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学习

  ,重生之乘风而起

  美美地吃过一顿鲶鱼宴后,表哥和表嫂便带着东东回天化公司宿舍去了,三姐检查过老四的试卷和作业之后,勃然大怒,拉着他出去接受教育。

  而周至和江舒意,则开始做剩下的作业。

  英语作文比写文章简单得多。

  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其实英语和古代汉语,是颇有相通之处的。

  比如“shewaswokenupbysomebodyshoutingoutside.”用现代汉语翻的话,就是“她被外面喊叫的人吵醒了。”

  各词排列顺序必须发生变化。

  如果翻译成古文就不会。

  古代汉语就可以做到和英语的排列完全一致,“somebodyshoutingoutside”可以译作“某噪之外”。

  全句可译作“妇醒于某噪之外”。

  当然,如此表意,容易导致混淆,因此古文还要断开倒装一下,先强调by带出的那部分,最终翻译为——“某噪于外,妇醒之。”

  这些其实已经属于文法比较学的范畴,就和周至将“sonofabitch”翻作“狗日”,“buckup”翻作“雄起”一样,属于他对语言的特殊敏感天赋。

  所以对于精通古代汉语语法的周至来说,现代英语语法,真的一点不难。

  剩下的就是词汇量。

  英语作文其实就是考这些,用普通语法表达清楚,就能及格;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语法,复杂的分词结构,句式结构,就能得高分。

  要是再能来几个“成语”和“谚语”,那何秀就算想扣周至的分,都找不到理由。

  比如“nocross,nocrown”,没有十字架就没有皇冠,其实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意思。

  比如“whenthecatisaway,themicewillplay.”,那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而且这些谚语常常也是英文语法的精彩运用,所以周至手里现在有一本从卫宜小姐姐那里搜刮来的《英语谚语大全》,他主要在背这个。

  既有趣,又好记;既能在语法运用上得到加分,又能在内容上得到加分。

  这就好比一众“太阳当空照,花儿微微笑,小鸟说早早早”里头,突然来了一篇“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何秀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差点被闪瞎了眼睛。

  语文作文就更是现成了,将《关于良知》,拆解为“何为知,何为良知,何以致良知”三层递进,一篇文章就搞定了。

  而这些在阳明心学里已经阐述得非常明白,将之搬出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就行。

  当然这是应付周末作文,高考的话那就还要把西方的社会哲学那一套拉出来做一番横向比较,再对“善恶”的普适性做一番分析,得强调这里的“善恶”是一个社会最大范围认知内的概念,而不是单独指个体。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不存在“善恶”之分,也就不存在“良知”这一概念,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牢不可破。

  阳明心学如今还很偏门,因此周至的文章虽然大部分时候在“述古”,但是在江舒意看来,却非常的“新潮”。

  再看看自己写的,江舒意愁眉苦脸:“我写砸了。”

  在周至看来江舒意实际上写得不错,最起码没有上来就写如何捍卫良知,那样其实就是严重偏题。而是先从自己对“良知”这个概念的分析认识着手,先打造一个“良知”的定义出来,之后再加以论证。

  虽然见识谈不上多高明,但是起码路子是对的。

  “我觉得你写得相当好了,徐老师说的‘言之有物’四个字,已经做到了。”

  “可还是没法跟你的比。”

  “我那就是拾前人的牙慧而已,不值一提。”

  最后还剩下数学,女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稍差,遇到向量这样的题江舒意就无法将之在脑海里化作一幅力学分析图,所以会遇到一些困难。

  周至在做完自己那几道特殊试题之后,给江舒意在草稿纸上画图巩固。

  向量其实就是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把这个跟江舒意解释清楚以后,江舒意如茅塞顿开,接下来就好办了。

  晚上大嬢又留江舒意吃了一顿鱼汤面,还一起看完新闻联播。

  国际新闻里,海湾战争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快速结束,米国军队已经开始撤离在波斯湾的五十四万军队。

  多国部队的高科技战争打法,也彻底颠覆了国人对战争的认知。

  能够在九十六小时内将一个旅、一百二十小时内将一个师、三十天内将五个师的作战部队部署到全球任何地区的战略投送能力,无疑将单极力量的强大彰显无疑。

  而一百二十万“传统强军”共和国卫队,几无有效抵抗就灰飞烟灭的下场,带给全世界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担忧。

  谷狇

  而中国那个曾经强大的邻邦上,巴氏新思维,除了给自己赢得了一枚诺贝尔和平奖外,对国家的振作毫无效果。

  但这些除了给周至和江舒意的政治时事试题增加烦恼外,对两人别的影响似乎也没啥。

  周至帮江舒意背着书包,在送江舒意回去的路上,两人约好今晚和明早各自预习,也好让江舒意陪陪父母。

  等来到江舒意的家门口,周至将书包取下来交给她:“今天应该累着了吧?舒意你早点休息,明天我给你送猪儿粑过来。”

  江舒意接过书包抱着:“谢谢你周至,今天很开心。”

  等到周至回到大嬢家,来到窗户朝江舒意家望去,果然见到江舒意还在那里等着,见周至冒出头来,跟他招手道别后,才走进了室内。

  周至也离开窗口,在圆桌上坐了下来,和三姐老四一起开始夜间学习模式。

  老四今天上午很快乐,下午却受到严重的伤害,肥肠坨坨鱼都救不好那种。

  被三姐将一周的作业都翻出来,将本周错题全部重新做一遍,那个量,可是周末作业的几倍!

  而三姐在一边研究自己的数理化,近距离监督自己的弟弟,连偷懒机会都不给。

  周至则轻轻松松看《教父》。

  可惜题库和状元笔记到得太晚了,剩下几个月时间明显不够。

  而且周至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对于三姐也不适合,比如双面数学公式纸条,学霸们课间散步时摸出来相互考一考,就属于简单巩固一下。

  而学渣们每次摸出来,每次都会觉得是全新的知识,又得从头开始现背。

  因为上堂课间背的,这堂课间已经又忘得差不多了。

  周至也帮三姐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只能帮三姐和所有同学解决古文上的问题,就是透彻理解,轻松背诵。

  比如《赤壁赋》,《琵琶行》,当你清楚作者文字下的创作思路,就有了经线;搞清楚字词含义,也就是被经线穿起来的珍珠之后,古文比现代文,好背一百倍。

  因为它还有音韵美学在底下支撑,也就是俗话说的“朗朗上口”。

  透彻了解后,其实都不用背,只需要早读一遍晚读一遍,一周之后,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读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仍旧拿《赤壁赋》举例,就该读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其实是私塾里的读法,有个好处就是能明晰考试里边其实经常会遇到的分节考题。

  通过这种方法,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语感”,遇到陌生的段落,也能在潜移默化就给划分好。

  还有就是尽量启发思考,比如《论语选段》那一课有这么一句。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过来就是:“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校要求的学习内容,就到此为止。

  见身边小伙伴们都背得滚瓜烂熟,周至就向他们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子夏会这么说?为什么只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能够得到‘仁’?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逻辑关系,在哪儿?”

  一个问题,就把穆如云、江舒意、张辛夷都给问傻了。

  甚至可以说,夹川中学高中部,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背这一句,都会翻译这一句,但是真正理解一这句的,却少得可怜甚至几乎没有。

  这样的选段,只要求背诵翻译不要求理解,就算背滚瓜烂熟,又能有什么用?

  周至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影响大多数的人,只能给身边的小伙伴们讲起这句话的个人理解。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人。”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六书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于万物者,仁也。”

  所以先把“仁”的定义抓住,从人从二,就是他心己心,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做到很难,但是儒家也给了解决的方案,这个难度就一下子降低了。

  第一步,从对待自己父母兄弟做起,这就叫“首孝悌”;之后扩大到师长朋友,这就叫“次谨信”。

  这其实也是观察论,实践论,方法论。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之乘风而起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