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产销分离

  既然是子亲口这是最佳配方,郑成功自然不会有任何怀疑,很慎重地将纸片叠起来收在怀里。

  然而朱由榔又进一步提到,这是最佳配方没有错,不过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还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比如硝石的制备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

  在传统的制备工艺中,工匠需要把原始硝石放到大锅里熬煮以去除杂质,经过反复多轮提纯,最后才能得到高纯度的硝。

  这个过程大家都懂,不过能把提纯步骤走完,且常年累月坚持下去的军中工匠非常稀少,可以不可能存在。

  毕竟九成硝和九成五硝从外观上看几乎没有区别,配制成火药都能打得响,威力也差不了太多。

  可是三轮熬制和四轮、五轮所花费的时间和燃料就差远了,少进行一轮提纯能省不少钱。

  除了成本问题,把硝提得太纯还有损耗问题。

  比如两组工匠,收到同样重量、同样品相的硝石,有人熬制出六十斤,有人熬出四十斤。成品少的那组肯定会受到质疑,甚至被工头责罚。

  长此以往,硝的纯度就会从九成五变九成,九成变八成,八成变七成……无论军法有多严苛,只要时间一长,硝的纯度下降必然无法避免。

  有了高纯度的硝还不够,火药的保存也很讲究。

  按照传统做法,火药储放日久,或收藏不密,或被雨水淋浸,或硝气走拽,则必须拿出来重新舂磨,加足纯硝才能重新使用。

  很多配药工匠为了减少翻制次数,往往在生产时就略微提高硝的含量。

  其实戚继光早就发现火药硝含量在七成五左右是最合理的,不过后面的兵书大多坚持八成或更多,就是考虑到硝石一定不纯,以及长久存放硝石会变质的问题。

  在场众人都是宿将,对火药制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他们一开始听得津津有味,却越听越不对劲。

  朱由榔所提到的注意事项都不是什么秘密,可是要长期制备配比精确的火药却很难。这不是配方问题,而是人性问题。

  就好比硝石提纯吧,谁会愿意一边受责备,一边一丝不苟地走完提纯过程呢?做多错多,这显然违反了人性定律。严苛的军法只能保障一时,不能保障一世。

  郑成功沉吟良久,忍不住问道:“陛下,御林军是怎么生产火药的,怎么保证配比精确?”

  朱由榔笑道:“很简单,军中不生产就校”

  为了保证质量,现在广东明军不再自己制备,而是委托几家军火商,在军需部的监视下生产火药。

  以前军队自产自销,虽然能省点成本,不过火药质量没法保证——大家都是同袍,质量差那么一点打个哈哈就过去了,同室操戈等于给自己找不痛快。

  现在军队变成了消费者,将士们找起碴来可勤快了。

  每次交货的时候,军事委员会就随机派出几个将领去抽检抽查。如果抽检结果不过关,就扣军火商的尾款。如果连续几次不过关,军需部还会取消军火商的供货资格。

  为了保证顺利交货,军火商只能自己想办法把所有火药都做合格。毕竟生产合格火药本身就有利润,没必要冒险偷工减料——被罚一次尾款损失惨重,还有可能永远失去供货资格,很不值得。

  为了减少后续纠纷,军火商还想了很多办法保存火药。比如使用更密闭的木桶,内衬用不透水的油纸避潮等等。

  军火商还自己捣鼓出一份使用明书,比如存放三个月后就要加多少量使用,存放五个月后又加多少量使用。如果存放超过保质期,还可以运回工厂重新加工,他们只收一点点手续费。

  总而言之,秘诀就是产销分离,把军队定位成单纯的使用者,很多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

  这套理论得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福建和舟山将领很多都是海商出身,他们仔细咀嚼一番之后,发现道理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不过真要去做又太难,培养一家靠谱的军火商不是一日之功,更别提几家竞争份额了。

  在进入长江的两个多时辰里,清军没有派出任何一艘战船出来拦截。朱由榔忍不住感慨,苏松水师已经退化到不懂水战的地步。

  如果明军在路过吴淞口时,有那么二三十艘船来打乱明军队形,吴淞炮台应该能取得一些战果。

  没有战舰配合,吴淞口数百门大炮只能防止明军进入黄浦江,对阻止明军舰队前往长江上游起不到任何作用。

  朱由榔忍不住问道:“朗廷佐他们怎么会把江防炮台选在吴淞口呢?作用比虎门差得太远了。”

  郑成功笑道:“陛下的目光所在是全国,看不到细微之处并不奇怪。如果他们不在吴淞设置炮台,我们就可以直接驶入黄浦江,直取松江府。攻下华亭后,还可以派出大量江船进入太湖,如此苏州、常州、湖州、嘉兴四府他们就没法守了。”

  朱由榔回想了一下地形,哑然失笑,点头表示赞同。在无烟火药还未发明,火炮射程还不够远的时代,吴淞口与其扼守长江,不如扼守黄浦江更恰当。

  众将谈谈,舰队趁着涨潮快速驶过吴淞口,抵达崇明县城附近江面。

  此时潮水几近停止,即将进入退潮阶段。

  朱由榔大手一挥,命令所有战船调头,从长江北航道返回外海。

  明军上行走的南航道,吴淞炮台射出的炮弹还能擦到舰队一点点边;返回外海时走北航道,吴淞炮台是一点办法都没樱

  宽阔的长江就像明军舰队的客厅,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梁化凤整整一都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他想着明军远道而来,怎么也试探性进攻一下。

  他在吴淞千户所、宝山千户所后面都藏了一支骑兵,只要明军派出士兵登岸,这两支机动部队就赶过去半渡击之。

  没想到明军逛了一圈又走了,莫非是看到炮台森严,伪帝怕了?

  嗯,一定如此。

  梁化凤在战报上这样写道:“吴淞万炮齐发,击伤伪帝旗舰及大船只五十余艘,贼匪退而避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