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排

  看着向宗良、高公绘的神色,赵煦依然是不动声色,只在表面上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

  向宗良、高公绘无奈,对视一眼,向宗良就道:“官家如此厚爱,臣实在是受之有愧。”

  “另外,官家这般偏爱臣,臣也担心外廷的人说闲话……”

  赵煦呵呵笑着。

  外廷说闲话?

  怎么可能!

  外廷的大臣,无论文武,对于外戚都是巴不得这些老爷们就在汴京城里混吃等死。

  你像曹佾,这么多年来,就宅在汴京城,享受着他的富贵人生。

  朝野上下都是一片称颂!

  没办法!

  这大宋的外戚啊,就和现代的富二代一样。

  他们要是只在汴京城里,吃喝玩乐,哪怕跑去欺男霸女。

  都好过放他们出去‘建功立业’。

  在向宗回、高公纪之前,大宋外戚里最拟人的,也就是张尧佐、高遵裕了。

  至于其他人?

  出了汴京,尽做各种不拟人的事情。

  甚至哪怕就算在汴京,也能做出惹得天怒人怨的事情来。

  譬如太宗的女婿柴宗庆。

  和这些人相比,水浒传中的高衙内,都算是道德楷模,廉政先锋了。

  而向宗回、高公纪在熙河,高遵惠在广西。

  说老实说以赵煦掌握的东西来看。

  其实也很不拟人。

  换一般人,做出他们这样的事情来,早被弹劾罢官去职了。

  比如说章惇,不就是纵容了土司们在交趾北方,杀了几个读书人吗?就被人从四月份骂到现在。

  坊间至今提起章惇,都是‘刽子手’、‘屠夫’的形象。

  搞得赵煦不得不指示童贯给章惇发了好几篇洗地的文章。

  但高遵惠呢?

  谁提过了?

  他在这些事情里,完全隐身了。

  这其中,既有顾忌庆寿宫,很多人不敢捋虎须的原因。

  恐怕也有舆论对外戚的容忍,就是比其他任何人都高的原因。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一直如此,也从来如此。

  好人,总是比坏人难做。

  心中念头闪过,赵煦就已经开口了:“舅父的意思是?”

  向宗良还想矜持一下,高公绘在一旁,已经忍耐不住的开口了:“官家,臣也想给朝廷,给官家建功立业,顺便为子孙赚些贴己钱……”

  “恳请官家恩准!”

  说着,他就直接起身,跪在赵煦跟前。

  向宗良立刻跟进,也跟着跪下来:“乞陛下恩准,成全!”

  赵煦连忙扶起这两人,道:“两位舅父何必如此?都是一家人,我自是会照顾两位舅父的……”

  向宗良、高公纪顿时大喜。

  他们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脸皮不够厚,没有和他们的哥哥一样,直接入宫找小官家要官。

  不然,现在威风的就该是他们了。

  “只是……”赵煦瞧着他们:“熙河那边,是不大好安排两位舅父了。”

  就算是向宗回和高公纪两人,这一战后,是要回朝述职的。

  他们或许还能回到熙河,但任期大抵也就剩下那么十来个月了。

  哪怕赵煦坚持,他们能做满一任,也已经是极限。

  再多,别说朝臣就算是赵煦自己也会在心里面犯嘀咕。

  永远都不要考验人性!

  正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恐惧流言日!

  所以,向宗回、高公纪在熙河至多就是一任。

  而且,他们离任之后,向家和高家在熙河地方上的同族,都会被调离。

  同时,朝廷方面也会认真的扫清他们在熙河的影响。

  这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自然,向宗良、高公纪心中都是明白的。

  向宗良当即就道:“官家,臣岂敢谋熙河差遣?”

  “臣只是想请官家,委任臣一个差遣,随便去那里……只要能给官家,能给朝廷建功立业,臣便心满意足!”

  高公绘也道:“臣也是这么想的……”

  赵煦看着他们,微笑着,道:“这样啊……”

  他摩挲了一下双手:“不知道宗良舅父,可知道明州?”

  向宗良立刻如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

  明州?!

  他当然清楚。

  王介甫的新学的发源地——当年王安石正是在明州下面的鄞县担任知县的时候,一边兴修水利,一边著书立作,开堂讲学。

  同时,明州还是大宋传统的主要海贸港口,贸易繁荣,商贾往来,是无数坊间传说的发源地。

  赵煦轻声问道:“不知道宗良舅父可愿去一趟明州,做一任提举明州市舶司兼海运大使。”

  “既负责对外商贸,管勾诸司,同时也负责主管明州漕船海运漕粮至海州、密州、胶州等地……”

  今年淮南旱灾严重,导致了漕粮入京受阻,大运河甚至一度断航。

  这是巨大的危机。

  但也是机遇,赵煦趁机指示陈睦,在明州招安那些散落于明州外海岛屿之间的外越人,并赐给被招安的海盗一個‘镇海军’名义。

  如今,已经招安了数千名外越人。

  这些人,可都架船的好手。

  别说操海船在沿海地区运漕粮了,便是去日本,乃至于太平洋上的那些群岛。

  他们也熟悉的很。

  甚至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他们这些人的后代,在元朝时,就是专门给元朝海运漕粮的。

  甚至就是元朝征讨日本的主力。

  如今,不过提前两百年,干上子孙后代的活计。

  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时候,他们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些人把粮食,从明州运到海州、密州。

  然后再通过五丈河、金水河,运抵汴京。

  这条新的漕粮入京路线,尽管中途需要多次转般粮食,但其成本依然低于大运河的漕运成本。

  在同时,明州海船还通过海路,将漕粮运到河北沿海地区。

  这就更是大大节省了朝廷的开支。

  尽管如此,赵煦还是觉得,明州那边的动作不够利落。

  有些事情,陈睦还是没胆子干。

  没办法,只好派向宗良去帮帮场子,踩踩油门,加速加速了。

  向宗良听着欢喜不已,当即谢恩:“若得官家差遣,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明州啊……好地方!

  向宗良忍不住想起了那些在汴京流传的传说。

  高公绘见着向宗良居然捞到了明州的差遣。

  他顿时眼巴巴的看向赵煦。

  赵煦也适时的看向:“公绘舅父。”

  “臣在……”

  “不知道舅父知道泉州吗?”

  高公绘咽了咽口水,和明州相比,泉州的知名度在如今,无疑就很低了。

  没办法!

  泉州还未开港,故其还远不是那个后来的欧亚经贸第一港。

  马可波罗口中的光明之城,世界第一大港。

  现在它还默默无闻。

  赵煦看出了高公绘的犹豫,便开始画饼:“公绘舅父可知,我对泉州有着厚望。”

  “是打算要将之建成一个,每岁贸易达到上千万贯的商港!”

  “所以我才要委任蔡相公,出判福建,提举泉州市舶司,负责泉州开港。”

  “但蔡相公终究是文臣,好多事情其实我不放心……”

  “而且,蔡相公今年后,也要离任了……”

  “蔡相公离任后,泉州市舶司不可无主……”

  “舅父是我的至亲,思来想去,我觉得也只有舅父能为我梳理好市舶司内外之事了!”

  说到这里,赵煦就看着高公绘:“不知道舅父可愿为我去泉州走一遭?”

  高公绘再次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问道:“官家,泉州市舶司真的能有每年一千万贯以上的货物出入?”

  赵煦笑起来:“舅父放心,一定会有的!”

  “况且,福建也不止只有泉州市舶司。”

  “建州北苑茶园,是我朝的御茶茶园,舅父若去了福建,可承担起‘北苑茶园提举、监造官’的职务!”

  北苑茶园是如今全世界制茶技术的天花板。

  其所出产的各种茶饼,哪怕是质量最差的,也能卖到数十贯。

  其顶级茶饼的价格,是等重黄金的好几倍。

  就这,还供不应求。

  这主要是因为北苑茶园的产量很少。

  整个北苑茶园,拢共就那么点地方。

  哪怕边角料的产量,也是极其有限。

  原来,北苑的茶,只供应赵官家和朝中宰执、外戚们,勉强还能供应的上。

  奈何,现在辽人也在挥舞着交子求购。

  这一下子就让北苑茶园的茶饼供应吃紧了。

  好在,赵煦在现代留过学。

  所以他知道,可以用洗澡茶。

  完全可以拿其他地方的顶级茶叶,送到北苑茶园加工。

  然后,打上北苑的商标,卖给辽人。

  赵煦就不信,辽人难道还能尝的出来?

  只要这条路走通了那么,也就可以顺势继续包装。

  把大批的中高端的茶叶,都打上建州出产、北苑茶叶的名号,卖去世界各地。

  辽国、西夏、吐蕃、高丽、日本、交趾、大理……

  然后三佛齐、天竺、大食、拂林也不能放过。

  “此外,建州的建窑,我也希望舅父可以帮忙盯一下……将我和朝廷,鼓励窑场烧造,鼓励出口各国的意思传达给诸场的场主。”

  瓷器、茶叶加上丝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大宋外贸的明星与出口创汇的主力。

  而福建,既是产茶区也是重要的瓷器生产区。

  高公绘听着,心绪渐渐激动起来。

  泉州市舶司加上北苑茶园以及建窑的事情……

  这权力有点大啊!

  而且……

  他想起了自己的哥哥高公纪在熙河做的事情。

  想起了高公纪写信回来,对他吹的那些牛逼。

  高公绘顿时拜道:“愿为官家效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在现代留过学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