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辽东大捷!全国沸腾!

  第六章辽东大捷!全国沸腾!

  其中一些将士,原本对贾琏接管三晋镇有些抵触,摄于局势被迫服从,但拿到这些军饷之后,不满情绪一扫而空。

  这时,刘大全提到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将军,咱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回京师,向朝廷报捷!”

  “可这大战还没结束,祖总兵和洪督师还分别被围困在锦州和松山堡呢,咱们这就回京吗?”

  “松锦大战是怎么打起来的?大战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没了目标,继续打下去还有和意义?”

  一连串的范文,刘大全也明白说白了。

  这场大战是为了救援锦州的祖大寿,保住锦州城这个桥头堡,可如果锦州城被攻破了,继续打下去确实没有任何意义。

  “大人的意思是,祖大寿会投降鞑子?”

  贾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十一年前,也就是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你还记得吗?当时祖大寿干了什么?”

  “诈降啊,当时大凌河城被围,援军又无法抵达,祖总兵向鞑子诈降,然后成功脱身,回到了锦州城!”

  贾琏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诈降用得着杀何可纲?”

  “大人你的意思是,祖大寿当时是真心投靠鞑子,现在也随时可能会投靠鞑子?”

  贾琏站定接替的说道“不是很可能,是一定会投靠鞑子,而且很可能就这几天了。”

  “大凌河之战后,祖大寿虽然回到了锦州城,但他的部将和子侄们可都留在鞑子那边。别的不说,他的长子祖泽远现在是汉军正蓝旗固山额真,堂弟祖大弼也官居总兵,部将张存仁是都察院承政。此外,还有祖泽润,刘天禄,祖泽洪,祖可法,韩大勋等一大批子侄部将,在鞑子那边身居高位。”

  “现在救援锦州的八大总兵悉数溃败,督师洪承畴困守松山,祖大寿看到救援无望,鞑子许以高官厚禄,不出十日,祖大寿必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贾琏没说,那就是吴三桂,大汉奸吴三桂可是祖大寿的亲外甥。

  甲申之变后,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封吴三桂为侯爵,其父吴襄也是侯爵,这是当时李自成派系最高的爵位。

  吴三桂先是答应投降李自成,然后又悍然反叛,紧接着又答应归顺,再度反叛。

  李自成忍无可忍,亲征吴三桂,在山海关爆发大战。

  结果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为鞑清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李自成大败,中原陆沉。

  吴三桂最终选择投降多尔衮,其实跟陈圆圆关系不大,一个连亲爹死活都不管的人,还会在乎一个女人?

  祖大寿这个舅舅,还有祖泽润等一大批表兄弟们,在其中出力甚多,轮番游说,可谓是功不可没。

  一旁的李泰有些迟疑道“可咱们抓了皇太极,杀了豪格,祖大寿知道后,应该不会投降吧。”

  “你觉得多尔衮会让祖大寿得知这个消息吗?”

  刘大全倒是很快就明白过来“将军说的没错,这皇太极若不是防着多尔衮,也不会只带万余兵马前来,咱们也不可能将其生擒!”

  “更何况,你以为想要抢占咱们功劳的就唐通一个?”

  “这么大的战功面前,想动歪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咱们得先把功劳坐实,免得被别人抢去了!“

  当然,对于贾琏来说,先把官职拿到手再说。

  虽然现在刘大全,李泰等一众将领都尊称他为将军,听他号令,但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将军。

  在兵部的文牒上,他依旧还是曹变蛟麾下的一个大头兵。

  这些战功不变现,他总感觉不踏实。

  只有成为大明朝廷册封的将军,他才能名正言顺的统帅大军,做其他事情也更加方便一些。

  随后,贾琏安排刘大全,先行出发,前往京城报捷。

  ……

  从蓟州到通州的官道上,一队骑兵卷起阵阵烟尘。

  刘大全带着麾下三百骑兵,从通道一路往西,直奔京城而来。

  他们这三百骑兵,每人都配备了四匹战马,塔山堡一战俘获的鞑子战马足有七八千匹,现在他们就是这么的阔绰。

  这三百骑兵,一千多匹战马,在官道上扬起大片烟尘,宛如一场小型沙尘暴。

  在烟尘之中,还能隐约看到正蓝旗,正黄旗,镶黄旗,以及前锋营,护军营的旗帜。

  从正蓝旗的旗纛,到甲喇旗帜,牛录旗帜,乃至于最基层的壮达旗,应有尽有。

  “快看,那是什么?”

  “不好,是鞑子!”

  “鞑子来了!快逃命啊!”

  “建奴又入寇了,快跑啊!”

  来来往往的商贾,以及田间耕作的农户,看到这些鞑子的旗帜,发出阵阵惊恐的喊叫。

  一些商贾吓得马车和货物都不要了,疯狂的向不远处的通州城逃窜,那些农户也吓得扔掉了手中的农具,四散而逃。

  自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开始,鞑子五度绕道蒙古草原,从长城破口入寇,三次蹂躏京畿地区。

  每一次鞑子出关,都带着三五十万被掳掠的百姓,而且曾不止一次攻破州县城池,展开屠杀。

  虽然这些屠杀的规模,和鞑清入关之后的大屠杀没法比,但大多集中在北直隶地区,对这里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可以说,每家每户都有亲人被鞑子杀死,或者掳掠到关外去当奴隶。

  现在,京畿地区的百姓已经是听鞑子色变了。

  现在又看到大队骑兵打着鞑子的旗号,不管是真是假,先跑远点再说,免得成了鞑子刀下鬼。

  一时间,周围到处都是散落的马车,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

  刘大全等人策马前来,看到到处都是被抛弃的货物,不由得感慨道“还是贾将军有远见,早知道咱们就提前这么干了!”

  刘大全按照贾琏的命令,先行入京报捷,这三百多骑兵,便是报捷的队伍。

  为了证明他确实是打了一场大胜仗,而不是杀良冒功,或者讳败为胜,特地将部分鞑子的纛旗,盔甲,以及千把个鞑子首级带上,作为凭证。

  但贾琏知道大明军队的习性,到时候定然会跟苍蝇一样围上来,从中捞点好处。

  于是,就让刘大全直接打起鞑子的旗号,前面的士兵披上鞑子的盔甲,假扮成鞑子,这样就能让沿途明军避而远之。

  一开始刘大全不愿意干,毕竟是关内,担心被沿途明军攻击。

  但不成想,得知刘大全军中带着不少鞑子首级,沿途的明军将领却不停纠缠他们,想花钱买点首级。

  现在的刘大全缺钱吗?麾下的将士们缺钱吗?

  当然不缺,他们要的是功劳,这些首级可是用来给他们升官的。

  有些将领甚至利用兵力优势,准备明抢,刘大全根本不惧,直接摆开战斗阵型。

  毕竟这里是关内,那些将领也不敢真打,而且看到刘大全他们能斩获这么多首级,肯定不好惹,只得悻悻而去。

  不过他们没有就此善罢甘休,明抢不成就来阴的,这些将领居然一点都不嫌丢人,派人来偷窃首级。

  好在刘大全防备严密,没让他们得逞。

  遇到几次类似的事情,刘大全也不胜其烦。

  遵照贾琏的法子,直接让前排士兵穿戴起鞑子盔甲,把鞑子的纛旗打起来,嫣然一副鞑子大军的样子。

  效果却相当不错,沿途的明军看到他们,都以为是鞑子又来了。

  别说上来攻击他们,怂的连城池都不敢出,四门紧闭,任由刘大全等人大摇大摆的通过他们的防区。

  看着一车车的货物,一个骑兵问道“大人,这些货物怎么处理?”

  “全都收起来!

  “可贾将军说了,咱们不同于其他军队,要军纪严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咱们这么做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些商贾把货物扔掉不要了,就是无主的东西,咱们拿着有什么问题?而且他们要是愿意来取,咱们再还给他们就是!”

  “大人说的好有道理!”

  众将士对刘大全的理解很是佩服,于是本着为这些商贾着想,暂时将这些货物全部代为保管起来。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反正又不是又来抢来的,拿着也是心安理得。

  一番处置之后,队伍继续西进。

  此地已经能够看到通州城了,也就是说距离京城不足四十里,争取天黑之前赶到。

  而与此同时,关于‘建奴入寇’的消息,也随着这些奔逃的商贾向京城扩散。

  当刘大全等人,继续打着建奴的旗号,畅顺无比的前往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平台内大发雷霆。

  望着眼前的几位首辅,次辅,一阵疲惫感席卷而来。

  崇祯皇帝此刻是身心疲惫,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勤勤恳恳的处理政务,为何大明的局势越来越糟糕?

  “皇祖父二十多年不上朝,皇兄整日痴迷于木工,大明却没有太大的变故,为何自己如此勤政,却内忧外患呢?”

  崇祯很是想不通这个问题,不说他祖父万历皇帝,还有大哥木匠皇帝,勤政方面,就算是跟太祖皇帝也能比一比。

  他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那个时候他还是信王,大哥朱由校整天忙着做木工,朝政由太监魏忠贤把持。

  虽天灾不断,但建奴也只是在辽东折腾,山东发生了一次规模高达五十万人的民变,但不到三个月就平息了袭来。

  而他执政以来,先是西北民变,愈演愈烈,从陕甘开始流窜到三晋,北直隶,河南,湖广,四川,南直隶,甚至还挖了朱元璋的祖坟。

  而后建奴不但在辽东折腾,还跑到京师周边折腾,数次攻打京城。

  虽然都有惊无险的撑住了,但每次建奴离开,都劫掠了大量百姓和金银财物,朝廷颜面尽失。

  “难道,朕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一想到这十多年来的内忧外患,崇祯此刻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很快,内阁首辅周延儒便打断了他的沉思“陛下,襄城一战我大明军队惨败,三边总督汪乔年战死,闯贼越发嚣张,必然会祸乱中原,若是开封被闯贼攻陷,局势便越发不可收拾,还请陛下造作决断!”

  这襄城之战,便是由三边总督汪乔年统帅五部总兵,二十万大军,围剿闯贼李自成。

  结果因为贺人龙擅自撤军,导致军心打乱,李自成趁机进攻,汪乔年战死,损失超过十万兵马。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安装最新版。】

  一想到还在僵持的辽东战局,崇祯就一阵头大,不过还是想办法对付中原的闯贼。

  “诸位爱卿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兵部尚书陈新甲则上前禀报“陛下,臣以为当尽早调集重兵,消灭闯贼,且不可让其再度做大。现在平贼将军左良玉拥兵二十万,外加杨德政,方国安,虎大威等六部身处河南三晋的兵马,由四省总督丁启睿统一指挥,配合保定总督杨文岳,一战而定,全歼闯贼!”

  结果刑部尚书郑三俊一脸忧虑道“左良玉虽兵强马壮,但骄横跋扈,傅宗龙,汪乔年两任总督都不能有效节制,若不派一名能震慑左良玉的大臣,恐怕此次围歼闯贼困难重重啊!”

  “诸位爱卿可有推荐人选?”

  吏部尚书李日宣却开口道“陛下,臣举荐前户部尚书侯恂。左良玉是侯恂一手提拔,左良玉不敢不尊其令,臣以为可由侯恂坐镇开封,定然一战而定!”

  听到侯恂的名字,崇祯也是一阵厌恶。

  侯恂从崇祯六年开始,当了三年户部尚书,但有几个州县未能缴纳足够赋税,侯恂收受贿赂,隐瞒不报。

  后来被崇祯得知,便一怒之下将其关进诏狱,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

  崇祯是很不愿意让侯恂复出的,他对欺骗自己的人恨之入骨,就像骗他骗的最狠的袁崇焕,被他下令凌迟处死。

  但李日宣说的没错,左良玉交横跋扈,也只有侯恂治的住他。

  正在崇祯皇帝纠结,要不要把侯恂从诏狱放出来,去辖制左良玉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喊声,如同潮水般涌来,而且越来越******台内的众人都不再言语,注意力集中在这声浪之上。

  这声音皇宫都能听到,可想是多么的巨大。

  侍奉在崇祯身边的王承恩连忙使唤旁边的几个小太监“还发什么呆,去打探一下出了什么事情!”

  不一会,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喊道“皇爷,皇爷,大事不好啦!”

  望着一脸惊慌的小太监,崇祯一脸不悦“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朕就在这,天还能塌了不成?”

  “皇爷,皇城外面都在传言,说通州东面出现了一股鞑子,打着正蓝旗,镶黄旗,正黄旗的旗号,京城百姓人心惶惶,三大营的兵马也有些慌乱,顺天府和九成兵马司正在弹压,但收效甚微!”

  听到这个消息,包括崇祯在内,殿内所有人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建奴又入寇了?已经到通州了?为何此前一点消息都没有?

  现在崇祯皇帝也不去纠结让不让侯恂出狱的事儿了,先把这马上到眼门前的事儿处理好了再说吧。

  若真是鞑子悄无声息的到了通州,那就真的麻烦了。

  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让京营备战,一方面搞清楚具体情况,是真的鞑子入寇,还是有人在妖言惑众。

  很快,有关辽东战局的军情都被找了出来。

  “什么?山西总兵唐通畏敌怯战,临阵脱逃?”

  “辽东督师洪承畴被困塔山,突围失败?”

  “王朴和白广恩被鞑子正蓝旗击溃,损失超过三万兵马!”

  ……

  当战报消息被汇总,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被念出来,崇祯一屁股瘫软在龙椅上。

  辽东战局崩坏,各部损失严重,已经是确定的事情了。

  那么,鞑子趁机追杀,然后尾随溃军入关,也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难不成山海关已经丢了?

  想到这种可怕的结果,崇祯皇帝心乱如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虽然前往通州确认真实情况的人手还没回来,但崇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京营三大营都被调动起来,登上城墙,架设火炮,准备迎战建奴,保卫京城。

  所有城门全部关闭,许出不许进,严防鞑子奸细混入城内。

  当曹旺带着三百骑兵抵达京城东面朝阳门外的时候,整个京城已经完成了战备工作,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

  望着城头上密密麻麻的京营士兵,曹旺有些摸不着头脑,就算欢迎自己,也用不着这么大的阵仗吧?

  “城头的弟兄们,这大白天的关什么城门,赶快打开,我们有要事要进城!”

  却不料,城头的将领破口大骂“狗鞑子,尔等以为换上我大明衣甲,便能骗过我们不成?”

  曹旺顿时就迷惑了,自己咋就又成了鞑子了?

  他为了避免误会,在接近到京城十里的时候,就下令全部换回了明军盔甲,纛旗也都收了起来,这咋还以为他们是鞑子呢?

  看到这些‘鞑子’被识破后愣住了,城头上的明军接着嘲讽道“你们这些狗鞑子,装的倒是挺像,但我大明军队合适阔绰到一人三四匹马了?”

  曹旺也是一阵无语,这家伙说的确实没错,明军骑兵都是一人一马,一人双马那是极少数的骑兵才有的待遇,他们这三百人一千多匹马,确实不像是明军骑兵。

  “把东西都亮出来!”

  曹旺一声令下,骑兵们把缴获的鞑子盔甲,纛旗,首级,全部放在了前面。

  “正蓝旗旗纛!”

  “正黄旗旗纛!”

  “镶黄旗旗纛!”

  望着一面面纛旗,城头上发出阵阵惊呼,他们都知道,这些纛旗都是代表各旗旗主的身份。

  城头的将领吓得腿脚有些发软,这么多的纛旗,岂不是意味着至少三旗,三四万鞑子来了?

  不过,接下来出场的东西,却让他有些疑惑了。

  “这是鞑子首级,好多啊!”

  “这十几车,怕是有一千多个吧!”

  “奴正蓝旗旗主豪格!”望着被一个被高高挂起的首级,上面写着八个鞑子,一个士兵惊声喊道。

  一时间,城头一片慌乱,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鞑子首级。

  而且,这还是奴酋首级,这支队伍倒地是干什么?

  望着城头的反应,曹旺中气十足的大喊“大明军队,辽东塔山堡大捷!我军奉命前来报捷,尔等还不速速打开城门,要是耽搁了,你们担的了罪责吗?”

  “什么?辽东大捷?你们是报捷的队伍?”

  “废话,不然你们以为老子这么多的盔甲,战马,首级,纛旗是哪里来的?”

  听曹旺这么说,看到这么多的鞑子脑袋,还有那做不得假的鞑子纛旗,城头的将领知道曹旺所言非虚。

  于是急忙下令“打开城门,迎接我大明报捷将士入城!”

  朝阳门大开,曹旺领着报捷队伍缓缓入城,京城之后将士们便开始放声大喊。

  “大捷,我大明军队于塔山堡大败建奴!”

  “大捷,我大明军队斩杀建奴七千三百余人!”

  “大捷,我军俘获建奴六千余人!”

  “擒获奴酋皇太极,图赖在内,牛录章京以上各级头目二十八人!”

  “斩杀包括奴正蓝旗旗主豪格,大将鳌拜,遏必隆!”

  而围观的百姓,得知辽东大捷,不是建奴入寇后,也纷纷还跟着大喊。

  这些消息传开后,整个京师都为之沸腾。

  一时间,街面上的百姓换填嫡系,奔走相告,人声鼎沸。

  而王承恩作为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也很快将这个情况禀报给了崇祯皇帝。

  得知了辽东大捷,崇祯也是一脸震惊,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什么,辽东大捷?不是建奴入寇?”

  “皇爷,确实是我大明军队大捷!我大明军队在塔山堡与奴酋洪太统帅的一万六千大军激战,大破建奴!”

  “此战,我大明军队斩杀奴酋豪格,鳌拜,遏必隆,俘获奴伪帝洪太,斩杀俘获建奴一万三千余人!前所未有的大捷啊!”

  崇祯都已经准备下诏,让各省兵马前来勤王了,此时却告诉他辽东大捷。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努力抑制住自己激动地的心情,反而询问道“方才传闻,建奴入寇又是怎么回事?”

  “皇爷,是前来报捷的将士为了彰显战功,便穿着缴获的建奴盔甲,打着建奴旗号,不成想沿途百姓远处看见以为是建奴,也不敢上前确认,以讹传讹,就成了建奴入寇!”

  王承恩其实是知道曹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但也不好直接跟崇祯明说,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王承恩便跟着他了,对他的性格太了解了。

  如果说沿途军队想要抢夺战功,报捷军士假扮建奴避免骚扰,关内的军队早已糜烂,因而不敢纠缠,岂不会让皇帝很伤心。

  所以他就编了这么一个稍微靠谱点的说法,也算是照顾一下皇帝的脸面。

  得知这个情况,崇祯皇帝心情很是复杂,又是高兴,又是愤怒。

  高兴地是,大明军队终于不负众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五度入寇,肆掠京畿,让他颜面尽失的奴酋洪太被擒获,而且一战消灭一万多建奴,这样的大捷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愤怒的是,这些报捷的军士,为了炫耀战功,闹出这么大的乱子,京城戒严,一片鸡飞狗跳。

  甚至把他这个皇帝都吓的不轻,甚至差点在朝臣面前丢脸。

  不过,毕竟他们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要是因此处罚他们,怕是会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此时,兵部尚书陈新甲红光满面的前来禀报“陛下,这是报捷的将士送来的报捷文书,兵部正在核验他们带来的部分首级和建奴衣甲!此战我军大捷,扫平东虏,指日可待啊!”

  崇祯接过报捷文书,查看起来,越看越高兴。

  果然是天佑大明啊,贾琏以区区三千余兵马,大破建奴一万六千人,还生擒了奴酋洪太。

  放下文书,崇祯一脸兴奋的问道“大伴,这个贾琏是何人,朕为何没有听说过?这次立下如此大的战功,朕一定要好好嘉奖一番!”

  这个时候,陈新甲傻眼了。

  贾琏?他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啊。

  报捷的将士们到了兵部,将这报捷文书交给他后,他急于向崇祯皇帝请功,就匆忙赶来了。

  来之前,也忘了问到底是哪一部明军取得如此大捷,反正报捷文书上会写。

  在他看来,能取得如此大捷,估计是某个总兵,或者几部兵马联合起来,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身为兵部尚书,此战的那些将领,游击将军以上的他都了如指掌去。

  结果,这场大胜仗是这个从未听说过的贾琏打的,这让他怎么回答崇祯的问题。

  望着陈新甲一脸纠结,崇祯顿时就不高兴了“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取得大捷,兵部却连主将是谁都不知道!”

  陈新甲一看崇祯脸垮下来了,连忙解释道“陛下,此战我大明军队参战将士三十余万,游击以上级别军官就多达近三百人,这贾琏兴许是级别稍低一些的军官,臣这就会兵部查清楚!”

  “今日之内,必须查清楚!”

  “臣遵旨!”

  第六章辽东大捷!全国沸腾!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全本TXT合集