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非死不退 剑履上殿

  糜汉正文卷第五百七十七章非死不退剑履上殿帐内摇曳的烛光,映照在糜旸的脸庞上,加上他这一刻回答的那五个字,让赵云产生了一种错觉。

  他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好似在闪闪发光。

  良久之后,赵云的口中再次重重地发出一声叹息。

  只是相比于方才的那声叹息,赵云这次发出的叹息声中,充满着欣慰与开怀。

  年轻真好呀!

  带大汉还乡这五个字,对赵云来说触动是很大的。

  因为对于大部分世人来说,大汉可能只是一个国号,或者是一个他们从小到大听惯了的大义口号。

  人人皆可喊得,但并非人人皆想他回归。

  可大汉二字对赵云,或者说对追随刘备数十年的一众季汉元从大臣来说,大汉却是他们心中最初的坚守。

  数十年的命悬一线,数十年的不离不弃,难道只是为了攀龙附凤四个字吗?

  若怀抱着这种想法看待开创季汉的第一代元勋,那无疑是玷污了他们身上的气节,亦玷污了世间最珍贵的一种物品——理想。

  要真想攀龙附凤,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武略,以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的智谋,以糜竺、孙乾等人的名望,他们当年只要如大多数世人那般为曹操效力,这样一来区区荣华富贵,对他们来说只是唾手可得之物而已。

  但他们想要的不是这些。

  汉皇轻皱眉,万国趋关洛,这是何等强盛的朝代,才能拥有的场面?

  他们想要的是,让那个威压天下,为华夏民族带来无数骄傲的大汉回来!

  为了心中的这个理想,哪怕世事如何艰难,哪怕世人如何诽谤,他们都一直坚持到了今日。

  带大汉还乡既是今夜糜旸的宣言,又何尝不是赵云这一辈开创季汉的人,年轻时在心中暗暗许下的誓言呢?

  又何尝不是今世,乃至后世无数心怀汉室的人心中的一种夙愿呢!

  万般夙愿,这一刻好似都汇聚在赵云眼前这位年轻人的身上。

  他也曾年轻过,但他现在已经年老,不知道还能为大汉征战几年。

  但可幸的是,他,他们,后继有人!

  赵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来形容他当下的心情。

  深深的感慨之后,赵云起身对着身前的糜旸郑重一拜:

  “臣,拜托大将军了!”

  这时赵云已然忘记了自己与糜旸的叔侄身份,这时赵云只将糜旸当做那位能完成他们心中夙愿的大将军。

  因此缘由,糜旸便当得赵云这一拜。

  看着朝他下拜的赵云,看着赵云眼眶中不断积蓄的泪水,糜旸起身对着赵云回了一拜:

  “不复长安,非死不退!”

  经过一夜的谈话后,赵云明白了糜旸要去做的是何等大事。

  故而对于糜旸的任命,赵云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时间过得很快,不久后天色就已经放明。

  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汉军大营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鼓声便在汉军大营中响起。

  这阵鼓声并不是催促汉军出征的,而是在告知此刻在汉军大营内的诸将,前来主帐拜见糜旸的。

  诸将虽不知道糜旸为何一大早就要召集他们,但面对糜旸的召唤,他们一点都不敢耽误。

  没有用多久时间,汉军大营内的诸位汉将都齐聚在糜旸的主帐中。

  可是在他们到来后,他们却惊讶的发现,糜旸的身旁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

  诸将都认得这位老将是何人——左将军赵云!

  见到赵云突然出现在汉军大营中,帐内诸将的心中都浮现了疑问。

  只是还不等诸将发问,糜旸便直接开口道:“即日起,左将军会代替孤,成为你们的主将。”

  当糜旸的这句话出来后,帐内立刻浮现了一阵骚动。

  诸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纷纷面面相觑起来。

  面面相觑之下,他们发现彼此的脸上都带着浓郁的不解。

  临阵换将,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可一般临阵换将只会发生在己方作战不利的时候。

  当下汉军对魏军处于绝对的优势,根本没有理由要临阵换将。

  况且赵云要替换的是糜旸呀!

  以糜旸大将军的身份,除去刘备之外,向来只有他换别人的份,谁能想到糜旸也会有被替换的一日。

  诸将会感到不解这一事在糜旸的预料之中,这也是他昨夜没有立即离开的缘由。

  若他身为下方的将领,突然被通知这个消息,心中也肯定充满疑惑。

  但好在这个消息是他亲自公布,这就保证了诸将只会疑惑他是否又在筹划着什么大计划,不会让诸将的军心产生一些不好的动荡。

  至于眼下诸将的不解,糜旸相信时间会弥平,况且接他班的乃是赵云。

  凭赵云的声望,要想解决诸将的疑惑也很简单。

  让他多去魏军阵型中冲击几次,那么到时候亲眼见到赵云勇武的诸将,心中的疑惑估计会被惊叹所替代。

  为了尽快赶去上邽,糜旸直接在诸将面前,将怀中的兵符交到赵云的手中。

  最后糜旸看着诸将言道:“在孤离开之后,尔等务必要听从左将军的号令。

  若有人敢以下犯上,阳奉阴违,不论身份为何,孤也定斩不饶。”

  说这句话的时候,糜旸的眼神扫视了一圈在场的诸将,特别是诸将中的刘封。

  而刘封在见到糜旸锐利的眼神后,立即心虚地低下了头。

  刘封的心虚源于他知道糜旸说的话,不是在妄言。

  要是他不按糜旸说的去做,或许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刘备还能暂时保下他。

  可一旦刘备薨逝,那么他将来也一定逃不了糜旸的法办。

  意识到这一点后,刘封的心中第一次产生了畏惧。

  在最后敲打了一番眼前的诸将后,糜旸便起身提起一旁剑架上的慎独剑。

  见糜旸要离去了,赵云连忙起身欲送糜旸出营。

  但赵云的这番好意,却被糜旸摆手拒绝了。

  “左将军初至街亭,当下应该尽快熟悉一应军务,无须分心相送。”

  “另还望左将军谨记,身为困兽的贼军,也许会在临死前奋力一击。

  可困兽之力,定然无法持久。

  左将军只需以守为攻,困兽最后终究会乖乖束手就擒。”

  糜旸的嘱咐让赵云正色。

  在嘱咐完赵云后,糜旸就在诸将的目光注视下,直接朝着帐外走去。

  等糜旸一路来到营门外后,他便看到了营门外早有上千精兵,正在营外等着他。

  这上千精兵是糜旸的亲军。

  见亲军都集结完毕后,糜旸一跃跨上了丁封牵来的战马之上,然后扬鞭高呼,带着上千亲军朝着上邽的方向快速前进。

  上邽,汉军大营内。

  今日在刘备的帅帐内,正召开着一场军事议会。

  军事议会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击退上邽城外的数万魏军的。

  自拿下陇西郡后,刘备率汉军主力来到上邽城外,已经过去了不少的时间。

  在刘备率军抵达上邽城外后,汉军的兵力已经在魏军之上。

  察觉到己方有着人数优势的刘备,本想转守为攻,趁汉军士气高昂之际,一举击破曹真统率的数万魏军。

  但可惜汉军虽皆悍不畏死,再加上当时军中有着赵云、马超这两员猛将助阵,但汉军还是一直迟迟不能攻下魏军大营。

  这除去魏军人数众多及曹真守营有方外,还因为上邽守将郭淮,乃是个难缠之辈。

  每当汉军全力对魏军大营发动猛攻时,郭淮就会率军袭击汉军的侧翼。

  上邽城内的魏军人数并不多。

  可郭淮的魏军,却与大营内的魏军,形成了掎角之势。

  这让汉军在作战中,处于被动。

  以上的重重因素导致了上邽的战局,整体上维持着对峙焦灼的局面。

  为了打破这对峙焦灼的局面,刘备这几日一直召开军事议会,想着能集思广益,思考出一个方略,为汉军打开在上邽的局面。

  毕竟据之前糜旸传来的消息可知,街亭处的汉军刚刚取得一场不小的胜利。

  对比之下有着汉军主力的上邽,却一直在上邽未有什么大的进展,这段时间反而还折损了不少兵马。

  这种对比,让刘备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

  他知道糜旸马上就会到。

  正因为如此,刘备愈发想着在糜旸到来之前,取得一场胜利。

  徒弟优秀是一回事,他这个做师父的,也不能太拉胯了不是。

  刘备用威严的眼神,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众臣。

  哪怕赵云前几日被他派往街亭,可当下他的大帐内,还是汇聚着当下大汉最为优良的臣子团队。

  刘备觉得,这一众国之良臣中,总不可能没有一二人会有良策献上吧!

  可事实却让刘备觉得心灰意冷。

  在他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臣后,众臣中没有一人敢直视他的眼神。

  这代表着众臣都没有策略,可以打破当下两军的僵局。

  甚至连刘备一直器重的黄权也是如此。

  看到这副场面后,刘备叹了口气说道:

  “若孝直尚在,何至于让朕止步于上邽也!”

  刘备是个重感情的人。

  重感情的他,在当下群臣皆束手无策的时候,很自然就想起了当年让他一飞冲天的翼侯法正。

  听到刘备的叹息中满是对法正的思念之情,正所谓君忧臣辱,这一刻帅帐内的一众汉臣,脸上都浮现了羞愧的神色。

  只是羞愧归羞愧,让他们想出计策来,那也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他们皆是大汉的良臣不错,但不说术业有专攻,帐内的大臣又不是都是擅长军略之辈。

  而就算有自恃为善军略之辈,但与法正那等惊世之臣又如何相比呢?

  眼下上邽城外的汉臣团体,与历史上刘备东征时所带的汉臣团体,在人员上并无大的区别。

  历史上他们甚至都没提前预防陆逊的火攻,更别说当下想出能够击退数万魏军的策略了。

  可就在群臣羞愧,汉帝生叹的时候,侍郎董允一脸喜色的进入了大帐之内。

  董允风风火火的进入,一开始并未引起帐内诸人的注意。

  只是当董允汇报出一件事后,方才还在羞愧的众臣,却直接纷纷抬起头看向了董允。

  “陛下,大将军到了!”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在大帐内引起了躁动。

  “大将军怎么会突然来此?”

  “难道是曹彰小儿已经授首?”

  “我就说凭大将军之能,曹彰小儿又岂能挡得住他!”

  “可若曹彰小儿已然授首,大将军缘何不乘胜追击呢?”

  一句句或猜测,或笃定的话语,在帐内的不同汉臣口中发出。

  可尽管他们说的内容不同,但他们的语气却是统一的——那便是欣喜。

  看见众臣因为糜旸的到来而欣喜鼓舞,要是换做曹家或孙家的任何一位主君,估计心中都会起忌惮之心。

  但刘备的心中却并未有这种想法。

  同样的他的心中也与众臣一般,充满了对糜旸的期待——尽管糜旸来的比他预想中的快上了一些。

  期待之余,刘备也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方才让他们想计策时,一个个哑口无言,现在倒是群情振奋起来了。

  只是刘备也没太在意这点,他挥挥手示意董允将糜旸带进来。

  得到刘备的示意后,董允连忙转身朝外走去。

  等了一会,糜旸方在董允的带领下出现在了大帐内。

  当糜旸的身影出现后,帐内的一众汉臣皆自发地起身对着糜旸行礼参拜道:

  “臣等拜见大将军!”

  众臣的声音高昂整齐,充满了恭迎的意味。

  不管一众汉臣是何等身份,或三公或九卿,但在这一刻,他们都流露出对糜旸发自真心的敬重。

  若没有糜旸,又何来大汉当下之局势?

  群臣躬身欢迎的架势,并未让糜旸停下脚步。

  不是他高傲,而是这时他的眼神都在眼前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

  看到刘备比以往又苍老了几分后,糜旸连忙一路趋行至刘备的身前,然后对着刘备深深一拜道:

  “陛下,臣回来了!”

  正常糜旸要说的是拜见陛下四个字,但他现在说的是臣回来了四个字。

  可就是这四个字,却更让刘备觉得受用。

  “何故回来的这么迟?”

  朕很想你。

  这一刻刘备心中不觉得糜旸来的太快了。

  在问出这句话后,刘备看到糜旸脱履解剑的装扮,想来方才他之所以没马上进来,便是这个缘故。

  察觉到这一点后,刘备笑指糜旸道:

  “若你能为朕击退城外那数万贼军,朕便赐伱剑履上殿之殊荣!”

  “如何?”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糜汉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