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珲翻越雪山的同时,安西军的信使也穿过茫茫草原,进入了大同府。
大同总兵姜盛一脸惊奇的接见了信使,由于没见到十万火急的标志,姜盛也就留了他一夜,和他吃了顿酒,了解了一下安西的现状。
听到就连帖木儿的珲台吉也被贾珲一箭射死的时候,姜盛的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自己这大侄子真有本事。
他小时候也是和贾赦一起玩的伙伴。
信使没有说贾珲的奇袭计划,知道这个的人越少越好。
第二日清晨,信使胡乱往肚子里塞了点东西就准备上路了。
姜盛也早早就起来了,牵着一匹好马在总兵府门口等着信使,然后一路牵着马,朝东城门走去。
没多久就到了,两人站在城门口,信使连连向姜盛表示着感谢。
王子腾在人群里尽力往后缩,心里直骂姜盛怎么亲自牵马来送信使了!
肯定是看今日是自己值班,赶过来弄老子的。
自从被贬来看门以后,哪怕自己看的是南门,姜盛从北边公干回来,也会绕道全城从南门进来,为的就是训他一顿。
偏偏自己无话可说,一来姜盛是他的顶头上司,二来自己确实是坏了姜盛的计划,都是自己自找的。
早就听说姜盛心眼小,可谁知道能小到这种程度!
千万别看到我啊,王子腾暗自祈祷。
但还是没逃过去。
信使骑上马离开了,姜盛长吸一口气猛的转过了头。
王子腾只见姜盛猛地朝自己看过来,大喝一声就冲到了自己面前,一脚踹到了肚子上,把王子腾踹的在地上滚了两圈。
幸好穿着甲啊。
“当兵就要有个当兵的样子,看你这畏畏缩缩的怂样,成何体统!来人,杖二十!”
又来了。
王子腾认命的闭上了眼睛。
二十杖不多,但刚好能把自己打到疼痛难忍,肿胀不堪,偏偏不会被打伤,修养几天后就能下地。
但架不住隔三差五的打自己一顿啊。
偏偏姜盛不虚他王家。贾史两家也只能以安抚为主。
姜盛是三晋派的武将之首。
王子腾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咽。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
安西军终于重新联系上朝廷了。
西苑。
依旧是皇帝与上皇。
二人听着信使的汇报,不禁也为贾珲的大胆感到震惊。
“知道了,戴权,领这位勇士去吃顿好的。”上皇发话了。
“遵命。”戴权心领神会,挥了挥手,侍立的中官宫女们也退出了房间,戴权拉住一个小中官,让他带着信使去吃饭去了。
在最后一个小宫女走出房门,戴权连忙关上了门,站在门廊前等候随时召唤。
“贾代善的这個孙子还真是大胆,我算了算,至少要跑七千里路,还只带着八千人,这是去送死去了吧?”
“混帐东西,贾代善也是你能叫的?老子和他光着腚长大,和他在一块的时间比和你老娘在一块的时间都长!”
皇帝连忙改口称荣国公。
上皇冷哼一声表示先放你一马。
“没想到小珲儿竟有此胆魄,趁着和硕特倾巢而出的时候直击逻些,后生可畏啊。”上皇想起了贾代善身后跟着的那个小少年,如今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父皇,您就不担心贾珲会失败?”皇帝不看好贾珲的行动。
“无所谓,反正已经做了,按照时间来算,贾珲所部已经在高原上了,”上皇沉思了一下。
“更何况,失败了又怎么样,反正现在高原上没什么人了,但凡被发现了,拉藏汗肯定第一时间调回大军截杀贾珲的部队,这样一来西北和西南的情况就会轻松很多。
大概率是调回西南的军队吧,西北那边战况胶着,但凡有一丝变故都会导致失败,西南那边好些,和硕特是占优势的,掉回去一些也不会有影响。所以说啊,无论贾珲是成是败,他都有大功的。”
上皇很看好贾珲,先登五次,凿阵十四次,这种绝世猛将竟然在自己手上出现了,还是老兄弟贾代善的孙子,天然的自己人。
撇了一眼皇帝,想到贾珲马上就要变成自己儿子的力量了,越看皇帝越不顺眼。
“更何况,要是成了,真的把拉藏汗捉住了,哪怕是把它弄死了呢。
现在的和硕特完全就是拉藏汗自己强行压着才没分裂的,他生母是吐蕃人,天然的亲近那群吐蕃余孽。
刚即位的时候,他为了制衡那些和硕特本部的军头们,大肆提拔他的母族,又靠着吐蕃军队在内战里,击败了和硕特军头扶持的弟弟。趁机建立起了一支只属于自己的怯薛军,八千人吧。”
上皇思索了一下,毕竟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战后,他又提拔了他的几个亲信成了新的将军,领着和硕特军队和吐蕃人制衡,吐蕃弱势扶持吐蕃,和硕特弱势扶持和硕特,他的位子越来越稳了。
不是没有人想要做掉他另立汗王,可拉藏汗大义在身,手上掌握的军队一旦落到另一边手上,立马会压倒性的击败叛贼。”
说罢,上皇不屑一笑。
“可如今到他自食恶果的时候了,他老了,手里的怯薛也不足以充当筹码了。他的两个台吉也被母族顶到台前了,如今的和硕特就是个火药桶,就等拉藏汗死亡,这个火星子了。
等他一死,哪怕是疑似死亡,和硕特和吐蕃人之间积压了几十年的矛盾必然随着争位而爆发,两族之间必会死一个。”
皇帝也想明白了。
“到了那时候,两方人马必定会和我朝求和,调大军回高原火并,我朝的危机自然就解了。”皇帝说出来后续设想的发展。
上皇点了点头。
“还不算蠢,但这不够,若是等高原分出胜负了呢?新继任的那个会不会再度犯边?”
上皇放下了手上的玉璋,盯着皇帝的眼睛。
“盟约这种东西就是拿来撕毁的,我要一劳永逸解决高原!”
皇帝被惊到了。
“可,可这样不会影响到大齐在各番邦的形象嘛?”
“愚蠢,只要我大齐一直强大下去,谁敢造次!”
上皇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吓得在思考的皇帝差点往门口冲去。
看自家父皇只是情绪上来,为了应景拍了一下桌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时候父皇每次拍桌子,他们兄弟几个都会有一个被打。
“那若是贾珲成了,到时候怎么封赏他?难不成真给他个国公?”皇帝发出了疑问。
这倒也是个问题。
“这样吧,依照先前的县侯再升一爵,郡侯。”还是太年轻了啊,上皇心里叹了口气。
“爵位就先到这里,可是勋位和衔位可以高一些。”
齐朝自有国情在此。
太祖为了避免日后的贪污现象,于是决定高薪养廉,文官暂且不提。
武将的俸禄由军职、爵位、勋位和衔构成。
军职就是本职,例如大都督、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等。是武将的本职工作。
爵位就更好理解了,本朝的六等爵位,还会有相配的爵产。
勋位则是太祖参考前朝低级爵位改来的,和军功几转挂钩。比如四转及以下为骑尉,五转至八转为都尉,以前缀字分高低。
九转为将军,以昭X为前缀。
十转为上将军,前缀是征X或讨X。
十一转为大将军,皇帝亲自赐号。
十二转,以获得军功的方式分为三种。
指挥若定,野战以少击多大胜至少六次,为云麾大将军。
先登破城,以少击多大胜至少五次,为冠军大将军。
骑兵冲阵,以少击多大胜至少十次,为骠骑大将军。
最后,十二转军功连续获得三次,至少符合以上两种,为勋位的顶点,大司马大将军,领兵部尚书衔。
以及最稀有的衔,基本上是授予退休的大将军以上,或者有灭国之功的武将,为X柱国。
例如主持征西的成国公吕观,上皇就准备授予“上柱国”衔。
若是这次贾珲能做掉拉藏汗,让和硕特分裂,勉强也算灭国之功,也可以授予柱国的衔。
上皇决定只要成功了就给个柱国,对于已经有两个十二转的贾珲来说,在高原上再挣一个十二转也不是不可能。为了笼络住这种绝世猛人,些许反对的声音不是问题。
军职与爵位的授予慎之又慎,前者关乎一地安危,后者就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了。
爵位是可以传家的,虽然会每年降等,但是至少也能传四代人,再之后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太祖为了不让勋贵失去血性,取消了世袭罔替,绝大部分开国勋贵也是默认的。
勋位和衔就不会世袭了,说到底就是给个人的荣耀与俸禄,只要你军功到了就能获得,对于绝大多数士兵来说,职位和爵位那都太远了,勋位才是最重要的。
这关乎自己日后是吃饭还是喝粥。
上皇对贾珲的封赏也有了腹稿。
左柱国,领兵部尚书衔,资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敦煌郡侯,贾珲。
资善大夫是兵部尚书这个正二品文职带着的文散官。
输了就把左柱国去掉,大司马大将军领兵部尚书衔也降为骠骑大将军。
所有职位加起来,每年有十万两左右的收入,加上各种补贴,每年差不多十五万两的收入吧。
虽说收入很多,但毕竟全国也没几个,随着爵位不断降等可以说是给的越来越少。
偶尔蹦出一个如贾珲这样的十五万两也不吃亏,能用钱笼络住这种存在,翻一倍都不成问题。
合计一下每年的文武百官俸禄支出,差不多八九百万两,加上军费,三四千万两就没了,但是朝廷挣的也多,包括海贸在内,一年收入大概有九千万到一亿两白银左右(合计收入,白银占比不多,多是如盐铁布匹之类的实物)。
相比较前前朝大虞的武将吃空饷喝兵血和养寇自重,单是养寇自重一项每年的支出加起来就不下千万两,整个国家单是用于军事的支出就不下三千万两,更别说虞朝他税还收不上来。最后还玩脱了,导致蒙兀入关占了整个华北。
还有大凉的冗兵冗将冗官,为了笼络人心,不让他们跑到对面去了,大凉玩了命的花钱养人,这些钱全都出自百姓身上,最终导致了大齐的建立。
这样来看,大齐高薪养廉和前两位一比简直是物美价廉。
这项政策被太祖称为自己的最高杰作之一。
至于贾珲的军职,回来之后再说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