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斗的持续,楚军的装甲团逐步推进,机枪声持续响起,同时两队783坦克和556装甲车组成的混合车队,直接顶着城内叛军的零星反击火力,强行穿过了城区的主干道,然后把整个城区一分为二进行了分割!
车载机枪火力直接封锁了整个主干道,任何人想要穿过这条主干道,都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扫射。
随后步兵在装甲车的火力掩护下,进行更细节的分割包围,然后逐步清理建筑。
在清理建筑中,还大量使用了七十毫米步兵炮。
楚军的正规军步兵们,直接把七十毫米步兵炮拉进城,然后采用平射模式轰击各种建筑。
这些普通的木制,石头建筑在七十毫米步兵炮的轰击下根本就没什么抵抗能力。
当代欧洲的城市,和大楚帝国的城市可不一样。
当代的欧洲城市其实极少有混凝土建筑,大部分建筑都是木头建筑,少数是石头建筑,而这些建筑可都扛不住楚军的火炮乃至机枪扫射。
十一毫米车载重机枪的穿透能力,可是非常强悍的,普通建筑根本挡不住!
而极少数的混凝土建筑,大多是楚国人修建的,比如火车站,楚国人投资建设的仓库饭店这些,再有就是少数一些土著官方的建筑了。
整体来说,当代欧洲的城市其实还停留在中世纪范畴,和近代以后的欧洲城市遍布石头以及混凝土建筑是两码事……换句话说,其实不太符合后世的巷战环境,因为缺乏足够的坚固建筑充当战术支撑点。
真正适合打巷战的城市,其实都是楚国人的城市。不说本土的城市,哪怕是海外领地一些租界的城市也是拥有大量混凝土建筑,这就给了展开巷战的基础。
很可惜,土著的城市不具备这个能力。
所以当楚军真的拉着机枪火炮杀进城,展开无差别攻击的时候,这些土著叛军就发现自己以往所设想,同时偶尔也成功过的一些巷战经验根本就用不上。
人家楚军在大规模巷战的时候,根本不会和以往治安作战的时候,只是一队步兵傻乎乎的走在大街上,然后给潜伏在暗处的叛军士兵打黑枪的机会。
现在的楚军打巷战,正式进城之前就拉出来了数十门甚至更多的各种火炮,朝着城市发射大量炮弹,同时还有飞机以及飞艇,热气球进行空中侦查,校对,炮击的精度非常高。
城内叛军在城内的一些指挥部,仓库,兵营都是重点打击目标,此外还有热气球长期升空,有望兵拿着高倍数的望远镜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土著士兵有集结的迹象,立马就招呼炮兵进行远程炮击。
光是这炮击,就已经让城内的土著承受不了。
而当楚军开着刀枪不入,甚至用他们手中仅有第一挺走私来的十一毫米黑火药43式重机枪进行扫射,都打不穿的783坦克入城后,他们都绝望了!
叛军手中仅有的一挺43式重机枪,只发射了不到百米子弹,尝试扫射攻击了一番楚军的783坦克后,就被反应过来的这辆783坦克调转方向,直接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后,土著叛军的机枪小组全员成了碎片。
随后这挺被打坏的机枪还被随后赶到的楚军步兵所缴获。
十多辆783坦克以及十多辆556装甲车,看似数量不多,但是在这一个小城里作战却是分布密度极大。
在这几十辆坦克装甲车横冲直撞下,城内的叛军死伤惨重,根本就无法阻止起来有效的抵抗,最后被分割然后包围歼灭。
至于楚军的步兵们,其实也没怎么打,大多时候都是散开两翼给坦克和装甲车们打掩护,进行火力引导,少数亲自上阵那也是手榴弹,喷子开路。
甚至那些叛军士兵们,都没怎么和楚军的步兵面对面过,然后就稀里糊涂的伤亡了。
这一场战斗,对于楚军而言,是一场采用装甲车辆在复杂城市环境下作战的试验作战,战果多少无所谓,重要的是试验一系列的新武器装备和战术。
但是对于城内的波黑叛军的两千多精锐士兵而言,却是一场无比惨烈,甚至算得上是憋屈的战斗……他们大部分人都还没看到过楚国人呢,就死在了楚军的子弹和炮弹之下。
大部分看到楚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抗……不是被吓傻了,而是真的找不到有效反抗的办法,他们手中的所有武器都无效。
最后甚至逼得他们拿着手榴弹炸药包,人工冲上去试图炸毁这些坦克装甲车,但是一个个都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人家楚军早防着你这一手,要不然也不会专门给783坦克研发一款搭配使用的556装甲车。
783坦克视野有限,机动不太灵活,但是556装甲车可不一样,这玩意只有五吨重,而且还是论述装甲车,机动性非常好,转动灵活,同时车长以及机枪手的视野都非常开阔。
有556装甲车给783坦克打掩护,前方的783坦克根本不用顾及这种近身突击的威胁,可以放心大胆的前出,依靠自身的强悍装甲防护对任何可疑的敌人实施定点清除。
这种在实战中大获成功的作战模式,通过无线电报传输到了金陵城的陆军总部后,引起了军方将领的极大重视。
实战已经证明,采用全面防护思路的坦克以及装甲车进行有效配合后,作战效率极高,安全性极高。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作为主要火力输出的783坦克,上面搭载的11毫米车载重机枪,面对一些建筑物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度一些建筑的攻击还需要步兵从后方拉上来七十毫米步兵炮。
因此,前线的一些坦克兵强烈建议,光靠车载11毫米重机枪不够,还是得给坦克装配火炮,哪怕只是四十毫米的榴弹炮,在对付土木工事,建筑物的时候也比11毫米机枪好使。
此外一线将士还反馈,实战中曾经遭到过叛军的早期重机枪扫射,也遭到过土著叛军使用早期的70毫米步兵炮攻击。
虽然都没有遭到实际损伤,但是一线将士们觉得这是他们自己额外加装的钢板以及沙包的效果……觉得如果没有额外加装的钢板和沙包,说不准就得打穿,然后直接得壮烈殉国了。
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坦克再增加防御能力,现在的侧后位置十五毫米的装甲板,太单薄了,看着都没安全感,最后弄个二三十米毫米的装甲板来。
最后,一线将士还强烈建议,增加机动能力,现在的坦克动力太差了,机动性太弱,只是加了点钢板和沙包而已,但是跑起来就跟乌龟爬一样,所以要求后方得弄个好点的发动机,把机动性提起来。
一线将士的直接反馈,让后方的将领们很重视……但是有人一琢磨,尼玛,这些一线将士哪里是建议啊,这是什么都要!
要更强的火力,更好的防护,更强的机动!
但是受限于技术限制,坦克的设计根本就有一个倾向性火力强了,你就没办法搞那么多装甲,发动机的动力也受限于技术不是说能提升就能提升的。
但是一线将士的建议也不能置之不理,然后就简单的整理汇总之后,给陕甘武器公司那边提出来了改进型的要求。
陕甘武器公司那边看到新的设计要求后,也是头大的很。
受限于技术水平,尤其是发动机水平以及车体的改进潜力,783坦克可以说已经是尽可能的平衡了机动,火力以及防护了。
比如火力,其实也有安装四十毫米坦克炮的方案,那就是781坦克,但是相对于的机动性更差,防护也更差。
但是很显然,军方无法接受防护和机动性不足的方案。
如此情况下怎么改?
陕甘武器公司琢磨了一番后,觉得现有的四十毫米口径的火炮还是太大量,得弄个小口径火炮出来,这样才能够满足军方提出的火力要求,同时又不用大幅度增重,导致防护以及机动性下降太多。
不过当代里的大楚帝国,也没什么小口径火炮……受限于技术问题,尤其是炮弹装药问题,导致黑火药时代里的小口径火炮没什么太大价值。
为了保障威力,早期楚军的军工研发人员制定下来的标准是四十毫米,因此四十毫米火炮也成为了楚军军舰上的主要速射炮口径。
口径再小的话,装药太少,黑火药威力又不行,没太大意义。
这种情况从早期一直延续到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了。
但是现在,陕甘武器公司的研发人员接到了军方的苛刻需求后,这才琢磨着搞一个小口径火炮来作为坦克炮使用。
他们之所以有信心搞,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技术,尤其是爆炸装药技术有了极大的突破。
黄色炸药的出现,让哪怕是小口径炮弹也具备足够的威力。
同时成熟的无烟火药发射药,也足以让小口径短管火炮也具备足够的射程。
两者结合起来,那么就具备了研发小口径火炮的基础。
陕甘武器公司旗下的兰州兵工厂,很快就拿出来相应的三十毫米机炮方案,而且还是一款专门为了坦克而打造的短管机炮,并且为了增加其对土木工事的打击能力,还专门开发了一种半穿甲弹。
很快,这种火炮就被制造出来了第一门样炮,然后进行了实弹测试!
样炮进行测试的时候,对土木工事,建筑物的毁伤能力相当出色,成功的获得了陆军方面的认可。
这玩意口径小,重量轻,杀伤能力也不错。
那还等什么,先弄十几二十门出来装备在改进型的78坦克上,然后送去欧洲战场测试啊!
于是乎,不用多久,陕甘武器公司就在783坦克的基础上,弄出来了784坦克……其他不变,就是把11毫米的机枪,换成了一门30毫米的短管速射机炮。
当然,想要完成生产以及测试,然后再送到欧洲战场去实战测试,估计怎么也要半年以上时间。
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都是需要时间的。
于此同时,刚在欧洲战场上出了风头的783坦克,只在试制了区区四十多辆后就正式停产,并且也被纳入了改装计划…这些783坦克将会被安装新式的55式30毫米机炮,成为784坦克。
这不仅仅是783坦克的命运,实际上同样出了不小风头的556装甲车也不例外,前面战斗刚打完,暴露出来了各种优点缺点后,军方打算对这玩意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改进型号为557。
而原有的556装甲车也会进行升级改进。
楚军里的各种装甲车乃至其他机动车辆,其实都经过了这么一个流程。
后方设计出来,先试生产一批送到战场上去测试,再根据战场反馈进行改进。
然后改进到一定程度后,觉得差不多了才会进行大批量生产。
其中典型例子就是目前服役数量最多的320装甲车,这种大型装甲车要说起来其实已经服役了好久,但其实一直都是修修改改,直到去年才正式定型进行大规模的批量量产。
而持续改进多次后的320装甲车,实际上和一开始的320装甲车已经有极大的区别。
目前的320装甲车,是一种搭载11毫米重机枪之余,还能运输八名全副武装士兵的运兵装甲车,只需要两辆320装甲车,就能够把一个携带轻机枪的步兵班投送到战场。
并且320装甲车的11毫米重机枪能够为步兵提供充足的机枪火力支援。
至于防护性能嘛,这个就一般般了,正面还行,但是侧后位置比较薄弱,在中远距离抵抗步枪子弹还行,但是挡不住机枪扫射。
但是尽管防护能力有所不足,但是320装甲车也是楚军目前服役里综合性能最好的运兵装甲车了,去年开始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预计产能会达到一两千辆之多,成为陆军乃至海军陆战队,武装税警的主力运兵装甲车。
而320运兵装甲车大规模量产服役后,其他同期竞争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运兵装甲车也彻底成为了历史,没有了后续发展的可行性。
当然现役装备的少量各种乱七八糟的试验型号也会继续使用,废物利用嘛……
除了320运兵装甲车外,在装甲车领域里目前楚军最为重视的装甲车,就是556这种火力装甲车了。
这种火力装甲车也不仅仅只有556一款,还有其他几款也在少量生产并测试,最后进行同台竞争,经过多轮测试,改进后,优胜者将会获得陆军的庞大订单!
具体到坦克方面也如此,大楚帝国里的全履带式坦克项目,可不仅仅只有陕甘武器公司的78系列坦克。
湖广武器公司主导研发的150坦克项目,其样车却是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
只不过这玩意和陕甘武器公司的78系列轻型坦克也构不成竞争关系,因为150系列项目,是十五吨级中型坦克项目,两者不是一个定位。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