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东巡(6)

  印加这个市场对宋洲而言,目前还无法被其他地区取代。如果印加“新王”蒂图能萧规曹随,宋洲自然不会干涉,但如果其要倒行逆施,宋洲就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了。

  一个稳定的印加王国,对其内部与宋洲都至关重要。

  ~~

  在友谊港休整了两日,都督府便呈上来数份邀请,将周志寅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邀请前往的第一站是位于玉泉堡——廊峡矿业公司旗下的冶炼厂。厂里办了个表彰大会,周志寅将作为重要嘉宾,为受表彰人员颁发证书与奖金。

  廊峡矿业公司生产的拳头产品自然是铜,如今宋洲对铜的需求巨大,机械零部件、电线、辅币、铜器皿、铜炮、子弹壳、木船船底的铜皮……每一样都离不开铜。

  “这是冶炼厂专门从本土请来的顾少骅顾工程师,他带领的团队为冶炼厂解决了吹炼烟气中硫酸的回收难题,我已向科技部做了说明,为顾工程师申请了荣誉爵士的爵位。”都督府办公室主任杜文华为周志寅介绍道。

  铜矿石的自然类型一般按其含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不同,分为硫化矿石、混合矿石和氧化矿石三种。

  不同类型铜矿石的选矿与冶炼方式也不尽相同,冶炼方式大体可分为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湿法冶炼主要适用于处理氧化矿石或含自然铜不高的单一矿石,后世有硫酸浸出法、氨浸出法、细菌浸出法;而火法冶炼主要用于品位较高的铜矿,是最常用的铜矿冶炼方法,后世有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电炉熔炼、闪速炉熔炼、诺兰达连续炼铜法等。

  火法冶炼一般包括焙烧、熔炼、吹炼和精炼几个过程,其中焙烧分为半氧化焙烧和全氧化焙烧,分别脱除精矿中的部分或全部硫,同时脱除砷、锑等部分挥发性杂质。

  脱除的硫以气体二氧化硫被排除,其浓度一般为8%-12%,不光污染环境,还是资源的浪费。顾少骅团队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虽未做到百分之百回收,但也打开了思路,后续还有极大改进空间。

  纵观第一次工业革命,能搓出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的,并不是什么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一线的技术人才。好的技术能给发明者带来声望与财富,这便是刺激这类人才源源不断涌现的主要动力,宋洲如今走的也是这样的路子。但唯一的不同是,宋洲“蒸汽”与“电力”并举,导致技术革新的门槛越来越高,能冒出头——没受过专业教育的“野路子”愈来愈少。

  “恭喜,感谢诸位为企业、为果家所做出的贡献!”周志寅听完介绍,亲切地与顾少骅握了握手,将表彰证书亲自颁发到对方手中。

  顾少骅面露激动,谦虚道:“为果家科技进步添砖加瓦,本是我应该做出的贡献,获此殊荣,我实在有些惭愧!”

  表彰大会结束,下午,周志寅又在各大工厂走了一圈,查看了一番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虽然这很可能被应付,但如果连遮掩都不愿做,那也实在说不过去了。

  ~~

  离开玉泉堡,周志寅一行人随即去往了新长安城。

  在新长安城,周志寅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各部门、学校、医院等地点。

  面对各部门官\/员,周志寅提前透露了中枢即将实施的《新晋升条例》,以后凡事在海外各府郡工作,表现优异的,都能获得加分,比本土官\/员优先获得晋升机会。

  中枢进行晋升改革,自然是为了优化内部晋升通道,激励基层人员前往海外任职,如此一来,亦能促进本土与海外的交流与团结。

  新长安城眼下只有一所高中,周志寅与杜文华等人来到第一高中,看到高一年级某班级里挤满了60多名学生,过道连下脚的位置都没有。

  “第二所高中还在建设,预计明年9月就能投入使用。”杜文华说道。

  “也是为难这些莘莘学子了!”周志寅无奈道。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通过考核,能进入中学与高中的少年人同样在快速增长。生活条件的改善,使百姓的观念也随之改变,谁谁家孩子读书有出息,去某公司挣大钱,去衙门做大官,这些街头巷尾的谈资让百姓自发明白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

  看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多,周志寅开始了日常“撒钱”,以皇室名义捐助五万圆,添置藏书,多余部分用于改善学校的各类设施。

  向日葵新长安总院是本地最大的一所综合医院,同时也是帮扶马普切人的定点医院,马普切土着遇到什么疑难杂症,都会送到该医院救治,其美名在各马普切部落里传播极广。

  随着牛痘接种的推广,天花在各土着部落间的传播得到了遏制,不过由于生活习惯与卫生条件等因素影响,土着患病率仍然极高。

  就如现在,众人刚抵达医院,院长就接到通知,有一位可能患上痨病的土着被转入医院,整个医院顿时如临大敌。

  痨病又称结核病,全球对该病的记载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后世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就发现肺上部及左肺门有结核钙化灶,说明此人生前是一个肺结核病患者。

  华夏古代医书《金匮要略》论虚劳就有“马刀夹瘿者,皆为劳使然”的描述,即后世所说的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之类病症,可见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人便指出了肺结核与周围淋巴结核的关系,淋巴结结核是肺结核常见的合并症。汉至唐代认为本病具有传染性,隋唐肺痨流行猖獗。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初步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家族性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元代葛可久所着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书《十药神书》,记载十首治疗虚劳吐血要方,为肺痨的系统化用药奠定了基础。

  古人有“十痨九死”之说,可见痨病的致死率。历史上,1882年,德意志着名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才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而对其治疗,要等到20世纪40年代,一系列抗结核药的相继问世。

  不过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其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这让治疗困难重重,即使在后世也没法保证能百分之百治愈。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穿越1480之新世界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