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魏国降赵军分兵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737章魏国降赵军分兵魏王还有的选择吗?

  很明显,并没有

  在信陵君的棺椁被抬入大梁城的一刻起,不管是军心还是民心便已经都散了。

  即便魏王想要如同周王一般奋起最后的余勇作那殊死一搏,也根本不可能了。

  面对秦国,周王还有周地百姓对秦国的恨意、惧怕;

  可面对赵军,魏王什么都没有,甚至随着外援的断绝,即便魏王想要殉国而战,他的宗室、他的朝臣、他的百姓甚至是将士们都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投降,几乎是大梁上上下下无论臣民的共同诉求。

  尤其是在看到信陵君的尸首和赵军无边无际的军阵之后。

  站在城楼之上,看着远处红色的「赵」字大旗与黑压压的赵军,魏王也是陷入了一阵昏沉之中。

  好在,尽管一旁的魏国臣子们,心中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投降赵军,却还是给他们的王上保留下了最后的体面,并没有人催促着魏王的决定。

  当然,这份体面不过是看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而已。

  终究不管魏王如何决定,投降都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唯一的区别不过是谁来献上这土地人口黄册而已。

  魏王显然也已经意识到身边的躁动,却也并不在意。

  或许,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自家都城之上了。

  「三家分晋,终是归于了赵国。」魏王无奈地笑着。

  笑声在风的吹舞下,越来越大、越来越响,却是越来越凄厉......

  良久之后,魏王似乎也看腻了这城头风景,终于微微闭上双眼,道:「传令:降吧!」

  《史记》曰:

  「公元前253年秋,魏之信陵君败于赵括之手,十万大军损失代价,自刎于大梁城外。

  赵始皇帝感其忠念,亲敛其尸,装以楠木之椁,送归魏都大梁。

  城内臣民,见信陵君之尸首,无不痛哭不已。魏王亲往扶灵,命葬宗庙,谥曰壮武。

  继而赵军十四万大军围城。

  时,秦军主力对峙赵军与颍川之中,燕、韩已灭,齐、楚自守不出,而大梁城内,已无可战之兵。

  为百姓、宗庙计,魏王自袒而缚,献人口、田亩之黄册,降赵于大梁城门。.z.

  遂曰:三家分晋,终归于赵。

  至此,赵拥三晋之地,并括燕国、周国之故地,天下泰半已入始皇帝囊中。

  或曰,赵之一统之势,再无人无国可当也。」

  当然,拿下了魏国的赵括,此时也是相当开心,甚至有些自得的。

  赵括很明白,在自己拿下了魏国之后,整个华夏赵国已经占据了近半的地盘,只要安然度过眼前的这一战,来年,即便是秦、齐、楚三国会攻赵国,自己也能从容应对。

  一统天下的蓝图可以说已经彻底地在自己面前展开,唯一的问题不过是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多少而已。

  不过,兴奋之后,赵国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便如今战事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向赵国倾倒,赵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曾几何时,秦国也几乎拥有着力抗六国的实力,可还不是从长平之战开始,一步步地被自己削弱了下来。

  更别说,这一仗还在继续。

  当即,赵括再度对麾下队伍做出了安排:

  「第一,田单率本部五万大军,外加两万骑兵,快速回防淮泗郡,提防来自齐国可能的进攻;

  第二,亲率五万大军携大梁城内粮草,向南进发,为前线李牧所部输送粮草给养;

  第三,以一万大

  军驻守大梁城并看护降卒,一万大军持魏王印信,收拢魏境其他城池。」

  与此同时,赵括也对邯郸发去命令:

  「第一,调吕不韦至大梁城,负责魏地及魏军降卒之收编、整编之任务;

  第二,调乐间将军与吕不韦随行,协助吕不韦对魏军进行整编,并接手魏国及大梁城之防务;

  第三,照会楚国,邀其共击秦国,赵军将助其光复陈都。」

  很明显,赵括的布置重点,不在秦赵鏖战中的颍川郡,而是在刚刚得到的魏国之中。

  摆明了,赵括还是要先将魏国这块大蛋糕吃下去,再跟秦国决一生死。.z.

  对于颍川的部队,除了运输给养之外,赵括没有做任何的调整。

  野王城的五万大军,洛城的部队还有前线新郑城内的主力,赵括一个兵都没动,更是将灭掉了魏国后好不容易腾出来的五万大军变成了运输队。

  不是赵括不想跟秦军决战,显然在解决掉了魏国这个后顾之忧后,相对于深陷泥潭的秦军,赵军显然是拿到了相当的优势。

  但想要将这优势转换成胜势,却并不容易。

  从赵括的角度来看,颍川战场之上的秦军至少还有三十五六万之多,而自己即便是加上从魏国而去的五万大军,也不过堪堪四十万大军。

  在如此大规模的战斗中,四五万的兵力差距,未必就有绝对的优势。

  尤其,整个颍川战场还呈现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结态势,想要一举而歼灭秦军主力,不是一般的困难。

  最大的可能不过是两败俱伤。

  这对于赵括而言,当然也能接受。但毫无疑问,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赵国吃掉魏国的红利之后,再继续与秦军决战。

  尤其是那数万魏军,虽然战力比之一线的赵军还差上了些,但照比屯田军却是丝毫不逊色,要是能将这几万魏军消纳为己用,那自己对秦军的优势可就真的大了。

  这也是为何赵括会将吕不韦这个内阁次辅给调到大梁来的原因。

  当然了,秦国肯定不会白白等着自己吃掉魏国的红利。

  要么打,要么撤,秦军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打,秦国就一定会拉上齐国;

  撤,秦国就要着手拉拢楚国。

  于是,在整体架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赵括也布置了两手后招。

  一是对齐国方面,赵括给田单增兵的意图很明显,一句话:齐国敢打过来,赵国就要打回去,即便不灭齐国,也要把齐国打趴下;

  二则是再度给楚国画饼,只要楚国能出兵袭扰秦军后路,赵括就将率大军,把秦军摁死在楚国境内。

  一句话,赵括虽然想吃掉魏国的红利,但却也不希望秦国将齐、楚拉拢到一起。

  尤其是楚国,虽然如今的楚国已经实力大损,但广袤的国土就是最大的战争资源,赵括可不想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应该说,随着魏国的倒下,赵国整个棋盘都已经盘活了过来,赵括重新选择「保守治疗」,也的确是稳妥的办法。

  甚至,这也是如今的赵国,最合适的办法。

  当然了,保守治疗并不意味着赵军就要放弃正面战场的主动权。

  相反,脱去了魏国这个包袱之后,赵军完全可以轻装上阵。

  虽然赵军只有区区五万大军进入战场,但赵括给赵军将士们带来的信心却远胜过这五万大军本身。

  甚至,在五万大军尚未加入战场,颍川战场上的李牧和周骐所部便已经向当面之敌——王龁与蒙骜所部发起了反击。

  一夕之间,攻守之势,异也!

  而秦军的王龁与蒙骜,显然也已经得到了轵城中秦军裨将的通知,正在纠结是战是退的关键点上,就发生了赵军反击的情况。

  很明显,赵军虚张声势的可能并不大,更可能的,是魏国的战事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在区区几日内便已经有了结果。

  至于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于是,又一道选择题摆在了王龁的面前。

  战?还是退?

  战?

  一旦赵军结束了魏国的战事,不仅粮道重新畅通,当面的赵军还将多出至少数万人,王龁根本没有信心能赢下这场战斗。

  退?

  且不说在已经进入进攻状态,又有着诸多骑兵的赵军面前要如何退。

  更要命的是,一旦此战退了,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够回来了。

  王龁很清楚,正如信陵君留下的话语中一般,如今唯一的变数不在颍川,而在齐国。

  只要齐国能够出兵,那秦军就还有机会。

  可要说服齐国出兵,何其难也。

  一时间,王龁也根本拿不定主意,只能也以飞鸽传书求告于咸阳。

  当然,随着秦魏联军的出现,在洛城附近的蒙骜的疑兵便没有了意义。

  同时,既然魏境已经被赵国拿下,坚守轵城也就失去了意义。

  未免被赵军各个击破,王龁还是果断下令合兵。具体的方案是:轵城之部队立即向蒙骜所部靠拢,两军汇合之后,再一起向新郑方向运动。

  从王龁合兵的决定,实际上已经不难看出,王龁的心底是想要撤军的。

  没办法,若是真要鱼死网破,实际上让轵城之军向西北打,蒙骜之军向东猛攻,王龁所部向正北打,或许是更好的进攻方式。

  而随着秦军行动,赵军方面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当即,赵军各部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野王城的孙崮所部开始试探性地收复轵城;

  洛城方向上,周骐也派出赵韦率领轻骑兵对从轵城南下的秦军展开骚扰;

  至于守了十数日的李牧,更是一反常态地开始了与王龁的对攻。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从长平之战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