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全部伏诛

  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必须有相应的使用环境和配套措施,否则其命运大抵也就是被束之高阁。

  就似这膛线。

  因为它的存在,弹丸在飞出枪管的过程中会因摩擦高速旋转,而由于摩擦和旋转的关系,弹丸不但能够抵抗空气的干扰,其出膛速度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切莫小看这点抗干扰能力和初速度的提升。

  增加了膛线的线膛枪,其有效射程几乎能比相同结构、材质的滑膛枪高出四五十米,用碾压来形容也是毫不为过。

  若按寻常来想,这种划时代的发明定然是方一诞生就被各方追捧,大规模使用也只在须臾之间。

  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有关膛线最早的记载出现在1476年的一份意大利文件中,但等到线膛枪真正大规模使用却已过了近四百年。

  这便是没有使用场景和配套技术的结果了。

  膛线在提高精度、射程的同时会大幅降低填装速度。

  一名熟练的士兵能够在一分钟内完成四次滑膛枪射击,极端情况下甚至能达到六次,可若换成线膛枪,莫说达到这样的射击速度,在战场上顺利填装弹丸几乎都如登天一般。

  由此,在膛线诞生后的几百年间,除了个别国家会装备少量之外,线膛枪便成了不实用的代名词。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四百年,直至一個被称为米尼弹的东西出现。

  米尼弹乃是由铅锡混合而制,其直径略小于枪管,底部还设了一处凹陷。

  如此形制自能顺利装进拥有膛线的枪管之中,若再于凹陷塞入软木,待火药激发之后便可推动弹丸边缘与枪管紧密贴合。

  这样一来,米尼弹既完美解决了线膛枪填装困难的问题,又不至于破坏火枪的气密性,线膛枪便在短时间内取代了滑膛枪,排队枪毙的场面也便消失不见。

  当然,王全贵自不晓得这简单却波折的过程,他只是按着皇帝提供的思路将一件件事物落于现实,但这对朱慈烺来说却是不可接受的。

  归到根里,他是想用这奇淫技巧之物为大明培养出一个个工程师、科学家。

  否则依着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自生铳的产量必然能在数年之内达到颇为恐怖的程度,届时就算明军一路平推也能将鞑子直接灭族,又何必费心费力搞这些器物。

  “嗯,不错,”说着,朱慈烺便将那跟枪管放回了原位,随即便又看向了李永茂:“把各院大匠都唤过来吧。”

  若是寻常时节,陛下话语既出自有人应声而动,可这一次,在场众人却是愣了一下,待陛下视线扫来才有人出去传令。

  “陛下,让他们把蒸汽机也一道运来?”

  “不必了。”

  眼见陛下只是摆了摆手便否了自己的提议,李永茂心中疑惑立时便盛了起来。

  满应天都晓得陛下对工厂有多么重视,但这工厂里分了那么多院子,陛下最最重视的却还是甲号的新式火铳和乙号的蒸汽机。

  火铳这里自不必说,一行人方一到来便直端端入了甲院,可那乙院的蒸汽机明明也是受了陛下的诸般指点才做出了样机,为何来都来了却连看都不去看一眼?

  随着心念的转动,李永茂终还是将疑惑压了下去,随后各院大匠陆续赶到,他却带了些强颜欢笑的意味。

  依他所知,陛下并不是个虎头蛇尾的人,此番只看了火铳便不再去看其他八成便是心有不满。

  只是.........这不满自何处而来呢?

  带膛线的铳管已试制完成,哪怕其产量要低一些,但此地位在江边,搭建水力钻头也不是什么难事。

  按照李永茂的估计,这一段少说也能再添四十多座大型水车,保证每月六七百把的产量自不是什么问题。

  更何况江南水网密布,不愁没有地方架设水车,若真想为全军换装新式火铳,只需多建水车便是,却也无需心生不满。

  “部堂,人来全了。”

  就当李永茂心绪转动之际,一旁的王全贵却悄悄说了一句,其后他便见几个身影正聚在不远处,随即招了招手,那些大匠便直往此处而来。

  一番见礼自不必说,一番嘉勉也不需多提,待大匠们都因陛下的言语而激动不已之时,李永茂却逐渐品出了些味道。

  “朕大多领兵在外,倒也少了与诸位共聚的机会,今日一见自是欣喜,但朕也得给诸位提些要求。”

  话音落下,在场诸人皆都一凌,朱慈烺略略顿了一顿才接着说道:“第一便识字,五十岁以上暂且不提,以下都得学到千字文。”

  “嘶~~~~~。”

  此言一出,大匠们都没太大反应,周遭的学徒之中却传来了数阵倒吸凉气之声。

  千字文前面是百家姓,再之前还有三字经,这些启蒙书籍对读书人来说自算不得什么,可对这些连自己名字都不见得会写的匠户而言却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第二便是传承,朕晓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今时不比往日,诸项技艺皆得融会贯通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若还敝帚自珍却成了个吃祖宗老本的,”话到这里,朱慈烺却顿了一下,待见各大匠的面色已不自然他这才笑着说道:“有道是皇帝不差饿兵,之后朕会让李卿将各院技艺汇编成册,若有贡献者朕自不吝赏赐。”

  话音传开,大匠们脸色便好了不少。

  说到底,他们都见识过陛下的大方,此时这玉言既已从金口说出,那他们也不需太过担心。

  对于大匠们的反应,朱慈烺自是有所预料。

  时代发展到了这般地步,保证创新者的利益便是进步的基石,专利制度的建立自也不能耽搁分毫。

  对此,朱慈烺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决心,但他终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中二青年,自晓得主政大国一切皆得循序渐进。

  由此,他也只是提了赏赐之事,却未说过什么专利之类的事情。

  “第三..............”

  随着一条条要求布下,在场众人的心绪皆都一变再变,待过了好一阵子,朱慈烺的话语声不再传出,大匠们便也觉得到了尾声,可当他们正准备山呼之时,陛下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

  “还有一件事,”说着,朱慈烺却顿了一下,略一犹豫之后才把视线重新转到了大匠们身上:“人之所以为人乃因利用自然之力,燧人使火、神农使耕,时至今日江河之力亦能为人所用,放眼将来蒸汽机械当也大有前景,诸位却得在如何使用上多花些心思。”

  “草民谢陛下指点。”

  朱慈烺话音落下,山呼之声便随之而来,其后各院大匠陆续退去,这草庐之下便只余了他和李永茂两人。

  老实讲,前面那些有关于细节的要求,不论大匠还是学徒皆都能听得明白,但那最后一句莫说大字识不得一筐的工匠,便是李永茂也听得迷迷糊糊。

  江河之力也便罢了,用好了的确能让诸多事务变得简单,可那蒸汽机,也就是个大些的烧水壶罢了,陛下竟将其与燧人、神农摆在一起,却多少有些言过其实了。

  随着心绪的转动,李永茂便生了些疑惑,可不等他开口询问,朱慈烺的声音却先传了过来。

  “李卿,你可能明白朕最后一句?”

  “陛下,恕臣驽钝。”

  闻言,朱慈烺便微微点了点头,显然已有所猜测。

  其实他完全可以将蒸汽机的诸般用途一股脑倒给大匠们,甚至可以盯着做出来几件成品,可他犹豫再三却是没有这么做,反倒丢了些大而化之的言语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这自不是他有什么敝帚自珍之心。

  归到根里,他知道的东西毕竟有限,若不能在大明培养出一片适宜创新发展的土壤,不论他能指点出多少新奇物件终也只能似航海、机械一般被旁人追上。

  届时...............

  “你已见过蒸汽机,可曾想过那东西最终会取代牛马在地里耕作,可曾想过用其驱动战舰?”

  “这............”

  “行了,朕知道你没想过,你只需晓得,所有用到力气的事情它都能派上用场就成,”说到这里,朱慈烺便又顿了一下,待见李永茂那惊讶的表情才又接着说道:“这事不用对大匠们提,你的任务不是细碎事情,而要多关注心思天马行空的人。”

  话说到这般地步,不论李永茂能不能理解其中含义都只能躬身领命,其后朱慈烺便离了工厂,至于这里会因此番到来而生出怎样的火花却也只能听天由命。

  若在旁人看来,这一趟可谓收获满满。

  燧发枪已算完成设计,只需将手钻安顿到水车上便能大规模生产,再如蒸汽机、纺织机也都有了不小的进展,一切都能称得顺利无比。

  可朱慈烺终还是没有发现他想要看到的东西,回宫的路上自也有些闷闷不乐。

  依他原本所想,工匠们大抵就是这个时代的产业工人,但走了这么一遭,他却失望地发现,以大匠们为代表的匠人们几乎就是拨一下转一下,完全没有预想中的先进性。

  他也晓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明末的工匠已成了奴隶一般的存在,莫说主观能动性,便是安顿下来的活计都只是敷衍了事。

  此时他虽建了个名为“工厂”的东西,但要想培养出真正的产业工人却还得等上不少时间,自也不能对当了大半辈子奴隶的工匠们求全苛责。

  不过话说回来,工厂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朱慈烺身为大明皇帝也不可能将全部心思全都放在这里。

  待他回宫之后,从工厂中带出的那一点点失望早已被丢到了九霄云外,大明的皇帝便将精力投到了那一桩桩、一件件的政务上面。

  浙江的动向需得时刻关注,西南、中南的消息也不断传来,再似什么海贸集团、屯垦集团,皆都算得极为重要,等朱慈烺得空转转却已过了十五六日。

  “周全,张鹏翼那里可有回报?”

  抬头看了眼明媚的阳光,朱慈烺却朝身后的周全问了一句。

  这些日子他除了按时去邹太后那里请安之外便一直窝在乾清宫的东暖阁内,一口气将积压的政务处理干净才有了到御花园里转转的心思。

  只是这人忙惯了总会换着法子给自己找事情,这才转了一两柱香的功夫他便想到了琉球。

  那日,金应元将琉球的情况照实报来之后,他便于第一时间派芦少春将琉球使团控制了起来。

  其后他也没怎么权衡,转手便将旨意下到了沈廷扬手中。

  当然,这位老臣的主业乃是建造舟船,并不擅长领兵打仗,而且他已成了实质上的水师都督,收拾一帮子倭奴的事情自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所以,这份圣旨虽是到了沈廷扬的手里,但其内容却是让张鹏翼剿灭盘踞在琉球的倭奴军队,然后再去那萨摩藩兴师问罪。

  按着诸臣的意见,其实在倭国生活了好些年的郑森要比张鹏翼更适合干这差事。

  毕竟此番的主要目的乃是在强大武力的支持下兴师问罪,并非真的要把倭国怎样,凭着郑家在倭国的人脉,沟通起来也方便一些,也不至于让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朱慈烺最终让常驻t的张鹏翼接下了这个差事,甚至还派了有十多艘主力战船的庞大舰队,这等配置莫说小小倭国,便是与荷兰人争锋也能打个有来有回,诸臣自是极为意外。

  不过意外归意外,朝臣们却也没有提出异议。

  归到根里,那倭国虽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但他们在万历年间便胆敢出兵朝鲜,此时竟又不知死活窃取琉球的朝贡资格。

  似这等狼子野心之辈给上一番教训也在情理之中,否则还真让周遭藩属觉得大明日薄西山再非当年的天朝上国了。

  “回禀陛下,昨夜张总兵已传来了消息,说是琉球王室已全部救出,盘踞在岛上的三千夺倭人也已全部伏诛,发信时他们正准备去往倭国。”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崇祯太子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