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汉正文卷第四百二十六章兵分两路交州兵至诸葛亮要孟获协助的事乃是与之前得到的一封信有关。
从那封信的内容,诸葛亮得知了孙权会动用自己的权力资助南中的叛军成事。
而按照时间来推算的话,孙权的资助在近段时间就会抵达南中。
那封信中并未言明孙权会以何种方式资助南中叛军,钱、粮、或者是两者兼备?
甚至是直接派兵进入南中。
以诸葛亮对孙权的了解,他认为孙权很可能是三者兼备。
毕竟孙权与曹丕不同,曹丕的势力范围与南中并不接壤,他能资助南中叛军的方面,就只有名义。
而虽然孙权的主要势力范围在江东一带,但世人皆知交州在不久前也已经纳入他的统治之中。
交州与南中的牂牁郡接壤,特别是士燮的大本营交趾郡,与牂牁郡的距离并不远。
若孙权能说动士燮的话,那么以士燮在交州盘踞多年的势力,他是有办法调集一支精兵进入南中作战的。
这便是诸葛亮目前最担心的事。
而对于这件事,诸葛亮的心中也早有应对之策,这个应对之策便是分兵。
当下南中四郡,只有益州郡与牂牁郡尚未平定。
益州郡作为南中四郡中最发达的一个郡,哪怕雍闿在今日的大战中遭受重创,但也不可小觑。
毕竟受到重创也代表着雍闿会对接下来的战役更加小心谨慎,若雍闿想要野战的话诸葛亮倒是不惧,他担心的是雍闿一心守城故意拖延时间。
介于这层担忧,诸葛亮势必要率领汉军主力一路南下讨伐雍闿,不让他有喘息之机。
可交州方面可能存在的敌人援军,也不可小觑。
在这种情况之下,分兵是对汉军来说最佳的策略。
诸葛亮就连别军的主将人选都想好了,那人便是已经有过一次突出表现的邓艾。
可是邓艾毕竟不是南中人士,而南中的地势又十分错综复杂,所以诸葛亮便想着让孟获充当邓艾的向导。
如此一来,诸葛亮才能真正放心。
在孟获明确表现出臣服的姿态后,诸葛亮便将他的打算告知了孟获。
而孟获在得知诸葛亮是要他充当一支汉军的向导后,对于如此简单的事,孟获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见孟获答应了此事,诸葛亮便让诸将及孟获退下,他单独留下了邓艾。
等众人都离开之后,诸葛亮将他心中的全盘考虑都告知给了邓艾。
在方才诸葛亮要孟获充当向导的时候,他并未在诸将面前明言他此举是为了防备孙权。
截至目前,孙权对大汉表面上还算谦恭,在孙权未有明确悖逆之举的情况下,诸葛亮不想贸然引起诸将对江东的敌视。
北伐在即,在将来的数年之内,大汉还需要孙权的“臣服”。
可诸将不知道,诸葛亮认为邓艾一定是会知道他的内心隐忧的。
果不其然在诸葛亮对邓艾说完他心中的通盘打算后,邓艾立即对诸葛亮表明态度:
“丞相高瞻远瞩,艾愿率领别军前去讨平牂牁郡的叛军。”
邓艾知道糜旸派他南下,就是让他协助诸葛亮早日荡平南中之乱,既然如此,面对诸葛亮的信重他当然不会拒绝。
见邓艾毫不犹豫地应下这桩任务,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
邓艾虽私德有亏,但在大节上却是从不退却的。
不过生性谨慎的诸葛亮还是嘱咐邓艾道:“我无法分给你太多兵马,你只能率领你本部的五千梁军前去。
而伱也知道,牂牁之战表面上是对付朱褒,可实际上是要应对来自江东的敌人。
江东多才俊,非朱褒可比拟,你要多加小心,不可有丝毫大意。”
面对诸葛亮的嘱咐,邓艾脸露慎重地一拜称唯。
在嘱咐完邓艾之后,诸葛亮便让邓艾先行退下。
不久后他的帅令自然会发到邓艾手中。
而等邓艾离开之后,诸葛亮将目光望向了东方,他口中喃喃道:
“若不是为大局计!”
后半句话诸葛亮并未说出来,可从他的语气却能隐约感到几丝寒意。
对于数次背信弃义的江东,诸葛亮又岂会不感到厌恶呢?
汉章武三年元月,诸葛亮领军进驻邛都县。
当日,诸葛亮派出士卒将高定的人头传檄全郡。
当高定的死讯被越嶲郡中的诸县得知之后,越嶲郡诸县纷纷改换旗帜,重新纳入大汉的怀抱之中。
他们变更旗帜的速度,与当初投入高定麾下的速度一般快。
当月底,在越嶲郡的疆域重新纳入大汉中之后,便有一些大臣建议诸葛亮要清算之前附逆的诸县长。
乱世之中,以杀止杀是很经常施用的一个震慑手段。
可面对这个常用的震慑手段,诸葛亮却并未采纳。
倒不是诸葛亮没有这番铁血心肠,只是身为政治大家的诸葛亮知道,南中不同于益州北部诸郡,在这里高压政策只会引起无休止的反弹。
在诸葛亮否决了以杀止杀的建议之后,又有人向诸葛亮提出驻军留守的建议。
大家都知道益州郡与牂牁郡的叛乱尚未平定,接下来诸葛亮肯定是要继续南征的。
等诸葛亮率领大军离开越嶲郡后,当地的局势可能会有所起伏,故而众人认为在越嶲郡留下一定数量的大军是很有必要的。
至少也要留下一位信得过的外地大将。
这一点可以算是诸将的共识。
不过面对这一点共识,诸葛亮却有不同的看法: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
“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
“又夷忧有反叛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
诸葛亮以三不易的看法,否决了诸将的共识。
随后诸葛亮便做出他的布置:“拜李恢为越嶲太守、吕凯为永昌太守。”
李恢原官职是庲降都督,现在诸葛亮又给他加了一个越嶲太守的职务。
而吕凯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人。
吕凯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当初雍闿领兵反叛时,越嶲与牂牁二郡皆响应他的叛乱,唯有吕凯坚决忠于大汉闭境抗拒雍闿。
吕凯与府丞王伉一起率领并激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雍闿,这样的事迹在诸葛亮拿下越嶲郡后,也传入了他的耳中。
对于如此忠臣,诸葛亮没道理不做出奖赏。
当然诸葛亮之所以会提拔吕凯,并让李恢兼任越嶲太守,乃是与他心中治理南中的政策有关。
这个政治政策便是“以南治南”。
李恢与吕凯皆出身南中大姓,他们在南中本就有不低的声望。
将这二人分别委任为南中二郡的太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越嶲、永昌的局势,也可以让刚刚平定的这二郡,能够不再起波澜。
在大致安排好越嶲与永昌二郡的政务之后,诸葛亮便率领着剩下的万余汉军朝着益州郡继续进发。
不久前,邓艾与孟获已然率领着五千梁州军朝着牂牁郡进发。
分兵既是诸葛亮防备孙权的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他想快速平定南中叛乱的心理诉求的体现。
只是他的分兵之举到底能不能让他如愿,接下来还得看南中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在诸葛亮与邓艾的大军分别朝着目的地进发之时,由士徽、孙桓、虞翻三人率领的交州军提前一步来到了牂牁郡的且兰县外。
且兰作为牂牁郡的治所,是牂牁太守朱褒的大本营。
而在得知士燮派兵前来支援他后,朱褒高兴地领军于县外的十里之外相迎。
作为南中的东大门的一把手,朱褒早在很久以前就与士燮有着私下的联系。
历史上南中之乱,便有士燮在背后鼓噪引导的效果。
若没有士燮及他背后的孙权在撑腰,雍闿在历史上亦不会那么果断的反叛大汉。
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出,士燮与南中的私下联络不仅开始的很早,还已经到了很深入的地步。
士燮可称得上一句是南中诸豪强坚定的政治盟友。
面对政治盟友派军来支援的行为,朱褒又岂能不感到高兴呢?
特别是在不久前,他已然得知了高定身死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后,兔死狐悲便是朱褒心情的最佳写照。
可这种心情在士徽领军到来后,便渐渐地消失了。
从士徽的事先通报中,朱褒知道了士徽这次带来了上万大军。
这上万大军可是士燮纵横交州数十年的资本,如此强援到来,朱褒又怎么会不感到欣喜呢?
由于内心中的欣喜,朱褒在见到士徽这个好友的那一刻,他便激动的上前抱住了士徽的肩膀。
之前士燮便是派士徽联络朱褒的,一来二去之下,朱褒与士徽的关系相处的不错。
而面对朱褒亲昵的拥抱行为,士徽也并没有抗拒。
在简单的寒暄之后,士徽便为朱褒介绍了孙桓与虞翻二人。
朱褒对虞翻不感兴趣,可他在得知孙桓的身份之后,脸上浮现了一抹兴奋之色。
朱褒不由自主地拱手朝着东方感谢道:“吴主今日相助之恩,褒铭记在心。”
不管朱褒心中是否真是这么想的,但他表面功夫的确做的不错。
至少孙桓对朱褒的表现很满意,可历经世事的虞翻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了。
在成功接到交州大军后,朱褒本想让士徽将他的大军驻扎在城外,然后士徽带人入城参加他早就备下的宴席。
可面对朱褒的这个想法,士徽脸上笑嘻嘻的婉拒了。
抱他可以,想让他与自己的大军分开,门都没有。
在被士徽拒绝之后,朱褒明白了士徽心中的顾虑。
乱世之中人心不古,这世道死在盟友手中的人还少吗?
只是朱褒也没点破这层,他只是笑着将士徽的大军接到早已准备好的军营之中,然后他便与士徽、孙桓、虞翻等人各带着一些亲信,在军营与城门之间摆起了宴席。
宴席之中酒过三巡之后,朱褒见士徽三人兴致都不错,他便斟酌着将不久前得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这个消息正是发生在半月之前的邛都之战。
当士徽三人得知高定战死,并且越嶲郡及永昌郡已经落入汉军的手中后,他三人脸上的笑意顷刻间消失。
南中的局势变化的也太快了吧。
士燮之所以会同意派兵支援南中,一方面是因为他忌惮汉军的势大,另一方面是他做出这个决定时,得到的情报是诸葛亮率领的汉军在僰道寸步难进。
如此利好的消息,那还等什么?
士徽自认为他们的行动已经够快,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汉军的行动更快。
当得知当今南中的局势是汉军占优时,士徽三人又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朱褒见士徽三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皆是不快之色,他心中也发出阵阵叹息。
从他的利益来说,他隐瞒这个消息才是最好的。
可朱褒知道士燮在南中不仅与他关系匪浅,就是与益州郡的雍闿也相交莫逆,更别说之前士燮有意派进南中的那些探子。
这件事是瞒不住的,既然瞒不住,那还不如坦然告知,这样无论如何也引不起士徽的反感。
正如朱褒预料的那般,士徽三人之所以脸色阴沉不是在怪罪他,他们是在思考在当下的局势中,他们接下来应当如何做。
三人之中虞翻最为理智,既然现在南中的局势对他们不利,那么他们应当及时抽身才是。
于是虞翻抽身来到士徽身旁,对他耳语了一番。
虞翻以博学闻名于江东,但他在军事上也有着不低的见识。
他认为他提出的撤兵的建议,乃是当下最适合他们的方略。
可岂不料士徽在听完虞翻的建议后,他却对着虞翻摇了摇头。
他的这番表现证明他不认同虞翻的建议。
察觉到士徽的意思后,虞翻不解,他意欲再劝士徽,可这时士徽却先一步对朱褒做出了承诺。
“纵使当今局势对我方不利,我亦不会轻易退却。”
士徽的这番表态,令虞翻大惊的同时让朱褒大喜起来。
其实虞翻与朱褒都不明白士徽为何会决意留下对抗汉军,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士徽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从历史上士徽的表现来说,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而早在他领军离开交趾之时,士燮就对他透露出这是对他的一次考验。
考验什么?
考验的无非是士徽是否有能力,能继承他在交州的权势。
要知道士燮的儿子不止士徽一个,所以这样的考验对士徽来说至关重要。
为自己的未来计,士徽是不可能会轻易放弃这次机会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