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缘由

  一支军队没了中层指挥官会是什么情况?

  朱慈烺并不清楚其他地方会怎样,但他笃定应天城里的明军必然差别不大。

  在他看来正因有了这些千户、指挥使和赵之龙这样的都督,南明军队才会一触即溃。

  乍一听,这样的结论似乎有些荒谬,但这却是朱慈烺苦思冥想的结果。

  如那江阴,若非城墙被红衣大炮轰塌,指不定就会守到什么时候去。

  这里面自然有阎应元等人的才能在发挥作用,但没有旧体系掣肘却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朱慈烺有什么本事?他如何笃定应天能守?

  说到底他就是想效仿江阴把旧体系砸烂,再用数天时间建立一个还算能用的新体系。

  的确,能做到现在这般地步自然有他的特殊性。

  弘光出逃后所带来的权利真空给了他机会。

  历史上的朱慈烺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可如今的朱慈烺却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并没有被义民裹挟,反而取得了这些义民的指挥权,继而才能在这军营之中对这些百户训话。

  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从最初的彷徨不安变成了现在的泰然自若。

  当然,这些道理常冠林是不会明白的。

  他原本以为太子殿下只是想将那些千户暂时控制,等加以鉴别后再酌情使用,可谁知殿下居然准备将他们都弃了。

  殿下的问话犀利异常,凭他常冠林的口才自然只能在原地涨红脸,可他总觉得这样不对。

  “常将军,你在北面打过仗,我军溃逃一般是出现在哪个层面的?”

  “若总督领兵便是总兵、总兵领兵便是指挥使、指挥使领兵便是千户。”

  朱慈烺本以为他还会稍加回忆,可没想到自己话音刚落那不善言辞的常冠林便利索地答了出来。

  想来常冠林在应天的这些年也会常常想起当年的事。

  “那你可曾听过百户先跑的?”

  “有过,但不多,百户手下不过百十来人,他要敢跑督战队便能轻松处置了。”

  经过这番解释,常冠林虽明白殿下用意,但却还有疑虑。

  “殿下,话虽如此,可中间少了两层又如何统一指挥?”

  “我不需他们统一指挥,只要能按部就班即可。”

  说着,朱慈烺便向他细细讲起了自己的守城谋划。

  常冠林虽还似懂非懂,但总算明白殿下的谋划多少有些成算,也非完全胡来。

  只是其中许多关键处与其认知相悖,他不明白殿下如何笃定就能行得通。

  “明日你便让人去划分防区吧。”

  “得令!”

  常冠林本待下去吩咐,可又听朱慈烺说道:“你陪我说会话,传令的事让其他人去就行了。”

  “是。”

  “你在卢太师麾下时可曾见过鞑子?”

  “太师多与流寇作战,鞑子却未见过。”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留下常冠林并非说话那么简单,所以也不觉失望。

  可当他正准备转身去往中军时却听他又说道:“不过我有一好友曾和鞑子战过几场,从他口中也听过一些。”

  “哦?”

  这可算是意外之喜,别看只是从别人口中听过,但这和一无所知却有天壤之别。

  常冠林见殿下有兴趣,便将自己所知一股脑讲了出来。

  鞑子作战时一般先用阿哈消耗,待敌疲累后又用披甲人冲击薄弱处,最后才用旗丁绞杀。

  其中阿哈为奴隶,他们装备简陋,敢有后退便会被立即斩杀,是炮灰一般的存在;

  披甲人则为降兵中的勇武之辈,他们不仅身披重甲,还会被固定于马匹之上,一旦入阵便只能奋勇向前;

  旗丁却完全不同,他们是真正的满人,不但有双甲护身,进退也较自由,根本不会被当做工具使用;

  另外还有白甲兵,他们内着锁子甲,外披铁甲,中间还夹着一层棉甲,当真是如人形坦克办的存在。

  朱慈烺一边听着,一边将其与后世信息进行对照。

  片刻后,他才发现这似乎并非游牧骑兵的常用战法。

  待他将心中疑惑问出,常冠林却有些惊讶地说道:“鞑子善于步战,未曾听他们用过殿下说的那种战术。”

  朱慈烺越发疑惑:不都说八旗劲旅骑射无双吗?怎在常冠林口中反倒成了重甲步兵?

  不过常冠林并无骗他的理由,所以朱慈烺也就先按他所说分析了起来。

  这种战法虽说简单,但在对上明军时却极为有效,究其原因..........兵为将有这四個字便能完全说明。

  大军作战并非如后世影片那般一字排开,然后两军互砍一阵,谁剩的人多谁便赢了。

  若不分中军、侧翼、主力、后备的话,一有变故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也正是这种区分决定了战场之上定会有人吃肉,有人啃骨头。

  那么问题来了,军将们若分了吃肉的差事自然万事好说,可要拿自家士卒去为他人啃骨头却是谁都不肯的。

  所以军将们要是分到了啃骨头的活便能拖就拖,要遇到拖不了的时候也就只有撒丫子跑路了。

  左右实力还在,文官们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这样的情况在最初还可以用武将的人头来震慑遏制,可等到武将需要靠自己想法养活兵丁时,却也没什么效果了。

  不过幸亏南方未经战乱,养私兵还没蔚然成风,否则朱慈烺又凭什么在一堆战力强悍的家丁面前抓走主将?

  聊着聊着,天已麻麻亮。

  这半日一夜,朱慈烺趁应天权利真空的机会做了许多事,若仔细梳理就会发现并非只是夺兵权这么简单。

  他用王福平这些差役掌握了城中书办小吏,如此一来哪怕没了官员协助也能保证自己的命令传达通畅,其效率说不定还会比之前快上一些。

  此事说来毫无难度,但在这个时代却有几人能够想到。

  常人都觉得掌握行政须得掌握官员,可那些毫不起眼的书办小吏才是真正的行政体系。

  至于文官.........,说白了不过是皇帝的传声筒罢了,这些传声筒甚至还会按自己的想法改变传来的声音。

  这话听来让人诧异,但情况确实如此,否则明清时节为何会有大批师爷出现在县令、知府这样的基层官员府中?

  现在文官体系彻底崩塌,正好可以让朱慈烺试试离了他们自己能否管理应天这百万人口。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崇祯太子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