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五百六十九章江山如此多娇登高望远。
眼见江山社稷,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
少了天灾,去了人祸,百姓们似乎也已经忘掉了曾经的苦难,各行各业都在磅礴的发展。
也就是在这一年。
大明的经济,翻了一倍有余,更有报刊宣扬,大明的如今,已经不缺少粮食了,而正是因为粮食价格的持续稳定。
才让大明的人心更加的心向朝廷,心向皇帝。
崇祯九年是丙子年。
也是最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没一个月,都会有大事发生。
一月,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率部东围庐州,取含山、和州。
初六日,农民军连营数十里攻滁州。
初八日,总-理卢象升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等诸道兵驰援滁州,与农民军大战于城东五里桥。农民军战不利,连营俱溃,北退五十里,被斩一千二百余级,从朱龙关至关山,积尸埴沟委堑,滁水为不流。农民军失利后,北渡逼泗州、徐州,复转入河南。月末,部分起义军自南山还商、雒。
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奏捷,斩六百七十六级,夺马骡四百余匹。
二月,山西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
二月十日,明驻守宁夏士兵,因兵饷无措,发生兵变。饥兵群起围攻官署。巡抚右佥都御史王楫因不能措饷,饥兵索饷无着,乃鼓噪而杀之。兵备副使丁启睿率军镇压,捕获为首者七人,立即处斩,兵变才被抚定。
三月,又发生大饥荒。时饥民无粮,只得食树皮、草叶。树皮、草叶尽,乃人相食。山西、河南南阳饥荒尤为厉害。唐王朱聿键奏河南南阳饥,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崇祯帝乃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河南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四月九日,礼部臣奏陈:乡试、会试二三场兼武经书算。放榜后验骑射。如南人十不得二,西北人十不得三,将提学官参治。
五月三十日,崇德皇帝皇太极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
六月二十七日,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
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围攻顺义。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城陷,荩与国器、时雨等皆死之。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定兴、安肃、大城、雄县、安州丙子胡乱等近畿州县。
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
而现在,反贼无踪,皇太极也早就败亡,只剩下建奴的代善和杜度,依旧在和袁崇焕他们打得热火朝天。
根据许多消息推演,代善和杜度他们不是打不过袁崇焕他们,而是因为边军李过和刘文秀他们,给了建奴们一个错觉。
那就是,只要建奴后方的战斗不停,他们的军队就不会再前进一步。
别看这种小打小闹的打法,对大明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
每天跑过来的奴隶都有不少,更不要说,还能够压制住代善为首的建奴们,没有办法翻身而起。
所以这一年,也就二月的时候,朝廷拨付了一点财物。
组织了一些赈灾救援的队伍,赶赴到山西,做了最后的处理。
经过了大明不断的天灾,百姓们也都快要习以为常了,曾经有多么恐惧这样的灾害,现在面对天灾就会有多么的淡定。
手中有了余粮,心里就不会慌。
在加上朝廷的一套办法下来,这种灾害,就仿佛是毛毛雨一样,听起来可怕,实际上也很可怕。
可到底是有了办法去应对,再也不会因此而死人了。
至于三月的大饥荒,那就更加的不会存在。
大明经过了一年的休养生息。
那还会饿着人,就是那些被分配在工程队中的奴隶们,吃的也比一年前的大明百姓们吃得好。
不缺粮的大明,真的是很厉害。
官道的修建,四通八达,就连修建的桥梁,也是多不胜数,因此而引发的商业繁荣,让大明终于下定决心商议免除农税的提案。
一处茶馆当中。
人们不再讨论英雄好汉,也不再喜欢听说书人说一下的演义故事,而是都在兴致勃勃的说着一件事。
台上的说书人,现在也不是在说书。
而是在桌子上摆着厚厚的一对报刊,读者上面关于农税免除的消息。
“几千年了,没想到我还能够见到,有免除农税的一天。”
说话的是名老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发出这种深沉的感叹。
他们是经历过,交不上税,被人冲进家中,拿走最后的一点之前家当的时代,而在那个时代,可没有人会顾忌,谁的家里揭不开锅了。
会饿死人这样的事情。
“是啊,士农工商,也就在这一朝,看到了农人的地位,嘿嘿,以前还看到商人们赚的多,可现在只有商税了之后,我这心里真的是很舒服。”
另一名壮汉,嘿嘿傻笑。
眼红商人利润的人可是不少,只是在大明律的制度之下,还没有人敢触犯律法。
人家商人赚钱,也是人家的本事,不服气你也可以行商。
然而一样米养百样人,总有一些眼红还仇富的人,见不得别人的好。
此时听到,整个大明缴税的群体,现在只剩下了商人,和官吏们,心中的舒爽,简直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形容。
“你呀,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不过朝廷能够通过这一个提议,真的很不简单,要是前朝的时候,那些大臣们可不见得,会同意这件事。”
另有有点见识的人,说着自己的猜测。
“这位大哥说的不错,我记得祖辈们之前,还听说有一位大臣,名字忘了,就是因为收缴矿税和商税,最后死的那个惨呦,啧啧啧······”
“哎···只要是为了咱们老百姓们着想的官员,最后不但死得惨,名声也不见得好听,只有那些丈量田亩,在庄稼地上下功夫的大臣们,才活得很滋润,还美名远扬。”
“······”
在一群人说话的时候,可没有人注意到,在角落里,一名老人在一个身有残疾的壮汉陪伴下,悄悄地走出了茶馆。
外面,天气晴朗。
可寒意依然逼人,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的年尾。
“袁老,咱们该回去了。”
自从袁可立,昏倒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着在兵法上,有什么进展,只希望能够陪着袁可立,走到晚年。
袁可立看
了看,外面街道上,撒欢着跑的孩子们,一身的新的小棉袄,让这些小孩子们,一点都感受不到冬季的寒冷。
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到的。
也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在冬天不受冻。
“这些孩子是幸福了。”
袁可立看了良久,点了点头,脸上开满了笑意的花。
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大明,现在看到大明的盛世,他就是死而无憾了。
“大明强大了,不是说四方臣服,可打的周围人不敢上前犬吠一声,还要小心翼翼的陪着小心,就这已经算是大明最鼎盛的时代了。”
作为以前领兵打仗的黄龙来说,军队的强大,他也是与有荣焉。
而最深切的一点体会就是。
随着辽东的开发,不但缓解了大明内部土地不足的问题,还增长了粮食的收成。
他也有隐秘消息的,据说许多工程队中的那些罪臣们,在听到这一件事的时候,都是目瞪口呆,经常聊的话题也都是‘早知道外面的土地那么肥沃,打出去不好,为何还要在关内扣扣索索的,让人反感。’
袁可立没有接着话茬。
议论朝廷上的得失,他有着自己的谨慎,虽然现在没有了因言获罪,可也不能任嘴胡说,尽管黄龙说的是对的。
“听说内阁次辅李定国,将要成亲了,定的是什么年月?”
袁可立忽然问道。
李长庚的年岁已经很大了,现在也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崇祯九年,再有一年的时间,就要实行皇上说的换届。
而接受的人选,也早就有了提案,那就是李定国。
人年轻,做事能力强。
还在南京不断的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
其履历也很是丰富,从西安府,到京师,再到衮州,最后一直都在南京,治理地方的经验丰富。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是大明现如今最需要的类型。
重要的是简在帝心,就是军队的支持,也是不小。
这在以往的话,绝对会引起皇上的不满,可随着大明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些事情就不是事情。
只要有能力,能够带领大明继续走向更大的辉煌,那么内阁首辅就是你的。
没有了出身的限制,只有能力的大小。
让整个大明的官吏们,都是摩拳擦掌,等着看自己是不是也由于机会,上去坐一坐这个位置。
“这个小的不清楚,不过,听说已经回到了京师,应该是要找人看一个好日子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袁可立眼珠子一转,立刻就知道,在什么地方才能堵住李定国了。
要说大明,最厉害的算命先生是谁。
那就非阚玉树莫属了。
“走,去王家,要是运气好的话,遇到王冲,就找得到阚玉树,现在李定国能够找的上做好的算命先生,也就此人了。”
袁可立吩咐道。
对于阚玉树这个人,袁可立一直都没有看透过,就是他的‘逆天改命’,据说也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找上门去,逼不得已才给出的批语。
现在他还活的好好的。
也就猜测不出,阚玉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乐文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