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问鼎(一)

  这样被生活磋磨得没有丝毫棱角的老画师,叫苏午着实看得不落忍,他伸手扶住了老者,道:“老丈不必多礼。

  圣人令我专来迎候老丈,嘱咐我万万不能怠慢老丈,今下未能远迎,还请老丈莫要介怀。”

  老者直起身来,听着苏午所言,眼神有些茫然:“圣人令尊驾专门等候于我,还嘱咐尊驾不得怠慢……”

  老画师倏忽反应了过来,眼神暗淡下去:“圣人说的是我那道玄师兄罢?”

  道玄师兄?

  眼前这位老画师并不是吴道子?

  苏午瞬时从老画师的话语中提炼出了有用情报――吴道子又名作吴道玄,这位老画师既称吴道玄为师兄,其应与吴道玄师出同门――吴道子画技笔法师从‘张僧繇’,这位老画师莫非也是张僧繇门下弟子?

  吴道子为何没有过来?

  心下念头飞转之际,苏午同时向那位老画师开口说道:“圣人自言会将吴道子送来不良人馆舍,看来他今下未能来到?

  未知阁下尊姓大名?”

  “道玄师兄今时并不在京城,正在别处为至交好友修筑的宫观,描绘壁画,是以圣人令老夫来投不良人。

  老夫姓杨,名惠之,见过主事。”老画师‘杨惠之’叹了一口气,向苏午再次行礼,有些卑微地言语着。

  这位名为‘杨惠之’的画师,与吴道玄确系同门,画法皆师从张僧繇。

  传言杨惠之画艺,并不逊色吴道玄多少,只是吴道玄成名更早于他,杨惠之此后见吴道子名声日盛,被世人所推崇,自己已然在画道之上,追赶不及对方,于是焚毁笔砚,转攻雕塑。

  其后来在雕塑一道上,果有建树,被后人尊为‘雕圣’,或称‘塑圣’,由此亦可见这位当下还未专攻雕塑之道,仍在画道之上浸润,未有寻得独属于自己的‘正道’的老者,确实极有天赋,只是他当下还未发掘出自身的天赋,未曾走到属于自己的正道之上。

  苏午闻听杨惠之之名,面上笑意愈浓。

  不论琴棋书画,亦或天下百工,皆能在‘天人交感’之中,领悟到那种玄之又玄的神韵,以那般神韵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事物赋予独有的‘灵魂’,雕塑或是绘画、书法、诗书在苏午眼里地位是一致的。

  这位既在后世被称作雕圣,其才华纵使不能比过吴道子,但也相差不远。

  吴道子也可再遇,实在遇不到,苏午亦可亲自去寻他,总有见到他的时候。‘雕圣’在今时既然主动投了过来,苏午却说什么都不打算将之放走了――其当下还是声名不显、未入‘正途’之时,苏午多在其这里烧一烧‘冷灶’,早晚也能将对方焐热。

  “阁下既得圣人看重,想来书画技艺比之吴道子亦不遑多让了,我请阁下过来,实是邀请阁下与我游历天下,尽情施展画工,于人世间留下不可多得的妙笔天工。

  请阁下在我‘不良司’中,暂领‘神工部主事’一职!”苏午看了看被杨惠之紧紧拽着的那匹老驴一眼,直接取出一包金银,递向了杨惠之,“这些银钱,算是我私人相赠老丈,不算在老丈‘神工局主事’的薪俸之中。

  老丈自去购一匹良马,留些钱财供家小花用!”

  苏午此般举动,直接打了杨惠之一个措手不及,叫他愣神半晌也未反应过来!

  他与道玄虽是同门,但道玄今时已入诸王侯乃至圣人之眼,名声渐重,而他四处贩卖自己的画作,却很少能将自己的画作卖出去,那些在他的书画摊前停留的长安士人,不是觉得他画工‘刻意模仿’吴道子,就是直接认为他只会复制吴道子画作,自身并无特点!

  惠之渐被同门师兄声名所累,生活愈发穷困潦倒,只靠着朝廷那份微薄薪俸维持生计。

  家中老妻虽然甚少埋怨他,可他每见妻子越发衰老的容颜,每日围着织机忙碌到深夜,只为多挣一餐饭钱,心中便更不是滋味。

  今圣人传旨,令吴道子投不良司去做事,吴道子却恰巧不在供奉司中,圣人便令供奉司诸画工主动报名,往不良司去报道,愿意去投不良司者,不仅能在不良司领一份薪俸,大内供奉的那份薪俸亦可会被保留。

  当时供奉司内,诸画师推辞不从,他们好歹也是内教供奉,日后总有机会‘出人头地’,或能为圣人看重,点为‘翰林待诏’,成为朝中清流,可若去投‘不良司’,便等同于踏入‘浪荡子’之列,也就自绝了前程――他们又如何能愿意?

  杨惠之原也不愿意。

  但想到自己生活困顿至此,,又日渐苍老,早已没了所谓‘前程’,前去不良司还能多领一份薪俸,改善家中贫微生活,是以杨惠之把心一横,主动应了圣人的旨意,来投不良司。

  旨意传回家中之时,杨惠之夫妻二人不免相顾垂泪。他自觉前程尽墨,心灰意冷,颓然前来赴任,却未想到自己亦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竟在这位不良人主事跟前,受到如此礼遇!

  这一瞬间,杨惠之竟有‘感激涕零’之感!

  他看那位美郎君眼神真挚,不仅直接予自己以‘神工局主事’一职,更以随身金银相赠,内心直觉熨帖,多年来遭受的冷待、郁郁不得志尽在这一刻被抚平了许多。

  但他终究不是年轻人,虽然大受感动,但很快想到一个问题――这位郎君只是‘不良司’一主事,其如何能够再许自己以‘不良司主事’之职,一念及此,杨惠之心里叹了口气,面上陪着笑,将那包金银推了回去,开口道:“而今能在不良司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一局一司主事之职,老朽不敢奢求。

  这些金银,想来也是郎君自己辛苦积攒薪俸得来,还是留给自家人慢慢花用罢,长安大,居不易,以后需要钱财花用的地方还有很多。”

  杨惠之语重心长。

  苏午听其言,笑了笑道:“圣人传旨令老丈来不良司做事,那传旨太监可告诉过老丈,在不良司馆舍前等候老丈的官员是哪一个?”

  “那位传旨太监,圣人颇为信重,在宫中地位较高。

  他未有明示,老夫也不敢多问。”杨惠之摇了摇头,品出了苏午言外之意,他再抬眼望向苏午,迟疑着道:“您莫非并不是不良司主事?您并非接应老朽的不良司职官?”

  “我确在不良司做事,此次亦是专门在馆舍前等候老丈。”苏午笑着道。他话才说了一半,一直在他身后默默观察着杨惠之的陶祖忽然不耐烦起来,直接出声道:

  “他就是如今的不良帅!

  你消息这么闭塞吗?不知道皇帝在东都拜将坛上拜的不良帅,是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

  “不良帅?!”

  心中隐隐有些预感的杨惠之,此下眼神陡然震惊起来。

  他身躯微微颤抖,眼神更加惴惴:“怎能劳动不良帅在此亲自等候老朽,在老朽身上浪费时间?

  ……不良帅是要等老朽那位师兄吗?老朽可以传信――”

  “老丈就是我要等候的人了。

  自今日起,你作神工局主事,这些金银,还请老丈收下。”苏午再将手中银钱递了过去。

  杨惠之长吐出一口气,他眼眶微红,这次未再拒绝,伸手接过那包沉甸甸的银钱,深深俯首行礼:“老朽拜谢不良帅!”

  ……

  苏午一行数十骑自长安出,往华山而去。

  杨惠之看起来颇为苍老,实则只是临近知天命之年而已,其早年间究竟岁月蹉跎,身子骨不如年轻人那般健朗,更比不得苏午、陶祖这样人物,令其驱马跟随苏午等人,只怕一番游历下来,杨惠之亦会去掉半条命。

  是以苏午专门寻来了一驾马车,并在马车四周设下种种符,以此诸般符平稳马车,使老画师乘坐其中,丝毫未有颠簸之感。而苏午亦常常在马车之中,与杨惠之讨论绘画技法。

  他不通书画,但知道自己招揽诸画师、书法大家、有诗才者入不良人神工局中目的为何――实是为了令他们能踏入‘天人交感’之境,令之将那般玄之又玄的神韵,赋予作品之上,予作品以‘灵魂’。

  这种具备特异灵韵,浑然天成,乃有灵魂的创作,就是‘入墨图’的雏形。

  是以,苏午以这个目的为根本,与杨惠之这样画技精深的画师相沟通,往往能叫对方另有一番收获,使之能够触类旁通。

  当下,马车之中。

  苏午看过杨惠之的一副旧作,在杨惠之忐忑的眼神里,他将画轴仔细卷起,斟酌良久,抬眼向杨惠之说道:“阁下这样早年间的作品之中,反而有‘神’的存在,此后愈发受到某种无形的规矩、教条约束,画风与吴道子越发相似,反而失了那种‘神灵之韵’。

  可见阁下,本有天资,只是为俗世眼光所累,不得施展出来。”

  杨惠之听到苏午这番评点,内心好受了一些。

  他还能寻回从前那种灵动感觉,但是每每落笔之时,又会被困于长久绘画形成的种种习惯、规矩,不自觉地就把画作画成了与自己心中感觉大相径庭的模样――他将自己这番感受,也如实向苏午道出。

  “未曾遇见不良帅之时,老朽竟不知书画诗文之神灵,竟有降服鬼神之用,今知此中玄妙,更不愿舍弃此绘画之道。

  但是,老朽已经老迈,困顿于世俗画派多时,终不能从局中脱离。

  虽然心中仍有灵感萌发,但却无法使那般灵感跃然纸上……”杨惠之如是道。

  “如若受困于画工技法,在此道之上,被无形的规矩教条束缚,何不换一条路?”苏午看着杨惠之,忽然反问道。

  杨惠之一时茫然:“换一条路?”

  “不论诗书绘画,皆为抒发心中所想。

  其中偶得精妙,可以与天交感,落笔有‘神’,今时既在画道之上无有成就,何不尝试别道,以此触类旁通?”

  苏午说着话,直接握住桌案一角,摆下一块木头。

  他将那块木头展示于杨惠之眼前,又道:“纸张、木石,只是抒发心中构想的载体而已。

  老丈何不尝试一下,在这木石之上,雕琢出自己心中构想?”

  “于木石之上,雕琢自己心中所想……”杨惠之看着苏午手中木块,心里陡地一个机灵,一种从未设想过的道路,此时随着苏午几句点拨,真正在他眼前展现了出来!

  苏午将那木块置于案上,转身走出了马车。

  杨惠之看着桌案上那块不规则形的木块,他倏忽伸出手去,捧起那木块,那木块在他的打量下,化作了一块顽石,顽石表层剥脱石皮,忽又变作一飞转腾挪、无可拘束的猿猴,那猿猴又落在云雾蒙蒙的高山上,盘腿端坐成了佛陀……

  老画师性意之中灵感喷薄,他将目光从那木块上挪移开来,环视左右,陡在马车角落里发现了一套插在布袋中的小刀,那小刀被他捉在手中,就好似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让他用起来甚为顺手――他取出一柄刻刀,直接在那木块上雕琢了起来!

  马车里,不时传出一阵阵满足的叹息声、号泣声。

  陶祖骑在马上,宽袖垂至鞍侧,他听到马车里的动静,摇头感慨出声:“朝闻道,夕死可矣……”

  老道转而看向旁边的苏午,眼神又变得狐疑:“你怎知这人更适合木石雕塑,还早早地为他准备好了一套刻刀?你们从前就认识?”

  不远处的洪仁坤听到陶祖这几句问话,冷笑了两声:“他从后世来,知晓这人更擅长甚么,又有甚么奇怪?”

  “对对对!”陶祖一时恍然,也不在意洪仁坤话中嘲笑之意,依旧侧头观察着那驾马车。

  苏午纵马飞驰,丹加一系红绿二色交织的衣裙,始终跟在他侧畔。她穿着这样艳丽衣裳,却不会给人以丝毫俗艳之感,反而更将她衬托得勾魂摄魄,美艳不可方物。

  一行人自午后离开长安,行至当下黄昏,华山已在晚霞中显出清晰山景。

  此时,有数个不良人策马从前方道路尽头回转而来,三骑在苏午跟前停下步伐,三个不良人翻身下马,向苏午拜倒行礼:“不良帅!”

  其中有一面庞瘦削的不良人‘魏洪’,向苏午禀报道:“往前再走二十多里,便已临近渭河,前头华阴渡口处的渡船太小,无法载运马匹。

  将主,我等不妨改道,至官道前路第三个路口时,往北而行,经小路绕一圈可以绕过华阴渡口,而后直往华山而去。”

  苏午此次前往华山,亦带上了数个不良人。

  除了早就相熟的张方之外,亦有在不良人‘阴司’之中从事,负责探问隐秘、记录诡奇之事的魏洪,以及‘火部’的不良人‘俞金牛’。

  此前去往雍凉,解决当地旱灾之时,苏午便已见过魏洪几次,当时就是此人负责记录苏午与诸僧道交手的情形。

  不良人从前分有‘十部’。

  其中以‘阳司’作为出谋划策、颁布种种秘密任务的中枢,而阴司则负责纠察隐秘,探问阴司,将之记录在案。

  其余金木水火土、罗、计都、月轮八部,主要负责出人出力。

  苏午接管不良人以后,自觉十部太过松散,诸不良人行事效率低下,他有废除原本建制,重构不良人内部架构之意,但方才走马上任,也不能立刻大刀阔斧施行改革,以免起到相反效果。

  所以他在十部之外,另设‘神工局’、‘函鬼局’两个机构,先令季行舟充作函鬼局主事,统管百五十愿僧、诸工匠、诸函人,同时与长安佛寺沟通联络,取用受誓愿加持之甲片。

  今又以‘杨惠之’作神工局主事,神工局今下尚且只有杨惠之一个主事,以及几个穷酸秀才、画师,神工局以后亦将收拢天下擅长琴棋书画之才人,群策群力,进行对‘入墨图’的研究。

  除了神工局、函鬼局两个机构以外,苏午另拟设‘镇诡局’,将十部不良人尽收摄入镇诡局中,以神工局、函鬼局的研究成果武装镇诡局不良人,将此中不良人编成诸队列,前往诸地镇压厉诡。

  待到不良人真正运转开来,镇诡局真正收押有厉诡以后,将设‘诡狱’,关押群诡。

  此般种种,尚且只是苏午的初步构想而已。

  未来或许会有变动,今时亦未可知。

  他当下挑来几个不良人随行,亦有借机传授法门于这几个不良人,令之在自己未来的谋划之中,发挥作用的心思。

  当下听得魏洪的提议,苏午笑着摇了摇头,道:“也不需借舟楫摆渡过河。我们沿路往渭水而去就是。

  在渭水之畔,歇息一夜。

  明日过河,登临华山。”

  将主已做了决定,魏洪等不良人自不敢阻拦,俱应声称是,起身上马,汇拢到骑阵之中而去。

  诸骑又往前走了二十多里,果然见到大河拦面而过,而渡口前竖立的旗子随风摆荡,二三艘只能载人的小舟在河畔随水波晃动,渡船上的老者见到数十骑驱马下河堤,一时惊惧不已,躲进了船篷之中,不敢冒头。

  苏午自不会去吓唬一个老人家,他领着众人沿河堤下的小路又走了数里,临近一片高岗,便在高岗上住马,安营扎寨。

  暮色四合。

  晚霞如纱幔遮盖在天野间,清澈大河仿似化作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晕红的天穹。

  河风漫淹向昏黄土地,带来湿润的气息。

  先前一直躲在马车之中的杨惠之,今下终于从马车里走了出来,他背着个书箱,自顾自地走到背风处,点起了一堆火,将背后书箱中插满的一幅幅画作尽皆投入火中。

  苏午在远处看见了杨惠之的举动,他未有拦阻对方。

  当下焚去旧时画稿,于杨惠之而言,未尝不是踏破旧路,捣碎教条,照见前程的一个仪轨。

  有些画轴投入火中,在风与火的鼓动下,倏忽敞开来,显出内里描绘的绮丽山水、隐逸神人,杨惠之看着那些被风火扯开的画稿,一时入神,浑然未有注意到就在大火舔舐画稿之时,有十余个或高或瘦的氅衣道士从远处的河堤上缓步走下来,今下正临近了他的身畔。

  为首的那位面目清秀的青年道人看着那些画工不弱的画稿被火吞噬,有些心疼地道:“这样画工,已经出神入化,有‘吴道子’八分神韵,就这样投入火中,被烈火烧尽,莫非不心疼吗?”

  “正因为它近似道玄师兄所作,才不值得心疼。

  而且,老朽蹉跎一生,而今终于望见前路,正是最高兴的时候,焚去从前画稿,也是为今下望见前路而贺喜,又有甚么值得心疼的?”杨惠之面露笑意,回了那出声的青年道士几句。

  他把话说完,方才觉得当下气氛不对,转头就看到了那几个面相陌生的道人。

  杨惠之的神色又变得局促不安起来,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不知该如何称呼这群不速之客。

  站在他身侧的群道之中,除却为首的青年道人面色和善以外,其余几个道士多是神色低沉、眼神里藏着莫大心事的模样,他们这副作态,更叫杨惠之不敢接近。

  老画师正惴惴不安之际,苏午与陶祖、洪仁坤缓行而来,站在了他的身后。他见到苏午走近,顿时大松了一口气,面上又流露出放松而谦卑的笑意,侧身向苏午说道:“不良帅,这几位高道……”

  “我知道他们。

  老丈,当下不是说话的地方,你往那边去。魏洪煮了肉汤,你先喝一碗,暖和暖和身子。”苏午笑着打断了杨惠之的言语,向其点头说道。

  杨惠之赶忙应了几声,又侧头忌惮地瞥了那以青年道人为首的群道一眼,从这处火堆旁匆匆离去。

  投入烈火中的画轴已烧得差不多,只剩残余灰烬了。

  苏午隔着那堆烈火,向对面的青年道人稽首行礼:“李含光道友,贫道稽首了。”

  那领一众高矮胖瘦不同、唯有眉宇间同有重重心事的道士前来的青年道人,正是茅山掌教大宗师――含光子。

  李含光饶有兴致地看着对面的苏午,同样躬身稽首还礼,而后笑着向苏午问道:“尊驾可曾授得符,得道门真传,有三师护道?

  不然何以稽首行礼?”

  “也曾授得真。”苏午笑着回应,大道神韵自周身流转,于身后隐约交织成一道昏黄符。

  那符若隐若现,其上种种云芨文字、祖师印记,终归难以明晰。

  只是符道韵展现开来,便有‘另辟新天’之相――李含光陡见那道模糊不定的符,其面色惊讶,开声道:“似有太平道符之道韵,天下传言道友系在山野间隐居百千载,逢盛世而出。

  如今看来,传言是真?”

  苏午故意未有直接展露黄天符,只是外放几缕黄天道韵,李含光却也识出了这般与汉时太平道近似的道韵,其见识确是非凡。

  含光子临于苏午眼前,更叫苏午生出一种‘远在天边,捉摸不定’之感。

  此般‘捉摸不定,远在天边’的感觉,苏午只在面对展露阳神之时的陶祖身上,感应到过。

  他因而猜测,这位‘含光子’、日后茅山复兴三祖之中的‘兴祖’,时下或已真正证就阳神,登临此岸!

  而李含光目视苏午,亦觉得苏午好似一个‘谜团’一般――他分明能从这位不良帅身上,揣摩到种种法门痕迹,然而那诸般法门相互勾连,彼此嵌套,彼此推转,竟又好似变作了一种精密至极的‘道理’,在他目下徐徐运转着,他纵能勘破其中一环,却也无法借那一环,窥得秘密全貌!

  以李含光如今修行,足可以‘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但这般‘一叶知秋’的洞见,在这位不良帅身上,亦丝毫不起作用!

  这样‘谜团’,反倒叫含光子陡生‘求解’之心。

  而苏午对今下见到的第一位真正活着的‘阳神’,亦有颇浓厚的探究欲。不过,在此之前,还是需要先分出敌友,辨出内外。

  苏午未有回应含光子的疑问,他在火堆前盘腿坐下,含光子及其身后群道亦纷纷‘落座’。

  双方坐定以后,苏午目光从含光子身后那些神色或忌惮、或凝重、或敌视的道人身上掠过,转而向含光子问道:“道友并不似突然临于此地,恰巧与贫道一行在此相遇,倒像是专程来寻贫道。

  道友为何而来?

  请明示。”

  在含光子身后群道之中,苏午亦看到有几张熟面孔。

  譬如茅山宗叶法善,譬如众妙宗神视。

  前者见苏午目光投来,眼神躲闪,不敢与他对视,后者则神色惭愧,想要与苏午言语甚么,终究在身旁尊长眼神压迫之下,不敢出声言语。

  含光子身后群道,对苏午分明怀有戒备与忌惮,甚至有些道人的神色堪称敌视。

  偏偏含光子本人是一副和风霁月的模样,旁人见到这副情景,不免摸不着头脑。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的诡异人生模拟器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