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敢这么编

  在场的文官本来都觉得王越就算赢了,也有虚报和夸张的成分。

  但只是听了皇帝对第二份战报的总结,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一些略显尴尬的神色,那些本来准备出头好好质疑一下这场所谓捷报的人,也不得不收起心中的轻慢。

  谢迁道:“陛下,莫非鞑靼是落荒而逃?”

  朱祐樘点头,很认真道:“朕还是要怪责王越的,他将边塞关城炸得不成样子,粮草辎重损失颇多,以关城和辎重为诱饵,初时的确是有损大明边军的威风。不过正因他让出了偏关关城,鞑靼骄而自纵,疏于防备,才取得这般的胜果。有得有失。”

  谢迁本想说,把偏头关整个给炸了,还算他有得有失?

  感情是修关城的银子,他王威宁不用掏腰包是吧?

  打一场胜仗,要把关城炸了重修……这成本有点大。

  此时众大臣也开始传阅第二份战报。

  屠滽道:“不是说有过千,怎的……已过两千之数?”

  戴义解释道:“这还不算被威武天火药炸死的鞑子士兵,光斩获首级便有一千六百数之上,俘虏的也有近七百,如果加上先前直接被炸死的……或已超过三千。”

  这下那些想出来质疑的,更要掂量一下质疑的风险了。

  很容易质疑不成,把自己栽进去,被皇帝怪责一个诬陷忠良。

  众人也顾不上皇帝在场,都在低声议论纷纷。

  主要是这个战果……

  太恐怖了。

  这是京师保卫战之后,大明在西北取得的最大战果,更重要的这是一场遭遇战,而不是像京师保卫战那样属于固守一隅,其战略意义相当于……大明已经能主动跟鞑靼正面硬碰硬较量,并取得辉煌战果……

  大明对鞑靼以守为主的边关战略,可能因此而改变。

  恰逢草原正在完成一场统一的战事,火筛的兵败,不用大明出手,估计达延汗就会趁虚而入,什么太师,草原这些部族一旦涉及到利益纠纷,兼并起来也丝毫不留情面。

  盘子就那么大,你火筛占了,别家怎么吃?

  你牛逼的时候,都让着你。

  等伱落魄了,自然都扑上来要分食。

  火筛犯边的历史,似乎也要翻篇了。

  徐琼走出来拱手道:“陛下,王威宁取得如此战绩,连同三军将士应予以嘉奖犒赏。”

  先前就是徐琼带头恭贺,这次徐琼理所当然也出来表示要犒赏军功。

  朱祐樘叹息道:“目前到底只是王越一人所述,具体如何还要看后续结果,朕还要以各方的战果加以佐证,有功之人朕不会亏待,有过错的人朕也不会姑息。诸位卿家,今天辛苦,散了吧。”

  众大臣心里不是个滋味。

  先前是他们嚷嚷着要去调查王越,说王越虚报战功。

  现在王越把自己的功劳扩大了一倍有余,从杀伤俘虏鞑靼士兵一千人,扩大到近三千,甚至是三千开外……可现在,他们没脾气,倒是皇帝还理智起来。

  因为有些事……王越他不敢这么编。

  彼一时此一时!

  找谁说理去?

  众大臣将要散朝出宫,屠滽忍不住问道:“陛下,那威武天火药是为何物?”

  朱祐樘本来也要离开文华殿,听到这里,他也不由想多说两句,因为这是他引以为傲的东西,他指了指戴义,意思让戴义来说。

  戴义笑道:“屠尚书,是这样,此火药威力惊人,开山破石不在话下,乃是国子监张周张贡生调配出,东厂派人研习配方后,已大批量制造,用在西北实战中……陛下赐名为威武天火药。”

  “啊!?”

  现场一片哗然。

  有关“张贡生”,基本没人见过,透着神秘,但这个人的传闻最近是不绝于耳,尤其是在清宁宫火灾、河南新野地震被其命中后,大臣也有感于其测算天机的能力,大概有种要把张周当成未来钦天监监正的意思。

  现任的钦天监监正吴昊可以让贤。

  现在……

  不但能测天机,还能研究火药,相助王威宁取得西北大捷!?

  朱祐樘补充道:“此番西北鞑靼用兵方略,也全都是张周张卿家在年前推算出来的,并出谋划策,有威武天火药的军功,朕自然也不能亏待于他。”

  刘健听出一些苗头。

  皇帝这可能是想借王越大捷,给张周定军功,甚至是赐爵位?

  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

  他赶紧走出来道:“陛下,如今西北战况仍有诸多不定因素,应调配各方兵马,防止鞑靼以我偏关守备松懈,伺机而入。至于论功请赏之事,也当等西北战事平息之后……酌情而定。”

  朱祐樘本来就没急着给张周论功,他也知道这件事必定会遭遇到文官的阻力,也就点点头没勉强。

  “回头再议吧,不过料想偏关有王威宁坐镇,鞑靼人是不敢再来犯……”

  大臣称呼王威宁,多只是一种熟悉的称呼,因为这名头比王越本身的名字很响亮,皇帝这会突然称呼王越为“王威宁”,这就有一种暗示,告诉在场大臣,朕其实就是要还他爵位。

  在场自然有很多人对此有大意见的。

  文官得爵……始终是他人有自己无的事,文官就会拿破坏祖制之类的出来抗辩。

  甚至王越以前巴结中官、落罪被发配,甚至是“有悖先帝用人”等之类的托词,未来也不会少见。

  只是在这个特殊的当口,大臣有再大意见,也只能先保留。

  ……

  ……

  众大臣在三五成群,嘈杂的议论声中,出宫而去。

  马文升和刘健被留下,他们会前往乾清宫,同时被皇帝传见的,还有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晖、成国公朱辅。

  保国公一脉算是靖难之后武勋得爵的典型,朱晖的祖父朱谦靠京师保卫战后镇守关塞,得爵抚宁伯,而其父朱永则是靠成化十五年出兵建州女真,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的功勋,获得世袭保国公的爵位。

  朱永在弘治九年才过世,是各家第一代国公中最晚得爵,也是最晚去世的一个。

  保国公朱晖现年已经五十多岁,因为他跟其父当年都曾追随过王越在西北跟鞑靼人交战,这次朱祐樘顺带召见他的目的,是想派他去西北,协助王越。

  乾清宫内。

  文臣和武勋分别列在两边。

  朱祐樘先让戴义将之前在文华殿说的事,跟在场三名国公也说了。

  三人的反应比文官可就直接多了,张懋更是喜不自胜道:“可喜可贺,陛下,看来我大明边陲可平草原群狼,重振封狼居胥的伟业……”

  “行了行了。”朱祐樘都听不下去。

  跟你说点正经事,你张老头拍的哪门子马屁?咱能干点实在事吗?

  朱祐樘又望着一旁呆立的成国公朱辅,道:“成国公,令郎在西北,领右军兵马,突击进城,亲手斩杀狄夷一名,俘获俘虏过百,其军在阵中斩杀狄夷首级也有数百……他初出茅庐,便有如此的英勇,果然是将门虎子令朕欣慰啊。”

  “呃?”

  朱辅一听。

  这是什么情况?

  这在说我儿子吗?还是说我除了二小子朱凤之外,还有别的儿子在随军?

  亲手杀狄夷一名,俘虏敌军过百,带兵斩杀数百鞑子……

  “犬子他,只是第一次从军,应是并无经验。”朱辅听着就觉得离谱,谨慎起见,还是不要承认这是自己儿子了。

  他是鼓励让朱凤随军去西北,能跟着王越去历练,他当然觉得很好。

  但如果说王越给朱凤一路人马,让朱凤辅佐带兵……

  朱辅怎么都会不信的。

  将心比心,连我这个当老子的,都不可能把兵权给那浑小子,他就是个混吃等死的爵二代,连爵位继承权都没有……

  何德何能?

  王越是没长眼吗?

  朱祐樘拿出一份战报道:“知节他勇猛无畏,连朕都没想到,从他千里之外赶路到京城为公主献药,朕当时便觉得他有忠义之风,偏关一战,他更是没有辜负朕和王越对他的信任,哦,还有张周对他的欣赏,秉宽的眼光一向都不错。”

  朱凤听到这里,已是心潮澎湃。

  那还真是我儿子啊!

  这小子……

  狗屎运踩一次就行了,这怎么踩起来还没完了?一次比一次走运!?祖坟冒青烟了吗?

  有一点他是听明白。

  在儿子立功这件事上,张周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或者人家王威宁就是给张周面子,才故意漏个大功给儿子,让儿子捡了大便宜。

  “偏关一战刚结束,战局尚未平息,等一切都定下之后,朕再对他酌情赏赐,再给他个爵位也不是不可!”朱祐樘很大方。

  以朱凤领一路人马,杀进偏关所取的战功来看,的确够给个爵位。

  毕竟朱凤不是文官,他是武勋之子,武将在得爵方面的条件,并没有文官得爵那么苛刻。

  也是可给可不给的问题。

  但谁让朱凤是跟张周混的?

  从朱祐樘的角度来说,朱凤最大的功劳是举荐了张周,光是这一条皇帝就想找方法去赏赐他,而王越正好又给了朱凤这样一个立功的机会,朱凤也争气,不管他在战场表现如何,至少人家有名将带,名将也愿意把功劳让给他,然后……

  皇帝就算是做个顺水人情,顺理成章要给朱凤个爵位。

  “老臣愧不敢当。”朱辅赶紧跪下来婉拒。

  “陛下……”连刘健都听不下去,要出来反对。

  倒不是说刘健觉得朱凤不适合得爵,他甚至都懒得考虑这个问题。

  他反对,是因为他觉得,现在战况未明,战场瞬息万变,偏关现在的形势都还不知道呢,后方就开始论功行赏?

  朱祐樘打断刘健的话,道:“朕只是有此想法,还未定,刘阁老不必先反对,以后朝堂会再议的。”

  刘健只能退回去。

  他知道,皇帝一旦动了这心思,其实朱凤得爵,就已是十拿九稳。

  皇帝金口一开,除非有什么重大变故,不然是不可能收回的。

  “保国公。”朱祐樘道。

  “臣在。”朱晖赶紧下跪。

  这些武将别的没有,在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对皇帝的忠诚,下跪的姿势都很顺溜。

  朱祐樘道:“不必如此,朕是想让你去西北,任总兵官,协助王越在偏关的收尾。”

  马文升举起笏板道:“陛下,那平江伯……”

  目前王越麾下的总兵官,其实是平江伯陈锐,皇帝既然要调朱晖去偏关当总兵官,自然是要把陈锐的官职给下了,但这一场是捷报,阵前换了总兵官,怎么都说不过去。

  朱祐樘面色也有些不善,虽然王越在上奏中,并没有说陈锐的坏话,在关键时候老王还是知道军心团结的重要性,不会一边得功劳一边去中伤同僚,那显得他太没品。

  但陈锐以往的作风,就好像皇帝不知道一样。

  皇帝养着东厂和锦衣卫是干嘛的?难道连你陈锐怕火筛都不知道?要不是看你在西北征战多年,有经验,才不会让你去配合王越。

  本以为你跟了王越,能好好表现一下,扭转那些对你不利的骂名。

  结果你倒好……

  偏关撤离,你直接带兵跑了?

  就这样,朕还能留你在偏关?

  容易被你一颗老鼠屎,坏了西北大捷这一整锅粥。

  “至于平江伯,朕打算调他去宣府,先任总兵官,等事平息之后,再有调遣。”

  陈锐本来是可以被调去宁夏打达延汗的。

  因为陈锐跟达延汗的交兵,并不落下风,陈锐也算是西北那些武勋中资历和威望都比较高的。

  但现在有了偏头关一战的获胜,皇帝觉得没这必要了,你陈锐还是先去宣府呆几天,等战事结束之后,再把你调回京师赋闲,或者把你安排到西南去守山寨,或是去东南靖海……

  天下之大,总有能安排你去的地方。

  只是西北这旮沓不适合你混。

  朕有王威宁在西北坐镇,就够了。

  朱晖道:“臣领命。”

  虽然现在西北的局势基本已定,朱晖知道去了西北也不见得有太好的立功机会,但现在王越正是风头无两,当兵的谁不想跟着名将去混?

  就算是捡王越剩下的,混个资历回来,也能受用无穷。

  朱晖刚继承他爹的爵位还不到三年,寸功未立,这自然也成为他最好的机会,不然就只能提督十二团营的一营。

  距离别家的国公,动辄就是都督府都督、提督京营、南京守备勋臣的,差距还有点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第一贡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