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灵前登基,帝国新的掌舵手!

  日已三竿,霞光万道,未央宫大殿,一片庄严肃穆。

  刘禅身着衮服,头戴天子十二旒,身穿天子绛袍,站在灵前,神色凝重地注视着前方。

  身后,文武百官按品级排列,千石以上者皆至,他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静静地等待着新君登基。

  按照汉家制度,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皇帝死后一个月。

  但,登基毕竟只是一个仪式,一个宣告天下,这个国家换主子的仪式。

  换做是太平年景,大可以慢慢悠悠的,但是现在明显不能如此了。

  关中初定,正是需要新君继位,安定人心!

  而且,实际上,汉代在登基以前,新君就已经被百官参拜,奉为共主了。

  譬如当年高皇帝刘邦驾崩,惠帝刘盈就在百官的簇拥下,当天晚上就于未央宫即位了。

  未央宫殿外微风拂过,旌旗招展,宫中的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很是闲适,但宫中人的心,却十分的躁动。

  铛~

  远处,宣室殿的钟声悠扬传来,为新君的登基增添了几分神圣与庄严。

  刘禅深吸一口气,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在百官脸上一一扫过。

  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先帝刘备山陵崩的缅怀与哀痛,也有准备大展拳脚的兴奋!

  从今天起,他便要真正的肩负起这个帝国的重量了。

  肩挑两京十三州,成为大汉的‘举重冠军’。

  殿下,百官跪地行礼。

  “臣等叩见新君,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响,回荡在宫城内外。

  刘禅微微点头,道“众卿平身”。

  这时,护军吴懿迈步上前,双手捧着两个玺印,跪倒在刘禅面前。

  “殿下,此乃信玺与行玺!愿殿下承天之祐,继往开来!”

  汉朝皇帝有六颗玉玺,都是白玉雕成的螭虎钮,玺上刻有“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皇帝行玺,用于下诏封赏,赏赐诸侯。

  皇帝信玺,用于发兵。

  皇帝之玺,赐诸侯王书用之。

  天子行玺,赐诸侯王书用之。

  天子信玺,事天地鬼神。

  天子之玺,用于外国事务赐匈奴单于、外国王书等事宜。

  刘禅接过玺印,只觉得它们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季汉江山的重量。他郑重地将玺印收入怀中,然后扶起吴懿,道“爱卿平身。有卿等忠良辅佐,朕定能安邦定国,不负先帝之托。”

  就在这时,一位宦官在数名卫士的簇拥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颗虎符走上前来。

  那虎符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代表着无上的兵权。

  宦官跪倒在刘禅面前,将虎符高高举起,道“陛下,此乃兵符,掌控天下兵马!愿陛下龙威震四方,保大汉江山永固!”

  刘禅接过虎符,只觉得此虎符有千斤之重。

  他紧紧握住虎符,仿佛握住了季汉的未来。

  有兵权,才有其他,没有兵权,你就算是皇帝,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傀儡罢了。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高声宣布“自今日起,朕将亲政!愿与诸卿共勉之!”

  话音未落,天子刘备的身旁走出两位宦官。他们恭敬地对着天子的遗体行了三叩九拜之礼,然后小心翼翼地取下挂在天子身上的一颗玉玺。那玉玺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光芒,正是代表着天子威权与权柄的传国玉玺。

  两位宦官将玉玺呈递到刘禅面前,其中一位宦官说道“陛下,此乃传国玉玺,又为天子之玺!愿陛下承袭先帝遗志,光耀炎汉!”

  刘禅注视着面前的传国玉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伸出手去,轻轻触摸着那冰冷的玉面,温润的手感,不太沉重的份量,却代表着这世上最高的权力。

  当然

  这个传国玉玺,是高仿的,真正的和氏璧所做的传国玉玺,现在还在魏国那边呢!

  “陛下,此乃高祖斩白蛇剑,愿陛下效仿高皇帝,扫清寰宇,兴复我大汉!”

  诸葛亮抱着一把剑,缓缓的走到刘禅面前,双手将宝剑放在刘禅手上。

  “兴复汉室,乃重任,朕必定要实现先帝未能行之事!”

  刘备手下的这帮臣子,都是完全忠于刘备的。

  刘禅的孝,他们看在眼里,刘禅的能,他们也看在眼里,如今刘禅当着百官的面,表示自己要继承刘备的大志,国家的大计方针继续下去,百官顿时高呼万岁之声。

  这些声音里面,已经很少有敷衍的了,大多数都是真心实意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朕承先帝遗志,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刘禅言及此,眼中闪过一丝哀伤,“先帝自桃园结义以来,纵横天下,扫清群雄,建立季汉,其功绩之伟,非言语所能形容。”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先帝仁德布于四海,智勇冠于三军。百姓安居乐业,汉室之所以有今日,皆因先帝之德政。朕欲为先帝立庙,以彰显其功德,永垂青史。诸卿以为如何?”

  大汉以孝立国,刘禅为自己的父皇争取庙号,便是仁孝,场间的众臣,都不敢说一个不字。

  敢说不字,岂非是忘记了先帝的恩义?

  连老领导的恩义都不在乎了,是为不忠。

  而让新君刘禅不能尽孝,实为不义。

  说一个不字,便彻底成为不忠不义之臣,这些人怎么敢的?

  没有人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于是乎,这些臣僚纷纷上前请命。

  丞相诸葛亮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先帝功高德厚,理应立庙祭祀,以慰其在天之灵。”

  法正亦是出列,声如洪钟,奏道“先帝自布衣起事,秉持正义,荡涤乱世之污浊。其德行之深厚,仁爱之广被,犹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生。先帝之武功,亦震烁古今,赤壁一役,破曹贼之锐气;定益州,取汉中,收关中,兴复长安,皆显英雄之本色。如此功绩,岂能不立庙以祀?”

  吴懿继而进言“先帝之英勇,天下皆知;其仁政,万民称颂。彼之在世,犹如明灯照耀四方。今虽百年,其光辉犹在。立庙祭祀,不仅可彰显先帝之伟大,亦可激励我辈效法其精神,继续守护这季汉江山。”

  董允亦不甘示弱,奏道“先帝之德,高山仰止;其功,景行行止。彼之仁德,深入人心;其武功,震慑四夷。立庙以祀,实乃顺应民心之举。望陛下明察。”

  刘禅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朕便令丞相、司徒、尚书令、太仆、中正等共商定夺,为先帝选定庙号,并著于竹帛,传于后世。”

  于是乎,刘禅继位的第一件大事,便安排下去了。

  给刘备立庙号!

  之后,刘禅散去外朝,召见内朝诸臣,在偏殿议事。

  太子与皇帝,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太子虽然同样身份尊贵,但绝对不如皇帝。

  皇帝乃天子也!

  天子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神权的象征。

  天子的尊贵,非言语所能形容。其位居九五之尊,掌天下之权柄,受万民之敬仰。

  天子乃天命所归,承天之宠,受地之瑞,其威严不可侵犯,其尊贵不可亵渎。天子之言行,皆为天下法则。

  正所谓之金口玉言。

  只是当了几个时辰的皇帝,刘禅便有一种痴迷于权力的感觉。

  也难怪这么多人想到那个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几乎是权力的顶峰,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你看谁不爽,就能杀谁,看谁长得好看,便可将她纳入宫中,看到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好玩,都能据为己有。

  而且非常的光明正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下万物都是你的,还有什么事情是你不能干的呢?

  刘禅都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了。

  当然

  作为熟读历史的刘禅,也知晓,皇帝与皇帝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作为皇帝,你是可以胡作非为,但是下场是什么,那些荒唐昏庸的皇帝,已经是给你做了示范了。

  天子尊贵与否主要看是否手握大权,比如魏晋时期,只知王谢不识司马,古人并不是死心眼,皇帝也并非就一定尊贵,皇权弱时,大臣换个皇帝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皇帝比起来,刘禅现在这个季汉皇帝,又算得了什么?

  只有你做出了功业,能够直逼这三位,方才能够称之为明君。

  但要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就需要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了。

  偏殿之中。

  刘禅端坐于龙椅之上,年纪虽轻,但眉宇间已流露出几分威严。他的双目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让人不敢轻视与小觑。

  丞相诸葛亮身着青色长袍,手持羽扇,站在一旁。其面容清癯,目光如炬,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尚书令法正,则是一身官服,神情严肃,显得颇为干练。

  太子詹事董允与太子家令费祎,亦是恭敬侍立,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天子的忠诚与敬仰。

  作为太子宫的人,他们才是刘禅真正的迷弟与班底。

  护军吴懿,身披铠甲,腰悬宝剑,不怒自威,侍立在殿中。

  刘禅环视了一圈众人,缓缓开口问道“朕初登大宝,除了给先帝上庙号之外,不知还有何事宜需朕亲自定夺?”

  他的声音虽然年轻,但却异常有力。

  诸葛亮闻言,上前一步,拱手答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先帝丧葬之事,另外,陛下应该大赦天下,以彰显陛下之仁德。同时,封赏百官,以稳定人心。此外,臣以为,我们还应趁机发兵取雍县,彻底掌控关中之地。”

  法正亦点头附和道“丞相所言极是。大赦天下可彰显陛下之仁政;封赏百官则能激励臣子更加尽心竭力为陛下效力。至于发兵取雍县,乃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季汉之基业,确保关中无虞。”

  刘禅听完,微微点头,这四件事,确实是现在最要紧的事情。

  刘备驾崩,是刘禅缓和与关中士族关系的最好借口。

  毕竟皇帝驾崩之后,照例是要大赦天下的。

  有刘备在的时候,刘禅可以唱白脸,当恶人。

  因为在上面,有刘备在唱红脸,当好人。

  但现在这个唱红脸的人没了,如果刘禅一直唱白脸,让关中士族恐惧,怕是之后关中不会有一刻的安定。

  政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在有外敌的情况下,刘禅只能先将内在的矛盾放在外部矛盾解决之后再来解决。

  攘外必先安内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这个时代对士族下手,那基本上相当于对自己的根基下手。

  若是刘禅真这么做了,或许可以控制住关中,但是相当于自斩一臂。

  之后经略陇西,经略凉州,恐怕就都是硬仗了。

  士族知晓自己的权力会被剥夺,如何愿意投降?

  肯定会死抵抗到底的。

  如此一来,岂非是让吴国与魏国看开心了?

  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刘禅肯定是不会去做的。

  至于封赏百官,其实也是给太子宫的人进入中央腾位置。

  许多有权力的位置,并非官职有多高,而是他的位置很重要。

  名义上将你提拔了一级,但是从原本重要的部门转到无权无势的部门,其实便是在给太子宫的人腾位置了。

  所谓之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事情实在是避免不了的。

  先帝大行,新君继位,现在的刘禅,是要以稳妥为主,然后慢慢的消化刘备留下的势力。

  将其转为己用,或是安插上自己信得过的人,总之,中央到地方,国家的运行不能出问题。

  “大赦天下之事,交由尚书台草拟。封赏百官的,丞相拟出名单,交朕审批便是了,至于击败曹真,收回雍县,掌控曹真之事,诸位以为,此事要交给何人来做?”

  诸葛亮当即说道“张苞刘封马岱,皆可担此重任。”

  刘禅想了一下,当即说道“便让张苞为帅,马岱为先锋,刘封为军司马,带兵前去戡乱!”

  现在关中东线无战事,大汉便可以调集大部分的兵力前去雍县,曹真便是在关中修筑的防线再坚固,也没用了。

  在整体战败的大局之下,局部便是打了胜仗,也无大用了。

  他现在能做的,只有跑路。

  慢走一步,便可以连手下兵卒都走不了了。

  “陛下英明!”

  刘禅摆了摆手,当即问道“大行皇帝丧葬之事”

  诸葛亮当即说道“此事本为宗正太仆之任,然臣下却有另外的人选。”

  另外的人选?

  刘禅愣了一下。

  “谁?”

  “车骑将军,翼德!”

  张飞

  刘禅愣了一下,顿时反应过来了。

  刘备病重的消息是机密,只是给刘禅知道了而已,直到现在刘备入梓宫了,大行皇帝山陵崩的消息才传出去。

  也就是说,张飞现在还没到长安。

  兄长临死之前,做弟弟的没能见上最后一眼。

  以他们兄弟手足之情,此事交由张飞,也算是对其最后的慰藉了。

  “哎~”

  刘禅叹了一口气,当即说道“准了!”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桃园三结义,三兄弟中,老大已经走了,接下来,又要轮到谁了呢?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蜀汉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