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几人商议后觉得一千人还是太过明显,不易隐藏行踪,于是便由李满柱亲自带着五百个精挑细选的老兄弟,分批出发往南去了。
好在这些天天降大雪,路上行人稀少。
一行人避开城池、集镇,专挑小路走。
下雪路滑,行走十分艰难。
但挑出来的这帮人,原本就是白山黑水间,见惯风雪的,虽然很难,但却没有一人抱怨,大家只管闷头赶路。
等到达房山时,天色已经晚了。
此时整支队伍都早已人困马乏。
在房山北边的磁家务,徐鹤一行终于赶到了兴州中屯卫驻扎的寨子。
此时的寨子早已无人看守,整个寨子里只有几户原本给卫所士卒缝补衣服的人家,因为没个去处,所以还住在此处。
等徐鹤等人进寨后不一会儿,大家伙就开始忙着烧水做饭了。
就在徐鹤烤火的时候,突然李满柱道:“在寨子里发现了一行扶灵回乡的官宦人家,要不要把他们控制起来。”
徐鹤闻言很是诧异,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还这么凑巧,遇到外人。
他起身对李满柱道:“走,一起去看看!”
原来,徐鹤他们从寨子北边进入寨子,而这些人则在寨子最南边。
要不是怕晚上遇到危险,李满柱派人按照条例布置明暗哨,他们根本发现不了这大寨子最南边的屋子里有这么大一伙人。
当徐鹤赶到寨子南边时发现,果然,一群身着麻衣,头戴孝帽,腰扎麻绳之人正簇拥在一起,紧张地看着龙骧卫的士卒。
而这群人的身后则死死护着两口棺材。
果然是扶灵回乡。
徐鹤见状,于是走了出来拱手道:“无意冲撞,实在抱歉,天寒地冻,一会儿我叫人送些柴火过来!”
说完,他便准备离开。
谁知就在这时,身后有人喊道:“请问是状元公吗?”
徐鹤闻言诧异转身看向说话之人,只见一个有些眼熟的瘦弱男子正在人群中看向他。
“真是状元公,真是状元公呐!”那瘦弱男子激动地走出人群,当着徐鹤的面便深深拜倒在地。
徐鹤突然想起自己为什么觉得对方眼熟了:“是济元兄吗?”
原来,此人正是跟徐鹤有过一面之缘的吴兴邦之子吴汝梅。
在这荒僻的所在,竟然看到京中故人,徐鹤与吴汝梅都很激动。
“济元世兄,这是……”徐鹤看向众人身后护着的两口棺材。
说到这,吴汝梅眼泪顿时便流了下来:“那是家父和师傅从龙先生。”
果然,两口棺材里装的是吴兴邦和张士云。
徐鹤面色一肃,来到众人面前。
吴、张两家人见他看向棺材,知道他是要祭奠亡人,于是连忙分家跪在棺旁。
徐鹤郑重跪在吴兴邦灵前,重礼拜祭。
吴家人见状眼睛顿时红了,女人们更是已经嚎啕出声。
吴汝梅陪礼之后道:“状元公速速请起,亡父若是知道状元公亲自来送,九泉之下也是高兴的!”
说完,他眼睛又红了。
徐鹤朝他点了点头,起身来到张士云棺前。
张士云是大伯徐嵩的妻弟,虽然两家因为政治立场来往不多,但徐鹤知道张士云还是对大伯很不错的。
上次陆西星在宫中的情况,大伯还特意遣人去问张士云,从这点上就能看出,张士云虽然是吴家西席,但跟徐嵩暗地里关系还是很好的,况且自己廷试之后去吴兴邦府上拜见,张士云也通过他,转告徐嵩至正帝生病的消息。
按照辈分,徐鹤要叫张士云舅父,张士云只有一妻一妾和两个女儿,四个女人比吴家更加凄惨,等她们得知徐鹤的身份后,终于放声大哭。
张士云出事、徐嵩出京,这是她们第一次看到亲戚!
徐鹤拜完张士云,有给张士云的夫人陆氏磕头:“妗母节哀!”
陆氏哭得伤心不已,几乎要晕厥了去,徐鹤道:“天寒路远,你们就在此歇息,等我书信一封给宁国侯,让他派人过来接送你们去天津坐船可好?”
原来,此时的通州因为鞑靼人放水淹城,导致河道漫溢,朝廷为了抢修,故而勒令军民人等不得走通州上船进入大运河,而是要转道天津!
陆氏闻言自然感激不尽,让两个女儿给徐鹤回了礼。
徐鹤避开不受后,走出了屋子,此时吴汝梅早已等在屋外。
见到徐鹤,吴汝梅泣不成声道:“我父为朝廷操劳了一辈子,没想到朝廷和内阁竟然薄待若此,不仅没有查出真凶,甚至连阁臣返乡,朝廷和内阁都不派大臣和兵卒护送返乡。”
徐鹤叹了一口气。
如今看来,吴兴邦和张士云的死,跟齐王脱不了关系。
聪明人自然明白,这时候要少跟吴家接触,以防被打上吴党的标签。
吴汝梅对徐鹤观感极好,私下里更是推崇无比,见到徐鹤简直没有丝毫心机,推心置腹道:“亮声,我不明白,唐祭酒让我停灵五日便扶灵回乡,我当时不解,追问于他,他却始终不答,你帮我想想,这是为何?”
徐鹤沉默。
还能是为了什么?
不过是怕吴兴邦在京中停灵太久,这无疑是张璨心中的一根刺。
唐炼应是害怕吴汝梅年轻妄言,再生出事端来,吴家可就绝后了,故而才让他赶紧扶灵柩赶紧出京。
他不好解释太过明显,于是便道:“最近京中纷乱,老师遇刺,秦阁老自尽,我大伯受伤辞官,唐祭酒应该是怕世兄卷入其中,故而……”
吴汝梅叹气道:“你说这秦砚怎么就死了?难道真不是他杀的我父亲”
徐鹤摇了摇头,只做不知。
吴汝梅身形单薄,此刻从首辅公子变成歧途路人,更是让人感觉情难以堪。
徐鹤从袖中拿出两张一百两的银票道:“世兄,这是我给老师和舅父的一些奠仪,行路不易,你们路上留着用!”
吴汝梅推辞了一番后道:“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发,我提前打点的家人回禀说,过了良乡,他看见有五军营的军马过境,人数足足有五千多人,也不知是往哪去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