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大企业和新兴产业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正文卷第九百三十九章大企业和新兴产业最近几年,陆续有资金进入制冷设备行业,并在承顺四十年的时候大规模爆发,除了原有的贝尔公司以及几个小厂家外,还有诸多资本进入该行业。

  其中不乏大企业涉足其中。

  不过这些后来者,哪怕是大企业短时间内也很难动摇松江贝尔公司的绝对优势!

  不为别的,就因为松江贝尔公司拥有着制冷领域里的诸多基础专利……毕竟松江贝尔公司在制冷行业里是先行者,前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权。

  后来者想要进入制冷行业,那么就需要绕过贝尔公司的诸多专利。

  而他们之所以还能够找到绕专利的机会,而不是彻底被贝尔公司卡死,那还是因为这年头的蒸汽制冷设备,实际上是从空气压缩机里发展而来的,最核心的压缩机部分贝尔公司是没有独家专利的。

  因为空气压缩机很早就出现,其专利已经过了十五年的保护期,人人都可以用。

  延伸到现在的制冷行业里,其中最为核心的空气压缩机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专利的说法,当然了,这个空气压缩机的专利,只局限于最基础的专利,并不包括后来者对空气压缩机进行的一系列改进,然后陆续申请的技术专利。

  总体来说,在空气压缩机这一领域里,有不少厂家都在生产,也都有各自独特的专利技术,贝尔公司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但是利用空气压缩机改进发展为制冷设备,那可就涉及到诸多贝尔公司的独家专利了,其他厂商想要进入制冷设备领域,就需要绕过这些独家专利。

  早几年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太难,毕竟制冷设备的原理已经摆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而已。

  贝尔公司选择了一个途径去实现,其他公司自然也能够选择其他途径去实现同样的效果。

  这几年陆续出现的四五家制冷设备厂商就是走了其他路子来实现的,只不过效果不好,同时也还有着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市场表现上很差距,这几家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就只占据了百分之五左右,根本无法动摇松江贝尔公司的地位。

  不过这些情况未来必然会出现变化,因为陆续有其他资本进入,尤其是那些大企业们也瞄准了制冷设备这一领域。

  这些大企业里,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李氏制铁这个庞然大物……当然了,涉足其中的并不是李氏制铁本部,而是旗下从事空气压缩机业务的子公司:李氏冠华机械公司

  李氏制铁发展到现在,其规模是非常庞大的,旗下企业众多,同时总公司的股份比较分散,一部分由官方资本以及投资基金等机构资本持有,还有一部分则是由合作厂商,比如广州造船厂,广州机械公司,淮南矿务,济南精密,江南航运公司等企业持有。

  李氏家族虽然到目前为止,依旧持有李氏制铁公司相当多一部分的股份,并把控着运营权,但实际上李氏家族在二十几年就已经丧失了对该公司的控股权,之所以还能够继续运营该企业,只是因为李氏家族的几个主要掌舵人能力很不错,众多股东信任他们而已。

  李氏制铁旗下的业务非常多,其核心业务有造船厂、钢铁、矿务、机床、纺织设备,日用五金这几样。

  这几样核心业务可都是做的相当不错的,其造船业务旗下有李氏造船厂、该造船厂除了在广州有两个生产基地外,还在松江、辽东河口各有一个生产基地。

  此外还控股了北方造船厂,江阴造船厂。

  这三大全资控股的造船厂,其总产能占据了帝国造船行业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不仅仅产能庞大,其技术也相当不错,李氏造船厂是大楚帝国里仅有的几个可以承建大吨位战舰的造船厂,同时也是民用万吨巨轮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万吨巨轮的市场份额上,仅次于松江海军造船厂。

  最近这些年,李氏造船厂大有和松江海军造船厂竞争国内第一大造船厂的苗头……

  而造船业务,乃是李氏制铁里最为核心的业务,也是李氏制铁现阶段的现金奶牛,每年都为公司提供着大量的利润。

  钢铁以及矿务业务则是以投资控股或持股为主,大多都是选择投资一些大型铁矿、煤矿以及钢铁厂。

  一开始他们投资钢铁和矿务主要还是为了保障自家的庞大钢铁供应,属于打通上游产业链的行为……属于财务投资和打通产业链的双重行为。

  只是不知不觉规模就越做越大,然后莫名其妙就成为了国内数得上名头的钢铁矿务巨头。

  不过就算是巨头了,但实际上市场比例并不大,因为大楚帝国的钢铁矿务市场实在太大,竞争也大,饶是李氏制铁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很难说真的占据太多市场份额。

  不过钱没少赚,属于李氏制铁里第二赚钱的业务。

  机床设备也是李氏制铁的一大产业,早些年在这一方面亏损的厉害,但是他们硬是咬牙硬撑,持续砸钱,愣是砸出来了一个国内第二大的机床企业,李氏机床……只是依旧不怎么赚钱。

  李氏机床的产品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通用机床品类,如车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都有生产,只不过都是一些中低端产品,利润很低。

  每年出售的机床数量远超汉天机械公司,但是销售量还不到人家汉天机械公司的一半,而利润更是只有汉天机械公司的十分之一不到。

  大楚帝国当代的机床行业,是汉天机械公司独占高端市场,利用高端产品占据了整个机床市场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利润,其他诸多机床企业分享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利润。

  其他的机床企业里,混的好的也就是李氏机床这样,能够在中端立足,但是也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利润并不算高,毕竟涉足中端市场的还有其他厂商,更关键的是……中端产品有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汉天机械公司产品系列里的低端型号售价……

  没错,汉天机械公司里的低端产品,也就是其他机床厂商中高端产品的天花板了,不仅仅是售价如此,性能也差不多这样。

  每隔几年汉天机械公司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旧款低端产品进行清仓处理的时候,都是其他机床厂商哀叹不已的时候。

  因为汉天机械公司的低端产品一降价,哪怕是已经换代的旧款产品,但是很多客户厂商都会毫不犹豫的抛弃李氏机床这些机床厂商,跑去抢购汉天机械公司的淘汰产品!

  还别说,人家的淘汰产品也比李氏机床的最新中高端车性能好,一旦价格打下来,立马就能吞掉李氏机床这些厂商的大量市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人家汉天机械公司的技术就是这么的强,哪怕是淘汰产品了,其性能也能压过其他公司的新产品,这就让其他厂商很无奈……而且技术想要追赶也非常难。

  李氏机床这种在机床行业里也是属于老二的挑战者,在过去二十年里依旧追赶不上。

  用汉天机械公司高层的话来说,两者的技术差距至少也是十年以上……

  毕竟李氏机床能砸钱搞研发,人家汉天机械公司能砸更多的钱搞研发……人家汉天机械公司的利润高的很,每年都能够动用大量的利润去搞研发。

  而你李氏机床想要在研发上追赶汉天机械公司,恐怕得总部那边每年都砸下来海量资金才行,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李氏制铁旗下的李氏造船厂如果还能有望取代松江海军造船厂,成为天下第一造船厂的话,那么李氏机床是别指望了,甚至能够保住第二的名头都不容易……李氏机床的后头,也有一票的竞争者啊。

  河北隆东机床公司,这个成立不过十年的机床企业,硬生生靠着超高的性价比,在低端市场上搞风搞雨,崛起的速度远超当年的李氏机床,目前已经蚕食了大量李氏机床低端市场的份额成为国内第三机床企业,并朝着中端市场进军。

  继续这么下去,恐怕李氏机床没干掉汉天机械,就得被隆东机床给先拉下马……

  不仅仅机床业务面临巨大的挑战,李氏制铁的纺织设备业务也面临着不小的麻烦。

  早些年干的还挺好的,但是随着汉天机械公司旗下的纺织设备子公司,推出来了新一代的棉纺设备之后,李氏制铁旗下的李氏徐州机械公司的棉纺设备就卖不动了。

  后来虽然迅速跟进投资巨资研发新的棉纺设备,但是也落后了好几步,搞的现在棉纺设备半死不活,不过他们的毛纺设备干的很不错,在国内的毛纺设备市场里属于龙头地位。

  只是毛纺设备的市场体量,可远不如棉纺设备的体量,这也就是说,其在纺织设备这个大型机械设备市场里,李氏徐州机械公司已经退步了许多,赚的钱还不如日用五金产品业务多。

  日用五金业务,这是李氏制铁最早期脱离了军械产业后的最早转型业务,并赖以发展的业务,其产品很杂乱,如厨具,农具,各种五金工具,甚至缝衣针,锁具,铁钉等等乱七八糟的都有……

  说起来,这部分业务里的主要业务,即厨具业务也面临着汉天机械公司的竞争。

  汉天机械公司是靠什么起家的?不是什么机床,不是什么水动力设备,而是一种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铁锅!

  汉天机械公司生产的汉锅,那可是很有名的,哪怕是到了今天,那也是一线厨具产品,每年贡献不菲的利润。

  而李氏制铁旗下的厨具,如铁锅也是他们优势产品,远销海内外,主打的是物廉价美,产销量非常大。

  这说起来,李氏制铁公司的众多竞争对手里,汉天机械公司绝对是和他们业务冲突最多的企业。

  在机床,纺织设备,日用五金这几个主要领域里都有巨大的冲突。

  也就是汉天机械公司没搞造船,没有能波及到李氏制铁的最核心业务,要不然两者恐怕是真的要死磕到底,直到倒下一个为止。

  不过汉天机械公司没有搞造船,然而松江海军造船厂以及罗华造船厂,广州造船厂等一票造船厂也不是好惹的,李氏制铁的造船业务虽然赚钱多,市场占有量也大,然而面临的挑战也大。

  纵观李氏制铁的众多业务,尤其是几大类的核心业务,基本都是面临着一堆的竞争者,看似家大业大,然而面临的挑战也大。

  再者,作为一家股东复杂的上市企业,还是国内市值最高的市企业,其管理层也面临着庞大的运营压力。

  掌控着运营权的李氏家族,如果想要持续的获得众多大股东们的支持,继续掌控李氏制铁这个他们家族创办,发展起来的企业,那么在业绩上就不能太难看。

  你得让股东们有钱可拿,看到市场前景才行。

  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大,几项核心业务的成长空间陆续到头后,李氏制铁的高层们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么提升业务增长点。

  然后就到处找项目,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所以最近十年,李氏制铁每年都会收购或投资一大堆的新兴公司,试图在诸多新兴公司里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开辟新赛道……再不济也不能在新赛道里落于人后。

  李氏制铁作为一家规模庞大无比的企业,对外投资上,尤其是在一些新型产业上的投资,其实心态很稳的。

  属于别人投了我也投……就算亏了也没几个钱,但是如果现在不投,万一这新行业真发展起来,那么没有提前进场那么可就亏大了。

  在新型的制冷设备行业里,李氏制铁公司同样也是这么干的!

  李氏制铁现在不差钱,就差一个能够提升公司股价的新业务……而固有老业务杀进去,小打小闹没效果,如果想要做到成为前三乃至龙头老大,那么难度就太大了。

  然而新型业务就不一样了,这种新型市场只要提前进去那么就能抢占先机。

  去年开始,李氏制铁公司的高层就看到了制冷行业的迅速发展,还尝试过收购松江贝尔公司。

  可惜的是没成功……倒不是李氏制铁不舍得花钱,而是松江贝尔公司的老板不愿意卖掉自家产业,表示只愿意接受战略投资,收购就别指望了。

  战略投资这种事如果放在普通行业里也没什么,李氏制铁投资了一大票公司,都是拿一些股份坐等公司成长的财务投资,或战略合作模式的投资。

  然而在新型产业上,李氏制铁的投资理念却不是什么单纯的财务投资或合作,它们要的是新型产业,未来的核心业务!

  因此同样是投资,但是不同行业的玩法是不一样的。

  收购松江贝尔公司不成后,李氏制铁公司转手就收购了一家同样研发出来了制冷设备的创业公司,然后合并到旗下的压缩机业务子公司,也就是李氏冠华机械公司之中。

  李氏冠华机械公司,这家公司其实也是十多年前李氏制铁收购而来的。

  早些年空气压缩机出现,并陆续应用在工业上的时候,李氏制铁公司也收购了一家压缩机厂商涉足其中,结果十几年过去了,这空气压缩机的市场体量也就那样,始终都没能发展起来。

  这也是李氏制铁旗下有诸多乱七八糟子公司的缘故,基本都是看到新产业出来了,然后就去投资,只不过绝大部分发展的都不咋地,要么市场体量太小,要么竞争不过别……有些最后转手卖掉,有些直接破产了,有些则是维持了下来。

  这早年收购的冠华机械公司,其压缩机技术还是不错的,拥有不少的领先独家专利,并且是广州机车公司的供应商!

  为广州机车公司制造的火车刹车系统,提供空气压缩机产品。

  而制冷行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就是这个空气压缩机,因此把新收购的制冷设备合并到冠华机械公司里也属于正常。

  如此,冠华机械公司成为了李氏制铁旗下制冷设备业务的负责全资子公司。

  只是收购来的制冷设备的一些技术不咋地,虽然能够造出来制冷设备,但是性能上和贝尔公司的差距太大了,市场份额顶多也就两个百分点左右!

  想要在制冷设备这个新产业里立足,还得需要李氏制铁后续的庞大研发资金投入。

  但是李氏制铁的高层认为问题不大,因为制冷设备这一领域里,没有太过关键的核心技术是被垄断专利的,尤其是空气压缩机这一核心领域是被没专利限制的。

  其他的技术专利限制虽然有,但是舍得砸钱下去进行研发,总归是能够做出来的。

  而李氏制铁,别的不多,就是钱多!

  无独有偶,李氏制铁动用旗下子公司,开始涉足制冷设备领域后,也引来了其他一些大企业的关注。

  这些大企业基本都是彼此关注的,太过隐秘的事情不好说,但是这种战略方向的投资基本瞒不住。

  于是乎,很多大公司的管理层们不用多久就知道了李氏制铁想要进军制冷领域。

  不少大企业开始也仔细研究这一领域,看看未来前景如何,现在进入的时机对不对,机会有多大等等。

  不过也有些企业的高层都懒得搞这些所谓的调研,直接闷头跟进就是了……

  企业竞争,也和军备竞赛差不多,一件武器厉害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敌人有的,你也得有,不仅要有,还得要比敌人更多!

  当然了,这也和现在制冷行业规模太小,投资也不用太大有关系,毕竟这制冷行业的龙头企业贝尔公司也不过是今年刚上市的公司,三十九年的营收才三十多万楚元,营收主要来自于舰载制冷机,仓库用制冷机。

  整体制冷行业的规模还是很有限的。

  如此情况下,投资制冷行业其实也不用多少钱……尤其是对于这些市值大几千万上衣的大企业而言。

  几十万的投资那都是随手的事。

  于是乎……在承顺四十年的下半年也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制冷行业在去年里的市场总规模,其实也就三十多万楚元,今年会增加,但哪怕是翻倍增加,但也不太可能超过百万楚元。

  这个百万楚元的数据,说的可是市场规模……不是什么利润。

  然而,各方资本,尤其是那几家大企业在制冷领域里的砸下去的投资就超过了百万楚元……

  这让松江贝尔公司的人看了都无奈……这些大企业是真心不要脸啊,在一个新兴,市场规模都不过百万的行业里,直接投资进来上百万。

  不过松江贝尔公司也不怕,作为行业的开辟者以及领先者,他们有足够多的技术优势,同时这一次上市也凑集了多达数十万楚元的资金。

  而这些资金就和招股书里说的一样,将会投入到下一代制冷设备的研发当中,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向市场推出新一代的中央空调,以满足专业工厂,高楼大厦,商场等场所的空气温度制冷需求……主要还是工厂需求,如今不少先进纺织企业已经向他们公司咨询工厂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专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了。

  李氏制铁他们哪怕是超级大企业,手里有着大量的金钱,但是在制冷领域里,技术不行就是不行。

  哪怕是砸大钱追赶,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毕竟前头的松江贝尔公司,已经在制冷领域里构筑了一大堆的专利,想要绕过专利,同时还想要追上其性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甚至可以夸张的说,只要松江贝尔公司不开发一些制冷领域里的核心专利,其他公司都只能绕来绕去,弄出来似而非似的制冷设备,拉出去用都得人人嫌弃的那种……

  手握诸多核心基础专利的松江贝尔公司,天然就占据了绝对的领先优势。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