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103厂

  阳光透过窗纱洒进房间。

  李建昆眼皮抖动几下,遂抬起一只手,遮挡住橘红色的光线,缓缓睁开眼睛。

  几乎意识刚一回归,他便续想起、昨晚折腾得他半宿没睡着的那个问题:

  会不会适得其反?

  钟灵的那句“我恨你”,仍然回荡在耳边。

  越想越不安。

  李建昆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下来,麻利洗漱完,套上衣服,走出房间。

  来到廊道里。

  却见昨晚钟灵入住的那间客房,房门大开,一只木扫把柄从里面伸出半截,不停晃动。

  李建昆还以为刚才眼睛出了毛病,再次看向手腕。

  没错,七点刚过。

  “阿姨,这房间里的人呢?”他踱步走过去。

  “哦,你说那个漂亮姑娘啊,早走了,有一阵儿喽。”

  李建昆暗叹口气,本想找钟灵再正儿八经地谈谈。

  现在看来,她并不想再见他。

  不辞而别……

  戳在廊道里也不知发呆多久,直到金彪走出房门,发现他,过来摇晃几下,才把他摇醒。

  “走了?”

  金彪瞅瞅阿姨打扫好后,正敞气通风的那间客房。

  李建昆点点头,没有说话的心情,转身向自己的客房走去。

  “别多想,钟姑娘好着哩,过几天就消气了。”

  李建昆斜睨过去:“你知道个屁,这次怕是好不了啦。”

  “雾草!你到底把人家姑娘怎么了?”

  李建昆:“……”

  两人不知道的是,李建昆的客房对面的房门后面,有只大眼珠子,透过猫眼瞅了一早上。

  事实上,昨晚也瞅了半宿。

  这会儿偷偷窃笑。

  ……

  ……

  铁西区。

  距离市中心不远,交通便利。

  黑色伏尔加缓缓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二面是密密麻麻紧挨着的厂区,都有些年月,透着一股历史的斑驳和厚重。

  见李建昆左顾右盼,很有兴趣的样子。

  陈亚军将车开得东扭西歪,像是车辆失控似的。

  路上的车流实在不多,与这么多工厂,形成强烈的反差感。

  铁西区在计划经济时代,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也曾无比辉煌过,但在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弊端已明显显现。

  李建昆此刻想的是:

  不知道103精密锻造厂的状况如何。

  对于他此行的目的而言。

  状况越差,倒越有利。

  “喏,喏,这里这里!”

  金彪指向窗外。

  吱――

  也不知他俩哪搞的这辆伏尔加。

  表皮看着还挺新,实际上里面全是老古董。

  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陈亚军抡着方向盘右拐,靠近一扇合拢的锈迹斑斑的大铁门。

  旁边的门岗亭内,有手摇蒲扇、穿着白色两根筋的大爷走出来。

  “哪方面的?”

  “特区的合资企业。”

  像是什么接头暗号……

  “哦?”

  大爷诧异,接过李建昆隔着车窗递出去的介绍信,拉远到肚皮上瞅起来。

  是的,介绍信。

  尤其是到这类老单位来,人家不认人,只认这玩意儿。

  信没问题,大爷却有几个问题。

  李建昆还不能不当回事。

  这年头,机关单位看门的大爷,多半是在本单位工作一辈子的老同志。觉得自己仍能干点事,不愿待在家白拿退休工资,爱厂如家……

  不吹不黑。

  “你们特区企业,大老远跑我们厂来干嘛?”

  “谈点业务。”

  “你们?”

  看见大爷憋着一股笑,李建昆问:“不行吗?”

  “我说小伙子,对不住,这千里迢迢的,恐怕要害你们白跑一趟,我们厂啊,不可能和你们做业务。”

  “为啥?”

  大爷将蒲扇举过头顶。

  李建昆下意识昂头望去,只看见锈迹斑斑的大铁门上方,有个锈迹斑斑的拱形门头,上面焊着“103精密锻造厂”几个掉漆严重的红色大字。

  大爷骄傲道:“甭看这门头有点旧,那也是面金字招牌――”

  “明明是红字。”陈亚军从驾驶室探过头来。

  大爷瞪他一眼,懒得鸟他,望着李建昆继续说:

  “们外地人不熟悉,可以去打听下,103工厂出品,那代表着什么。”

  大爷一边说着,一边竖起大拇指,一句话做一次动作:

  “五五年,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在大连造船厂下水,有相当一部分精密零部件,我们厂造的。

  “五六年,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在沈阳诞生,我们厂是零部件的供应主力。

  “五八年,造大型军舰,我们厂……”

  李建昆几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该说不说,那确实牛批。

  吴主任虽然拽,但诚不欺我。

  “和我们厂合作的那都是什么单位?”

  大爷突然压低声音:“好多名字都不好提。

  “你们可以自个儿去想。

  “撇开这些不谈,许多方面涉及到秘密。

  “所以你们一家合资企业,想和我们做业务,没戏的。”

  李建昆本想开门下车,大爷正好堵着门,遂递过去一根华子:

  “大爷,您有所不知。

  “我们企业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我们还刚承接了两个国家级项目呢。”

  大爷狐疑:“啥项目?”

  陈亚军又探过头:“你这老头,告诉你你能知道?赶紧开门吧。”

  大爷勃然大怒,蒲扇挥过来,像是挥刀似的。

  李建昆赶紧将陈亚军的脑瓜推回去,让他闭嘴,遂对大爷说:

  “863计划。”

  “哟!863计划你们企业承接了两个项目?”

  大爷思忖两秒后,说:“行吧,你们有资格进去,进门沿着右边直走,喏,看到那个三层楼没有,到那儿停车,行不行的,你们和厂领导谈吧。”

  轰――

  大铁门打开后。

  陈亚军一脚油门将车蹿进去:

  “真几把能装,我差一点信了,就这?”

  他抬起一只手,透过前挡风玻璃,指指窗外左右。

  李建昆没好气道:“闭嘴吧你,别坏我事。”

  厂区内环境确实很差,多半是那种古老的苏式建筑,水泥路面坑坑洼洼,还有不少地方是夯土路。

  耳畔静悄悄的。

  建筑物外也看不见几个人。

  像是停摆了似的。

  然而,这并不代表人家曾经没辉煌过。

  大爷说的那些个光辉史。

  这年头一般人是不敢拿出来吹的。

  反过来一想,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竟诞生于一家条件如此简陋的工厂。

  不免令人心生感慨和敬意。

  门岗大爷说的三层楼,是这家厂子的行政楼,楼内倒是该有的部门都不缺。

  不过,没看见一名职工在干正事。

  喝茶的喝茶,看报纸的看报纸。

  被一名职工领着去见领导的路上,金彪小声说:“他们厂明显没事干嘛。”

  冉姿表情古怪:“职工们也不急。”

  “有啥好急的。”

  陈亚军搭话说:“厂子虽然破,规模也不小,像这种大型企业,有专项资金扶持和补贴,别说工资不会少他们半分,指不定奖金还照发。”

  冉姿苦笑摇摇头,不过没再说话。

  “那是以前。”

  李建昆扭头瞥他们一眼,用眼神示意他们别再多嘴。

  见到一位厂办主任。

  知道和他聊不出个所以然,李建昆用说话的艺术,使得前者又领着他们去见“老厂长”。

  就是陈亚军和金彪打听到的、在103厂一言九鼎的邓云友。

  此人倒不像东北人。

  身材瘦小,长条脸,头上和脸上有一层薄薄的花白毛发。

  不说话时嘴巴始终抿着。

  不苟言笑。

  从面相来看,性格固执而倔强。

  听完李建昆的来意后,邓云友沉吟道:

  “863计划在铁西区这边也传开了。

  “就算是这样,按你说的,你们企业承接的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材料这两个项目。

  “设备?你们要搞这个的话,我们可没义务配合。”

  果然不好打交道……

  李建昆摸出华子,想上前递烟,邓云友制止道:“戒了。”

  李建昆也没抽,将烟盒塞回裤兜,遂坐回墙边的木艺沙发上,望向窗台边五屉桌后面坐着的邓云友,说:

  “邓老厂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您老是懂的――”

  “这个你不用同我说,我对你们不了解,无从判断真假。”

  邓云友打断他道:“如果你们还承接了863计划中的设备方面的项目,我绝无二话,这样的国家级重点工程,我们一定积极配合。

  “但现在这个情况,恕我们爱莫能助,有些规矩不能坏。”

  李建昆:“什么规矩?”

  “我们厂一直承接的是军工方面的制造任务,好比863计划这样的重点工程。

  “合作的也都是这方面的企业。

  “三十多年来,从无例外。”

  李建昆微微皱眉,某些荣誉,已致使这些人产生了一种病态的骄傲。

  邓云友人老成精:

  “你可能会认为我们很傲慢。

  “但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们厂时时刻刻准备着,接受国家分配的重要任务。

  “不能因为和你们开展业务,因小失大。”

  李建昆看不出喜怒说:“冒昧地问下,贵厂多久没有接到这样的重要任务了?”

  砰!

  邓云友将刚拿起来的大茶缸子,在红漆剥落严重的五屉桌上:

  “就算十年接不到一个任务,我们的宗旨也不会变!”

  李建昆心里忽然五味杂陈,凝视着陈云友说:

  “老厂长您不会不知道,军转民七九年就开始了,这总是重点计划吧,你们不跟着改改?”

  “上面没通知要求我们改。你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厂,才会说这种话,无论怎么改,飞机、大炮、军舰……那是一个国家的底气,永远不可能丢掉!”

  邓云友说完这番话,已没有再交谈的兴趣,示意带李建昆他们过来的厂办主任,送客。

  李建昆气不气不知道,他并未表露出来。

  哼哈二将、富贵兄弟,甚至是冉姿,都憋了一肚子火。

  若不是李建昆之前让他们别多嘴,像陈亚军,老早开喷了。

  走出行政楼后,冉姿望向李建昆,有些不解:“老板,为什么不和他谈钱,我看这家工厂还挺缺钱的。”

  “像这样的厂子,钱对他们意义不大。”

  李建昆解释道:“上面有专项资金扶持和补贴他们,他们创造的利润,也要上缴。

  “而且他们估计也没经手过什么钱,没概念的。”

  冉姿恍然:“那、就这样走了?”

  “先撤吧。”

  李建昆叹息一声,扫向哼哈二将:“让他俩打听情况,只弄到一点皮毛,对103厂和这个邓云友,我们都缺乏了解。

  “回去做做功课再说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我的80年代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