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正文卷第一千零八十七章:风波起说到底,张二爷如今的政治眼光,也在逐渐增长,并不单单是当初那个老纨绔了,天子的这两道旨意,用意并不难懂,所以,他自然是看得出来。
现如今朝中诸臣,为了和勋戚争夺整饬军府的差事,急着要把于谦给救出来,所以,各种招数都用了,但是天子不吃这一套,所以万般无奈,也只能在皇庄上下功夫了。
这段时间朝臣迟滞拖延,天子却毫无反应,以至于让张輗都在猜测,天子会不会因此妥协,却没想到,这位陛下这次竟然暗暗酝酿了个大的。
群臣拿此事来做文章,无非就是笃定,天子要推行皇庄,势必要依靠六部,所以才想拿这个来暗搓搓的谈条件。
而如今,天子的这两道旨意,其实就是在明晃晃的告诉所有人,不靠你们这帮人,天子一样能够办成这桩事。
两道旨意,一道是委任了皇庄的主持者,直接用内宦而不用朝廷官员,便是第一重警告,群臣不是觉得皇帝离了他们无人可用吗?那皇帝就让他们瞧瞧,真正用的顺手的人是什么样的。
无论朝野上下如何诟病宦官,但是,至少宦官有一重好处,就是他们直接服从于皇帝,其他的人,谁也管不了,便如舒良,犯了这么多的事,可是天子不愿意处置他,就保得住。
朝臣们不肯用心办事,就直接让宦官去办,反正一直在操持皇庄的,本来就是宦官,现如今什么都是现成的,无非就是扩大规模而已。
与此同时,这第二道旨意,则是直接下给各州府,命他们竭力配合的,这是第二重警告,意在告诉朝堂众臣,皇帝是大明的皇帝,不仅仅是朝堂上的皇帝。
京中的这些大臣,常年位于最接近权力中心的地方,以至于让他们以为,自己就能代表整个朝廷上下,但是事实却未必如此,能够统御朝廷上下的,只有皇帝。
以如今的情势来说,京中朝堂上的群臣,因着种种缘故,所以在于谦之事上勉强算是齐心协力想要搭救,可是,在大明各地的官员,他们管你京中到底发生什么事,圣旨到达地方,他们没有任何的理由迁延违抗。
尤其是,皇帝直截了当的说明了,如果有人胆敢蓄意迁延,在大计当中,直接定为不谨,有这道利剑悬在头顶,地方官员安敢不尽心竭力?
这就是皇帝天然具有的优势,天子可以直接下旨给各地方官员,命他们不得迁延,但是,朝廷六部,可敢发公文给地方官员,让他们不必尽心?
京中官员可以随时过府商议交游,但是地方官员,无旨不得随意离开州府,别说他们不知道京中情势如何,就算是知道了,在不清楚其他同僚会怎么做的情况下,一个是摆在面前的圣旨,一个是捕风捉影,没有公文的谣言,他们会怎么做?
答案几乎是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他们肯定会选择遵奉圣旨。
当然,如果说,朝中大臣下定了决心,就是要跟天子掰腕子,通过自己各种盘根错节的同年故旧,同乡朋友关系,通过私下的方式影响地方官员,倒也不是做不到。
但是,这就要考验朝中群臣的胆量了,在具体办事上稍稍拖延,想要挑毛病并不容易,可如果他们真的胆敢留下这种违抗圣意的实证,一旦被发现,朝局国法,可容不得如此放肆。
如今的朝中,只不过有些基本的默契而已,对于大多数的朝臣来说,真正让他们冒险出力,敢这么做的人,只怕少之又少,就算是有那么几个,能够影响到的范围也有限的很,无碍大局。
更何况,要是真的这么做了,便是明目张胆的挑衅皇威,真当如今这位陛下不会动手杀人吗?
一念至此,张輗又想起了另一桩事,问道。
“我没记错的话,早在皇庄之事被群臣知晓之前,陛下命人从户部抄录了和军屯相关的所有公文,户册和鱼鳞图册,保存在了宫中,如此看来,陛下恐怕早就打定了主意,就算群臣反对,也要强行推行此事了。”
朱仪点了点头,道。
“不错,如今朝中这些文臣,实在是过于骄矜了些,怕是看着陛下前两年听言纳谏,便觉得陛下忌惮他们,现如今闹得鸡飞蛋打,也是活该。”
“皇庄一事,有内宦主持,藩王坐镇,只要陛下肯支持,朝廷诸臣同不同意,其实压根就不重要,那些藩王,在朝廷禁令严苛的状况下,尚敢胡作非为,如今背后有陛下撑着,自然更是百无禁忌,别说地方的那些官员不敢阻拦,就算是他们敢拦着,这帮藩王也有的是法子让他们不得不尽力。”
抛开其他不谈,天子此次的做法,即便是以朱仪看来,也是叹为观止。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摆脱朝臣的钳制。
藩王的身份尊贵,但是实权却弱,可以说,如今的藩王宗室,如果想要参与到任何的政事当中来,都必须要依靠皇帝,这一点,和宦官颇有相似之处。
可以说,如今的藩王,早已经没有了明初时足以动摇社稷的力量,既然如此,作为宗亲,他们完全可以为皇帝所用,成为制约地方官员的一股力量。
与此同时,朱仪又不得不想到,当初天子初登基的第一年,就设立了宗学,吸纳各宗室的嫡系子弟来到京师,某种意义上来说,宗学既是教导宗室子弟的地方,也是将这些宗室子弟聚拢在京城当中,加强了对于宗室的控制,有宗学在,天子才可以有限度的放权给地方的宗室藩王。
除此之外,因着宗学的设立,宗人府也被重新启用,岷王和襄王两位藩王坐镇京中,实质上保证了藩王和皇帝可以通过宗人府直接联系,而不必在这一点上受礼部钳制。
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天子就已经有给藩王放权的想法了吧……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朱仪自己都吓了一跳,要知道,大明的历代天子,都对于藩王防备甚深,总体的大政方向上,以不断收权为主,而如今天子不仅一改往常作风,开始尝试让藩王参与到国事当中来,甚至于,是打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想法了吗?
这位陛下,好深的心思……
这个时候,张輗也反应了过来,道。
“不错,陛下这一招,算是打在了这些文臣的七寸上,只怕这两道旨意的下达,也有于谦的功劳。”
“若没有他如此强势的顶撞,只怕天子也不会如此生气,可这位于少保,偏偏是个不肯低头的性子,这两道旨意一出,只怕和天子的关系会更僵!”
从张輗的角度出发,他自然是巴不得于谦倒的越快越好,最好是天子一怒之下,直接把于谦打发回老家,如此一来,没有了他这样一个朝中闻名的兵部尚书掣肘,军府的独立性便可大大加强。
“还不止……”
朱仪摇了摇头,目光有些深远,道。
“不出意外的话,此举一出,被禁足在府中的这位于少保,只怕也要坐不住了。”
“哦?”
张輗俯了俯身子,顿时精神一振。
见此状况,朱仪道。
“其实,皇庄一事,最关键的除了户部,还有兵部,上次圣旨下达之后,我曾经专门去找过襄王爷,问了皇庄一事的详细章程,按照襄王爷所说,皇庄设立的前提之一,是要把零散的田地进行规整,连亩成片,这一点,除了需要各地的田册之外,离不开地方官员的帮忙。”
这一点倒是不难理解,既然要把田地连亩成片,那么,必然会涉及到田地的置换赎买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愿意把自己手中的田地出让的,而且,就算百姓愿意,不同的田地应该补偿的银两是多少,该如何核定,也需要地方官府来参与。
除此之外,其中还涉及到宗族,乡绅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协调,所以朝中许多大臣才觉得,这件事情需要多方协调,天子不可能甩开他们自己做。
“但是,仅有地方官员肯定是不够的……”
朱仪继续开口,道。
“藩王们行事嚣张惯了,如今有皇帝的支持,势必会更加肆无忌惮,所以,和百姓有所冲突是难免的,如此一来,有些地方,便有可能闹出乱子,如今各府的护卫军早已经被朝廷收归,藩王府中多是不成体系的护院家丁,想要按下这些乱子,怕是很难。”
“所以,这便势必要动用到地方的卫所,调动地方官军,必须要经过兵部,这是朝廷规制,而这,也是朝臣们最后能够约束皇庄的手段,如果说连这重手段都失去了,那么,就真的无从拦阻了,而且,官军动用太多,必会引发地方乱局,如此一来,那于谦便是真正的社稷罪人了。”
这番话说完,张輗顿时眼前一亮,道。
“不错,如今于谦被禁足在府,兵部的两个侍郎,根本不敢违抗天子的旨意,而天子摆明了是要竭力推行皇庄,所以,如果需要调动官军镇守,他肯定不会拒绝,换句话说,于谦在府里被关的越久,朝廷大臣就越难以阻拦皇庄一事……”
大明的官军调动,有严格的规制,除了要有圣旨,还必须要有兵部核发,除此之外,统兵的将领何人,出兵的员额多少,何时出动,何时归营,都有详细的规定。
兵部的调令,是钳制官军的最大手段,如今于谦不在兵部,那么,只要有圣旨,便可拿到调令,剩下的,就是军府的事了。
军府被兵部掣肘已久,这会有机会恶心恶心这帮文臣,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执行圣旨。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于谦的确是该着急了,朝中的这些大臣,只怕也更要坐不住了……
一念至此,张輗抬头看着朱仪,道。
“果然还是国公爷有远见,想要拿下于谦,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和陛下君臣离心,只要这一条做到了,那么,剩下的一切都好说。”
事实上,因为之前朱仪对张輗的行动多加阻拦,这位张二爷是心有芥蒂的,总觉得他是怕英国公府的势力太大,所以明着是为英国公府好,可实际上,却在暗中使绊子。
但是现在的状况看来,倒是他多心了……
眼瞧着张輗的心结解开,朱仪倒是洒脱一笑,道。
“你我两府本为一家,二爷说这些客套话做什么,之前的时候,我一直拦着二爷,让二爷稍安勿躁。”
“但是现在,时机已经到了,虽然说,想要拿下于谦,最重要的是拿掉他的圣宠,而不是具体的某件事情,可毕竟,没有这由头,也难以完成这最后一步不是?”
“哦?什么时机?”
张輗闻听此言,顿时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原本以为,还要再发酵几日,但听朱仪这意思,难不成……
于是,在张輗的期待之下,朱仪神秘一笑,压低声音道。
“刚刚得到的消息,于谦刚刚又上了一道奏疏,是从内阁明奏递上去的,其中内容,仍是弹劾皇庄,其中又提到了宋文毅强占民田一事,以此为始,指责陛下屡屡回护内宦,前有舒良,后有宋文毅,奸宦逞凶,陛下不仅不予以惩戒,如今竟再令矿税使监分赴各地,荼毒百姓,实乃好利之心已越爱民之重……”
“因是明奏,看过的人不少,我遣人偷偷抄录了一份,二爷不妨看看。”
说着话,朱仪拿出一份信纸,递了过去。
张輗接过来,还没看便笑道。
“这位于少保,可真是火上浇油,他若是密奏也就算了,可是过内阁明奏,这摆明了就是要让群臣知道他上奏了什么,如此一来,天子那边,啧……”
说着话,张輗翻开信纸扫了一眼,越看他的脸色越是精彩,片刻之后,他放下信纸,道。
“我总算明白,国公爷说的时机是什么了,这奏疏写的,我若是陛下,怕是当场要被气晕过去!”
话虽如此,但是,张輗的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道。
“既然于谦给咱们送上来这么一份大礼,那咱们可得好好用上,襄王爷那边怎么说?”
朱仪早料到张輗会有此一问,笑了笑道。
“二爷放心,我来之前已经给襄王爷传了信,这会,他怕是已经进宫去见天子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