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朱元璋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脸上的怒色丝毫没有掩饰。
汪广洋这个右丞相,代理左丞相竟然做的这么差劲!
此刻的老朱想起了当初刘伯温的评语,对于汪广洋的评价,那真是一点没错。
他的能力,也就够干到中书省右丞相了。
虽然为了整个朝堂的局势,李善长是应该要从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上退下来,但这接替者的人选,老朱是真不知道该找谁。
这会已经不是之前的试探问题了,而是中书省一直没人主持工作,要累死他了。
得有个人能顶上一阵才行。
“把杨宪喊过来。”
朱元璋直接下达了命令。
虽然还未到一个月的期限,但已经差不了多少了。
杨宪很快出现在奉先殿内,一见面就立刻朝着朱元璋跪了下来,恭敬道:“臣叩见陛下。”
比起其他大臣见朱元璋时行的礼可要隆重不少。
“我问你杨宪,我让你调查的汪广洋的事情,调查的怎么样了?”
朱元璋开门见山,直接朝着杨宪问道。
杨宪立刻回答道:“回禀陛下,自上次陛下嘱咐之后,臣便一直尽心尽力的调查,如今已经写成了折子,请陛下过目。”
说话间,杨宪已然从袖口里掏出了一份奏折,递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没错,这东西,他早就准备好了,只等着朱元璋传唤他。
朱元璋接过折子,当即打开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杨宪,你能确保你这折子上写的东西都是真的吧?”
朱元璋板着脸压着火气看向杨宪问道。
“臣不敢有半分欺瞒陛下,折子中所写全是臣亲自调查得来的,陛下可随意查证。”
杨宪抬头看向朱元璋,回答的相当果断。
汪广洋这家伙,做的的确是太差了,根本无需抹黑,只要实事求是,便可以让他被老朱的怒火吞没。
“真是岂有此理!”
朱元璋怒喝一声,直接将折子扔到了桌子上。
“陛下息怒,臣以为右丞相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否则的话,当不至于如此的。”
杨宪立刻说道,不过不是数落汪广洋,而是给他求情解释。
“难言之隐?”
朱元璋眉头一蹙,愤然道:“他能有什么难言之隐?朕倒是想听听,来人,召汪广洋来见朕!”
正在火头上的老朱直接就要见汪广洋,根本不管其他了。
杨宪跪在一旁,内心暗自窃喜,汪广洋有没有理由,他能不知道吗?
调查了这么久,那可不是白调查的。
不多时,汪广洋便出现在了奉先殿内。
“臣拜见陛下。”
汪广洋依旧是一副淡定的模样,朝着朱元璋行礼。
虽然这些日子他以右丞相代左丞相之职,事情是真的没做多少,但他一直都是稳坐中军帐的样子,丝毫没有慌乱过。
他的为官准则很简单,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在李善长还没病退之前,他这套工作办法,一直都很是行之有效。
所以,汪广洋也一直都奉行着。
虽然朱元璋今日的召见有些奇怪,还有自己的下属杨宪也在,汪广洋已经预感到了不太对劲,但他还是保持住了自己的态势。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汪广洋,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他对汪广洋,不可谓不厚爱了,论才能,他与刘伯温相差不知几何。
而刘伯温被封诚意伯,他汪广洋也被封了个忠勤伯,更是做到了中书省右丞相这个位置。
虽然不是左丞相,但一般人是绝无可能达到这个位置的。
一切只因为汪广洋入的是朱元璋的原始股,而不是和刘伯温一样半路加入。
年少时的汪广洋便随着老朱一起起义反抗暴元,被老朱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
等到了这天下大定,明朝建立之后,汪广洋的职务便是一路高升,很快就到了中书右丞相的位置。
所以呢,汪广洋的本事虽然不是老朱手底下最厉害的,但奈何他眼光好运气好,入了原始股,自然得到的信任也多。
想到过去种种,老朱心里的怒气,也消散了不少。
念旧,是老朱的一贯传统,至少现在的老朱还是很念旧的。
“广洋,最近中书省的事情,积压的好像有些多了。”
朱元璋朝着汪广洋问道。
这一句一出,杨宪的心里马上咯噔一下。
自己调查了那么多的内容,怎么召见了汪广洋之后,朱元璋就是问了郑愕轻飘飘的问题呢?
这算什么?
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汪广洋立刻回答道:“回禀陛下,臣自代李丞相之职后,常感力有不逮,故行事慢了些,况国家大事,乃陛下一言以决之,臣亦不敢妄下决断。”
找理由还是会的,尤其是汪广洋这种混到了中书右丞相级别的。
要说他一点能力没有,那倒也不至于,但能力和做事的态度,那是两码事。
他这理由找的吧,倒也算合情合理。
本身他就不是左丞相,是个代职,能力不够是正常的。
至于中书省处理的那都是国家大事,事事让朱元璋过目操心,这好像也是挺正常的事情。
听着这些解释,朱元璋的脸色明显缓和了一些,他说道:“广洋,中书省处理国家大事不错,但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不能怕错,朕对你还是有着很高的期望的。这样,杨宪今日也在这,我让杨宪多帮帮你,好好的把事给朕干好了,明白吗?”
“臣叩谢陛下!”
汪广洋当即跪下谢恩。
一旁的杨宪彻底的傻眼了,事情怎么就发展成这样了?
汪广洋不是应该被扳倒了吗?
然后自己就有很大希望来接替这空缺的中书左丞相之位了。
但老朱这一波,压根就没打算严肃处理汪广洋。
那之后的一切想象,就只能是想象而已了。
偏偏杨宪还不能发作,作为老朱手下的秘密谍报人员,他很清楚,不违逆老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陛下放心,我一定协助右丞相大人处理好中书省的事务。”
杨宪立刻表态,这模样,谁能想到他心里其实早就想着扳倒汪广洋呢?
朱元璋点点头道:“很好,杨宪,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那你们两个下去吧,尽快把积压的折子处理一下。”
“是,陛下!”
“是,陛下!”
两人随即退下,老朱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
这些折子,要是真还是那么多,他是累死也处理不过来了。
中书省,汪广洋一回来,立刻便开始处理起积压的事情来,这朱元璋亲自告诫过了,就算是汪广洋信奉少做少错,也没办法躲避了。
杨宪也是一样,尽心尽力的和汪广洋一起处理着政务。
他不敢下黑手,因为朱元璋让他协助,若是出了问题,那肯定也是要担责的。
在这个中书省左丞相之位空悬的时刻,杨宪不想自己出现任何的错误。
所以,没办法的他只能先帮着汪广洋一起做事了。
连续三天,汪广洋和杨宪几乎整日都泡在中书省办公室内,将大量挤压的政务处理起来。
当然,三天肯定是不可能处理完的,但至少分门别类的活做好了,交给朱元璋那里的奏折数量明显减少。
这就是他们要做的事情,也是朱元璋最想他们做的。
“杨大人,这几日真是辛苦你了。”
汪广洋看向杨宪,感谢道。
对于自身的能力,汪广洋很清楚,要不是杨宪尽心尽力的帮他,怕是很难在三天时间内,将事情处理到这种程度。
“右丞相大人言过了,我不过是谨遵陛下的吩咐而已。”
杨宪立刻回答道,看着很是谦卑。
汪广洋则是伸了伸手道:“总算是告一段落了,这几日太累了,我得好好休息一下。”
对于平日里总是啥也不管的汪广洋来说,这三日真的是超负荷运转了。
“右丞相,还有一事恐怕需要处理一下。”
杨宪突然开口道。
“哦,什么事?”
汪广洋看向杨宪,皱眉道。
杨宪说道:“右丞相,你还知道此前陛下在早朝上封苏璟为仁远伯的事情吧。”
“自然是记得的。”
汪广洋点点头。
他不管不顾,但也是什么都不知道。
苏璟这种大明朝堂的名人,肯定是清楚的。
杨宪继续道:“陛下已经封了仁远伯,但仁远伯却从未出现,按理说这诏令应该是由中书省发出去,距离陛下封爵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拖着是不是不太好。”
听完杨宪的话,汪广洋略一思索道:“确实如此,杨大人思虑周到,我立马去见陛下,问问他的想法。”
汪广洋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问朱元璋,这可让杨宪坐不住了。
“右丞相!”
杨宪喊道:“且慢!”
汪广洋停下问道:“杨大人,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杨宪立刻道:“陛下这才告诫我们中书省处理政务太慢,这种陛下已经早朝颁布的事情,只是下个诏令走个流程的事情,不宜再打扰陛下了吧。”
这要是汪广洋直接问了,怕是啥后续都没了。
朱元璋一句话,汪广洋肯定是啥也不干了。
但杨宪这么一说,还真有几分道理。
老朱那是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的封爵命令,的确只是一个流程的事情了。
这事,再去问老朱,真不是很合适。
“杨大人考虑的周全,是我太心急了,只是这仁远伯现在何处?我并不清楚啊!”
汪广洋有些无奈道。
调查的事情,他并不在行。
杨宪这种挖空心思往上爬的人,才会对这些东西比较了解。
“这样嘛,可惜了,我也不是很清楚。”
杨宪微微感叹了一句,然后便借故离开了。
上次的事情,还是给了杨宪很大的教训,所以这会他直接说自己不知道。
汪广洋倒是往里跳那就是自己跳的,与他无关。
“苏璟,仁远伯。”
办公室内,汪广洋念起了苏璟的名字。
他又想了想杨宪之前说过的话,好像还真是挺有道理的。
……
另一边。
从中书省离开的杨宪,直接找上了侍御史刘炳。
所谓侍御史,是御史中丞的下级,如果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
说的直白的,就是纪委。
“刘大人,在下打扰了。”
杨宪朝着刘炳拱手道。
“杨大人,你怎么来了?”
刘炳有些意外,但依旧是拱手回了个礼,只不过面对杨宪,刘炳的态度并不像是下级。
这就是侍御史的特殊性了,本身就是监察百官,打报告的职位,一般的官员,都不是很喜欢看到侍御史。
因为被侍御史盯上,那就等于自己有事了。
杨宪说道:“刘大人,我来呢,是有些事情想和刘大人说说。”
“杨大人有话直说。”
刘炳很是直接,毕竟平日里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刚正是必须的。
杨宪神色微漾,但也只是一闪而过,他说道:“是这样的,右丞相大人除了在中书省之外,其他时间几乎都沉溺在酒色之中,家中老母都不奉养,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才来找刘大人你了。”
在朱元璋面前编瞎话杨宪的胆子很小,但在刘炳面前,他毫无畏惧。
当然,也不全算是瞎话,汪广洋对于老母亲的照顾,并不是很多。
“竟有此事?”
刘炳面色一改,立刻问道。
这右丞相汪广洋不孝顺母亲,这可是大事!
百善孝为先,虽然说孝是道德层面上的事情,但在明朝,孝顺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同样,不孝的话,后果也很严重!
“刘大人尽可以去查,此事千真万确!”
杨宪十分肯定道。
他来找刘炳,那是给他送业绩来了。
对于侍御史这样的职位,你弹劾的官员品级越高,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也就越高。
谁让侍御史就是干这个呢?
现在大明左丞相李善长告病在家,汪广洋这个右丞相那就是文官里官职最高的了。
这要是能有理有据的弹劾一笔,对于刘炳这个侍御史来说,那就是大大的业绩!
“杨大人,我明白了。”
刘炳点点头,当即便准备去查了。
杨宪立刻说道:“此事还望刘大人不要外传,毕竟我现在还在右丞相大人手下。”
刘炳立刻会意道:“放心,此事定不会牵连到杨大人你。”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