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海儿(上)

  第814章开海儿

  听到李胜利说到,要把家底儿拿出来,关大拿这边就有些尴尬了。

  他对李胜利诸般讨好,现在马店集的传承班学员,落在了太平庄这边,为的就是个家底。

  跟马店集、洼里、山上不同,太平庄这边的集体收益,主要就来自于建筑合作社。

  李胜利跟马店集分成之后,太平庄这边一年也能得上万把块到几万块。

  跟着马店集混,太平庄这边主要是肥了社员,村集体的收益,蹬去照顾村里老弱的开销,这么些年下来,也就存了十来万的家底。

  马店集那边上轴承厂的时候,支书王庆平只是羡慕了一下华西的百万收益、百万存款,并没有什么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为马店集那边,虽说没有百万存款,但有百万以上的现款。

  虽说这些现款,大部分是李胜利的,但属于马店集村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这些现款,也只是马店集的预制板厂、建筑合作社、贩羊所得。

  用不着投到厂子里,而是要投到村子里。

  平房哈!

  别骚里骚气的弄啥二层小楼,电机厂杵在村外呢,别没事儿找事儿。”

  只是太平庄这边的建筑水平,差了马店集不少,正经的院子虽说有那么几十套,但比例还是极小的。

  也真是他说的那样,马店集那边拉城砖、红砖都跟不要钱似的,还特么有的是。

  想着马店集那边干干净净的村子,亮亮堂堂的红砖大瓦房,关大拿也不敢跟李胜利犟嘴。

  这乱糟糟的,我看着不怎么顺眼。

  村里有了俩厂子,关大拿这边也是有了底气,索性就将家底摆在了李胜利的面前。

  不要往村子外面扩,就在本村扩就好。

  倒是社员们的收益,跟各村子差不多。

  真按红砖红瓦的市价来,李胜利也建不起这样的房子。

  但村里的收支却越来越不平衡了,对标其他社员的收入,一些没了劳动能力的老人,倒是沾了光。

  无非村里的破房子换一换,我再补上一份钱,让社员们都住上一趟十二间的红砖大瓦房。”

  按说太平庄的家底是不止十几万的,但连年倒贴,能剩十几万在关大拿看来,也是很不错了。

  李胜利这话也是实在话,真按市场价购置红砖、红瓦,一趟十二间的大瓦房,小两千的成本。

  改造五百座房子,怕是不够,小千数才是差不多的。

  村里的老宅子、老院子,不愿意搬的自己留着就好,愿意搬的,留给我吧!

  关大拿的建议,李胜利没有接受,现在也算是个窗口期。

  但计划外的以物易物,加上不要钱的残次品,这个花费,可能就是十分之一,或者稍多一点了。

  能拿出来的拢共十五六万,你要怎么用?”

  太平庄这边按照五百座房子算,都得小百十万了。

  胜利,村里的房子都是有地契的,咱们改老的地契好了,别去公社换证了。

  村子的规划,还得去马店集那边请刘老头,让他给看一下。

  建电机厂的青砖,一多半都是之前,帮着师大那边平整土地扒出来的坟砖。

  “你咋说村里就咋弄。

  太平庄这边想进城拆点城砖,那也是千难万难的。

  真论到李胜利的家底,现金这块,也是得用屋子来算的。

  “这不成!

  如果李胜利不在太平庄这边设厂,为了堵其他人的嘴,关大拿都打算收社员们的份子了。

  比家底,四个村里面,太平庄这个地盘最大、人员第二多的村子,反而是垫底的存在。

  太平庄跟马店集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样子,村里有不少闲置的房子。

  李胜利是不清楚土里刨食的艰难,之前的家底儿,都是一粒粮食、一粒粮食这么慢慢的积攒下来的。

  跟着马店集混这几年,村里人的收入,那是没的说的,京郊数得着的好村子。

  跟马店集一样,规划规划村子吧。

  该给的钱一分也少不了,再者,不通过我,你们村里也买不起红砖红瓦。

  “胜利,咱们村没啥产业,也就没多少家底。

  许多事,就跟李怀德那边推行的考核一样,正经做也是做不来的。

  “就这么点?

  差不多也够了。

  听了李胜利的语气,关大拿这边也是有苦自己知。

  “那成!

  还是那话,你咋说我们咋弄。”

  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房子我也不白拿。

  一来麻烦,二来惹眼。”

  这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也不是句空话。

  对李胜利百般讨好,不仅卖了村里女人,也卖了关家的大姑娘,要的就是李胜利嘴里说的结果。

  别看村里人现在的收入不少,但真正舍得起新房的可是一个没有。

  当然,这里面也有关大拿的阻拦,自打马店集那边开始收拾村子,关大拿这边就在想着面前的好事了。

  “村里人,谁家有那些个老物件的,告诉他们,留手里,别霍霍了,将来兴许都是值钱的玩意儿。

  您家里这边,有闲钱,就去文物商店买点,这也是个发家的路子,只是时间得有个二三十年那么长。

  您手里有了钱,等城里的房子有了缝,也多寻摸几处宅子,没坏处的。

  钱藏家里、存银行,都不如买房子来的有底气。

  太平庄这边,我也跟马店集是一个要求,打今儿开始,就得安排上民兵巡逻了,闲杂人等,不许进村。”

  安置好了关大拿这边,李胜利这才找到暂住在村里的传承班学员。

  接下来的授课,就简单了,按照八大产地的区分,李胜利分批给学员们上课。

  说的无非就是他出钱,学员们出力,跟药山左近的村大队合作,到了时候承包药山而已。

  想要拿到李胜利的钱,首先就得签分成比例的合同,这玩意儿现在虽说没法力效率,但对李胜利而言,签了就是签了,不认也得认的。

  他现在也不是脚无立锥、头无片瓦的盲流,而是正经大院杜家跟丁家的女婿。

  别说是杜丁两家了,就是在下面游荡经商的王前进,都是许多人难以跨越的高山。

  真昧了李胜利的承包费,断人前路只是开始,前期的圈地,一些江湖手段也是不得不用的。

  再者,白得一片药山,白得子孙后代的依靠,有了四个村子的老油子下去游说,多半也没什么想不开的村子。

  药山、药山,但凡靠近山林的村子,现在也多半没有大富大贵的。

  即便山上生的是人参,也就那样了,不信就去东北瞧瞧。

  对中医而言,药材的道地二字不得不讲,对靠近药山的村子也是一样,子孙后辈的福祉,也不得不讲的。

  李胜利这边还有马上就要顺应形势的建厂,无论是小手工,还是一些工业品、纺织品的厂子、作坊。

  没有一定量资金的支持,没有一个合适的引路人,下面的多数村子,都是没这样眼光的。

  因为接下来的开海儿,注定跟农村无关,让部分城市先走一步,才是不得不做的选择,这点即便是李胜利也得认。

  家底也就那些了,一把豆子撒下去,也不可能是撒豆成兵的结果,只能是各自砸吧砸吧嘴,继续去受穷。

  在太平庄讲了几天课,跟学员们大致熟悉了一下,李胜利也在做最后一遍的筛选。

  还是之前那话,现在的人多半演技不佳,做事挂相。

  什么人好用,什么人不好用,李胜利这边不说一眼便知,稍微接触一下,也就能知道个大概。

  这些学员下去之后,也不是一个人去做事的,除了一块跟着过去的各村老油子之外。

  周边十里八乡的赤脚医生,也在用人的范围之内。

  采山或是进山采药,以及后续的种植,多半都不是一个村子可以办了的。

  这也是李胜利想要的结果,一座药山,几个村子,或是十几个、几十个村子合伙,才是最好管理的。

  单打一,时间久了难免内耗的。

  村子一多,首先就得分出一个主次,再加上后续的建厂,也要分个亲疏。

  这样内耗就在村子之间了,而不是村子跟他李胜利之间。

  做这事之前,李胜利也是有过通盘考量的。

  药山的收益,他一样看不到眼里,但道地二字,对中医大传承而言,却是必不可缺的。

  后世,虽说化肥农药种植出来的中药也能用,但药效有几何?

  又有几多人枉死在不道地的药材之手,就很难说的清楚了。

  有效成分论,差不多也是后世中医们,不得不做出的退让。

  不退不成啊!

  农药加化肥,再加只管产量不管天时的药材采收,药性该乱的都乱了。

  不依着有效成分开方,万一吃死了人,也是打不尽的官司。

  就跟如今的李胜利,用成药多半都用同仁堂的一样。

  李鬼手那年月,即便是同仁堂的药,也不定跟医书上的药性相同的。

  好在当初的李鬼手玩的是骨科,真要是学了内科,怕也是个四不像。

  待在下面不想回传承班的学员,也不是一下都涌过来的,而是一批批来的。

  教完了一批,李胜利就让各村的老油子,带上一个民兵,带上万把块活动资金,就各自归乡了。

  这也就是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了。

  如李胜利这边差不多,最近城里的子弟们,也纷纷活跃了起来。

  之前一些待在沙龙里悲风伤秋的货色,也开始频繁的进城、出城。

  这也就是早知三日事了,因为停了西南跟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之后,这边的态度就很明显了。

  风停雨歇之后,国内外的日常通信也在恢复之中,许多事,最早得到消息的,永远是一部分人。

  看风色,看的也不是人家嘴上说什么,而是在做什么。

  对多数人而言,风停雨歇就是风停雨歇了,但各地前后的脱节,也是极为明显的。

  有脱节的地方,就意味着有间隙,许多子弟出城,兴许就不是他们的本意。

  对一些人而言,子嗣绵延也是重要的,明眼人知道,有些参与过的人,注定是宦途无望的。

  既然宦途无望了,只能走富贵一途了,真正嘴上一套,手上一套的明眼人,城里城外也是不少的。

  与杜鹏丈人的考察,与杜老爹的小手工、轻工不同,上面还有别的人要大上大干。

  而且已经在做着了,杜老爹所担忧的赤字,也是从这些个大项目开始的。

  钢铁、有色金属、煤矿、油田、电站、铁路、港口这些项目,不是说不能上,而是需要符合客观实际。

  之前十年解决不了的问题,想要再用十年来解决,也不是家底的问题。

  勒紧裤腰带,集中力量,也不是不成。

  但做成了之后再不成,裤腰带可就要勒断了。

  有些事自上而下,跟自下而上之间,就跟农村收麦子的时候,在脱粒机前接粮食,和颗粒归仓的时候差不多。

  在脱粒机前接粮食,只要身后的麦穗够多,要多少粮食就有多少粮食。

  但颗粒归仓就不同了,颗粒归仓捡麦穗,用收割机有这可能。

  但现在多数地方的麦子,都是人工拿着镰刀割的,你留个麦穗在地里试试?

  遇上马大队这样的老牌队长,一脚下去,就能让你撅着屁股在地里吃土。

  颗粒归仓,那是差不多整村的老人孩子,或蹲或坐,一粒粒从土里抠出来的。

  这就跟杜老爹推行的小手工一样,一千个一万个村子上了作坊、车间、工厂,产值可能也比不上一个轧钢厂的。

  但下面的人,就不用死命勒紧裤腰带了,整个汇总之后,换来的外汇也是很可观的。

  借着这些外汇新上项目,下面也就不用勒裤腰带了。

  可能同样也是十年的时间,自下而上,不敢说富了农民,但也能贴补一些,要大上的产业,或早或晚也一样可以建成的。

  这就是杜老爹等人观点跟主张的冲突了,李胜利这边必须站定在杜老爹这一边。

  以药山为引子,将开海儿之初赚到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药山之中。

  即便之后出了波折,有下面这些村子托着,他李胜利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关键的是王前进那边的账户不会被清零。

  许多事也是一时一变的,风头这茬,谁压得住谁,也是不好说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四合院里的老中医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