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巫族接管巫荒天发生意外,公孙衍决定亲自陪同大祭司前往巫荒天界接管,巫盼自然一同前往。
众人到达巫荒天时,这里已经是狼藉一片,原隶属于娑罗天丁罗的属下,早在传言公孙衍入主中央钧天界时,就树倒猢狲散,丁罗家族的人更是逃得一个不剩。
尽管公孙衍已经放言既往不咎,但娑罗天的大多数人皆是不相信巫族不会秋后算账。
不过这样一来也好,倒省去巫族很多麻烦,他们只需对这处领地稍事修葺、重建即可入驻,没有人事整肃之烦!
见到这里很快就安定下来,公孙衍决定返回轩辕天界,虽然他想当“甩手掌柜”,但还是有很多事情等待他来定夺。
临走前,公孙衍与大祭司长谈一次。
大祭司已经知道,当初天庭众帝之所以同意巫族回归,是因为公孙衍同意了巫族不干涉天庭政事的条件。
她现在郑重表态,除了涉及巫族和天界安全的重大事务,巫族绝不参与天庭的任何事务,也不会派人出任天庭神吏。
实际上巫族根本没有参政天庭的打算,自从巫族当年发生被群起而攻之的事件之后,巫族已经没有称霸天下的意愿,能重返三十三天回归天庭,已是他们的最高愿望。
公孙衍则保证天庭今后会一视同仁,巫族与其他族群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与公孙家族的关系也会世代友好下去。
回到轩辕天,公孙衍随即带上辛蒂及其子嗣,前往泰坦天正式拜会岳父和岳母,了却一桩心事。
随着公孙衍登基大典的结束,天庭神众逐渐从最初兴奋和动荡不安中恢复了平静,各项事务也开始步入正轨。
分裂了三十余年的九重天界,此时又成为一体,凡界人族飞升天界的通道也早已恢复正常,一切都回到了从前的状态。
只不过轩辕大帝公孙衍执掌天庭后,又接连发了几道旨意,昭告天下。
一是凡人皆可修仙,只要自身条件允许,天庭及其民间组织不得强行干预。
二是提倡百族共荣,取缔下三界各族之间的战场,规定一切纠纷均须通过协商来解决,双方实在无法达成共识,由天庭裁定。
三是打通三界,只要有能力,任何神修、仙修和鬼修,都可以在天界、凡界和阴界三界之间自由往来,而无须得到天庭或阎罗殿的允许。
此外还有许多有利于天界和凡界修神、修仙者的举措,都是由公孙衍建议天庭最终颁布的。
当然,对于凡人,公孙衍也令其子孙制订法规加以呵护。
他从凡界一路走来,深知底层凡人和修仙者的不易,在不伤及天地根本的情况下,要尽量给他们踏上修仙之路创造条件。
公孙衍现在深刻认识到,这天地之间的精气就是一种高纯的能量,魂魄是一种更高纯度的能量,所有能量的源头都来自阳球,也就是太阳,修炼的过程,就是将这些能量化为己用。
多年来炼制精元丹的经验,让公孙衍领悟到,所谓境界的提升,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将体内的能量“夯实”的过程,能量密度越大,境界越高,所展现出来的威力也越大。
当然,修仙、修神者还要掌握这种高能转化的技巧,能瞬间完成质能互变的过程,进而达到“一念化万物!再念万物消!”的至高修炼境界。
他知道只要阳球在,这世间的能量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本没有什么修炼资源枯竭一说,只不过世间万物蕴藏的能量形式有所差异,有些适合用来修炼,更多的却是难以利用。
正因为如此,那些适宜修炼的能量形式如元石、丹药和某些天材地宝,才受到绝大多数修炼者的青睐和追逐。
所以,公孙衍推出这些鼓励修炼者的规则,根本不虞天界和凡界修炼资源枯竭的事。
花费一定时间与天庭大佬们重新制定好规则之后,公孙衍又投入了紧张的修炼之中。
所谓修炼无止境,尽管天界目前已知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神境巅峰,但公孙衍总感觉这还不是修炼者的顶峰,应该还有更高的境界在等待着修炼者去突破。
可大多数天帝修炼到天神境巅峰时,自认已是最高境界了,大家剩下来比拼的是法术和神器,故此几乎所有的天帝、天尊都把精力投入到演练法术和获取神器方面了。
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并非公孙衍一时心血来潮之事,他在完善自己“聚散之道”和炼制精元丹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聚能”的重要性。
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其说修炼者之间实力的比拼就是境界的比拼,倒不如说就是他们各自能量“凝实”程度和幻化技巧的比拼。
这既是公孙衍修炼多年悟出来的道理,也是他受到巫族传下来的典籍影响有所启发。
公孙衍在巫族“巫书阁”中,偶然读到世间有一种炼器材料极其难得,这种材料名为息壤,看上去与普通土壤无异,却密度极大,米粒般大小的息壤就重逾千斤!
当年巫伏炼制山河鼎时,除了来自天王星的珍稀材料外,其中就含有息壤,故此山河鼎才能砸穿天界已知的任何物质。
公孙衍由此想到,既然普通的土壤都能凝实到这种程度,若是将能量也凝实到极致,这世上便无物不摧!
而修炼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能量凝实的极致!
有了追求目标,公孙衍自然是乐此不疲,深入其中。
当然,公孙衍虽然倾心修炼,但他也没有冷落五位帝后,每当修炼有所感悟,他都与五女共享;修炼之余,还经常偕美遨游在九重天界,几年下来,尽览天界风光。
在公孙衍追求修炼极致期间,他制定的各项有利宽松修炼氛围的规则开始深入人心,也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仰。
尤其是黄人族,黄区的凡人和修炼者以本族出现这样一位明智慧眼、德才兼具的大帝为荣,认为他厚德载物,身正影直,将他尊称为黄天大帝,昵称黄帝。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