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平抑物价(3000)

  重生北魏末年正文卷第四百五十一章平抑物价萧纲献上降表,举国归附,也意味着华夏之地,仅剩岭南陈霸先与蜀地宇文泰负隅顽抗,其余尽归高齐版图。

  高澄给予了萧纲极高规格的对待,封萧纲吴公,在洛阳赏赐宅邸,赠予奴婢,安置的妥妥当当,并时常召其入宫宴饮。

  不数日,高澄打破旧例,增设后宫夫人之位,迎萧纲之女萧妙淽入宫,使其与尔朱英娥、宋氏、元仲华并列。

  七月底,北齐纳降表的消息传至江南,士民无不欢呼雀跃。

  士族欣喜,是因为小高王走上前台,也不会再被动辄打杀,相较于吴明彻、柳仲礼的血腥手段,高澄还是讲规矩的。

  民众欢腾,是等着高澄重振江南经济,为大家分配田地。

  此前吴明彻、柳仲礼清查,收没大量士族侵占之田,尽数归为国有,却始终没有分配下去,就等着留给高澄施恩于民咧。

  江东、江州一日间改旗易帜,纷纷拥护北齐领导。

  高澄依旧以吴明彻为江州刺史,拜柳仲礼为扬州刺史,整合江东之地为吴州,以段韶为吴州刺史,治建康。

  又尊晋阳为北京、长安为西京、邺城为东京、建康为南京,与洛阳并为五京,一时间,晋阳、长安、邺城、建康四地百姓尽皆奔走相庆。

  高澄并为大肆耗费民力,而是以晋阳渤海王府为行宫,长安、建康自有宫城,也得到了保护,无需再造,只是命尚书令高隆之为营构大将军,在邺城兴建行宫,还不忘耳提面命,勿求奢华。

  至于兴建行宫的损耗,高澄打算向佛教化缘。

  江北之地,经过高澄的强势打压,佛门子弟凋零,所剩不多的老和尚,一个个都清心寡欲的在庙里诵经。

  但江南在萧衍的治理下,却是佛法昌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高王执政前,北方仅洛阳一地就有寺庙一千三百余所,杜牧以四百八十之数,指代南朝寺庙繁多,终究是短了见识。

  当年洛阳一千三百余所寺庙,高澄大笔一挥给抹个零头,如今只剩了十三所,其中一所还是具有私人娱乐场所性质的瑶光寺,力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如今北方的灭佛之风,也吹到了江南,一时间各地沙门遭难。

  虽说还有不少名寺得以保留,但大量僧尼被迫还俗,纳为税户,寺院经济全数充公,佛教再不复昔日之盛。

  例如建康名寺同泰寺,早些年萧衍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同泰寺积累了大量财富。

  其中只有第一次是萧衍主动还俗,剩余三次都是官员集资将他赎回。

  分别凑了一亿、二亿、一亿,总计四亿钱。

  如今这些钱币尽数充公,运往洛阳,将熔铸为昭德通宝。

  萧纲之子萧大器、萧大心、萧大款、萧大临、萧大连、萧大春等十六人各携家卷由建康启程往洛阳安置的时候,高澄的诏书也抵达建康。

  除了人事安排以外,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禁止使用足陌钱,允许百姓兑换昭德通宝,所得足陌钱连同同泰寺的资产尽数运往洛阳熔铸。

  在统一了货币的同时,高澄在诏书中明确指出,禁止士族囤积,哄抬物价。

  当年萧衍因为市场上各类货币良莠不齐,下令南梁境内只许足陌钱流通,本是好意,却不能遏止士族贪欲,任由他们大量囤积,致使市面上流通货币稀缺,造成三十文可当百文使用的奇怪现象,仅仅是这一招,就使士族财富翻了三倍,底层民众饱受剥削。

  高澄自然不会重蹈覆辙,他在禁止士族囤积货币的同时,也担心士族大撒币,使得大量货币涌入市场,炒高盐、米、布的价格,有规定了这三类物资在民间的私人囤积数量,但凡超过标准,便算是囤积居奇,要受重拳打击。

  当然了,小高王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绝不会既不准豪族存钱,又不准豪族消费的现象。

  世家豪族们当然可以消费,但必须是制定商品,例如瓷器。

  高澄改江州昌南为景德镇,在此设瓷局、置御窑,又多建对民间开放的瓷窑,命令大臣张德兴常驻于此,监管瓷器经营。

  在高澄看来,士族的财富就应该用来购买精美的瓷器,这才是正确用途,而不是与民众争夺盐、米、布,将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炒高。

  同时高澄也从宫里拿出了许多古董字画,运往江南。

  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只因为江南货币远超市场所需,造成这种现象,高澄自己也有责任。

  当年他将淮南的足陌钱运去江南,以低廉的价格,购入大量米、布送往江北,以经济掠夺的手段,瓦解了江南经济。

  如今高澄开放足陌钱兑换,依旧坚持以含铜量为标准,等量兑换昭德通宝,其中固然能使士族得利,但更重要的是不会使底层民众破家。

  毕竟若是廉价兑换,高澄自然可以赚上一笔,但无疑又是一次对底层民众的经济掠夺。

  小高王从来不屑于刮穷苦百姓的钱,当初掠夺江南财富,那是敌我两国之分,如今江南百姓也是他的子民,自然不会掠夺自家百姓。

  段韶、吴明彻、斛律光、高季式分别在江东、江州、湘州、衡州,接连将几家藏匿大量货币与囤积盐、米、布,炒高物价的士族豪强抄家,处死其家主之后,江南士族纷纷乖巧起来。

  高澄这人当然讲规矩,但讲的是他自己的规矩,不按他的规矩来,他就不跟你讲规矩。

  江北士族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江南豪族才明白过来,或是带着钱币去往景德镇,争相购买瓷器,或是高价收购高澄运来建康的古董字画。

  随着大量足陌钱从江南被运往洛阳熔铸,江南经济得以恢复,盐、米、布等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也下降到了正常水平,江南百姓无不为高澄歌功颂德。

  加之均田制被移植到江南,四州刺史为贫苦民众分配田地,受益之人都打心底将自己当作了齐人,将过去梁人的身份抛在了脑后。

  至于市场被炒热,价格居高不下的精美瓷器、古董字画,这些东西价格再怎么昂贵,也伤不到贫苦百姓,相反,还能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景德镇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各地都有瓷窑陆续开设,其余手工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毕竟在小高王的屠刀下,士族既不敢贮藏货币,又不敢购买生活必需品,就只得往手工业的方向大撒币。

  高澄此举,变向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也是小高王乐于看到的。

  他将六个儿子悉数唤到身边,怀抱着年纪最小的高孝珪,与高孝章、高孝瑜、高孝琬、高孝瓘、高孝琮详细解释自己是如何稳定江南物价,为何逼迫士族购买手工业品。

  就连高孝琮都听得认真,小时候顽劣不堪,但如今年纪也大了,虽说顽劣性子没改,平素还是游手好闲,却也知道在父亲面前得老实些。

  高澄这么做,自然是想让儿子们增进对经济的了解,毕竟一国之君不懂经济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一如既往,在让他们五人各回尚书省时,还不忘交待让他们在明日上交一篇策文,便是今日教导的体会,言明必须是他们自己的理解,不得假手于人。

  高孝琮在今年年初被封为燕王,被高澄踢去了礼部,没错,原本有兵部与礼部的空缺,但高澄可没给他抓阄的机会,直接指定了礼部。

  这小子,就该派去礼部好好学学什么叫礼。

  命人将高孝珪送回陈氏寝宫,高澄在明光殿批阅完奏折,见天色不早,便又微服出宫。

  他先是往宋钦道的家里跑了一趟,看望了穆邪利与其母轻霄。

  母女二人因为此前高澄的来访,彻底改变了命运,再未被人欺辱,轻霄脸上的疤痕也在全元起的治疗下消失不见,恢复了原本的美丽模样。

  换源app】

  只是宋钦道却不碰她,显然是误会了高澄的想法。

  小高王于是找机会向宋钦道澄清,同时也告知宋钦道,莫要因为自己的缘故,宠妾灭妻,善待轻霄母女即可,无需多想。

  宋钦道之妻崔氏闻言,向高澄叩拜谢恩。

  小高王背宋氏夫妇送出府门,又弯下腰揉搓了穆黄花的小脑袋,才由尧师等人护卫着离开。

  来到诸王邸,也就是当初的渤海王府、齐王府,高澄并未急着进门,而是去往旁边的院子。

  他来到密室,曾经的地道已经被填埋,封得严严实实,再也不可能有人经此与自己相会。

  强压下往赵郡王府与那人见面的冲动,高澄这才回到诸王邸。

  诸王邸是高澄尚未成年的兄弟们的居所,如今随着最年幼的高济年满十五岁成年,被赐予府邸,已经是人去楼空,只剩了奴仆婢女守着这座府邸。

  高澄在此居住了十余年,主院里的花花草草还是过去的模样,自从高澄篡国称帝,搬入宫城,主院便空置下来了,谁又敢搬进高澄的旧居。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北魏末年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