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6【宝钞不够分】

  北宋穿越指南初来贵宝地0746【宝钞不够分】萧楚在内阁转了一圈,便又前往东宫求见。

  朱铭热情接待,亲自给这老头儿冲茶。

  瞎扯闲聊一番,萧楚问道:“交钞之利,无非有二。其一也,便于携带,可通贸易。其二也,以纸代金,可获锱铢。太子在四川发行宝钞,其根本用意为何?”

  朱铭说道:“皆有。”

  萧楚又问:“息兵一年,国库便有盈余,如今又在倭国发现金银矿。大明朝廷真的缺钱吗?”

  “暂时不缺。”朱铭说道。

  萧楚说道:“朝廷既不缺钱,那在四川发行宝钞,便是为了通货贸易。”

  朱铭点头:“然也。四川商贾,大量存储丝绢,把丝绢当成钱财囤积。用商票交易的只是少数,四川各地的大额交易还是以丝绢为准。川中富庶之地,就因为钱币掣肘,其商业始终与外省有阻碍。我听人说,甚至有商贾把上品红茶当钱财的。”

  萧楚生怕激起太子的逆反心理,小心翼翼顺毛捋:“若是为了通货,确实应当在四川发行宝钞。”

  朱铭笑道:“萧先生直接说后半段吧,前面的恭维客套可以免了。”

  萧楚开始进入正题:“宝钞的好处,一在通货,二在敛财。宝钞的坏处,却在滥发。有没有一种法子,可得其好处,而去其坏处呢?一旦做成,不但四川可发宝钞,全国各省都可发宝钞!”

  “请讲。”朱铭说道。

  萧楚挺直腰杆说:“只发一百贯和五十贯的大额宝钞,专门用于商贾交易。至于小额交易和日常买卖,则还是以银元、铜钱为货币。这样一来,朝廷既得发钞之利,商贾也得通货之便,还对升斗小民没有影响。”

  朱铭说道:“这个做法,我也想过,并与父皇反复商讨,确实是最稳妥的法子。”

  “既有稳妥之法,为何还要弄险呢?殿下也说了,朝廷并不缺钱,不可因小而失大啊,”萧楚劝谏道,“百年之后,或许有君臣滥发宝钞,但此事不该始于开国圣君。太祖太宗,一朝之祖宗也。祖宗先行之,后来者必效仿,且可振振有词不加遮掩!”

  朱铭微笑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我当三思而行。”

  萧楚又说一阵,便起身告退。

  事实上,这才是父子俩打算做的,今后大明的完整货币体系如下——

  大明宝钞:专用于大额交易。面额有二百贯、一百贯和五十贯。

  金元:多用于赏赐和收藏,也可用于交易。面额有一两、五钱、二钱、一钱。

  银元:用于日常交易。面额跟金元相同。

  铜钱:用于日常交易。面额有五文、两文、一文。

  像一钱、两钱的金银币,都添加了大量杂质,以保证货币的体积和外观。

  之所以金银币的单位是“两”和“钱”,那是因为金银价一直在浮动。

  比如北宋开国之时,每两黄金价值20贯。

  随着天下承平,金价迅速降到10贯、8贯、5贯。

  而到了北宋末年,金价一度飙到32贯!

  想知道古代哪个时期安定繁荣,其实可以直接看金价。

  金价越贵,世道越乱。

  乱世黄金,绝非虚言。

  所以大明新朝的货币体系,以官方发行的铜钱来锚定。

  大明标准铜钱,面额一文、两文、五文。

  以前的铜钱也还能用,但必须视其好坏,来判断其使用价值。

  大明宝钞,直接锚定标准铜钱。

  大明的金银元则只定两、钱,具体购买力随金银价而波动。

  最新的官方定价是:1两黄金等于10白银,等于16贯铜钱。

  接下来几年,随着日本白银持续输入,白银价格必然缓缓走低。而铜钱又会大量涌入四川、高丽和日本,铜钱的购买力则会一路走高。

  到时候,一两银子的价值,可能会缩水到几百文铜钱。

  嘿嘿,富户收藏银元也有风险啊!

  一旦银价持续下跌,富户为了财产保值,必然把窖藏银元拿出来流通,换取大明标准铜钱进行储藏。

  而银铜比价稳定之后,富户们又会更倾向于收藏银元。

  之前在御前会议上扯那么多,纯粹是习惯性的掀屋顶,然后达到开窗这一小目标。

  可惜,会议结束之后,竟然只有萧楚来劝谏。

  其余阁部院大臣,似乎都被父子俩PUA了。只要不是特别离谱的事情,一旦皇帝和太子做出决定,最近一两年居然就不再有大臣反对。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父子俩很自律,做出的大部分决策都符合“仁政”。

  否则的话,即便是开国之君,也会有头铁的大臣直言死谏。

  如今的满朝官员,心理活动其实很简单:这皇帝很仁厚,太子也英武,没干啥狗屁倒灶的事儿。只要不严重影响眼前大局,姑且就顺着父子俩吧,只当是好生供起两位活祖宗。

  看看这位皇帝多简朴啊,一个皇后,一个皇贵妃,一個贵妃,满打满算后宫就三个女人。

  甚至连淑仪、昭容、修容等等嫔妃贵人都懒得封,若是换成别的皇帝,就算不好女色,也肯定封一大堆来彰显威严。

  嗯……不对,最近似乎有什么风言风语,说是皇帝打算纳易安居士为妃。

  ……

  汉中。

  宝泉局汉中分局主官黎锐,拿出几张宝钞递过去:“太守请过目。”

  汉中知府叫黄叔敖,辈分挺高的,乃黄庭坚之堂弟。

  拿到大明宝钞,黄叔敖的第一反应是反感。

  不说普通百姓,当官的看见这玩意儿都觉得恶心。

  黎锐解释说:“今年只印发三百万贯,面额皆为一百贯,共计三万张宝钞。请看正面最上方,那是这批宝钞的编号。”

  黄叔敖戴起老花镜,凑近了仔细一瞧,只见用红色油墨印着如下字样:庚戌020001。

  “每张的数字不一样?”黄叔敖感觉有点意外。

  黎锐说道:“每张都不一样。印章为转轮样式,天干地支一个章,数字是另一个章。两章分别在宝泉局两位副官手里,拨好干支和数字,才能一起盖章。另外,其他印钞章,也分别在几位官员手里。既可防伪,又能避免宝泉局官员偷偷多印。”

  黄叔敖点头道:“如此甚好。”

  黎锐又说:“请太守看暗花。”

  黄叔敖走到门口,对着天空看水印,取下老花镜揉揉眼睛:“帝王冠冕头像?”

  黎锐解释说:“那是当今圣天子。谁敢伪造此钞,形同谋反!”

  黄叔敖连忙把一叠宝钞放在桌上,然后躬身作揖拜了拜。接着又仔细端详:“四种颜色印刷,倒是比前宋的交子更花哨好看。印章也多加了几个,足够唬人的。唉,就怕朝廷滥发啊。”

  黎锐又是一番说明:“大明宝钞的面额,有二百贯、一百贯、五十贯三种,只是给四川和汉中商贾交易所用。”

  “不牵扯小民便好。”黄叔敖点头说。

  黎锐说道:“鄙人初来乍到,对汉中不甚熟悉。还请老先生出面,把汉中各县富商招来一见。”

  汉中富商是真不少,毕竟这里属于龙兴之地。

  许多士绅商贾,通过汉中走出去的新兴官僚,参与了一些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最早是朱铭发展襄阳、南阳,大量军民迁徙至此,又安置了许多南下流民。当时物资奇缺,许多都得从汉中运来,汉中商贾趁机大赚一笔。

  接着又是京畿地区重建,汉中商贾同样捞到不少。

  一个月之后,来自汉中各县的上百个富商,稀里糊涂被知府黄叔敖召见。

  有个别消息灵通者,其实已经猜到是啥事儿。

  “拜见太守!”

  黄叔敖出现在府衙二堂,商贾们齐刷刷起身作揖。

  “不必拘礼,”黄叔敖满脸微笑,“我来给诸君介绍一下,这几位便是宝泉局在汉中的主官……”

  众商贾连忙又拜。

  一番客套寒暄,黎锐开始宣讲政策,又让商贾们传阅宝钞,最后说:“今年印了三百万贯宝钞,在汉中、成都、渝州三地发行。汉中额度一百万贯,成都额度一百三十万贯,渝州额度七十万贯。”

  “大明宝钞,跟前朝的交子、钱引不同。最小都是五十贯面额,升斗小民是不会用的,只为方便巴蜀汉中商贾贸易。”

  “去年没有打仗,今年也不会打仗,国库钱粮早已充盈,不会滥发纸钞榨取民力。现在不会,今后也不会。就算污损毁坏,只要关键字样还能认出,只要钞面还存在七八成,随时可以拿到宝泉局兑现。”

  “当然,除了贸易,你们也可用宝钞纳税。哪个衙门敢拒收,便到我这里来告状,保证让他立即罢官!”

  “今日并不强求,诸位可以当场认购,也可以再考虑考虑。”

  一个富商问道:“我俺运货去陕西,可以用宝钞在陕西纳税吗?”

  黎锐说道:“可以,全国通行。不论哪个地方的衙门,都不得拒收宝钞。外省虽然不用宝钞交易,但全国的官府收到宝钞,可以当成税款上交朝廷。”

  见许多富商还有疑虑,黎锐又说:“诸位可知,朝廷在四川和汉中收税,每年都要熔毁一些铁钱税款。打算用几十年时间,慢慢将铁钱腾换为铜钱?”

  “有所耳闻。”商贾们点头。

  黎锐笑道:“四川和汉中,究竟有多少铁钱,想必诸位数也数不清。朝廷决心腾换铁钱,等于白白损失亿万钱。这么多钱,朝廷都能弃之如粪土,又怎会利用大明宝钞,以损坏朝廷信誉为代价,来盘剥你们这些商贾的钱?”

  此言有理,非常有说服力。

  四川是龙兴之地,汉中更是核心,商贾们对大明朝廷还是比较信赖的。

  朱国祥发行的第一批战争债券,去年就已经完全兑现了,并未出现赖账的情况。

  一些家有富余钱粮的士绅,由于并不精通商贾之事,竟主动打听何时发行新债券。他们居然想借钱给朝廷,稳妥赚取那并不高的利息。

  “俺卢家认购五万贯宝钞!”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站起,正是西乡县首富卢员外,他哈哈笑道:“官家和太子,当年还没在前宋做官,俺便与大明村有生意往来。两位圣人的为人俺信得过。这几年也多亏两位圣人,卢家的生意从西乡做到汉中,又从汉中做到荆湖、淮南。如今,也该报答两位圣人了!”

  卢家十二郎卢衡,在朱国祥还未打下汉中时,就已经悄悄跑来追随,妥妥的属于从龙功臣。

  “闵家认购一万贯!”

  朱国祥创办的筼筜造纸坊,却是顺手卖给了闵家,用来充作抵抗官兵围剿的军费。

  闵家这些年,靠卖纸也赚了不少钱,现在搞图书印刷也很厉害。

  “俺孙家认购两万贯!”

  就在此时,一个老头站起来:“俺是皇亲国戚,郑家认购十万贯!”

  黎锐傻傻看着眼前这群商贾,他以为大明宝钞很难推销出去,但情况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一百万贯宝钞,明显不够商贾们分的啊!

  国家和个人信誉,在这种时候就体现出作用了。

  朱国祥还没造反的时候,就在汉中名声极佳。起兵之后的各种政策,也从来不出尔反尔,债券的发行和兑现,更是让百姓相信朝廷。

  不到二十分钟,汉中的宝钞额度就认购完毕。

  还真就是不够分的汉中富商们要这玩意儿,主要是在外经商时交税。不论是用丝绢交税,还是直接抽取商品抵税,对他们来说都要增加运输成本。

  如果大明宝钞能在全国交税,富商们是有利可图的!

  “黎局正能否向朝廷申请,再印二十万贯宝钞来汉中?我们这还有十多人没买到呢。”忽地有商贾问道。

  “啊?”

  黎锐顿时傻眼。

  就连黄叔敖都瞠目结舌,他在宋朝担任地方官时,可是亲眼目睹过商贾串联,以集体罢市来反对蔡京发行钱引。

  同样一个玩意儿,咋到了大明新朝就变得受欢迎了?

  很简单,蔡京发行的纸币,官府自己都不认,根本不能用来交税。

  目送商贾们离去,黄叔敖感慨道:“新朝新气象啊,奸猾若商贾,竟也这般信任朝廷。民心如此,焉有不致盛世之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北宋穿越指南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