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帝师第一卷第665章一场平心静气地谈话这时候,说实话,徐鹤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按道理,先扯些乱七八糟的闲篇,让对方放松下来之后,再慢慢了解对方的势力,最后是交给朝廷,还是另做选择,押后再议。
但谭子理这人,目光炯炯,一脸精明之相,让徐鹤感觉,不管自己说什么客套绕弯子的话,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虚伪。
沉吟片刻后,徐鹤温声开门见山道:“子理先生,伪廷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谭伦闻言果然饶有兴致地看了徐鹤一眼,然后道:“建制齐备,上至阁臣,下至小吏,各司其事!”
徐鹤也没想到,对方这么轻易就开口了。
“那先生在其中担任兵部主事,所辖何务?”
“不过就是武选、地图、甲械之类的琐事而已!”
徐鹤摇了摇头:“先生被派往土桥河与江匪接洽,所为何事?”
“为接应合肥教众南下事!”
“伪皇帝姓甚名谁?”
这个问题之前,谭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吐得十分痛快,但到了这里,对方却三缄其口,只笑却不再说话了。
“那阁臣呢?”
“……”
“广西选锋兵,如今有多少人马?先生去土桥河之前,伪朝可收到俞大猷将军的报告?”
谭伦闻言愣了一下,看着徐鹤笑道:“没想到,状元公竟然对我们所知甚深!”
徐鹤微微一笑,心说我还救过你们那个俞大猷呢。
不过在没决定如何处置谭伦之前,俞大猷的事,他当然不会透露。
徐鹤继续试探道:“伪朝中,有没有先生的同乡,一个名叫严嵩的人?”
“有!”
“现居何职?”
“母死奔丧而去!”
徐鹤点了点头:“湖广人张居正、南直人徐阶、河南人高拱呢?”
谭伦脸上终于变色,盯着徐鹤,满脸惊疑不定。
徐鹤看到他的脸色,便已经知道了答案。
他佯装一切尽在掌握中,微微一笑摆手道:“不去说他们了,子理先生,你是江西宜黄县人,听说还是秀才出生,怎么……从了贼呢?”
谭伦似乎并不想跟徐鹤掰扯什么【贼】不【贼】的,而是道:“活不下去了!前年江西冬日大雪封门一月有余,宜黄死了三千多人,很多人家都死绝了!”
“我们谭家在宜黄还算是有些资财的,可那年冬天,我爹娘、两个兄弟,妻子、小儿子都被活活冻饿,死在榻上。”
“第二年开春,家中丧事把家底掏了个干净,债主上门也就罢了,朝廷的税吏也上了门,叫我家按照去年的丁口,今年继续,不能更易!”
徐鹤皱眉道:“去年是官员三年一次大计,如果税收少了,宜黄县令交不了差!故而盘勒乡里?”
谭伦有些意外地看向徐鹤道:“你这个少年状元,倒不像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呆子,还是知道不少事的嘛!”
说了一半,突然苦笑道:“也是,那海防营就是你们徐家弄出来的吧?听说你还在里面兼了差?”
小二不悦道:“海防营就是我们家公子一手操办的,所有规矩也都是我们公子立的,可不是什么徐家,哼!”
徐鹤伸手拦住小二笑道:“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很多事,多听多问多想多看不就知道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呵呵!”谭伦抚了抚须笑道,“可惜,你们张家的朝廷,大多数官员都是不想、不看、不听、不问地颟顸官员。”
“他们除了吃吃喝喝,附庸风雅,别的事什么都会干!”
徐鹤点了点头,没有否认:“有这样的人!”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还很多!”
谭伦再次被徐鹤的坦诚整得有些意外。
“你也这么觉得?”
“嗯!”徐鹤点了点头,“不然,你们就算想闹事,也没人跟着你们闹,这么多人跟着你们造反,朝廷和官府,终究是出了问题的!”
谭伦赞道:“谁都不是天生造反的胚子!”
“但是,我觉得你们用错了方法!最少不应该用罗教为外衣造反!”徐鹤笑道。
谭伦听到这,整个人都懵了,这徐鹤也太大胆了,听他这话里的意思,好像是在说造反没什么问题,但是造反的方式不对。
这是什么情况?
徐鹤笑道:“罗教是什么?是靠欺骗信众的把戏,聚拢人员和钱财。”
“别的不说,就说那个闻香堂,用些小恩小惠收买信众,实则奸污信众妻女,大索信众家中银粮。”
“更苦命的是漕河两岸的漕工,本来就已赤贫,生病了却只能喝符水。”
“为此,这些人的家人中,多少因为耽误大夫的诊治,最后死掉的?”
“这些话,我不跟别人辩论,我单问子理先生,您是生员出生,用欺骗暂时赢得的民心,你说说,这叫真民心吗?”
谭伦摇了摇头:“不对,我们的目的是好的,我们是为了砸碎大魏的朝廷,等将来……”
他的话还没说完,徐鹤就笑了:“等将来,王侯将相,一将功成?”
谭伦有些辩不过徐鹤,心中也有些愠怒,转头看向一旁道:“那怎么办?还让大雪封门无人救的惨剧接二连三在我华夏大地发生吗?”
“这还是江南,若是过了江,江北更惨呐!”
徐鹤点了点头,这个年代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
按照另一个时空中的明史记载,正德年间,广西竟然连续下鹅毛大雪一个月。
这是什么概念?
现代人,各种取暖设备齐全,若是江南地区温度零下,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广西呐,鹅毛大雪连续下一个月!
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上都可以行驶马车。
而且,这样的恶劣天气,一直要持续到清朝末年!
乾隆,那么好大喜功的一个人,为什么居室只有十平方?
太冷了,保暖啊!
谭伦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徐鹤。
未来,极端天气将会更加肆虐,如果现在不好好想一想应对之策。
那将来,光是天灾,就能把整个帝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天灾-减产-民乱-镇压-天灾-无力赈灾-民乱加剧-灭社稷!
历史上勒着大明朝脖颈的吊绳,如今也套上了大魏朝的脖子。
而且,朝廷上下竟无一人察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