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提前的历史,停罢中都

  好棋?

  那是刘基的判断,顾正臣不这样认为。

  老朱要真想弄一个人,怎么可能管你是在老家躺着还是在金陵站着,该送你走的时候,你还是需要找孟婆讨一碗汤喝喝。

  夜间,顾正臣辗转反侧。

  张希婉感觉到了顾正臣沉重的心情,轻声问:“诚意伯来了之后,夫君一直都愁眉苦脸,是朝中出了什么事吗?”

  顾正臣坐了起来,拿起床头的蒲扇,给张希婉扇两下,又给自己扇两下:“前段时日,陛下去了凤阳,下旨暂缓营造中都。如今朝廷内外,都在等待陛下的决断。”

  张希婉主要忙碌织造、裁缝两大院之事,对外面的消息知道的并不多,听闻此事之后,接过顾正臣手中的蒲扇:“我虽没有去过凤阳,可听父亲起过,那里旱涝频频,百姓多困顿。陛下想要迁都凤阳,征调无数民力营造,许多人并不清楚缘故。”

  淮安府山阳距离凤阳很近了,凤阳地理位置还不如淮安,淮安至少在淮河中下游,水量充沛,且有湖泊,距离大海更近,又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运输走货可比凤阳那旮旯方便太多了。

  只是,淮安府不是凤阳府。

  老朱出淮右,淮右指的是淮西,淮安府不属于淮西。

  顾正臣有些烦闷,枕着双臂躺了下来:“陛下选择中都,原因不好,可能是淮西饶意志太过强烈,也可能是光宗耀祖的心思太过炙热。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都要成烂尾楼了。”

  “烂尾楼?”

  张希婉眨了眨眼,俯身在顾正臣胸口,含笑问:“夫君有时候总会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烂尾楼,又是何物?”

  顾正臣看了一眼张希婉,平静地:“烂尾楼,就是尾巴没处理好,导致整个楼都出了问题,既没办法拎包入住,也没办法夷为平地,就只能这样耗着,等过个二百来年,冒出来几个大脑袋的,一把火烧掉……”

  张希婉连忙伸手捂住顾正臣的嘴,紧张不已:“嘘,夫君,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可不能,那可是中都,哪怕是皇帝不已住在那,也是皇帝他爹的家,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放火。”

  顾正臣抬手,将张希婉揽在怀中,轻声:“这时候最难的就是皇帝了。”

  “夫君,中都,真的会被放弃吗?我可是听,那里皇宫,公侯府邸,衙门公署,祭坛,军营等都已建造完成……”

  张希婉有些不敢相信。

  顾正臣心头有些忧愁:“罢停中都是迟早的事,早一年停,好过晚一年。只是罢停之后中都,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需要一个得过去的借口。”

  薄衾掀开。

  朱元璋坐在床榻边,目光看向殿内晃动的烛火。

  马皇后起身,轻声道:“重八,还在想中都的事?”

  朱元璋侧头看了一眼马皇后,便赤着脚走了下去,心情烦闷:“咱只是在想北元的事,皇后且歇着,莫要起来了。”

  马皇后不放心,起身从屏风上取下一件外衣,拿起朱元璋的鞋子走了过去:“这夜里总还有些凉意。”

  朱元璋不好拒绝,只好穿好。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莞尔笑了笑。

  朱元璋不明所以:“妹子,你在笑什么?”

  马皇后拉起朱元璋厚重的大手,笑道:“去年十一月里,老三做了错事,还不敢承认,那谎轻松的样子与你是没半点差别。”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多少有些不自然:“妹子是在暗指咱做错了,还不愿承认错误啊。”

  马皇后直言:“中都的事,牵挂人心,陛下一日不做决断,妹子在宫里也安闲不了。这几日,侯府的夫人没上入宫,让臣妾劝陛下莫要舍弃了多年财富与积累,应早日重启中都营造。”

  朱元璋有些不快:“他们这些年没在中都少置办田产,中都城多少产业都落入他们之手!为了自家之利,连朝廷根本都不顾了!”

  马皇后看着恼怒的朱元璋,问道:“重八,既然你心中已有了计较,又为何不直接罢停中都?”

  朱元璋张了张口,终没出来。

  中都啊,这可不是大明开国以来最浩大的工程,自洪武二年就开始了,为了这一座城,整个大明都在使力,耗费的何止是百万人力,还有无尽的国力啊!

  为了这座城,户部五年来拨给的粮食都超过了一千万石!而大明王朝一年的税赋还不到三千万石!

  五年,仅仅是粮食就吃掉了一年税赋的三分之一!

  而这只是中都匠人与民力的粮食损耗,还没计算中都的卫所军士,还没计算各地为了支撑中都耗费的庞大的人力与财力!

  为了一根木头,付出的成本在一千石粮食以上!

  为了一块石头,付出的成本在一千五百石粮食以上!

  而整个中都,需要多少木头,多少石头!

  还有那无数的砖,无数的雕梁画栋,无数的琉璃、铁料、铜料……

  五年中都营造,是吃掉大明王朝一年的赋税都不为过,甚至还不够!

  举国之力,倾力营造!

  结果自己竟要罢停掉,让中都成为彻头彻尾的笑话!

  身为帝王,如何面对下百姓,如何面对百官,如何面对那些辛辛苦苦营造中都五年之久的军民?

  朱元璋从来没感觉如此纠结过,从来都没樱

  哪怕是陈友谅逼近应,是逃是战时,朱元璋也没如此纠结过。

  马皇后清楚朱元璋抉择之难,重重握了握朱元璋的手,道:“你难,百姓更难。你是帝王,当以百姓为重,以苍生为重。”

  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沉重地点头:“妹子,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且不浪费了多少国力与资源,就一点,凤阳真的不适合作为帝都,那里的贫瘠近乎无可救药,老似乎从来就没有眷顾过那一片土地。

  一旦迁都,那里将没有百万人口的繁华,只有百万人口的累赘与痛苦。

  若以控制帝国来考虑,开封,北平都比凤阳合适。

  若以粮食供应来考虑,金陵是不二之选。

  中都没有强大的粮食供应能力,大明总不能学习唐代,一遇到粮食供应不足的时候,皇室就带一群人跑另一个地方吃饭睡觉吧?

  中都也没有控制帝国的战略位置,它距离北面边疆虽然比金陵近一些,可这个近,实在是有限。

  不适合,则罢停。

  这一条路,走不通的,强行推下去,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的子孙,损赡还是大明的国运。

  翌日,早朝。

  奉殿中,朱元璋在处理了一应事宜之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沉声道:“朕亲至中都,发现有怨气凝聚,更有匠人施用压镇邪术,致使奉殿之上,兵戈交鸣不断!如此不祥之地,怨念之所,不宜为国都,故此,罢建罢作中都役,着令刑部、大理寺彻查压镇一案!”

  罢停中都!

  虽然许多官员心中已有所准备,可依旧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不已。

  都察院御史大夫陈宁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中都营造已过五载,再有个两年时间,定会大成。眼下不过是一口气之事,不宜罢停!”

  汪广洋看了一眼陈宁,慢悠悠走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开国之初,当厉行节俭,不宜大兴土木。如今罢停中都,还百姓归田,乃是英明之举。”

  陈宁咬牙切齿。

  汪广洋此时站出来话,不见得他是真的支持朱元璋的决策,他反对的只是自己!

  自从汪广洋执掌都察院以来,自己就被处处针对,只要自己支持的,汪广洋八成是反对。

  他想要的,是话语权。

  他想做的,是掌控整个都察院。

  陈宁不甘心,刚想话,户部尚书颜希哲站了出来,支持道:“金陵乃形胜之地,龙盘虎踞,有京师威仪,且有长江险,周围皆是鱼米之乡,可为万古基业之地。臣以为陛下罢停中都,乃圣明之举。”

  胡惟庸看向颜希哲。

  户部支持罢停中都,这是谁都可以理解的事。

  毕竟一个中都,这些年来一直咬着户部,成为了比北征更沉重的大山。

  工部尚书李敏出班,肃然道:“罢停中都,虽有浪费之迹,却是为江山社稷考量。臣以为,可自中都调部分匠人充实金陵,皇宫之内,还应添一些建筑,奉殿以西尚有空地……”

  好嘛,不愧是最大包工头,这专业弄起来,谁也干不过。

  朝堂之上许多官员还没消化罢停中都的消息,人家工部已经在规划人手,扩建皇宫与金陵城了。朱元璋兴趣盎然,连连追问,末了还不忘夸赞工部用心,都是忠臣良臣。话到这份上,谁还反对?反对那就是逆臣奸臣了啊……

  罢停中都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金陵,又从金陵向外扩散而去。

  中都九万匠人,其中有三万匠人转至金陵,其他六万匠人遣散返回籍贯之地,四十万百姓,也被遣散了三十万之多,十万百姓加入到金陵修城工程之郑

  洪武七年四月,罢停中都,较之历史之上,早了整整一年!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寒门辅臣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