建造一两艘试验船。

  验证后,继续研究,继续进行技术储备……

  如此,等其他政权的海军力量,追上燕华海军时,就会发现,燕华又拿出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如此,才能保证燕华海军技术上的优势。

  还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

  “此去,你们好好打,只要你们打得好,今年年终预算,我这个海军部长也会支持你们陆军扩编,别的不敢承诺,至少支持你们陆军,保证现有编制的情况下,至少再扩编一个镇,外加一个混成协。”

  燕华陆军,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个整编镇。

  以前,用不了这么多兵力。

  而且,王爷麾下,能够出任镇一级的将领,实在不多。

  最早时候,王爷自己统帅一个镇,让谭渊协助,手把手教谭渊,谭渊才勉强拥有担任一镇统制的能力。

  新式军队,和冷兵器的军队不一样。

  更加复杂了。

  柳升来了后,才成立了第二个整编镇,第二镇。

  这些年,周浪这个混成骑兵协协统,先后参加了吕宋肃清战。

  倭国之战。

  此番,还要参加灭陈之战。

  周浪这个昔日江宁县的小衙役,领兵能力,尤其是统帅骑兵的能力,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燕华也是时候成立一个整编骑兵镇,作为战略打击力量了。

  同时。

  一旦灭亡陈朝后。

  必须在陈朝驻扎一个整编镇。

  现在的第二镇,调去陈朝是必然的。

  而且。

  随着此番海战强烈的冲击战果传扬开。

  他也无法预料,会对大明内部,太子以及太子系,产生什么冲击。

  未来,太子朱标主政的大明,又会和王爷的燕华,走到何等地步?

  未雨绸缪。

  趁着这些年,时局稳定,扩编陆军是一定要做的。

  现在,燕华海陆军总兵力十万人。

  刨去海军的一万五千多人。

  陆军只有八万五千人。

  如果和太子发生龌龊。

  八万五千人可不够。

  燕华至少要拥有二十万步军才行!

  ……

  谭渊、柳升为首的陆军诸将,全都被吕珍的思虑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吕珍竟然考虑的这么长远。

  至少要支持陆军,组建二十万规模的兵力!

  这样一股力量,就算是辅佐王爷打回中原,恐怕都可以试一试了吧?

  咕噜!

  吕珍听到众人咽口水的声音,笑道:“王爷志不在中原,咱们都知道。我也知道,其实这些年,大家看着咱们燕华受委屈,看着太子始终不肯全面效仿学习燕华,让中原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其实,心里面也有,打回中原的一时义愤想法。”

  众人不由讪笑。

  这种想法,的确会在某些时候,看着大明不公正对待燕华,对待王爷。

  看着中原百姓,依旧过的艰难。

  会在某一瞬间产生。

  不过,冷静下来后,大家没有这种想法。

  毕竟,他们也是亲眼看着太孙在王爷身边长大的。

  虽然王爷、王妃没有对外说过任何话。

  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似的,都知道,亲自养育教导数年,太孙在王爷和王妃心中的分量,并不输世子。

  其实,他们也把太孙看成了王爷和王妃的亲子。

  这不光他们这些燕华官员、将领。

  燕华的工厂主、商贾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尤其是,太孙和王爷、王妃的学生,采绿姑娘结成连理后。

  这种认同感就更加强烈了。

  要不然,燕华的工厂主、商人们,怎么会这般鼎力支持太孙呢!

  说白了,在大家伙儿心中,太孙未来继承大明江山,就是王爷的另一子,继承大明罢了。

  若非如此。

  真以为大家伙儿是泥捏的?

  手中的火器是烧火棍?

  这么多年,一直对太子的行为,选择忍让?

  若非上有陛下,下有太孙。

  此番,就不是灭陈。

  恐怕上上下下,都会高喊,打回中原,解救中原百姓了!

  ……

  “所以,陆军扩军二十万,是为了应对未来新形势,用来防守,以及在四海扩充咱们燕华疆域。”

  吕珍略微停顿,紧接着,大手猛地一挥:“可如果,有一天,太孙出了什么事,或者,太子太咄咄逼人,咱们也可以旦夕间,挥兵中原,只要出兵十万,先抢占福建,在福建,咱们有很好的民意基础,且福建的地形地貌,十分利于防守,抢占福建只要巩固一年时间,咱们就可以以福建及燕华人力资源,组建三十万强军,分兵两路,一路在海军配合下,沿江浙地区,直驱金陵,一路攻广西,入川蜀……”

  ……

  砰砰砰……

  谭渊、柳升在海军的鸣炮礼中,脑海回响着吕珍的那番话,乘坐商船,离开燕京湾。

  吕珍带着叶成等人,站在军港,目视着将士们离开。

  许久。

  等船队走远消失在视线中。

  叶成才收回视线,苦笑低语:“大哥,你今天最后一番话,有些猛浪了,恐怕很快就会传到王爷耳中,谭渊他们这些人,肯定不会瞒着王爷任何事情的。”

  吕珍笑笑,“我就是要王爷知晓。”

  “王爷这些年,虽然也会针锋相对对太子的所作所为进行反击,可力度还是太小了,不可否认,王爷的确是个雄主,可对待太子时,总是顾虑很多,会顾虑陛下的感受,还要顾虑太孙的感受……”

  ……

  “反击起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可王爷忘记了,太子是一个接受传统帝王心术教育成长起来的权术者。”

  “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咱们燕华这一套斗争妥协,太子这种人,只要你没让他感觉彻骨的疼,这类权术者,就不会收手,吃点亏后,他会不服气,他认为,自己身为储君,身为大哥,不应该吃亏!这类人别看平时仁义的很,素有贤名,可那是自己占据主导,占据优势的时候。”

  “咱们都跟过陈友谅,太子朱标肯定比陈友谅优秀,但他们这类人,都有一个共通性,他们最为厉害时,可以宽宏大度的让你一起和他享受荣华富贵,可一旦他们认为,你有超越他们的可能时,他们动起手来,也会十分凶残。”

  这类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更好。

  也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好,比自己更优秀。

  “你们仔细想想,这些年,太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如此?他本可以,直接向王爷请求技术支援,王爷还会不帮他?可他呢?却用锦衣卫盗取,让陈朝一个二五仔配合他!”

  “我没有落叶归根,重回中原的想法,我只是,无法接受,王爷建立的燕华,将来出现任何动荡,无法忍受,这一切美好,毁于一旦!”

  “咱们在中原打了十几年,最后成了丧家犬,可现在,却能亲自参与建设出,燕华这样一个盛世王朝,谁想毁掉燕华,就是我吕珍不死不休的敌人!”

  ……

  叶成几人默默点头。

  明白了。

  他们为何主动请辞退役呢?

  难道在一线掌兵,掌握实权不好吗?

  还不是因为,自觉他们这些老家伙离开,对于燕华的海军发展更有利吗?

  因为真正热爱燕华,才促使他们,为了燕华发展,放弃实权,主动退役。

  在中原,为了荣华富贵,野心勃勃打生打死,鏖战十数年。

  然后陛下一统中原。

  大家成了丧家犬,在海上漂泊。

  遇到王爷后,投效王爷,见证了燕华的壮大、发现原来每一个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其实,若论保卫燕华成果的偏激执着。

  他们这些老家伙,丝毫不比谭渊、俞靖这些年轻人差!

  他们更珍惜,王爷带领他们,创造的这一切美好。

  ……

  就当燕华海军,全歼陈朝海军。

  燕华陆军乘坐商船,就敢浩浩荡荡杀向陈朝时。

  ……

  半月后。

  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带着数千匹优良战马,进入金陵城。

  “蒙古人?”

  “蒙古人怎么来咱们金陵了?”

  “你不知道吗?这是西蒙古的使节,据说,是来请求朝廷帮忙灭蝗虫的,这些战马,肯定是送给朝廷的礼物。”

  “快看,周先生也在队伍中呢!”

  “还有左相,左相也在队伍中!”

  ……

  百姓看着把秃孛罗率领的使节团,议论纷纷。

  ……

  把秃孛罗看着周潮招手回应金陵百姓的感谢欢呼声,若有所思,扭头向方孝孺,“左相大人,小周先生也是中原人,可我观他们的一些行为举止,和你们有很大不同。”

  别的且不说。

  大明这边,就没有人像周潮这般,去回应底层小民蝼蚁。

  方孝孺苦笑。

  这让他怎么解释。

  难道告诉把秃孛罗,燕华没有类似大明这般,严苛到极致的等级分明?

  这种情况,面对百姓对他的欢呼。

  他都不敢去回应。

  不是不想。

  而是不敢!

  在大明没有完全革新的情况下。

  他若是如小周潮这般,去回应百姓,恐怕会被一些政敌扣一顶邀买人心的帽子。

  而且,在没有完全打破森严的等级制度前。

  也的确不能做,也不能容许别人做这种事情。

  革新派中,他都不容许出现这种人。

  在没有完成革新的情况下,这种人的出现,在百姓中产生巨大影响力,一旦萌发野心。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必然是一场灾难!

  方孝孺只能含糊解释道:“燕华继承中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形成了一种更优秀的文明文化,在那里,燕王的子女,都经常出现在百姓中间,百姓也不会产生轰动……”

  把秃孛罗认真听着。

  其实,这些他都知道。

  马哈木回去后,为他们描绘过燕京的一切。

  之前,他还真不相信。

  不过,自从救援队真的战胜天罚降下的蝗灾,以及这一路与周潮相处中了解,他有些相信了。

  也深刻明白了。

  马哈木为何那般急切。

  把秃孛罗看到周潮和百姓打招呼结束了,转头,笑着抱拳:“小周先生,到时候,还望你能在大明皇帝陛下面前,为我们草原美言几句,让皇帝陛下,大发善心,可怜可怜草原上,那些普通牧民,燕王不是说,中原与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手足兄弟吗,虽然我们双方在历史上,以及当下,都有着各种利益冲突,但就像两个分家过日子的兄弟,如果一家真的有难,另一家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对吧?”

  方孝孺唇角抽抽,差点被逗笑。

  极力忍笑,看向周潮,想看看周潮如何回答。

  周潮也是唇角抽搐,浑身冒出一层鸡皮疙瘩。

  笑道:“我见过很多蒙古人,比如,现在带领蒙古贵族,担任蒙古文史研究的昔日辽阳王,不过,我所见的蒙古人,和把秃孛罗首领可一点都不一样,他们更直接,更爽快……”

  把秃孛罗笑笑,也不生气。

  周潮简单开个玩笑后,笑道:“我师傅的确说过,中原、草原自古以来是手足兄弟,这一点,在我们燕华也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如今,有数十万蒙古百姓,在我们燕华过上了好日子,彼此和睦相处,十分融洽,身为燕华人,同属炎黄子孙,我也秉承师傅的理想,我会在师公面前进言的,不过,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不敢保证,我认为,既然首领也承认,我们是手足兄弟,那就应该主动做出表示,对大明朝廷释放出善意,毕竟,在过去的一百年,由你们统治中原时,你们在统治期,的确做了很多伤害彼此情感的事情。”

  “反观我们中原呢,蒙汉示范区的一切,首领此番南下都看到了吧?”

  把秃孛罗嘴都快气歪了。

  不可否认,蒙汉示范区的确让人无话可说。

  但这不是大明搞得!

  是燕王朱棣!

  大明充其量,只是按照燕王朱棣留下的政策,萧规曹随罢了。

  在蒙汉示范区之前,大明对他们的政策,和一百年前,他们对中原其实是半斤八两罢了。

  其实,他们不怕大明以前对草原的策略。

  反倒是,十分害怕、甚至恐惧,燕王朱棣搞出来的蒙汉示范区。

  那才是一个,真正消亡草原的政策!

  也得亏,燕王朱棣出走中原了。

  否则,恐怕用不了二三十年。

  整个草原的牧民,都会欣然接受炎黄子孙的身份,彻底被中原同化,从此,草原成为中原疆域一部分。

  当然,这些话不能说出来。

  把秃孛罗郑重道:“此番,我们的诚意,左相、小周先生也已经知道,应该明白,我们是真诚想与大明王朝手足般和睦相处。”

  ……

  一个时辰后。

  方孝孺亲自将把秃孛罗一行人安排在会同馆后。

  带着周潮,匆匆入宫。

  刚来到御书房附近。

  就看到,朱元璋带着太子、太孙以及内阁众人,站在御书房外等着。

  方孝孺和周潮忙加快脚步。

  “拜见师公!”

  “起来起来!”朱元璋说着,亲自把周潮扶起来,看着周潮,含笑满意点头,拍着周潮肩膀,连说道:“好!好!好!能给你们这些优秀的孩子当师公,是咱的荣幸啊!”

  身后,齐泰、黄子澄的脸色变了变。

  不就是治理了蝗灾嘛。

  朱皇帝也太抬举这个研究杂术的小子了吧!

  周潮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一个劲儿笑着挠头。

  哈哈……

  顿时把朱元璋逗得爽朗大笑,抓住周潮的手,“走,到御书房给师公好好细细讲讲。”

  ……

  御书房内。

  周潮详细讲述治理过程,以及治理成果。

  最后总结道:“师公,眼下示范区的蝗灾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了,再过一个月时间,投放的鸡,就应该捕获,往后,示范区内,百姓散养一些鸡,配合椋鸟等蝗虫天敌鸟类,很快就会重新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链……”

  ……

  “不过,随着工业活动的越来越频繁,未来,人对环境的影响,对生物链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类似此番这种天灾,一定会更加频发,想要防范灾害于爆发前,朝廷最好还是要培养一支,掌握检测环境和生物链变化能力的团队……”

  ……

  “不发展不行,发展,就要做好,人为干预调整生物链的准备。”

  ……

  朱元璋认真倾听,不时点头。

  等周潮话落后,说道:“师公知道了,稍后,师公会从民间百姓家,挑选一批聪明好学的孩子,送到燕京,朝廷出资,委托你的研究团队,帮忙委培,这样可好?”

  周潮笑道:“这样最好不过了,临行前,师傅就这样说过,不过师公不要挑选那些特别聪明的,太聪明的人,恐怕不喜欢研究生物这种杂学,最好选拔那些,能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的人,其实,搞研究,不需要太聪明了,主要是有耐心,能十数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

  朱元璋听闻这番话若有所思。

  他当然不是怀疑小周潮这番话。

  而是,思考小周潮选拔研究人员这种要求。

  这肯定是老四的想法。

  收起思绪,笑问:“对于蒙古求援,你这个小家伙怎么看?”

  周潮挠头,脸微红,老实道:“师公,我对这些国与国、势力与势力之间的相互交往不是很熟稔,我说的,都是师傅告诉我的,临行前,师傅就叮嘱过,如果蒙古向我求助,师傅要我答应……”

  “为何!”黄子澄骤然反问。

  打断周潮。

  朱元璋微微皱眉。

  周潮到不介意,回答道:“我师傅说……”

  周潮把朱棣那番话,原原本本说出来。

  方孝孺在周潮话落后,紧接着说道:“陛下,使节团暗示,如果朝廷能同意帮忙,西蒙古各部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并且,马哈木、把秃孛罗、太平三位西蒙古首领,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金陵为质。”

  “那就答应吧。”朱元璋直截了当道。

  西蒙古称臣纳贡、遣送质子这些,他不在意。

  他在意老四那番分析。

  朱元璋看向周潮,“只是,又要辛苦你这个小家伙了。”

  周潮笑笑,“不辛苦,我们平日里,为了搞清楚一地的生物链,在满是蚊虫的林子里搭帐篷,经常是一待数月……”

  “陛下!”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的声音,打断周潮的话。

  众人齐齐转头。

  便见跟随朱元璋,回到金陵的蒋瓛,匆匆走近,来到朱元璋御案前,双手高捧密奏,大声道:“禀陛下,南海大捷,燕华16艘铁甲舰,全歼230艘陈朝海军战船!”

  哗啦!

  椅子倒地声响起。

  只见,朱标、黄子澄、齐泰等人,豁然起身,惊讶盯着蒋瓛手中密奏。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