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鸟空中侦查的情报传到刘鹏举手中,刘鹏举却陷入犹豫当中。
若是正面进攻砺石岘,倭军居高临下,又有兵力优势,第一师将付出不小的伤亡。若是出奇兵,打通西路隘口,避开倭军占据有利地形的中部和东部丘陵地带,将奇兵投放至倭军占据的砺石岘阵地后方,似乎亦是一条不错的选择。但怕就怕倭军不顾生死,持续向砺石岘增兵,那这支奇兵可就有去无回了。
如何打赢,不是刘鹏举犹豫之所在,如何以最小的伤亡打赢此战,才是这场战事的难点。
下午1时,第一师兵士补充完食水,休整完毕,刘鹏举下令从正面进行一次试探进攻。
火炮重点攻击的是本就损失惨重的立花宗茂部,立花宗茂部先锋将领立花三左卫门被铁丸击中,战死当场。中军十时连久与小野镇幸合拢残兵,死战不退,表现得极为顽强。
此战算是宋军与倭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宋洲的这种蛮横打法与李朝军队截然不同,实在是让倭军难以适应。面对不断增加的伤亡,倭军士兵最开始的那股骄横于此刻已荡然无存。
粟屋景雄与井上景贞见宋洲火炮犀利,不断派人向统帅小早川隆景求援,坐镇后方的宇喜多秀家获悉砺石岘情况危急,也派前锋户川达安率军前来增援。
至八月三日时,陆续赶到的倭方援军各部兵力达到了约17000人。
眼下这番局面大大超出了刘鹏举的估计,他只得发电报向城山总指挥部请示。
在其发出电报后不久,一封来自海军的捷报传来——釜山浦海战取得大胜的消息,顿时让刘鹏举喜出望外。他万分期待当倭军得知自己的后路被截,是否还会像现在这般拼命。
釜山浦海战取得大胜意味着反攻第二阶段的部署已经完成,城山总指挥部当即命令第二师做好出击准备。
原计划第二师将在靠近汉城的月尾岛北部海滩登岸,但在侦查完当地的潮汐、地形、风向后,总指挥部又不得不做出调整,只象征性的派两个营的兵力上岸,吸引倭军注意,其余主力由全罗道登陆,与李朝军队汇合后,一同进兵汉城。
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月尾岛附近海域地形复杂;潮汐为半日潮,平均浪潮高度8.6米至0.4米;当地主要风向依次为西北至北风,8-9月风速最小,不利于风帆船的航行,所有人员与物资的转运只能依靠机帆船完成,大大增加了后勤压力。
~~~
当釜山浦倭国水军大败的战报传到汉城,宇喜多秀家看完大惊失色,急忙暗中找来黑田如水、小西行长、大谷吉继等人秘密商讨对策。
黑田如水建议立即封锁消息,以免扰乱军心,同时做好弃守汉城的准备。
宇喜多秀家点头认同,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安排。
小西行长对目前的局面,感到颇为悲观,认为继续打下去很难取胜,不如尽早与宋洲、李朝和谈为妙。
黑田如水接话道:“议和可以,但需是在我们阻挡住宋洲与李朝的联合进攻之后,若现在就与对方和谈,我方将完全处于被动。”
其余人对黑田如水的说法极为认可,宇喜多秀家只得继续派兵增援砺石岘,同时命大谷吉继等人做好和谈筹备。
八月初四对倭军而言,实在不是个好日子,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西面沿海岛屿有一支敌军登岸,西南面幸州山城也被李朝军队占领。
在沿海岛屿登陆的自然是宋洲第二师的两个营,而占领幸州山城的却是突进的全罗道权栗所部。
幸州山城距离汉城仅约12公里,位于汉江边一座海拔124.6米的山丘上。此山三面高峻,东南、西南临水,仅在西南有一条道路上山,地形险要,山上有一处井泉。占据此地,可窥视汉城内的一举一动。
权栗此次率军进驻幸州山城,有配合宋洲在碧蹄馆的军事行动之意。但山城空间狭小,无法驻屯重兵,权栗统领的兵马只有2300余人,其中1000人还是鬙兵。
面对逼至近前的两小股敌兵,宇喜多秀家不敢大意,聚兵万余,分兵两路,一路有小西行长统领,另一路交由黑田长政率领,分别朝月尾岛与幸州山城进发。
幸州山城的战斗最先打响。
因幸州山城必经道路狭窄,倭军遂以各部次序轮番进攻,山城外围的鬙兵在处英和尙的带领下,依靠外栅用枪剑近战戳刺,正规军依托石垣协防,居高临下,以弓箭、石块反击攻城倭军士兵,并杂以大小胜字铳筒、震天雷、纸神炮、大中发火等火器。倭军顶着守军火力轮番进攻,佐以火攻,试图烧毁木栅,被李朝军队用水扑灭,倭方战死者“相继曳出,而犹进不退”,一日之内反复冲锋达八九次。倭军将领吉川广家、毛利元康等率队一度突破鬙兵防守区域,抵达权栗部防守的石垣内城。
权栗见情况紧急,亲自拔剑,斩杀后退的鬙兵数人,逼迫鬙兵反击,最终击退倭军,再立外围城栅。战斗从上午打到下午,倭军伤亡较大,、吉川广家、石田三成、前野长康等人均负伤,而李朝军队的火药箭矢已用尽,这时忠清兵使丁杰运来两船箭矢,从水路入城,全罗道也有漕船40余艘在阳川浦口活动,黑田长政为防敌方援兵前后夹击,当晚退回汉城。
另一边,小西行长所部的战斗要比幸州山城简单的多,还未靠近宋军营垒,倭军士兵就被舰炮吓退。小西行长阵斩数名逃兵,这才稳住了阵脚。
重整好部伍,倭军与宋洲第一团两个营的士兵展开了火枪对射。倭军虽兵力占优,但火枪数量及射程都处于劣势,被宋洲的两轮缵射就打得找不着北,濒临崩溃。
宋洲军官趁着倭军慌乱,带队发动了刺刀冲锋,小西行长在亲随的护卫下,侥幸逃走,其余溃兵或死或降,能安全逃回汉城者十不过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