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松江府的海军大学,目前还没有开始正常运转,只是一片气势宏大的建筑群而已,没有什么好视察的。但是,这也是暂时现象,等到朝廷批准了海军大都督府的要求,很快就会热闹起来。
林潇宸与陈言彬、林靖海、林明海等人,在海军大学详细制定了海军建设方案,叮嘱几个人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然后就乘船回到了应天府。
随后,他向永乐皇帝和武英殿会议,以新大陆需要开发和保障为理由,提交了一系列的新方案。所有的方案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招募兵员,而且还提出解除海军官兵军户身份的要求,严格来说,他这是要对大明的户籍制度进行天翻地覆的改革。
“军户的政策,有利于大明前期大局的稳定,减少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以土地养兵,不必增加老百姓的赋税,而且还能开荒增加田亩。但随着大明向北和向西的扩展,与外面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多,形势要比洪武朝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
“永乐朝眼下统治了多少疆域,洪武朝又统治多少疆域?因此,有些原本利国利民的事情,也得根据形势做出变通。臣的建议是,大明在一段时期内的军队,将实施募兵制和军户制的双轨制,陆续撤销军户制,取代的是常备军制度、预备役制度和义务兵制度。”
“随着新粮种从新大陆运抵大明,粮食增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人口陆续的增长,会为大明带来更多的兵源,可能会有人提出异议,没有了军户制度,如何保障大明撤销军户后,还能有足够的兵源使用,我有新的制度可供大家进行考虑。”
“常备军就是募兵制,主要是朝廷边疆的边军,扞卫京师、中都和大城镇的驻军,服役期间朝廷发放军饷,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无法适应军队要求的时候,就转入民户回家安置,由当地的官府加以照顾,使他们的余生安家立业。”
“义务兵制度主要是针对内地,凡是年龄在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男丁,都要根据朝廷的需求参加军队,在军队期间由朝廷发放钱粮,优秀者可转入常备军或者晋升为军官,只占用他们四年时间,服役结束后继续回归平民。”
“预备役制度,就是整个大明境内四十岁以内的男丁,每年的夏季和冬季,抽出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常规训练,由各都司指定各地的卫所负责,战时需要增兵,义务兵无法满足常备军需要的时候,可随时对他们进行征召。”
“而火炮和枪支的出现,也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应该走精兵路线,这么说吧,一个配备了新型火器和铁甲车,同时也使用冷兵器的骑步兵组合军队,能够对抗三倍以上的对手,就拿集宁卫做例子,内地的十个卫兵力,也难以抵挡集宁卫大概三个卫的进攻。”
“六月份的时候,郑和率领使节团到印度洋地区,用我的话来说,大明军队所到之处,都是我大明帝国的势力范围,单纯使用陆军,已经无法满足大明自身的需要了,所以发展海军势在必行。”
“海军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充数的,这是一种高技术的兵种,而海军陆战队是大明保障藩属国,保障在西洋各国利益的核心打击力量,就比如这次的欧洲战争,如果有海军陆战队,我们就能使用舰船直接从印度洋抵达埃及的红海,登陆后就是地中海的南岸......”
林潇宸滔滔不绝的说了两个时辰,把自己关于如何推行新制度,还有组建海军陆战队的想法,向永乐皇帝和武英殿的将领们,详细阐述了一遍。
对于从大明水师征调部分将领和军官编入海军,海军大学在大明境内公开招收首批学员,这两件事没有引发什么异议。
海军大都督府,实际上也是整个大明帝国水师的最高指挥机构,这属于是大都督府的权责范围内事务,通报一声即可。
而海军陆战队的组建,第一批在大明境内公开招募的数量,居然就达到了二十万人,这件事引发了各方势力的瞩目。
只不过呢,二十万人的确不少,可对于十倍以上的大明军队群体来说,还不算是惊世骇俗的举措。
林潇宸说了,海军陆战队暂时需要调到新大陆,军费朝廷提供三成,其余的从市舶司商税和海外贸易所得解决。
但军队的新制度变革,却给在场的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这完全违背了太祖高皇帝的制度,而且军户制堪称大明的基石,常年能够维持两百多万军队的数量,巨额的饷银通过土地解决,没有耗费朝廷财政支出,这两项是看得见的好处。
可仔细想想,都认为林潇宸的策略合情合理,谁也说不出新制度的坏处,真不愧是大明军方的掌舵人,想的就是全面。
实施三个制度相结合的政策,朝廷军队并没有实质性的损失,而且扩大了兵源,变成了全民皆兵的局面,对大规模作战意义重大。此外,义务兵服役只有四年,这就变相增加了大明的民户数量,有更多的人进行耕作或者出卖劳动力,对大明没有坏处。
常备军镇守边疆和重要地区,花费的钱粮的确是比平时多了很多,可对大明来说,目前军队的数量降低了至少一半,节约了财政的大笔支出。
内地有义务兵承担,并且随时支援常备军,预备兵以备不时之需,这是非常完美的改革。
“朱能,你说说你的意思!”朱棣想了想问道。
“启奏皇上,臣觉得大将军对军队的改革,并没有损害到军队的战斗力,充分考虑到了兵源问题,常备军、义务兵和预备兵形成了有序的衔接,为大明增加了民户的数量,减少了朝廷财政的开支,臣是赞同的,但不能操之过急,划分阶段在三到五年内完成,臣以为是比较妥当的。”朱能说道。
“陈亨,你的看法呢?”朱棣问道。
“启奏皇上,臣以为事实摆在眼前,按照大将军的实施办法,经过几批轮转之后,我大明随时都能拉出几百万经过训练的军队投入战场,这样的强大力量,足够应对任何的战争,臣赞同大将军的军制改革!”陈亨说道。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