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遇吴三桂,军前定武略

  续命大明朝第二章路遇吴三桂,军前定武略吴襄听了高一鸣的话,明显愣了一下,不过想到崇祯平时也不是好色之徒,可能就是出于对臣下的关心,所以才有此一问。

  立马躬身道:“回皇上,就在军中,臣这就唤她来见驾。”

  “不必!如今贼军将至,我们速速赶路,快上马。”尽管不会骑马,但是为了赶紧脱离危险,高一鸣还是战战兢兢的爬上马背,强忍着腿部的不适赶路。

  吴襄护卫在他左右问:“皇上,我们要去往何处?”

  “先去山海关,见到吴总兵之后再做计较。”

  定下目标,众人疾驰而去,当日凌晨,高一鸣接到奏报,李自成率领大军已经进了紫禁城,王承恩以及吴襄以为皇帝会悲伤过度,没想到高一鸣听到禀告,只是不咸不淡的说了句:“抓紧时间赶路。”

  对高一鸣的表现,尽管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也没人敢说什么。

  黎明时分忽见斥候来报:“禀告皇上,前方五里有我明军数万,不知属于何路人马。”

  “再探!”

  打发走斥候,高一鸣催促大军继续前进,再行五里,斥候已经探明对方统军将领身份,正是从山海关赶来京城勤王的吴三桂。

  本来吴三桂收到崇祯皇帝让他起兵勤王的旨意后,立马就点齐四万兵马朝京城而来,但是因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他的部将劝他不要赶那么快,看看风向,如果其他各路勤王人马能够及时赶到,那么他们再去不迟,如果其他人马赶不到,他们这点人马去,还不够敌军塞牙缝呢,一旦山海关有失,那大明江山可就危险了。

  考虑到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吴三桂就慢了下来。在这里徘徊了一日,他也收到了京城昨晚沦陷的消息,他自己甚至还为此大哭一场,本打算一早就离开这里,回山海关整兵备战,没想到却在这里遇到了崇祯。

  见到崇祯的吴三桂,不敢相信的狠狠又揉了一遍眼睛,直到看见高一鸣身后的吴襄和陈圆圆,他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皇帝总算舍得离开京城了,大明江山有救了,这是吴三桂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大礼参拜之后,立即将崇祯等迎进军中。

  “真是太好了,臣昨夜听闻京城沦陷,以为皇上已经落入贼手,没想到您早就撤离了,如此我们就还有与贼军周旋的余地。”

  “以往都是我的过失,我识人不明,导致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幸有将军等忠臣仍在,朕心甚慰。”

  一席话说的众人唏嘘不已。

  高一鸣看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便道:“吴爱卿,如今天下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作乱,外有大清虎视眈眈,不知道你可有平敌之策。”

  吴三桂听皇帝向自己问策,斟酌了一下道:“臣以为当前我大明军队虽然人数上仍有优势,但是百战精兵甚少,臣以为我们当前应以固守为主,等敌军疲惫我各路大军齐集之后,再缓缓图之。”

  “将军所言甚是,不过朕以为我们当主动放弃山海关,退守山东,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我们要把漫天打出的拳头收回来,凝成几股强大的力量,不给贼寇各个击破的机会,你看如何?”

  高一鸣的话,引起了吴三桂极大共鸣,早该如此啊,如果当初你不那么糊涂自毁长城,何至于此,更不该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又因一城一地的得失逼死大将。

  “皇上圣心独照,臣深以为然。”吴三桂激动道:“如今山海关处在清军和闯贼军的夹击之下,想来闯贼不日就会兵临城下,正该撤出关宁铁骑这支有生力量,以策万全才是。”

  “好,你同意就好,不过我们不能过早撤离,我们要将山海关送给李自成的大顺军,你明白吗?”

  “皇上英明,大顺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可战之兵不会超过三十万,而清军有精兵二十余万,山海关交给闯贼,可让他们互相内耗,而我们就能抽出身来。如此即可以削弱两敌力量,又可以为我们汇聚大军争取时间。”

  “不错,不过为了不让张献忠和李自成两股贼兵互为犄角,我准备先承认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稳住一边,如此做,一是因为张献忠力量相对薄弱,以后好收拾,二是让他们内部产生裂痕,不求他们短期内会束甲相攻,但求互相间不那么信任就好。”

  “臣以为此计可行。”

  “另外,还要趁着李自成精锐都在北方之际,我们要趁机袭取长安,切断两股贼军往来联络之通路,之后寻机,再一一歼灭之。”

  “皇上,闯贼虽然号称百万,不过都是一些墙头草和无知百姓凑出来的,您此计虽然可行,但是山东必须得留有一支强大的兵马,一来牵制在京城的李自成,不让他回援,二来一旦有变,可快速夺回山海关,拒清军于关外。”

  “将军所言甚是,不知将军可愿意出任山东武经略一职,为朕镇守山东?”

  闻言不但吴襄面露喜色,就是吴三桂也是眼冒精光,武经略那可是一省最高官职,能够节制辖区所有文武官员的牛逼存在。

  吴三桂也就激动了一下,他知道自己还年轻,论资历这个位置他没有资格,于是便道:“谢陛下看重,只是臣资历尚浅,恐难当大任。”

  高一鸣似笑非笑的盯着吴三桂看了半天,看得吴三桂很不自在,片刻他才缓缓道:“朕知道你所虑何事,无非就是担心被我猜疑和被内阁阻挠对吧。”

  “臣不敢!”

  “哈哈,刚才我把大概战略定下了,下一步实施还需要年轻的将军才行,老人家担不起如此重担,刚才说的是武略,我知道大明能有今天一方面是因为党争,另一方面是因为重文轻武,王承恩。”

  “奴婢在!”

  “我说,你写,为朕拟五道圣旨,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见皇帝要下圣旨,吴三桂等人立马跪下听旨。

  在古代,君王的圣旨就代表君王本人,不但接圣旨的人要净身、焚香跪着接旨,代写的和听写的也要跪着,以此昭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续命大明朝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