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即祭拜大礼,是葬礼中一个极其隆重的环节。第一次祭礼是送完“引路灯”后,家眷亲友们按血亲关系从近到远排序,一轮轮陆续在灵前哭丧。重要哭丧者,也就是逝者最亲近的人,身边往往会有两个帮扶者。帮扶者要么是哭丧者的儿女,要么是子侄,作用之一是衬托哭丧人的重要性,二是在哭丧人哭到不能自控时拉扶和劝慰一把。
“我熄火的爸呀!你怎么这么狠心啊……”
“爸,好了,不哭了,起来。”
何胜军在何平和何文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来,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继续哭喊着。
哭丧者需要一边在亲人的扶持下跪在灵前哭喊,一边跟着主事人的节奏站起和跪拜。连续三次后,再由帮扶的亲人搀进灵堂,跪在棺材前继续哭两嗓子,再绕一圈回到灵前。再哭哭啼啼跪拜三次,然后再次被拉到棺材前跪着哭两下,才算结束。
这一轮的哭丧结束后,下一轮会无缝对接,紧接着上前跪拜哭喊。由于最先哭丧的都是逝者的儿女或者父母,内心最是悲泣感伤,哭的最是动情,因此也最能感染到围观的群众们。看着那鼻涕眼泪堆流一地,听着那哀嚎哭喊震彻云霄,任他再心如钢铁之人,也会禁不住鼻眼发酸。
再往后的祭拜速度会越来越快,哭丧者会逐渐改为一人搀扶,关系远的亲戚辈儿连搀扶都不需要,只需默默在灵前磕几个头便可。整个祭礼一般需要将近两个小时,血缘近的哭的肝肠寸断,血缘远的走一下过程。无论是否真的伤心,仪式感一定要拉满,不然会被旁人诟病这家人不亲近。
第二场祭礼则是在下葬当天,举办完之后就会紧接着安排移棺下葬。相对来说,第二场祭礼要灵活些,同样由主事人全权安排,来得及就举办,如果来不及或者主事人觉得这家人哭不出什么花样,就不再办第二次,免得无趣。
何文、何朵和其他堂弟堂妹一样,虽然伤心欲绝,却无法像村里人那样大声嚎喊出来。明明很难过,可一声大叫,喊出来的瞬间就出戏了。不仅自己懵逼在原地,旁人都会忍不住要笑出声。几个晚辈试了几次,纷纷放弃。何朵心里不平,明明也是撕心裂肺的难过,凭什么只有嚎叫才算孝顺?为此特意和母亲及姑婶们争论了几次,结果都是被批不懂事,只得愤然作罢。倒是何平哭的天昏地暗,捶胸顿足,围观的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这个长孙有情有义。
许娇兰身体不好,两条腿几乎走不了几步路,腰也常年酸疼的直不起来。身子虚弱的她,一旦哭急了就容易喘不过气。何朵虽知爷爷去世对母亲以及几位婶婶来说,是解脱大于悲伤,她更看得出母亲并没有十分难过。然而谁都有伤心事,谁又能看得出来哭泣的人到底哭的是什么?哪怕是做个样子,一旦开始哭起来,伤心事一被勾起,就真会哭的呼天抢地了。何况母亲和众婶婶们也都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哭丧老手,随时随地一声“爸”,眼泪都会夺眶而出。这种哭嚎难免会牵动身体,而母亲的身体是经不住折腾的。何文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姐妹俩全程小心照顾着母亲,倒也无事。
“我没事,你去看着点儿你爸。”许娇兰悄悄说道。
何朵与何文对视一眼,便小跑几步追上父亲,跟在他身后。何胜军正拿着那块使用过无数次的老旧手绢,一遍遍抹擦着鼻涕眼泪,看的何朵心里难受又犯怵,于是趁机悄悄递给他一个干净的大毛巾。何胜军也顾不上看,拿去直接擤了几把鼻涕。
何胜军是何家长子,所有仪式都由他来带头,他也是全程哭的最伤心的人。不管什么时候,一声“爸呀”从浑厚的老烟中嗓呼喊出来,充斥于山林之间,桑沧悲怆的哀切之情瞬间会击垮所有看客,令人人动容。
何胜军一米八四的个头,肩膀宽大,四肢修长。正是这样一个一百八十斤的大块头,一个看起来坚不可摧顶天立地的大汗子,如今一步一跪间撕心裂肺哭喊着父亲的无助痛苦模样,任谁都忍不住心疼唏嘘。何朵看着父亲的眼泪扑簌簌打进土里,鼻涕拉着好长的距离在空中飘摇,明明并不是很清爽的场面,让人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血肉亲情。任你是铁石心肠,也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爸,好了,不哭了,起来吧!”何朵劝道。
何胜军的一辈子几乎都在矿井中劳作,因此膝盖不太好。何朵怕父亲腿软吃痛,好几次想拖拽他起身,可使尽全身力气都无法挪动他分毫。何胜军感觉出女儿的用意,也想主动站立起来,可由于膝盖酸软,每次都要向前踉跄一把,才能勉强稳住,急得何朵手忙脚乱。还好何平赶了过来,她才安心回到母亲身边。
下葬当日,道士团会一边吹奏乐器,一边随着哭丧者从灵前到指定地点来回奔走,叫做“送素(送寿)”。所谓的指定地点,就是由主事人向着阎王庙的方向选一个随机地点,在那里放一个小案桌,备好上香道具。孝子孝孙会分批次从灵前一路哭挪到这里跪拜。
送素环节开始,主事人一声令下,孝子孝孙就会哭跪在灵前,嚎哭几声后起身前往案桌地点。走不了三四步又要跪下来哭喊一阵,再由搀扶之人劝慰起身,哭喊着向前走,走几步继续哭喊着跪拜,直到走到桌案处。
抵达案桌后便不能再哭,道士团也会停止吹奏。哭丧之人跪在案桌前点上香,再拿着托盘起身。托盘里会提前放好一张写了简单祭词的黄纸,和一个插着道具的馒头。
“好了吗?”
“好了。”
“走。”
道士团和哭丧者确认好之后,哭丧者一声大喊,继续哭将起来,音乐同时响起。哭丧者在搀扶人的协同下,沿原路三步三叩首地哭喊着返回,道士团则继续跟在身后,直到回到灵前完成这一轮的送素。
送素顺序同样按照血缘关系,由近及远分批次进行。第一轮就是何胜军,其次何胜利,再次何胜华,然后是女儿何胜果,结束后再是儿媳辈,儿媳辈结束后是孙子辈,然后再是孙女,外孙辈等等。直系亲属结束后便是旁系亲属,到了旁系亲属的时候,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哭声也越来越小。再往后人们就只是拿着托盘低调走一圈,把仪式完整地做全活,就算了事。
全部结束后,道士团中会有一位身着白孝服的女人,打扮成古代青衣的模样,一边流泪唱着《十叩首》,一边指挥孝子孝孙们在灵前跪拜、行礼和哭喊,这就是农村非常有名的“吊孝”。何朵记得小时候村里每逢白事时,母亲父亲们都会早早等着吊孝环节,欣赏戏子们边哭边唱的震撼场景。吊孝是所有白事中必须有的环节,但唱什么曲子,均以点歌模式为主。即谁点歌,谁给戏子钱,再由戏子带着点歌的孝子走一遍完整的吊孝跪拜仪式。
五天时间下来,何朵已经哭得面目浮肿,衣服也因反复跪拜和就地坐卧导致褴褛破败。眼瞅着爷爷马上就要下葬,马上就要永远都看不到他,何朵心里不是滋味。听闻播放《地藏经》能为逝者超度,便打开手机循环播放,要不是嗓子已经连话都说不出,她一定会亲自为爷爷诵经祈福。
“来,孝子孝孙们到前走。”一个村民喊道。
起灵前,人们会把棺材盖拿下来,取出里面冷冻尸体的仪器,让家人见逝者的最后一面。因此村民话音一落,何家一大家子孝子孝孙便匆匆起身,默默围站在棺材周围。
“朵朵,你别靠那么前!”许娇兰轻轻说道。
何朵怒视了母亲一眼。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因为她那点封建小心思,不想让自己见爷爷最后一面。这可是爷爷,有什么好忌讳的?因此并不搭理母亲,回过头认真地、悲戚地看着棺材里的亲人。
好平和、好温柔的一张脸,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安静。只见爷爷眼睛紧闭,就像睡着了一样,任由子女们在他身上小心翼翼地放着些什么东西,也无知无觉,没有任何反应了。
按照习俗要求,家属观看逝者仪容时不可大声说话,不可落泪,尤其是不能落到尸体上。何朵钓起脚尖努力看着爷爷的脸,使劲瞪着眼睛,不让眼泪落下来。
“好了,封!”主事人一声令下,家人们纷纷后退两步跪在地上。
棺盖再次被盖上去,与此同时是噼里啪啦震天响锤钉子的声音,灵堂外的鞭炮声同时爆起,家人们哭天喊地的哀嚎也随即响彻灵堂,震彻山间。
“爸呀!爸!我熄火的爸啊!”
“爷!爷!”
“姥爷……”
“舅舅啊!我熄火的舅啊!”
“姑父啊!我熄火的姑父啊!”
喧闹嘈杂的鞭炮声和无数个锤头咣当敲打钉子的声音,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无情刺入亲人的胸膛。如果逝者还有感知,此刻躺在棺材里听着这震耳欲聋把自己钉死在棺材里的声音,会有多么难受?而这些家人明明近在眼前,却要接受亲人被无情封死在这一口薄木中的残酷事实,实在是心如刀绞。
棺材封牢后,十几个人抬起左右几根大木头,一边整齐吆喝着,一边同时使劲,把棺材从凳子上抬了起来,一群人摇摇晃晃间快速奔向墓穴之地。家人们哭喊着小跑着跟在棺材后面,吃席的宾客们则目送主角们离去,回到席位上继续最后的午餐。
自从上次何老太太的坟被恶意挖开后,何胜军和弟弟们便给老人重新换了一个新坟地。为了保险起见,还特意用水泥把坟墓封死。如今何老爷子仙去,人们挖开老太太的坟茔,把何老爷子的棺材也放了进去。两个老人自此合葬在一起,也算做到了生同寝,死同穴。
何朵看着爷爷的棺材被放进去,坟墓再次被圈起来,封土。只是圈坟的时候不像以前那样用水泥严丝合缝的去刷,而是简单用各种或零或整的砖块堆垒填缝。很多地方的缝隙,连小一点的老鼠都能进去。
“这土就这么埋上去了?我看下面的砖块还有缝儿呢!能结实吗?”何朵小心翼翼地问道。
“都是这样的。”许娇兰说道。
“不怕老鼠进去吗?”
“上面不是盖了土吗?”
“老鼠会打洞啊!”
“憨憨。人死了就要尘归尘,土归土。”
当年奶奶去世的时候,何朵听到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奶奶事无巨细的生前琐事。而今轮到爷爷丧事,人们却鲜少提及他的生活点滴,好像都心有灵犀似的,不约而同规避着或者近乎遗忘了种种可以回忆的过往。相反,人们嘴里讨论更多的,是爷爷的丧礼和两年前去世的刘国富的丧礼之区别。
作为红西乡首富刘月生的父亲、老泉村第一代成功的生意人,刘国富虽然长达二十余年生活在轮椅上,生活质量却并不受太大影响。刘老太太全天候的精心照顾,儿子隔三岔五的营养补给和山珍海味,以及每隔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旅游度假,加上自己原本就丰厚的积蓄……即便坐在轮椅上,刘国富依然自在得意。饶是如此,刘国富的身体依然每况愈下,七十多岁时撒手西去,寿终正寝。
与何老爷子不同的是,刘国富的葬礼之豪华程度、送殡阵容、声势阵仗,在整个红西乡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农村里因为普遍的贫困,几十年来都是薄葬从简。虽然各种葬礼仪式都差不多,流程基本一致,但基本上也都是远亲近邻一起过来吃吃饭、哭哭鼻涕、叹叹气。送殡队伍中算上沾点边的远亲,也就几十号人而已。花圈十数个已经很热闹,吃席人数多少也不过一二百号。
而刘国富当年的葬礼,何朵听二婶三婶描述为“花圈从家门口一直排到了村子前方的拐弯处,约莫一公里以上”。前去吊唁之人更是多到上千,其中一大半村里人都不认识,多为刘月生商场官场打交道的关系圈。几天的葬礼时间,刘家门口宦去官来,门庭若市。有关系没关系的,都想借这个机会前来表现一番,在刘国富灵前哭的前赴后继,只为留个好印象,多少牵上一点关系,方便日后攀亲。
小小一个老泉村,由于大多数人外出打工,导致长年冷寂萧条,却突然在几日内变的声震云霄,热闹非凡。鞭炮声、哭喊声、招呼声、唢呐声,声声入耳;炉火气、酒肉气、香烟气、口臭气,气慑心弦。一箱箱连车端的礼品堆得连人站的地儿都挤不出来,十几里外的土狗们也都成群结队的跋山涉水,哄抢着消灭那随地丢弃的骨头和饭菜。
一人的离去,成就了上千人的舞台,成就了周边狗儿们的盛世狂欢。
相比之下,何老爷子的葬礼确实寒碜的厉害。不过两者本身也没什么可比性,毕竟村里多数的葬礼形式都是何老爷子的标准。只是当脑子里绘制出来当时那番“盛世”场景时,难免会对当下残垣断壁的萧条寂落感到唏嘘。
仅仅六天的时间,家里那些七嘴八舌的鸡毛蒜皮之事已经让何朵几近绝望。貌合神离的亲戚,不孝无理的嫂嫂,体弱糊涂的母亲,坎坷艰难的父亲……远的时候想靠近,近了,那些掩藏在面具下的东西却看到了。看到的多了,心又远了。
如是种种,乱哄哄来静悄悄去。唢呐吹的再响,喝彩声再大,也不过都是为自己表演而已。即使有一天你突然去了,也并不会有几个人真正记得,这世界你来过。
葬礼结束了,婶婶们和其他几个邻居还在火热点评着古今大小事,何朵无聊至极,静静走到院边,俯瞰着村庄。天已然放晴,雨后的天空格外干净洗练,如同一个碧蓝的镜子,温柔笼罩着这片疮痍之地。此情此景,竟和当年埋葬完奶奶的时候一模一样。
“深山有远客,
孤然天地间。
嘈杂世间事,
袅袅若青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