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大战一触即发

  昨夜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光阴如梭,弹指一挥间,两年过去了。

  两年里发生了很多事,首先,俺答在猛攻京畿之后无果,转而大掠山西。

  山西明军无法抵抗,最终被摁在地上一通乱揍。

  明军主力这时在京畿,因为刚刚攻破北京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山西被鞑靼人蹂躏。

  但山西人也不是好惹的,本来明军在当地的控制力就很薄弱,再加上任凭鞑靼人烧杀抢掠不作为,搞得当地士绅天怒人怨。

  终于,原本投降明军的镇西卫指挥使杀了明军监军从岢岚南下,在磨盘山一代宣布重新尊奉大魏绍武帝。

  紧接着中阳举人秦瑜带领百姓杀了当地县令宣布重归大魏,一时间晋西南石楼、永和、大宁应者如云,十数日便招募了一万余人攻打汾州。

  汾州明军逃往介休,秦瑜从磨盘山中请出镇西卫指挥使刘禀先,两军合为一处,四处出击攻打明军。

  虽然鞑靼人走后,明军卷土重来,但几次都被刘禀先和秦瑜带兵击溃。

  一时间谁也拿谁没办法。

  绍武二年正月,秦瑜历经千辛万苦赶到金陵,请求朝廷给予支持。

  徐嵩大喜,这种天降的好处不接着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很快绍武帝就亲自接见了秦瑜,并给了秦瑜平阳知府的官衔,又加封刘禀先奋威将军号,令他二人带兵南下攻打曲沃、闻喜、夏县,准备迎接官军。

  秦瑜临走时,徐鹤还让十三带领海防营的十余名老兄弟随他一起回山西。

  一方面是按照朝廷已经开始的大练兵重新整备军伍,另一方面也是让十三注意明军动向。

  等秦瑜走后,徐鹤赶紧调拨新安卫、颍川卫从开封北上攻打洛阳。

  洛阳守军因为被切断粮草以及跟明廷的联系,早已惶恐不安,大军一到,明军便开城投降了。

  攻下洛阳,戚继光率领的新安卫以及部分海防营新兵,从白狼渡渡过黄河,很快便占领了运城。

  秦瑜和刘禀先见朝廷这么快就打了过来,顿时大喜过望,很快便南下攻占了三线,完成了跟朝廷兵马的会师。

  自此之后,黄河南岸的明军势力只聚集在豫南几座重要的大城当中,而黄河以北,明军实控的地盘也只有晋北与整个京畿,最多再加上个听调不听宣的山东北部。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有些冲动的朝廷官员纷纷上疏请求大都督府乘机全力北伐收复失地。

  说这种话的,不是傻就是坏。

  其实如今的魏军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但实则危机重重。

  首先,鞑靼已经于晋北退出关外,京畿的朝廷死忠也被明军基本扑杀,只有如今驻扎在山海关的陈应诏带着豹韬卫和新编练的四卫倚靠关外的辽东女真人,勉强坚守。

  但朝廷三番五次让他带着人马从海上撤离,可陈应诏却屡次用坚守待援的借口来推脱。

  徐鹤知道此人心思深沉,也猜到了他的想法,无非是天下未定,无论是明军还是魏军,都需要自己的支持。

  于明军而言,有他在便不敢轻易南下!

  于魏军而言,若是北伐,陈应诏就是最好的,夹击京畿明军的钉子。

  一时间魏廷、明军纷纷遣使前往山海关。

  陈应诏和李彝等人的官位在明军已经做到了异姓王的地步,魏廷还稍稍好些,只给了陈应诏大都督府右都督的官衔。

  陈应诏摆明了两不相帮的态度,明军自然就能抽出人手,从大名府和井陉两路攻打晋西南。

  戚继光带着新安卫和平阳府的人马,在翼城根明军匍一接触便很快拖忘了绛县以南的太阴山一线。

  没办法,以现在魏军在晋西南的实力,根本没办法与明军抗衡。

  但刘禀先因为之前接触过的明军都不是明军主力,数次攻城略地、所向无敌的他不听戚继光号令,私自拉着他的人马在距离太阴山不远的陈村峪跟明军的周于德部接触。

  刘禀先的人马在周于德面前一触即溃,死伤三千多人,将附近的绛水都染红了。

  戚继光见状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人马继续向南退至山西夏县、安邑一带,并利用当地的地形跟周于德周旋。

  不过虽然勉强在黄河以北站稳了脚跟,但刘禀先大败还是让一些人冷静了下来。

  朝野也出现了悲观绝望的声音,很多人都认为魏廷就跟晋朝、宋朝一样,很可能跟明军最终划江而治,偏安一隅。

  就在这时,徐鹤站了出来,他用大都督府的名义布告军民一应人等。

  北伐不能盲目,但北伐也不会拖延。

  皇帝的年号都已经是“绍武”了,如果食言自肥,岂不是贻笑天下?

  最终,徐鹤给出的北伐时间是绍武三年必定北伐!

  消息一出,南北皆惊。

  就连明廷都没想过,徐鹤竟然敢把自己北伐的时间堂而皇之告知天下。

  魏廷已经公布了自己的计划,明军自然也要针锋相对。

  很快朱厚熜在北京称“明王”,算是从野鸡皇帝,正式公布天下自己也有称孤道寡之意了。

  其实,很多人,包括朱厚熜自己都想直接称帝的。

  但奈何手上只掌握了北直隶和山西、河南一部,用这点实力来称帝,就连朱厚熜自己都觉得脸红。

  不过,就在明军准备公布自己“南下灭魏”的时间时,突然,明军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来,就在不久前明廷因为宰相的人选发生了一场争执。

  徐阶、高拱和严嵩都有当宰相的实力。

  论亲疏,朱厚熜自然希望严嵩上,但徐阶、高拱一直为他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徐阶是原来的“首辅大臣”,高拱因为首倡北上,才让明军占领了京畿,消灭了大魏的开熙帝。

  既然谁都有这条件,朱厚熜便召张居正和殷正茂两人商议此事。

  张居正和殷正茂两人都觉得高拱为人方正,比较适合担任宰相一职。

  朱厚熜听到二人异口同声推荐高拱,心里反而犯了嘀咕。

  最终,他还是让心腹严嵩担任了宰相。

  严嵩刚一上任就把徐阶赶去了山西,说好听点是主持山西军务,其实就是把徐阶赶出朝廷,边缘化了。

  很快张居正、殷正茂也因为之前推荐高拱,三人也分别被赶出朝廷。

  高拱前往山东、殷正茂前往大名府,张居正最惨,因为他年纪在几人中最小,平日里也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后直接被严嵩赶到了南阳!。

  当张居正在绍武二年年底被赶往南阳之际,徐鹤听说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连忙从广东请来正在练兵的俞大猷,请他前往南阳说服张居正来降。

  张居正本来就不是心甘情愿加入明军的,再加上他对朱厚熜、严嵩等人还没收拢天下便互相倾轧的做法很悲观,所以俞大猷没有费吹灰之力,就让张居正带着南阳的明军投降了。

  徐鹤听说张居正投降后大喜过望,亲自前往南阳迎接张居正,张居正见徐鹤如此重视自己,顿时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答应跟徐鹤回南京帮忙参赞军务。

  在回南京的途中,徐鹤顺路经过金寨将师伯的尸体重新装殓亲自送回海陵下葬。

  做完这一切,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了,失去了河南,明军已然没最后的粮草来源,如果仅凭晋北和北直隶是根本养活不了十几万明军的。

  明军想要生存,那就必须南下跟魏军决一死战。

  大战一触即发!

  「各位陪伴《寒门帝师》一路走来的兄弟们,寒门帝师不知不觉已经两百多万字。

  敏感些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这本书即将在这两天就会结束了。

  说句心里话,原本这本书,我的规划是四百万字。

  但是因为成绩不好,导致再写下去也没有意义了,当我的编辑果茶美女通知我结束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舍不得,也明白她为了让这本书能有个体面的结束,已经承担了太多。

  所以,后面的大纲,我几乎都是捡重要的来写,没有再像以前一样苛求到想要描写每件事的每个细节,尽量还原我心目中的那个世界的人和事。

  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很天真,大家还是更喜欢看情节节奏快,剧情颠覆到几乎不合理的小说。

  我不是说这些小说不好,只不过,我写这本前就是为了完成我的一个梦想,写一本别出心裁,但又经得起推敲的传统历史文。

  我失败了,所以我准备回去写爽文了!

  感谢每一个从第一章追下去的朋友,

  是我辜负了你们。

  是我让这个梦在最后,只能用二倍速的模式展示徐鹤的高光时刻。

  感谢米老兄弟,每个月都来支持我,每当看到你和同心圆、寻找从前、寒门帝师多更点、艾米是女生、近代九七等等兄弟姐妹打赏时,我拿的都胆战心惊,觉得做了亏心事。

  还有,我其实不是学古汉语专业的学生,我毕业于湖南的一个工科院校,毕业后也在住建部门工作,所以在很多科举八股的文章方面,是有部分理解谬误的。

  希望大家能看到的,可以指出,不胜感激。

  最后,我想让大家跟我一起见证大魏的北伐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寒门帝师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