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的顺利开通,这对于大楚帝国而言是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情。
通过这条运河,不但能够更方便的沟通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海上联系,同样也能够缩短东亚本土前往北美洲东海岸的距离。
目前的美洲地区,已经成为了楚国人的第二个重要家园,每年都有数百万级的民众通过各种渠道移民前往美洲地区,这让美洲地区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当中。
从整个美洲地区的人口,已经从四十年代的三千多万人口迅速增加到了接近五千万人……这些人口增量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新移民。
毕竟大楚帝国里的七亿多人口,几乎绝大部分,准确的说是七亿人以上都集中生活居住在小小的一片东亚地区里,其他地方的人口其实都挺少的,加起来也就几千万而已。
小小的东亚本土地区汇集了如此庞大的人口,虽然说这里有着发达的工商业体系,机会众多,但是相对于的压力也挺大的……人口分流之下总会有混得不如意的人,而且混得不如意的人还不少。
毕竟成功者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或者挣扎后依旧失败的。
而这些混的不如意又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在东亚这片地方混不下去的人,这个时候也就有了一个退路,或者说人生中的另外一个机会,那就是移民。
在东亚这片看似繁华但是竞争激烈的地方混不下去,那就去海外混……去南洋,去澳洲,去南北美洲,去印度,去半岛或北非,去欧洲,甚至去非洲。
总之世界那么大……全都是楚国人的地方,你爱去哪去哪……
只要你离开了东亚本土这片地方,到了海外任何一个地方其他的不敢说,但是生存压力瞬间就能变小,而且只要你愿意,分分钟就能变成一个小地主……楚国移民去绝大部分海外地方,包括中亚,美洲这些核心直辖领地,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获得纯免费的土地,而且基本都是几百亩起步,只要你乐意也能耕种,额外再用等额农业税的租金价格,再租给你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土地也不是不可以的。
总之,只要你舍得离开东亚这个繁华世界,能忍受海外地区落后的教育,医疗等情况,那么海外地区就是一片蓝海!
甚至你要是胆子大一些,或者说愿意忍受更落后的社会基础情况,愿意接受那些土着的话,还可以跑去一些行政领地,只要你去了……分分钟就是人上人!
不是心理上的人上人,而是实打实的人上人。
简单例子,一个在东亚本土混不下去,都沦落到乞丐为生的楚国男人,然后他用免息无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得移民贷款,然后购买船票前往欧洲的伦敦租界……只要到了租界正式落户,租界当局立马就给你偿还船票贷款,再送你一套官府建设的移民专用房产,土地的话租界里的农业土地不多,但是可以给你安排体面的工作,只要你学历稍微过得去,有点一技之长的话,直接就给你来个体面的工作……如果学历不行,也没有一技之长也能安排普通工作。
不愿意接受普通工作的话,你还可以干其他的,比如说你可以外头的东伦敦的汉语培训机构,乃至自己当老板当汉语老师……靠着你熟练的汉语教授土着们学习汉语口语,依旧能赚不少!
这种模式,不敢说让你大富大贵,但是绝对能够让你一跃成为租界地区里的中高收入群体,可以请上三五个年轻貌美的土着侍女,同时给你暖床的那种!
毕竟日子过得好不好……这玩意要看跟谁比。
在东亚本土,跟你比的都是楚国人,而且都是比你牛逼的楚国人。
但是在伦敦租界,你只要摆好心态去跟那些土着相比,并且也这么干,那么你的日子会过的很潇洒。
当然,说的兴许夸张了点,多少带点艺术成分……但是不管怎么说,移民海外都是大楚帝国底层老百姓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退路。
而这条退路,也是大楚帝国多年积极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把一群混得不如意,又不甘心想要折腾的人扔到海外去继续折腾……
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原因移民的,而各种因素加起来,也导致了每年移民海外的人是非常庞大的,尤其是移民北美的人更多。
而随着北美三省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也逐渐培育出来了宋氏服饰公司这样首屈一指的大型纺织企业,北美汽车公司这样奔着第五大汽车公司去的大型企业……此外还有一大堆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企业。
北美的伯塔城,因为丰富的农业、矿产自然资源,再加上五大湖的便捷船运以及铁路交通,已经让这个地方成为了美洲,乃至除了东亚本土地区外的第一大工业城市。
自诩第五大汽车公司的北美汽车公司的生产基地就坐落在这里……北美汽车公司因为背景比较复杂,牵扯比较多,所以也比较分散……他们的研发中心是在松江……因为不设立在东亚本土的话,他们也不可能招募到足够多的工程师进行研发……这些工程师们可不会为了那点钱就跟着你宋二牛跑到美洲那乡下地方去……你北美汽车公司敢把研发中心搬迁到北美去,其他四家汽车公司就敢在你研发中心的楼下直接摆上招聘启示!
北美汽车公司的研发中心在东亚本土的松江,而公司总部则是设立在北美省的省城以及美洲金融以及工业中心的金山城,第一生产基地则是设立在东美省的工业重地伯塔城,而第二生产基地则是设立在西美省省城的密河城。
而正在规划当中的第三生产基地,则是准备建在南美的里约城……为啥?南美巡抚官府也在经过一系列谈判后,加入扶持北美汽车公司的序列,并承诺未来南美省地区的所有公务用车都将会采购北美汽车公司的产品,同时提供在里约城建设第三生产基地的免息贷款……
北美汽车公司需要付出的很简单,那就是在当地里约建设一座汽车工厂,即第三生产基地,为当地带去就业和税收。
而南美巡抚官方,也是寄望趁着这一次机会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哪怕只是一些组装配套产业……偌大一个南美省,总不能一直靠着种田和卖硝石过日子吧,虽然这小日子过的也挺好的,钱是真不少……但是总感觉缺了点啥。
尤其是一些从东亚本土调过来任职的高级官员,看着南美那原始生态的地方总感觉不对劲,浑身不舒服……甚至连这地方的空气闻着都不习惯。
为什么不习惯?
因为这地方的空气太清甜,空气里没有那股令人沉醉的煤焦味!
这代表着什么?
落后!
在后世,兴许这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在当代的大楚帝国帝国,空气里煤焦味意味着工业,意味着就业,意味着税收,意味着未来,更意味着政绩!
所以,楚国的地方官员们都不喜欢清甜的空气……一部分志向远大,拥有强烈抱负的官员甚至以自己治下的城市空气里没有煤焦味而深感耻辱……不是调侃,人家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嗯,金陵城例外!
北美汽车公司依托南北美洲市场的快速扩张,其旗下的皮卡车型每年产销量已经达到好几万辆,这些都离不开美洲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增长。
而随着美洲地区的人口持续增加,经济规模也持续增长,也逐渐在南洋以及中亚之后,成为了帝国除了东亚本土外最重要的区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楚国人的第二家园。
如此一来,东亚本土和美洲地区之间的沟通联系就变成非常重要了。
比如大楚帝国的有限电报网络,在技术都还不算成熟的时候,就通过巨大的代价走白令海峡的方式,强行把电报线铺设到了美洲,做到了美洲和东亚本土之间的无线电报通讯。
在无线电报技术获得突破,研发出来了超远距离的无线电报系统之后,第一时间进行部署的地区也是美洲地区。
而在更重要的海运上,以往从东亚本土前往美洲地区,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乘坐船只跨越太平洋,直接抵达金山城等西海岸城市,如果要前往北美东部海岸的话,则是从金山城里乘坐北美东西大铁路一路前往中部以及东部地区……这一条路线,也是过去多年里最重要的移民迁移路线。
而大宗货物运输的话,则是走海运为主……从东亚本土出发,然后穿越马六甲海峡,横跨印度洋后,绕道南非好望角,再进入大西洋,最后抵达美洲东海岸地区,比如纽约。
而这一条路线的总航程也是非常的漫长……一路上弯弯绕绕,再加上沿途的煤炭补给等,总里程达到了三万公里左右。
这也是当年在风帆时代里,楚国人很难直接通过海运直接前往美洲东海岸的缘故……太远了。
也就是蒸汽机轮船大规模出现,并出现了上万吨甚至两万吨的大型客轮或货轮之后,这一条航线才逐步成熟。
不过即便如此也非常漫长!
但是,如果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前往北美东海岸的船只就能够从印度洋直接进入地中海,然后再进入大西洋直奔北美洲东海岸的纽约……整个航程会缩短到两万三四千公里左右。
这对比绕道好望角,直接缩短了五六千公里的航程呢。
这对降低东亚本土和北美东海岸之间的航运成本,有着极大的意义。
所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的不仅仅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航运成本降低,用时缩短,同样也有利于东亚和美洲东海岸之间的联系。
而这种航运成本的降低以及耗时降低,对于大楚帝国的维持在欧洲以及美洲地区的统治稳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如此。
所以,大楚帝国当年才会下决心挖掘苏伊士云恶化,为此不惜投资四千多万楚元,而在运河正式开通之后,鉴于运河的重要性,大楚帝国军务院也是做出了决定,在运河区里常年驻扎大规模的正规军,并在当地建设大规模的海军基地,陆军基地等,甚至都还在当地部署了飞艇部队,用于监控周边地区。
按照军务院的规划,未来在运河区以及周边地区,将会至少部署一个甲等战备师或编制相当完整的常备乙等师,再加上至少一万人以上的丙等守备部队,正规军的陆军总兵力不会少于两万五千人。
这些兵力也不是单纯用来保护,掌控运河的,其实也是用来威慑周边地区,如地中海周边地区,非洲北部地区等。
\b同时海军方面,也将会把地中海舰队的基地总部迁移到北非省的亚历山大港,并把红海以及北非地区的地方区域舰队也纳入管理。
再加上这地方也将会继加的斯之后,建设第二个欧洲地区的机动飞艇基地,未来飞机服役后大概率也会部署在这里。
如此一来,未来这个北非省的运河地区以及附近的开罗地区,将会成为大楚帝国在地中海周边地区里,继加的斯之后的第二个重要军事基地。
苏伊士运河的建成,给大楚帝国带来的战略意义是全方位的,要不然帝国高层也不会如此关注。
在一片关注当中,苏伊士运河终于在承顺五十二年的六月份正式通航,通航的当天就有八艘船只通过运河往来地中海和红海之间。
第一天通航虽然只放行了八艘,那是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是运河的通航能力就这么点……更不是没有船只来。
实际上,这条运河虽然还是一条单航道运河,但是中间有众多的天然湖泊可以充当中转站,因此只要管理措施到位的话,是可以实施比较快速的交错通航的,不敢说多,但是一年通航的几千艘船只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通航大吨位的船只能力也非常强悍,在前半个月的通航里,隶属于江南航运公司的大型豪华游轮东方号就通过了苏伊士运河……而该艘游轮可是一艘满载达到两万三千吨的豪华游轮。
不仅仅民用船只,海军的多艘战舰也在后续一个月里,通过苏伊士运河进行调防,同时训练,积累通航苏伊士运河的经验。
虽然通航的军舰都是一些几千吨的巡洋舰乃至护卫舰,不过依旧意义重大!
以目前运河的通航能力来看,哪怕是目前帝国里最先进的北美级战列舰也能轻松通过。
因为北美号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也不过两万一千吨,吃水八米多!
对于拥有十三米通航水深的苏伊士运河而言,通航这种级别的战列舰小菜一碟!
而北美级战列舰,已经是大楚帝国里最大,也是最先进的战列舰了,如果想要更大的战列舰,估计还得再等好多年。
因此在北美级战列舰之后,下一代的新式战列舰还在图纸设计阶段……海军方面打算等北美级战列舰的二号舰建成服役之后,再接着动工下一代新式战列舰。
乐观估计,也得明年才能正式动工,至于建成服役那估计都得五年以后呢。
所以未来好多年里,北美级战列舰就是大楚帝国里最先进也是最大的战列舰……而这玩意一开始的吨位其实也和天津级战列舰差不多,最开始的设计吨位只有一万七八千吨。
但是后来考虑到续航能力,生活居住空间以及充当指挥舰艇需要额外的空间等诸多因素,同时速射炮技术逐步完善后,海军倾向于安装更多的中大口径的速射炮……所以最后吨位逐渐增大,变成了满载两万一千吨的大家伙!
如今建成的北美号战列舰,以及还在进行施工的东美号战列舰虽然细节上有所不一样,不过大体相当。
以北美号战列舰为例子,满载排水量两万一千吨,吃水八点四米,搭配两座双联装的三百毫米四十五倍口径主炮,另外搭配了六座双联装两百毫米四十五倍口径主炮,又搭配了八座单装的一百五十毫米速射副炮还有一堆的七十五毫米,四十毫米速射副炮。
装甲防护上比较薄弱,侧舷装甲不过两百毫米而已,主炮塔和指挥塔也只有两百二十五毫米。
这玩意,其实就是典型的重火力轻防护的家伙!
动力上则是一如既往的传统保守,采用蒸汽机,动力机组不过一万六千五百匹马力,最大航速只有区区十八节。
这种战舰,是海军既要三百毫米大管子,又要两百毫米速射炮\b思想下的妥协产物……这一点和原时空里的装备二级主炮的前无畏战列舰差不多。
而这种造舰思路还将会继续延续到下一代战列舰……只不过二级主炮将会采用技术更先进,同时口径也更大的两百五十毫米的速射主炮!
江南武器公司旗下的松江火炮工厂,通过多年研发,已经把两百毫米速射炮的技术顺利移植到了两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火炮上,进而实现了两百五十毫米口径舰炮的速射化,使其射速达到了惊人的每分钟两发……
别看只是每分钟两发……这已经非常夸张了,因为传统架退炮的话,往往是好几分钟一发……这种射速增长已经达到了五六倍以上。
基于这款优秀的大口径速射炮,海军将会建造吨位更大一些的二级主炮战列舰。
还是那句话,速射炮很香,但是三百毫米的大管子也香,海军是哪个都不愿意放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代的二等战列舰上,海军方面决定采用两百五十毫米速射炮作为其主炮,同时也打算放大二等战列舰的吨位和成本限制,以装备更多的两百五十毫米的速射炮主炮,预计装备四座双联装,一共八门主炮。
这意味着,该级舰将会采用统一主炮。
这是海军内部分坚持搞统一主炮口径的人的坚持,再加上二百五十毫米的速射舰炮的确很香……速射不比两百毫米的主炮差多少,但是威力更强……当然也更贵。
所以才会出现装备八门统一主炮的新一代二等战列舰:北非级战列舰。
这玩意从外观来看,其实和后世原时空里的所谓无畏战舰没啥太大区别,都是统一主炮,舰炮甚至都还是采用背负式炮塔布局。
但是,这玩意实际上徒有其表……首先动力上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往复式蒸汽机……至于蒸汽轮机那玩意不是没有,但是现阶段里的舰载蒸汽轮机只有那些不计成本追求航速的超大型豪华游轮才会去用。
海军表示我的管子足够粗,防护够强就行,至于航速那东西不重要……然后转身就吐槽为什么蒸汽轮机还辣么贵!
此外最重要的是,新设计的二等战列舰北非级战列舰,这玩意可没什么统一火控……实际作战的时候是各炮组各自为战,不存在什么齐射的。
统一火控这东西,大楚帝国海军也就最近两年才开始琢磨,毕竟之前谁也没想过需要搞这玩意啊,只是后来有人说要搞统一主炮才有人开始琢磨这玩意。
这一琢磨就发现,这鬼东西还挺难的,涉及到一大堆的东西。
比如要搞统一火控的话,需要用到一种东西,那就是机械计算机……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东西不简单。
如果想要用统一大口径主炮进行远距离的炮击,那么就需要精度更高的光学测距仪,至少现在的这些用于五千米内交战的光学测距仪不够用。
然后还有信息的传递,如何高效,安全,准确的把各种信息,比如光学测距信息,船只自身航速,方位等信息传递到中央火控式,再让中央火控式进行计算后,把计算结果准确迅速的传递到各炮塔。
光是这么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就不是那么好搞的!
\b所以想要搞统一火控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反正帝国海军搞了两年也没啥太大的进展。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